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財經
【火熱的紫砂壺投資市場亂象頻頻,假冒大師作品遍地皆是,普通投資者該如何鑑別?】紫砂壺大師級人物每年的作品僅二三十把,有的甚至一壺難求,而市場上刻著大師名字的紫砂壺隨處可見。市場上流通的紫砂大師真品與贗品的比例高達一比十甚至更高,大師無可奈何,收藏者該如何選擇鑑別?
今天我們來關注紫砂投資,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近年來,在收藏市場上,紫砂壺成為投資者的新寵,紫砂壺既是用來泡茶的理想用具,同時一些紫砂壺,特別是名家大師的作品還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經常是一壺難求,價錢更是一路飆升,2010、2011年前後屢次創下單把紫砂壺拍賣過千萬元的紀錄,那麼眼下紫砂壺的行情如何,紫砂大師的作品,真的在熱銷嗎?我們先到北京的市場來看一看。
名家紫砂作品遍地皆是 大師無奈難維權
北京的馬連道茶葉市場,東三環潘家園古玩城是北京紫砂壺交易最活躍、成交量最主要的區域。在北四環奧體中心附近一家特許專賣店,大師的作品雲集,不少紫砂壺都是出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大師之手。其中的一套「五德天下紫砂壺」尤為引人注目,五把壺,五隻杯子,售價15800元,全國限量發行599套。銷售人員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套紫砂壺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與五位書法名家的聯袂之作,鮑志強這位大師的作品在市場上價格不菲,他們這裡這套紫砂壺定價才1萬多元,物超所值。
奧運世博特許專賣店銷售人員:鮑志強大師以他現在的名聲,他的一把壺,普通的就賣幾十萬。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為什麼你這個五把才賣一萬多?
奧運世博特許專賣店銷售人員:這個是國家定的統一的價格。你要知道國家賣東西不是以專門盈利為主的。
不以盈利為目的,難道這裡真是在賠錢賺吆喝麼,紫砂業界都知道,大師級人物一年的作品也就二三十套,那麼,這套「五德天下紫砂壺」的作者鮑志強大師到底是如何完成這將近600套紫砂壺的製作的呢?經過多方努力,記者找到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鮑志強。鮑志強明確地告訴記者,這款「五德天下紫砂壺」其實根本就是不是他親手製作的。壺的落款是「樂人督造」,也就是他監督製造的意思,聽完記者的轉述,對廣告營銷中將這批紀念壺和自己劃等號的做法,鮑志強感到難以接受。為了了解進一步的情況,鮑志強把電話直接打到了「五德天下紫砂壺」在北京的營銷中心。
報紙上刊登的「五德天下紫砂壺」銷售廣告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這個壺是誰做的啊?
營銷人員:鮑志強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是鮑志強大師親自做的?
營銷人員: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用什麼手段能保證是鮑志強親自做的紫砂壺呢?
營銷人員:這個咱們產品證書上都有鮑志強大師的親筆籤名,您到時候都可以驗證,如果您不相信,您可以找鮑志強大師本人問一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找他本人問一問啊。
對方的回答讓鮑志強啼笑皆非,又無可奈何。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與此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也是知名的紫砂壺大師,她也有過與鮑志強相似的經歷。去年,外地一家公司通過熟人找到汪寅仙,希望她為「神州10號」發射設計一套紫砂紀念品,汪寅仙考慮再三答應設計,可最後看到刊出的報紙廣告卻讓她非常惱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他們有的經銷商知道是我來弄(設計)的,有的經銷商自己又加油加醋在宣傳,說是我一手打造的什麼的。我當時一看到這個報導以後,我著急的不得了。
與宜興的很多知名紫砂製作者一樣,近年來業內的知名人士大多都遇到過市場上假冒自己名字制壺、或者虛假宣傳的廣告,但是兩位大師都表示,很難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就是我們過去有一句老話,「贏了官司輸了錢」,打贏了官司輸了錢。就是官司打贏了,但是不划算,錢輸掉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沒有什麼好辦法,我各方面都要考慮,一個是自己的精力,考慮自己的安全,各個方面都要考慮的。誰來保護我們呢?
