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外丹如何轉化成內丹?

2021-02-12 龔鵬程大學堂

張果老倒騎驢,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他是八仙之一。 但是個真人,本名張果,由於年紀大,所以人們稱他為張果老。

   

其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生平又見於《大唐新語》卷十,《新唐書· 張果傳》基本取材於此。大約生活在七世紀至八世紀中期,著有《神仙得道靈藥經》《丹砂訣》《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等,是個有學問的道士。 

而且他生存的年代,剛好是在道教外丹學發展出內丹的關鍵,他在其中也頗有貢獻。

道教史上對於煉製丹藥以成仙的理論,分成兩個系統:一是採金石草木燒煉,利用物質的化學變化,製成丹藥;另一種,則主張以自己身體為鼎爐,身體內部的氣血等物為燒煉的材料,修煉以結丹,成丹以後便可不死成神。前者稱為"外丹",後者稱為"內丹"。 

    

內丹這個詞以及整套修煉的觀念,顯然比較迂曲,它為什麼會被提出來、什麼時候出現、又如何被大家接受的呢?

研究道教史的人通常推其語源上至天台宗的三祖慧思。慧思<立願誓文>曽說要"借外丹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這是"內丹"一詞正式見於文字的記錄。

    

但是這個內丹一詞,與道教後來所說:利用身體內部的成分與力量自行結丹,不假外力,並藉此以批判外丹之觀念,實不相符。故推源於此,殊不怡當。 

另外又有些人從文獻記載,例如«羅浮山志»說自隋朝道士蘇元朗後,"道徒始知內丹矣",推內丹之源,起於此。 

但這種後起的方志數據,怎能用來做證據? 引錄這部方志時,是在清代;方志所記,也有太多唐末以後的觀念。例如說蘇元朗曽作«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歸神丹於心煉,"性命雙修,內外一源"。這絕對不是唐朝人說的話。謂內丹之說始於此,頗嫌憒憒。 

另有些人則認為內丹之說縱或起於隋,亦未發展流行。從史實上看,內丹應是在唐朝人熱衷修制丹藥,但其服食卻大量失敗的經驗中得到反省,才能發展出來的。由於體內結丹說確實遲至晚唐五代方才大興,符合外丹失敗轉向說,因此這個論斷已是最通行的看法。 

但也有些人認為從外丹至內丹的轉變,不能完全歸因於外丹之失敗,例如Robinet Isabelle<道教內丹術的起源和中國思想><上清道教的心象和忘形的飛翔>、阪出祥伸<隋唐時代之服丹、內視和內丹>等,就認為早期道教養生術,亦應納入考慮。因為內丹的重點之一,即是洞察冥想,而內在冥思之術,早見於上清道及各種養生法中 。 

換言之, 因外丹吃了無效,甚或中毒發病,導致修煉者轉向發展而形成內丹學,只是內丹學出現的外緣因素;其術語、觀念、理論,則是從早期之內煉養生思想發展來的。 

我也傾向這種看法 。因為煉丹失敗,只能解釋外丹因此而衰微,並不能說明內丹即因此而興,更無法解釋內丹理論內部之構造(何況唐代以後爐火燒煉之術也沒有衰,傳承依然不絕,只不過不再是唯一的典範而已)。內丹這個觀念及理論,確實是由漢魏以來各種道教養生術發展來的。 

但是,漢魏南北朝有此類養生術卻並未發展出內丹之說,要到了唐朝才得以發展,又是什麼緣故?這就需要思想史性質的解釋了 。 

而且,內丹這個詞及其觀念,在唐代雖然仍不穩定,但是到«通志·藝文略»時已明確地以"內丹"為一個分類的名目,著錄了四十部書,四十七卷 。這些書,全都是唐宋間的作品。傳統的養生術法,則放在"存思""導引""吐納""胎息"部分。可見在宋朝人看來,內丹與漢魏南北朝流行之養生術法仍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固然可以從內丹學的術語、觀念、理論上,找到許多它與早期內煉思想的淵源,但依然必須明白它們是不一樣的東西。也就是說,內丹學既是六朝內煉學之發展,又是轉變。


