不靠譜的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忽略掉這些方面,你有嗎?

2020-09-04 營養師馬慧芳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90後成為了父母,他們在帶孩子的時候大多數是那樣的不靠譜。不靠譜的父母總是會丟三落四,感覺自己還沒有過好,孩子都有了。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會忽略孩子是什麼樣的狀態。那這些不靠譜的父母究竟有多不靠譜呢?

不靠譜的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忽略掉孩子在哪,孩子在幹什麼,他們在乎的好像是孩子在旁邊就好了。

這些不靠譜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用錯誤的方式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讓孩子越來越牴觸,越來越反感。

1、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有很多的父母在討論起孩子的時候,滿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哪裡差哪裡差,父母的眼裡滿是孩子的缺點,絲毫沒有孩子的優點。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不靠譜的父母。這些不靠譜的父母在孩子磨磨唧唧、耍賴的時候父母大多數時候是把孩子收拾一頓或者對著孩子大喊大叫。這樣的父母在很多的時候總是會習慣性的對孩子進行吼吼叫叫甚至是打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逐漸產生「承受」能力,對父母的吼罵早已習以為常。這樣眼裡只有孩子缺點的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失控暴走,從而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也就會與父母所想像的方向背道而馳。

2、不教會孩子自律

總是會聽見很多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喜歡玩遊戲,而且養成了習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然而總不可能一直讓孩子玩,當他們開始上幼兒園後,家長就要適當地約束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讓孩子慢慢學會遵守規則,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有的家長為了減少自己的麻煩事,就打著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童年的旗號,一味地縱容孩子。主要還是父母很多時候教育孩子,這邊正在教育孩子,另外一邊自己卻開始玩手機了。父母都不能夠做到自律,又怎能要求孩子做到自律呢?

3、孩子耍賴,抵抗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用的不當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明顯的牴觸心理,因為很多的父母在孩子耍賴的時候總是會選擇以暴制暴,但是往往是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情緒失控,讓孩子更加牴觸。父母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那不僅僅讓親子關係緊張,而是會造成孩子的情緒障礙。孩子會一直過不了這關,控制不了自己。孩子變成這樣主要還是因為父母自己打破自己的規律,總是對孩子一味的妥協,逐漸的孩子就習慣了,每次只要自己耍賴父母總會妥協,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耍賴的習慣。


不論是怎樣的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父母首先要自律,其次避免暴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相關焦點