李逵鬥不過李鬼,這就是現在紫砂江湖裡的現狀。即使是做壺的工藝大師,現在也很難有效地為自己的作品維權,面對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大師壺,作為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鑑別選擇呢,我們接下來近距離認識幾位大師。
紫砂壺大師作品一壺難求 市場亂象中收藏者需謹慎
紫砂壺,產於江蘇宜興,始於北宋,盛於明清,但要說知名度高漲,進入尋常百姓家,甚至是成為投資品,這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的事情。名人輩出,工藝及造型的多樣化,天價成交,更使紫砂添上了神秘的色彩。記者來到了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廠區裡面過去的生產車間已經所剩無幾,取而代之的是林立著大大小小的紫砂壺批發商店和工作室,每天源於這裡的紫砂壺源源不斷地流向全國,影響著整個紫砂市場。走進其中最高的一座大樓,何道洪、汪寅仙、鮑志強、蔣蓉等紫砂大師的工作室赫然在列,運氣好的話,你甚至還能有幸一睹這些大師的真容,這些大師已經成為紫砂愛好者的傳奇,不過,他們本人現在已經很少在這裡出現了,用他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絕大多數都是他們的徒弟在使用。經過多方努力,我們在宜興一座普通的小院子裡面見到了汪寅仙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這些壺都是我做的傳統工藝的一些光貨,也是歷史上面的一種代表作,這是我喜歡的一些東西。有回購的,有退休以後補做的,都有。
走進汪大師家裡面的陳列室,這一百多把自己親手創作的紫砂壺就見證了汪大師的成長曆程。汪寅仙出生於宜興丁蜀鎮陶瓷世家,1956年14歲的汪寅仙考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後師從吳雲根、朱可心、顧景舟等名家。五十多年來,汪寅仙勤奮研習,探求創新,創作作品數百件套。在她的藝術世界裡,一草一木皆有靈性。她用心體會自然界的生靈,用雙手賦予紫砂泥新的生命與激情。而她親手製作的紫砂壺也是一路看漲。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一般來講都是十來萬塊錢一把壺。因為我比較講人情,人情味比錢還要重要。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到了現在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到現在來講,百來萬的也有,那麼我的(壺)數量很少。像這個是很少了,百來萬的也有的,一年我也就能做三把五把壺了。
從學徒一步步成長為現在的大師,汪寅仙製作的紫砂壺也經歷了從幾元錢、再到上萬、幾百萬的價格變化。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她自己創作的曲壺,而早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初,假壺就已經在市場上出現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在90年代初,這把壺有20多個人在仿我的,不僅是仿我的,他還要打我的假印章的,我這個是很傷心的事情。做假的人他還要跟我的價格來持平,為什麼,如果不持平的話,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了,假的就不對了,所以有的做假貨的人比我還發財。
曲壺在汪寅仙的藝術生涯中具有極高的代表性,在面世之初就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與此同時,假壺也大量應運而生,那麼,汪大師到目前這大半生究竟製作多少把曲壺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20多把這一個,做兩個規格。流通我的真壺的不可能,但是假壺不止100把200把。
汪大師製作的曲壺只有二十多把,但是在藏家和商家手中流通的高仿曲壺至少有一百多把,汪大師很氣憤也很無奈,隨著名聲遠播,市場上隨處可見的用她名字製作的假壺已經讓她哭笑不得。
汪寅仙大師製作的曲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但是我這一次最近,我在濟寧孔廟出來,那個旅遊點上都有我的假壺就是這把壺,賣300塊,還有我的印章,大致比我小,做成橢圓的了,外面還包了線。像這樣的假貨,不知多少進了我的家門了,拿來讓我看,我也沒統計過。
汪寅仙的紫砂壺現在最高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了500多萬元,如今年歲已高,汪大師親手製作的紫砂壺越來越少,2013年全年,她只製作了四把紫砂壺,和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傳言不同的是,汪寅仙現在幾乎不接受任何提前預定的訂單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畢竟我的精力也做不了多少了,有的人要想訂我的貨,把錢壓在我這裡,要預付款,我不接受的。我說不把自己再背上自己的包袱了。我收了人家的定金,我一定要幫人家趕快做出來,我何必到這個年齡我還要被這種包袱呢?