燒鉛汞以成金丹,是漢魏南北朝道教最重要的活動,也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入唐以後,此一風氣並未消退,從唐太宗到僖宗,幾乎每個皇帝都在煉丹。趙翼«廿二史割記»所考,唐朝帝王服丹致死者即有六人之多 。王公大臣死於此道者當然更是難以計數,白居易詩諷刺"退之服硫璜,一病迄不美聯儲加息"者,蓋比比焉。既然死者接踵,為何仍有人執迷不悟,勇於以身試丹呢?這就是信仰,就是一個時代"意見氣候"的問題了。 

唐代就是籠罩在這種氣氛底下的時代。李白即曾煉大還丹,孫思邈也有«太清丹經要訣»,其中收錄了"神仙大丹異名三十四種""神仙出世大丹異名十三種""非世所用諾丹等名有二十種"。其餘唐人所傳丹經, 如«張真人金石靈砂論»«上洞心丹經訣»«太丹鉛汞論»«大還丹金虎白龍論»«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石藥爾雅»等,講燒煉也各有門法。 

他們不會認為不可能燒煉出仙丹,只會說其他人的燒煉方法是錯的,照那種方法煉丹,一定會吃死人。所以失敗的例子越多,越能證明唯有他的辦法才能制出真丹。 

像開元年間張隱居所撰«張真人金石靈砂論»就反對丹砂,主張用黃金,說:"光明砂、紫砂,昔賢服之者甚眾,而求度世長生者未之有也","竊見世人以此二砂服餌,以為七返靈丹,服之無不夭橫者也"。 

別人則又反對他這種講法, 據«真元妙道要略»載,當時丹士有用硃砂、鉛、汞、銀,取"抽臺水銀"號天生芽,服之而死者。有用硫磺炒水銀為靈砂,服而頭破背裂者。有以密陀僧、鉛黃花號黃芽者。有炒黑鉛為"水鉛",服而勞疾者。有燒桑木淋煎取灰霜,號為秋石者。有燒金標草及糞灰,取霜,號為鉛汞者。有用胞衣號"河車""紫房"者。有燒砂錫錢取鉛珠,號為丹中真鉛者。有以銀雞子養硃砂及汞,伏火礬為"張果老龍虎丹"者.

為了強調只有他們的方法才是真正有效之法,他們便又強調"師傳口授"的重要性,以自神其術,並保障在各種燒煉之術的竟爭中不會喪失了優勢。

可見自漢魏南北朝以迄隋唐,燒丹術不斷失敗之歷史,不唯未使煉丹術式微,反而使它更為蓬勃了 。煉丹之法門,在不斷失敗中,也不斷汲取教訓,損益精進。以至於燒煉之學,至隋唐才真正達到高峰, 術法之繁,實非葛洪那個時代所能比。 

但是,這些燒煉之術不論如何精進,均只限於"術"的層次,理論上並無進展。唐初,道教在義理方面,既已從重新消化老子莊子和吸收佛教理論兩個方面打開了新的格局,在思想上就不會再滿意於這種形態。故省思六朝以來道教另一種思想脈絡:氣論,並予以深化,便成為一個充滿新的可能性的方向。 

日人福永光司對隋唐思想史曽做了個有趣的描述:說六朝以隋迄唐,佛教義理著重在說明真如世界之理,這個理固然是空理,但佛徒論理不論氣,卻是一基本特點。像華嚴宗所鋪陳的"理法界"或"理事無礙"境,推宇宙究極之原理在其真性空寂之理,而不是道家所說的氣,甚為明顯。宗密«原人論»即曾批判儒道二教"道法自然而生元氣,元氣生天地,天地生萬物"之說謂:"天地之氣本無知,人票無知之氣,安得類然起有知?草木亦皆氣稟,何以無知?" 因此,六朝至隋唐佛道之對立,他認為可視為佛教對"道以氣為宗"的批評,是一種"理"與"氣"的對立。 

但是,他又發現佛教在理論層面反對講氣,在實踐層面卻頗受道教胎息服氣、吐故納新等氣術之影響,例如«雲笈七籤»卷五九便收有«達摩大師住世留形內真妙用訣»«曇鸞法師服氣法»等書,教人"息氣常在氣海,氣海即元氣根本"。是在坐禪時,以此加強僧人之數息觀。 

由此,他更發現佛教還吸收了與道教服氣論相關之醫學。如«金光明經»雖在北涼時即有漢譯,但初唐義淨的新譯本«金光明最勝王經»中卻有不少與道教調氣治病說相同的文字。而唐代,又正是一個以氣論醫學最重要的時代。因此他提醒我們應從氣的角度去看佛道交涉史。 