  • 你是被父母忽略的那個孩子嗎?
    「我甚至懷疑過我是否是爸爸媽媽的親生孩子。」她痛苦的說到。很多家庭中有幾個孩子,雖然都是父母生,父母養大的孩子,但往往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總是會偏愛哪個孩子,忽略哪個孩子。被偏愛的會有恃無恐,理所應當的認為全家人都應該讓著他,而被忽略的會小心翼翼的想討父母的歡心,結果卻毫無改變,內心鬱鬱寡歡,小時候遭到的不平待遇會讓人糾結一生,你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雙胞胎姐妹我的鄰居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她們的小名分別是歡歡、樂樂,現在已讀三年級,歡歡白胖,活潑可愛;樂樂黑瘦,乖巧伶俐。
  • 育兒禁忌:父母不該忽略的十件事
    父母是自己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因為只有父母才能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與能力。但是,育兒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父母在養育孩子中,總會容易忽略掉一些事情。英國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出,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洛克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
  • 心理諮詢師:父母有些時候的「不靠譜」,反而對孩子是一件好事!
    文|西紅柿媽媽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幅漫畫,對於我們當中一些焦慮的父母,特別有教育意義。漫畫裡,一個媽媽向一位心理諮詢師請教:家裡的另一半,不是很靠譜,這該怎麼辦?育兒的道路上,我們真的經常會遇到「豬一樣」的隊友,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改變他們呢?爸爸帶孩子睡覺,自己睡得呼呼呼,孩子已經掉到床下面了。
  •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容易忽略掉的4點
    當養育者不能提供足夠有愛、自由、規則和平等的環境幫助兒童成長的時候,兒童對於愛、自由、規則和平等的吸收就會缺失,兒童感受不到,也就意識不到了。當這些兒童成長起來成為父母的時候,由於自身的缺失,由於意識不到,所以就容易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愛與自由,規則與平等。
  • 爸爸帶娃不靠譜,被子只蓋自己忽略寶寶,氣得媽媽用家法
    導讀:爸爸帶娃不靠譜,被子只蓋自己忽略寶寶,氣得媽媽用家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帶娃不靠譜,被子只蓋自己忽略寶寶,氣得媽媽用家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果孩子多親近奶奶,媽媽會也跟著「沾光」,你家有這樣的奶奶嗎
    之前,閨蜜曾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你會讓婆婆給你帶孩子嗎?當初,也是為了孩子的原因,閨蜜將婆婆給接了過來照顧孩子,而孩子對於許久未見的奶奶也很親暱,和奶奶玩的很好,有一次,閨蜜在周日休息的時候帶孩子出去玩,然後在路上的時候孩子就吵著鬧著要奶奶,這也讓閨蜜覺得很不舒服,覺得自己照顧孩子那麼久奶奶才照顧幾天,這麼快就被奶奶「收買」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也讓閨蜜心裡產生了危機感。
  • 父母說話的時候孩子總是喜歡插話,這是有原因的,父母一定得了解
    有時候孩子插話會使我們沒有面子,因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樣的場合,孩子總是有意無意的在我們說話的時候插嘴。甚至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沒有教養,讓自己的父母挺反感的。尤其是守著外人的時候,父母覺得很沒有面子,臉上掛不住,講了幾次呢,孩子也不聽,總是有意無意的插話。
  • 早教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父母不要忽略掉,小舉動可能會有大收穫
    其實孩子的早教不僅僅是在早教中心進行,在家也可以給孩子做早教,因為很多父母生完孩子之後就變成了全職媽媽,所以陪孩子的時間也就多了。而且家裡會比早教中心便利很多,給孩子做一些規範,和孩子一起研究一個物件,帶孩子一起探索,這豈不是意見很開心的事嗎?早教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 在這些時候責怪你的男人,多半不靠譜,看透了就放手吧
    「我們總想找一個結實的肩膀依靠,可往往事不遂願,找到的似乎並不能給你想要的。」我們總是會帶著希望去尋找愛情,希望愛情可以帶給我們幸福,帶給我們快樂。但愛情如果只是幸福甜蜜,那似乎也不能稱之為愛情。愛情裡面有歡笑也會有淚水,有甜也就會有苦澀。
  • 《原生家庭》:不靠譜的父母有哪些?