一方面是價格高企,另一方面是數量下降,汪寅仙又不肯接受預定,完全只是按照自己創作的靈感來製作紫砂作品。由此,她製作的紫砂壺,現在在市場上已經達到了一壺難求的境地。在宜興,目前一些還願意接受預定的紫砂大師們,他們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在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的工作室裡面,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見到了他正在製作的紫砂壺部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這個壺在春節以前,有一個河北的客人來訂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當時報的價格是多少錢?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這個壺的價格,這個壺的價格也要大概50萬左右的樣子。
三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這裡只是見到了壺嘴和壺把,交壺的時間目前還無法確定,鮑志強坦言,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大和頻繁的社會活動,他每天實際做壺的時間不超過三小時,預定的紫砂壺最少要半年以上才能交付,全年下來也就能做個二十多把壺,面對市場上日益增多的假壺,鮑志強同樣感到無能為力。
鮑志強大師正在製作紫砂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就說賣我假壺的比我掙的錢都多,我說人家願意去掙去掙去吧,你又沒有辦法去管人家去掙這個錢,這個有什麼辦法呢,也抓不住人家。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們煩惱的是假貨,而在宜興紫砂廠的工作室裡面,與成名多年早已得到市場認可的國家級大師不同的,還有很多中青年的紫砂藝術大師,他們依舊聚集在紫砂廠裡,每天堅持著創作,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華健就是其中的一位。眼前的這把方壺,華健已經創作了二十多天了,現在還處於反覆地打磨之中,估計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交付。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華健:一個常態的節奏,現在它有的創作的還要長一點,它還要配樣版這些,把壺的造型搭配完整就更長,這個比較熟練了,因為造型原來做過,只是做一些調整。這把茶壺兩年前已經人家定了,一直沒空做。
這把壺是客戶在兩年前預定的,當時的價格在十五萬元,現在如果預定的話,價格會在二十萬元了,作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的華健告訴記者,他現在的訂單已經預排到了三年之後,眼下他已經幾乎不接定單。
陶瓷藝術大師華健正在製作紫砂壺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華健:這個不是錢的問題,為什麼呢?它有一個安排,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市場需要做,因為要等我們對這個茶壺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做的更上一層樓的話才去做,不是因為訂了而去做。全年下來是二十幾把壺,有的不到二十壺,為什麼?燒成也會出毛病。
1982年拜師進廠的華健,受過嚴格的造型工藝訓練,全手工成型紫砂壺的基礎紮實,在業內,華健做方器是最有名的。方圓結合,方中有圓,圓中寓方,這種獨特的手法,讓華健的紫砂作品受到了市場藏家的高度追捧。最為關鍵的是,華健現在的市場知名度和那些大家熟知的大師們相比,還不是很高,市場藏家們由此認為,這個時候華健的紫砂壺性價比會很高,對於市場上的這種投資性的購買需求,華健也很是無奈。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華健:所以包括收藏的,這些壺友,他也通過長期的對壺的知識的積累、觀察,對自身提高以後,才能進入,不能評感覺、評職稱去買壺的,他也要自身保護嘛。你不懂就多看,多去學習學習,對作者去了解以後,再去買壺。
從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近距離接觸可以看出,紫砂壺大師級人物每年的作品也就是二三十把,並且由於年事較高,確實是一壺難求,對於市場上動輒隨處可見的刻著大師名字的紫砂壺,建議收藏者一定要謹慎對待。近年來紫砂壺市場日益火熱,特別是一些大師的作品,價格動輒幾十萬上百萬還是一壺難求,但實際上,市場上流通的紫砂大師真品與贗品的比例能達到一比十甚至更高,那麼普通投資者,愛好者又該如何去選擇鑑別呢?