他這個講法點出了一個思想史的重點:氣論在唐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性。且歷來講思想史,偏重於說明思想家的理論構造,忽略了氣論不僅見於理論層面,也實際影響到人的精神修持及形體調養活動。福永光司此說,恰好可以教人重新注意這其間的問題。

是的,環繞著隋唐道教醫學、養生學的,氣的觀念仍是不可忽視的。隋大業年間,太醫博士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五十卷,論各種疾病的症候,一般認為是我國病因病徵學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它並未收載任何治病的方藥。但此書其實不僅只是論症候,它也有療法,其療法即是補養宣導,尤其是行氣法和導引法。近四百法,如"龍行氣,叩頭下視,不息十二通。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蛇行氣,曲臥以正身,復起踞。閉目隨氣所在,不息,少食以通腸,服氣為食,以舐為漿""冥心,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  ,凡此種種,俱見行氣、服氣、引氣,在隋代乃是官方正式療病之法。 

其後醫道之最著者為孫思邈,其«攝生真錄»«真氣銘»«保生銘»«存神鍊氣銘»«氣訣»«攝養枕中方»等,清楚地說明了孫真人的養生治病學,與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有直接之關聯,除服氣療病、導引按摩之外,更講胎息定觀以求長生久視。

 

孫思邈之道派歸屬,目前尚不甚明了,但由其說服氣的部分看,當與上清道頗有關係 。 

上清道也是唐朝勢力最大的道派。隋唐之際,道士王遠知,曾師事陶弘景,隋場帝唐太宗都很崇奉他。其門徒最著者為潘師正,潘氏弟子之著名者,則有吳筠與司馬承禎 。二人年輩略晚於孫思邈 。司馬承禎著有«天隱子養生書»«坐忘論»等,吳筠著有«形神可固論»«玄綱論»  «南統大君內丹九章經»。 

在司馬承禎已卒,而吳筠仍活躍之際,王冰(道號啟玄子)重新整理了«內經素問»,並補了<天元紀論> <五運行論> <六微旨論> <氣交變論> <五常政論> <六元正紀論><至真要論>七篇,以六氣應五行為說;又對其書做了詳細的註解,以<四氣調神論> <生氣通天論> <陰陽應象論>等為首,而以論經脈及針法者列於後,改造了«內經素問»的理論性質,在醫學史上影響尤其深遠。 

假若我們把唐朝初年成玄英、王玄覽等人吸收佛教義理並深化對老莊的詮釋,視為道教在隋唐問一種發展特徵,則我們也可以說自隋至唐代中葉,以氣為主的煉養理論,乃是道教發展的另一個脈絡。

佛教天台宗之禪法亦是如此。 

智者大師著有«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六妙法門»«摩河止觀»等 。六妙法門,謂"佛有六經意,謂數息、相隨、止、觀、還、淨",次第相生六妙門,每一法門都有具體修習之方法 。而其內容,重在調息。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說調息一事即含三法:"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寬放身體,三者想氣遍毛孔出人通同無障。若細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是行者初入定時調息方法"。為配合調身,亦應寬放身體,它也採用了許多呼吸配合導引的方法,"作七八反,如似按摩法" 。 

天台止觀法門之精義當然不止如此,但由以上的敘述來看,它與胎息導引之間實有極密切之關聯。原本安般守意之法,"禪心寄託於呼吸,與中國方士習吐納者相似",但禪修所重,畢竟在於守意,而非調息,智者之說,則顯然吸收了道家的養生學。

其次,謂"息調則眾患不生",並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立專節討論如何調息治病,均與道教論服氣行氣治病相似 。 

其修止法,實即守一:"臍下一寸名優陀那, 此雲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治";其修觀法,首敘六字氣訣:"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口四聖皆知,肝臟熱來噓字至,二焦室處但言嘻",以這呵、吹、呼、 玉,四、噓、嘻六字治病,也是漢魏以來之常法 。 

修觀法又說了十二種調息法,謂"此十二種息皆從觀想心生,今略明十二息對治之相: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虛懸,滿息治枯療、焦息治腫滿."把息和觀想結合起來說。 