    全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有毒的家庭行為模式;第二部分,講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以減少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普遍認為,沒有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但是,當你遇到不靠譜的父母,你不知道他對你影響有多大,而當你成為不靠譜的父母,你不知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孩子「動不動就掉眼淚」,並非他們玻璃心,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1、2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不強,遇到問題就會用哭聲來解決,所以家長會覺得他們這時的哭聲是情有可原的,也會耐心對待。但等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卻還是動不動就掉眼淚,父母們內心就沒那麼愉快了,覺得這是孩子懦弱敏感的表現,甚至還會指責寶寶是「玻璃心」,經受不住一點挫折。
  • 爸爸帶娃總是不靠譜?這樣可不好,奶爸帶娃的注意事項了解一下
    關於爸爸們帶娃不靠譜的趣事,那可是說不完。有外出突遇下雨,把孩子當做雨傘扛在肩頭避雨的。我的姐夫就是很好一個例子,姐夫工作經常在外出差,這就導致了姐姐既要工作又要顧家照顧孩子,這對姐姐來說,無疑是一個大難題。可即使這樣,姐夫偶爾帶娃的時候也極其不靠譜,常常做出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事來。
  • 怕人只是害羞嗎?這些教育影響別忽略,尤其第3種很多父母都中招
    在親子的家庭教育裡,很多孩子都喜歡把孩子的認生怕人歸納在害羞行列,比如孩子出門見到陌生人躲在爸爸媽媽身後的時候,有多少家長了解過孩子為什麼會往後躲?大多數都是輕飄飄的一句&34;!難道孩子怕人真的只是害羞嗎?
  • 嬰兒什麼時候更好帶?當孩子有這四個表現的時候會越來越好帶
    帶孩子很辛苦,當過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3歲前是最難帶的。以前我女兒小時候,我也是會經常的去問別人,孩子什麼時候就好帶了,很多過來人都會說:孩子大了就好帶了。孩子大了真的就好帶了嗎?作為一個過來人,只能說這句話部分正確,還有另外一部分需要父母們的努力才能實現。
  • 「你們都不理解我」,娃失控背後的情緒需求,為何總是被父母忽略
    對於正處於發展期中的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還不完全,自身的精神世界也還在建立的過程中,是非常需要父母對他們的情感需求進行滿足的,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被關注的,才能夠擁有孩子內心的滿足感和安全感。網上有個笑話是這樣講的:在爸媽眼裡,任何遊戲都是可以暫停的,只要父母喊你停下的時候,你沒有停下,立刻回應父母,那麼你就是不聽話而且沉迷遊戲的。
  • 新生兒嘴巴裡總是發出嗯嗯聲,別輕易忽略,孩子可能在說不舒服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不會說話之前是不會表達自己的任何情緒的,哪怕有不舒服,很多大人也常常會忽略,其實很多新生兒有很多不舒服,但是他們會發出一些信號,這些信號大人們都會忽略掉,從而忽略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對於一些新手媽媽來說,他們可能會請一些有經驗的月嫂來幫助自己看孩子,當然有的家庭經濟並不寬裕
  • 這些生活細節被「忽略」,孩子會很「危險」,父母要處處小心
    不僅僅是人生之路的信條,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關鍵。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好,過去每家都有三四個孩子,一對職工父母,孩子同樣長大了,現在也可能照搬一樣的餵養模式。「忽略」,孩子會很「危險」:看似無害的玩具玩具是孩子童年形影不離的玩伴,然而玩具的組成有很多,有時一些玩具的零件和形狀,也是帶給孩子傷害的罪魁禍首。
  • 這3個心理特點決定了,夏天無論父母如何強調,總是會有孩子溺水
    為了避免孩子夏天下河遊泳,出現危險,每年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三令五申的強調:不能去河邊玩耍,很多學校甚至暑假期間專門組織老師河邊義務巡遊。但是,即使老師、家長如此嚴防死守,孩子們卻好像就沒帶耳朵一樣,就是聽不進去,依然是我行無素。那麼為什麼孩子們就是不聽話,總是去嘗試這些危險的行為呢?他們不怕死嗎?
  • 孩子出現這些「壞毛病」,父母可要當心了,切記不可忽略不管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壞毛病」的出現,或者我們可以稱為「不良行為」。其實,孩子的很多不良行為並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這和大人的教育有莫大關係。比如孩子有下面這些「不良」行為,就說明父母教育方面其實也是存在問題的。
  • 若孩子肚子裡有蛔蟲,會出現這些「信號」,快看看你家娃有嗎?
    若孩子肚子裡有蛔蟲,會出現這些"信號",快看看你家娃有嗎?導語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們,因為抵抗力沒有成人那麼高,所以身體就會產生諸多疾病,當然,孩子在生病的時候,父母們是最擔心最心疼的階段。可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因為無法把身體不舒服的情況訴說出來,也就讓父母們特別心疼。尤其是肚子裡有蛔蟲,這種疾病往往都是潛移默化的傷害著孩子的身體,家長們也很難發現。不過,有養育經驗的父母們往往都知道,若孩子肚子裡有了蛔蟲,會出現以下這些信號,新手的家長們趕緊來速查看看你家娃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