頂級收藏家答疑解惑 投資愛好者該如何選擇鑑別
經過多次溝通,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蘇州終於見到了紫砂界內的一位頂級收藏家顧三官,他的紫砂收藏室,除了業內一些重要藏家見識過之外,這次是第一次向媒體公開。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個是什麼意思?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這個是我們三個人,每人一把鑰匙才能打開。
記者:就一個人進不去?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嗯,一個人進不去,兩個人都進不去。
記者:您這個是很少對世人展示的吧?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對,這個我是不公開的。
這就是說,三個管理人員再加上顧三官本人,每次需要這四個人同時在場才能夠打開大門,走進顧三官的收藏館,記者看到了幾乎囊獲了古今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紫砂製作大師的作品,顧三官一共收藏了將近800件紫砂器,其中古董級的老紫砂壺佔到了80%以上。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這個是明朝時大彬,時大彬是我們紫砂屆的泰鬥,當時得到這把壺是很不容易,在拍賣的時候拍到的,在保利拍賣到的。這個應該是在紫砂壺的鎮館之寶。應該是五年前,五年前我拍到這把壺的時候是550萬,現在這把時大彬的外邊就是1500到2000萬。
走在館內,顧三官如數家珍一般向記者介紹著每一件紫砂器的年代、作者、價格,在顧三官的眼裡,眼前收藏的每一件器物,顧三官都把它稱為自己的鎮館之寶。
紫砂收藏家顧三官收藏的紫砂壺作品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這件我認為它是沒有價格的,就是沒有價格來衡量它,哪怕是三千萬,五千萬或者八千萬我都不捨得賣的,這個是鎮館之寶。聽故宮博物院的人說,以前在書上看見過,但是真正的物品全世界可能就這一件。
這些價值連城的藏品,還不是顧三官收藏的全部,興致盎然的他突然走到了一個陳列櫃的下面,小心翼翼的又拿出了幾件藏品。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還有最最好的一把,心愛之物,我就不拿出來,我打開蓋子給你們看看,就是顧景舟的三件,就是一把提背,六個盤子,六個茶杯。
記者:就是原裝的?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嗯,這就是原裝的。
記者:這個杯子是不是用過?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到現在還沒有用過,現在這個全世界就只有這一套。
這套顧景舟13件的紫砂器,顧三官購買的價格是3500萬元,而今對他來說這又是一件非賣品,為了不造成任何損傷,他甚至連器物都沒有從原包裝內拿出來,向記者展示後,馬上就收起來。事實上,顧三官之所以會如此小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人看到後會有人仿冒。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你像做紫砂的大師,他也規避不了這個風險,人家仿他,他也是有口難言。所以有很多大師仿品多了,把他的價格打下去,也有的。就是見到假貨很多,包括有時候在拍賣行,可能會出現10%、20%的假貨。怎麼規避,關鍵是看你自己的眼光。
在與顧三官喝茶時,他反覆告訴記者,紫砂收藏的水極深,稍有不慎就會受騙,多年來他針對不同的品種總結出了自己一套鑑別的方法。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如果現在只要活著的大師,我所有的壺都請他們本人去看,而且要叫他們本人開證書,這樣買的放心。
在世的大師可以找到本人鑑定,那麼,老壺他又會如何去鑑定呢?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老壺的假貨我認為也是相當多的,有個收藏家可能不謙虛,可能會收到別人比較大的假東西。但是我認為收藏跟做生意一樣,就是你要謙虛,要請內行、高手看,內行、高手看不能請一個人,要請三個人不同的時間看。
顧三官告訴記者,他購買古董級的紫砂壺,都會請多位專家單獨鑑定,如果有一個專家認為有問題的話,顧三官就不會購買,從2006年收藏紫砂至今,他總結的道理就是要謙虛,時至今日他沒有自己做主買過一件紫砂器物,而在短短八年的時間裡面,他的收藏也取得了不小的收益。
蘇州紫砂收藏家顧三官:大概我現在收藏的紫砂壺投了1.7億,現在市場行情應該是在7個億,7個億就是隨時隨地人家要拿走的。
與顧三官的小心謹慎不同的是,來自宜興本地的紫砂收藏家楊飛直接把他的部分藏品直接擺放在了辦公室的旁邊,紫砂收藏室成為他會客、招待朋友的場所。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這裡有1200多把,這裡面有1200多把。我們還有一個博物館還有五六百把,因為我自己在這裡辦公比較方便,就放的比較擠了,全部弄一塊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確實比較擠。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雖然這裡稍微擠了一點,但是可以隨時可以看到,大家喜歡拿一把壺,泡泡喝喝茶。