凡此,俱可見智者大師止觀調息論結合了不少道家之說,但也因此而開唐人氣論不少門徑。例如孫思邈<存神鍊氣銘>提出一種新的胎息定觀,純從道教的傳統看,是看不出淵源的。司馬承被以"信、閒、慧、定、神"描述漸門五次第,亦必有取於佛家戒定意之說。足證智者所論,乃關鍵時代之關鍵作品,對孫思邈等人必有所啟發 。 

歷來論思想史道教史者,都說"內丹"一詞是相對於燒採鉛汞等藥物燒煉丹藥的"外丹"而說,其實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內丹這個詞語和觀念,與唐代這種服氣論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從服氣到區分內氣外氣,到將內氣稱為元氣,再到以服元神為胎息,才形成內丹之說。 

故張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經»論內外丹,根本不從鉛汞金石藥物說,只從氣說內外丹:"其內丹不得,其外丹則不成 。其外丹不得,則內丹無主。內丹者,真一之氣,外丹者,五穀之氣。以氣接氣,以精補精,補接之功不離陰陽二氣" 。又說:"一氣者,胎息也 。胎乃藏神之府,息乃胎化,元因息生,息因神為胎"。張果為吳筠、司馬承楨同時人,其思路亦相仿佛,適可以相互比觀。 

但張果«太上九要心妙真經»另有與司馬承禎、吳筠等人明顯不同之處,那就是他論"火候""鼎爐""日雲月魄""一斤十六兩""周天三百六十四爻""坎卦進汞一兩,離卦進鉛一兩""八卦朝元"的部分。如此論氣、論煉養,顯然另有淵源,那就是他由«周易參同契»得來的靈感。 

唐代道士論易者原本就不少,但均未將易學與服氣、煉丹等說相結合 。結合易學以說存養鍊氣,並標舉«周易參同契»,則大約在高宗玄宗時。 

這時最重要的人物是劉知古。他曾上奏,謂神仙大藥無出«參同契»者。 

同樣地,張果論"九還一氣""七返還丹",也是本諸«參同契»所說的:"九還七返,八歸六居"。這是丹字的新解,張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就說:"一心歸命謂之還,五氣不散謂之丹"。 

故相對於金石之丹藥而言, 此可稱為氣丹。要成就這種丹,必須有個收攝心神的工夫,使心還歸, 與氣相合,故又名還丹。唐人所著丹經,具有類似觀點者,也大多只稱此為還丹,如«大還丹契秘圖»«大還丹金虎白龍論»«還金術»,都是如此。

從原理上說,收攝心神,乃是孫思邈、司馬承禎以來,修道者便一致強調的原則與方向。可是如何落實這項原則,其收視返聽的工夫,卻人言言殊。司馬承禎、吳筠乞靈於老莊學的傳統、孫思邈有取於佛家,張果、劉知古便從«周易參同契»找到門徑。 

«周易參同契»,乃是"假借爻象,以論作丹之意",而其所說之丹,則是金石制煉而成的所謂外丹 。故大力批判內臟腑、存思內景、食氣吐納、導引運動、立壇祭祀等術法,並說:"還丹可入口""服食三載,輕舉遠遊"。可見他所說的,乃是可以服食之丹藥。所以它所說的鼎器,是指燒煉用的器具,直徑一尺五寸,厚一寸一分,三隻腳。其中放置鉛汞等藥物,用火燒煉。以待鉛汞化合變化,氧化還原,"赫然成還丹" 。 

其過程,則借用«易經»的卦爻來形容,例如根據月亮晦望弦朔之運行規律,結合納甲卦象陰陽之消長,把一月二十日分成六節,每五日一節,每一節分屬一卦,然後就用卦來說明火候的進退。進火指加溫、退火指冷卻 。又用十二消息卦來配合十二月、十二月幹支、十二時辰、十二音律,談煉丹時火候之循環。 

另外,也採用五行的觀念,將鉛汞比喻為金木、龍虎,以五行生剋的道理來描述煉丹的過程。以火燒金、金生水、水滋木,而俱歸於土為其總原理,所以說:"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三五與一"。 

«參同契»自漢代以後,,一直默默無聞,論者甚罕 。劉知古和張果老等人重新將之表彰出來,遂使後來凡言內丹者都祖述此書,被推崇為"萬古丹經王" 。但是,劉知古和張果老等人幾乎吸收了整個«周易參同契»對煉丹過程及火候進退的描述架構,用以作為其修煉之工夫論內容,卻在方向上有了個大逆轉,將論鉛汞爐火者,轉為論氣。

而劉知古其實還不是真正的內丹。因為他講的陰陽之氣並不是身體內部的氣,而是外在的日月之氣。所以說:"還丹者何以度世耶?其食乎日月之精華者也""吾之所論丹者,龍虎也。流珠為青龍, 青龍者日也。黃芽為白虎,白虎者月也。故日月之精氣者,有變化之理,餌之者亦可以變化矣"。這其實乃是古服氣論的一種發展。六朝以來,服日月光芒法、食日月精法均已甚為普遍,但實踐法門都講得很簡單,不過吞咽而已 。劉知古此處援用«參同契»,"論火候、定生成、莫不循卦於鐘律",故生面別開:

張果老則比劉知古更進一步,他也以氣說丹,但不只是外氣,更有內氣。所以他也講日月,但所指為日魂月魄:"日屬陽魂,月屬陰魄。日中有雞、西方金、肺之象,屬陰,乃日魂藏月魄,魄滿於魂,故日以清。月中有兔,東方木,肝之象,肝屬陽魂 。. 魂魄者,乃人之鉛汞也" 。這是他與劉知古迥異之處。 

魂魄、鉛汞,都是指身體內部的陰陽兩種性質,這兩種性質除了用魂晩鉛汞來表述外,也可用坎離、心腎、青龍白虎、神氣來指稱,而其原則則在於陰陽調和。 

其法與古來行氣法頗為不同,故說:"今時學道之人,使心運氣,亂作萬端,屈體勞形,非自然之道"。他推薦的辦法,則是讓心神專一來調氣,再借氣來定神,號稱"神氣不相離,精神內守",其實就是守一存神的意思 。先以此清神定心,然後神、魂、意、志、魄五行相聚,會於丹田,形成"真火",以之煉丹 。煉丹之法,依經文考之,首先應該是呼吸調息,所以說:"神定則氣定,氣定則精定,三火既定,並會丹西 ,聚燒金鼎,返煉五行,運於一氣,綿綿一晝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

那時恰好發生了一件怪事:汾州刺史崔恭幼女少玄有異跡,後傳屍解,留了一首<守一詩> 。道士們碰上這個好題目,當然紛紛動筆。棲真子王損一為之章句、王屋山樵長孫巨澤為作«玄珠心鏡注»。張果也有<玄珠歌> ,講如何採日魂月魄而結玄珠。 

故守一以得玄珠,應也是張果的想法。內守真火,聚而不散之後,吸外氣、呼內氣,陰陽升降(內氣為陽、外氣為陰) , 綿綿晝夜,息息無窮,便能成丹。

 

除此之外,身體內部的鉛汞也要調和燒煉:"每月初一日為首,正子時坎卦進汞一兩,離卦進鉛一十五兩。次日坎卦進汞二兩,離卦進鉛十四兩。至15日抽添數足。周而復始""上十五日魂守晩,下十五日魄守魂"。 

他講坎離龍虎鉛汞火候,採用了«參同契»的架構,是非常明顯的,但內涵完全不同。著重在神與氣合、內與外合、陰與陽合、心腎相交、坎離互補、性命相守。因此丹分內外,必須相符 。氣分內外,必須相接 。火分內外,也須相通。

 

總之,相對於爐火燒煉之術,唐朝已有不少人提出另一種思路,說燒煉之藥並非金石鉛汞,而是氣。

 

這些氣,或指日月之氣,或指身內之氣,或指五穀之氣,都非金石鉛汞。故古丹經所云之鉛汞或水火均須另做解釋。於是就出現了"真水""真火""真鉛""真汞"的講法。

丹,也一樣,不再指丹砂丹藥,而是指氣。內氣稱內丹、外氣稱外丹;心還於氣,或陰陽兩氣相往還則稱還丹;又或以內外氣為金丹。

這都是新的鉛汞丹藥論。在論述其修煉方法時,他們喜歡借用漢朝魏伯陽«參同契»的火候論來說明抽添進退的方法,示人以徑路。這種做法,重新表彰了«參同契»,卻也改造了它,影響到後來唐末五代乃至宋代大規模的«參同契»新詮釋路向 。 

其中張果老就是非常有成績的一位。他以心神為性、以氣為命的講法,更開啟了內丹家講"性命雙修"的門庭 。唐末五代彭曉、鍾離權、呂洞賓等人的內丹理論,正是順著這樣的路子發展而成的。後人把鍾離權、呂洞賓拉來和張果老一同作為"八仙"的成員,雖然亂了輩分,卻暗示了他們道法相通的緣故,並不是亂湊數的。 