楊飛的理念是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參觀、欣賞,為此他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楊飛告訴記者,紫砂的價格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收藏標準。紫砂壺的來歷、傳承和意義,楊飛看得更為重要,在現場,他很特別的向記者介紹一把色彩獨特的紫砂壺。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就是清朝的皇宮用的紫砂壺。這個紫砂壺上面,鍍釉啊,當時皇宮有泥土不讓進皇宮的,所以上釉,上釉的時候有一個窯變,窯變的大部分是一些藍顏色的底色,但是這個是紅底弄出來的。據我們大家,收藏家在一塊交流的時候,或者資料上唯一的一把是紅色的釉點,所以比較稀少。
紫砂收藏家楊飛收藏的一把色彩獨特的紫砂壺
這把紫砂爐均釉四方壺筒體色澤均衡,在眾多素麵素心的壺中,顯得格外惹眼。楊飛告訴記者,通過一把古董級的紫砂,了解更多歷史,或許比單純的價格,更吸引人。在與楊飛的品茶過程中,記者了解到,他收藏的老壺不到他藏品的20%,他的收藏主要以近當代大師的作品為主,而這其中,又以顧景舟大師的作品為最多,他總共收藏了22件大師的作品,而在多年的收藏中,他也發現市場上流通著大量顧景舟大師的假壺。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經常有朋友發微信,把顧景舟的壺發給我看,應該講90%,我看到的都是假的。感覺我撿了一個漏,看到顧景舟的壺,拍過來,大部分都是假的。甚至有的假的是很假的。
那麼,楊飛又是如何規避高仿假壺的風險的呢?他採取了與顧三官幾乎一樣的辦法。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要通過其他一些專家來幫我佐證,不是說不相信自己,收藏說不好聽點,小心駛得萬年船,你如果認為自己水平很高,哪一把都能辨別真偽的時候,那可能要買到,相對很多假的東西出來。只有不恥下問,再回過頭來講,一把好的紫砂壺,圈子裡面專家都認為沒有問題的壺,就是有問題,也覺得是一把好壺了
楊飛的辦法同樣是謹慎,他充分利用自己身處宜興的地緣優勢,每次出手前都要向身邊的專家請教,而即使是這樣,他也難免會遇到失手的情況。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這一把,就是一個假的,但是不是顧景舟的。如果真的價值也50來萬。但是一把假的,但是也應該屬於一個高仿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高仿的是什麼人?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高振宇。
記者:是現代的?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現代的一個省大師。
這把高仿假壺來自楊飛一位非常信任的朋友—江丁川,這是一位來自臺灣的,90年代初就在宜興經營紫砂的骨灰級紫砂商人,那麼他又是如何看走眼的呢?
臺灣資深紫砂商人江丁川:這也是我的眼力不夠,看起來認為差不多了,應該是正宗的,但是結果還是買到假的。後來我是給本人鑑定,就是作者本人鑑定,作者說假的那就沒辦法。
用江丁川的話來說,他每天就是成堆的假壺裡面尋找出一兩把真壺,即使這樣還是難免有出錯的時候。從事紫砂生意將近25年江丁川親自見證了紫砂在兩岸的起伏,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他給出了最直接的建議,不要盲目迷信一些大師的名頭。
臺灣資深紫砂商人江丁川:所以很多人很容易就取得大師的資格,你剛才所謂說的有200位,但是其中本來就有一大部分他根本就不做壺,不會什麼,有的是這樣,或者本來就做的不怎麼樣。或者說他本身他的專長藝術是在茶壺上面,譬如說他的專長是刻字,他的專長是其它方面,但是他也是評級大師,但是他就是也做不出茶壺來。
面對紫砂市場存在的種種亂象,在宜興當地很多人都在嘗試著建立更好的市場秩序,楊飛就是這其中的一位。
宜興紫砂收藏家楊飛:就是我以後收藏的紫砂壺,或者我們一些大師的紫砂壺,我把這個壺拿來之後,透過全方位的掃描,因為紫砂壺它有這個扣面,我把這個扣面全部掃描下來了,如果在流轉當中,或者以後我可以去比對。
【半小時觀察】
業內人士告訴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紫砂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但在投資、炒作的資金進入之後,變成了如今真假難辨的一池渾水。業內公認的數據認為,現在流存於世的明代紫砂壺不超過一百把,而且絕大部分都在博物館中珍藏。清乾隆之前的紫砂壺不會超過一千把,而現代的一些大師級人物的作品,也基本都是傳承有序的。因此,現在紫砂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所謂古壺,所謂的大師壺,更多的是一種制假販假的把戲。普通的投資者或者是收藏者,不要輕信市場人士的忽悠,也不要樂觀的認為自己撿到了所謂的漏。同時,業內人士也發出提醒,儘管紫砂壺投資很熱門,但紫砂壺並不是一部提款機,紫砂壺承載的文化、歷史和人文情懷,才是這門藝術最根本的特質。藝術殿堂之中,有大師,也有普通的工藝製作者,各類作品、各個檔次的作品,消費者都需要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