 

龔鵬程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並在北京、上海、杭州、臺北、巴黎、澳門等地舉辦過書法展。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

相關焦點

  • 道教內丹學的功夫修煉
    內丹學修道前先療病去疾,能服藥卻疾,自知醫術。《飲膳正要》 云:「故善服藥者,不若善保養;不善保養,不若善服藥。」六是安樂。丹家陰善保養、善服藥外,還有一著為陶怡情性的精神療法,丹家稱 之為安樂法門。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其他如遠足、遊山、題詩、作畫、書法、種花 木、養魚鳥,皆為賞心樂事。
  • 內丹實際上是對人體精、氣、神三大要素的修煉!
    少陽派中又有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伍柳派、青城派、三豐派等內丹門派,至今仍在繁衍。另外還有天元、人元、地元三品丹法的說法,將內丹門派分為上下、正邪等不同品級。為了揭開內丹道教之秘,我們不妨認真考察一下,這些眾多的門派是怎麼創立出來的?各丹派宗師是如何成名的?
  • 狐狸精練丹
    狐仙修練時,除了要吸收天地靈氣外,還要吸收日月精華。所以它修練內丹時,要晚上向著月亮,用人的站立姿勢,向空吐納,吸取月亮精華。《聊齋志異》記載:有狐在月下,仰首望天際。氣一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於月中;一吸,輒復落,以口承之,則又呼之如是不已。對月練丹時,遠看很易誤會它正在拜月。道家之說,內丹即吐納導引之術,外丹即丹爐煉約之術。
  • 張方談內丹
    從1998年至今,他僅遇到瀋陽李先生這麼一位修煉有成的隱師,想必那些得道高人們都已隠遁了,所以只能讀書,丹法竅要還得自己去悟。他在2010年宣布:五十歲後,不再研習搏擊之術,也不再與人比武較技了,此乃讀了《道徳經講義》後之有所悟也。
  • 道教內丹養生學「識神」的概念和表現形態
    再加鍊氣,金丹可成,神仙可冀。」[4]至明代,丹經《性命圭旨》出現了「識神」概念,與「欲神」同義。《性命圭旨》之「八識歸元說」明確指稱:「蓋造化間有個萬古不移之真宰,又有個與時推移之氣運。真宰與氣運合,是謂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氣質之性者,識神也。故儒家有變化氣質之言,禪宗有返識為智之法。」[5]認為發現識神容易,去除識神困難,但無論如何,必須摒除識神,否則修煉難有長進。
  • 道家內丹修煉最關鍵的環節:打開「玄關一竅」!
    概言之,它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以人身「三寶」精、氣、神為「藥物」,通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等步驟,而在體內結成長生不死藥(內丹)的修行方式。其終極目標就是為了長生久視,得道成仙。自古以來,內丹修煉主要是師徒相傳,雖有萬卷丹經,但其中遍布隱晦難解之術語,若無明師指導,很難窺其門道。
  • 閔一得內丹養生思想
    同時還從時間久無疆、空間大無外兩個方面表達道的無限永恆和美感。劉煥玲《試析閔一得之龍門方便法門》講述閔一得的龍門方便法門,孔永劫《閔小艮與西竺心宗芻議——兼與南懷瑾等商榷》敘述閔一得西竺心宗的思想。景扶明《閔一得丹法中的雙修內容》與於勁松《北宗陰陽丹法——也談閔一得丹法中的雙修內容》從陰陽雙修來闡述閔一得的思想。
  • 龔鵬程:國學是讓人聰明的,而不是變傻
    除學術研究卓有成效外,龔鵬程教授自覺擔當起傳承中國優秀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文明的重任——不僅出版多種有關國民教育的著作,而且在世界各地興學辦學,讓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他要求弟子們掌握「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培養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翩翩君子。
  • 夢幻西遊:各等級寵物內丹選擇,80%的玩家內的都選擇錯誤了!
    召喚獸的傷害除了資質和技能影響外,內丹這一屬性也是極其的關鍵!內丹選的對,對自己的召喚獸有著至關重要的的作用!寵物的內丹各自數量多少是與寵物的攜帶等級有關的!所以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各等級寵物最實用的內丹!首先就是說下69等級中的寵物內丹選擇!這裡有個特殊寵物,就是泡泡!泡泡雖然0級就可以攜帶,但是可以攜帶三個內丹!這也是為什麼極品泡泡貴的原因!多一個內丹可能帶來的影響會有很多的!
  • 道家內丹《太上九要心印妙經》(收藏研究)
    道教內丹經書,簡稱為《九要心印經》。夫九要者,乃機要也。以應大丹九轉,故以道分九篇,法顯九門。九門合理,篇篇歸根。難不得親師之旨,得此要如親師訓。得者坐獲天機,悟之者為之心印。若依行者,在欲無欲,居塵出塵,分立九門,還元二儀。學道君子,細意詳之。先序顯用,次要應體,以體兼用,性命備矣。
  • 道教內丹學的五大門派,北宗王重陽,南宗張伯端,中派李道純
    北宗 道教內丹學重要流派,全真教內部兩宗之一,創於南宋時期原北方金人統治地區長安一帶。該派尊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巖純陽、劉海蟾、王重陽為「五祖」,實際創始人為王重陽。 該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性」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
  • 3個「內丹修煉」的秘密
    關於內丹,大約有三種:一種是用來炸開中脈的內丹。這種內丹可以自己煉,也可由佛菩薩、大成就上師加持而得。這種丹純粹是心身靜久,諸根不漏明點而積累而成。其煉法主要就是靜,久靜,心無所住,不妄想久了,精氣積累而成。顯教大師證道者,主要是證法身空性,乃此功。在顯教不名為丹,更有異名。名雖異,但事相及機理相同。
  • 外丹密錄:純陽祖師金液丹
    1.外丹密錄:純陽祖師金液丹2.外丹密錄:九轉金液大還丹3.外丹密錄:納陽制陰補虛固本丹(法)4.外丹密錄:玄門三奇丹5.外丹密錄:制長生仙釀法6.外丹密錄:接命小金丹7.外丹密錄:五炁朝元丹8.裝身護體捷訣秘法
  • 龔鵬程 │ 陰陽交泰 大吉大利
  • 論龔鵬程之經學思想
    我的論文先討論龔鵬程先生經學思想,透過龔鵬程先生的經學事業與著作,說明其經學思想如何貫串生命整體。「經學」,傳統以聖賢所著,或與聖賢所傳為限,主要以十三經為範疇,後世研習經典學問,或有新意,則以註疏、著述見世,未再有經。
  • 夢幻西遊手遊寵物內丹詳解 法寵內丹推薦
    夢幻西遊手遊推出了寵物內丹系統之後,很多玩家都急欲給自己的寵物打上內丹來提升它的價值。但是且慢,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寵物需要怎樣的內丹,那麼盲目打上不合適的內丹只是浪費自己的金錢而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法寵的低級內丹。  1靜嶽  效果:增加寵物法術傷害和氣血。
  • 龔鵬程:文化經典離我們並不遠
    這其中,臺灣著名學者、教育家龔鵬程先生所著的《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閱讀中國文化經典》則系統地推薦了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叢書,並分別從思想、文學、宗教、生活、人生哲學、藝術六個方面來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他的書突破了國內現有同類圖書中,選題多半集中在思想方面的單一局面,也一反常規圖書推薦的教條面孔,而是用一種深入淺出的生動文本向讀者推薦了31本中國古代的經典讀本。
  • 李道純性命雙修之內丹功法研究【雙修功法】
    繼就命功而言,內丹之所以可成的根據在於以人身體現天道的結果,李道純以《道德經》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作為比擬,將天道化生萬物與內丹煉養精、氣、神三項重要物質結合: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虛化神 神化氣 氣化精 精化形    亦即從「道」稟覆陰陽兩氣,藉著陰陽兩氣的相互迴蕩化育天、地、人三才
  • 夢幻西遊手遊:法寵內丹搭配也有大學問!這隻寵物如何選更合適?
    夢幻西遊手遊:法寵內丹搭配也有大學問!這隻寵物如何選更合適?但打造寵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比如寵物如何搭配技能與內丹才能發揮自身強大的實力,就困擾著許多遊戲經驗較少的玩家。今天有一位勇武組的玩家曬出了自己花費重金打造的一隻御風童子,雖然寵物的技能已經打成了全紅,但在內丹選擇方面卻陷入了糾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