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國家郵政局宣布2018年度第500億件快遞誕生了。
時間往前追溯4個月,媒體公布的《2018快遞員群體洞察報告》顯示,2016年至2018年8月,中國快遞員數量增加50%,總數量已經達到300萬。
快遞員,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再誇張一點說,快遞員甚至成為我們見面頻率最高的「朋友」。
來自4萬名快遞員的工作數據顯示:大部分快遞員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每周工作7天,還有近四分之一的快遞員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
「雙11」是所有快遞員的劫數
1991年出生的劉斌曾經也是這300萬快遞員中的一員。他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從一線快遞員做到如今西安黃馬甲快遞蓮湖四站的站長。和普通快遞員相比,劉斌說,站長這份工作「更操心」。
城牆內95%以上區域的快遞配送都歸蓮湖四站負責。城牆內人口密度大,道路擁擠,快遞員出門在外磕磕碰碰的風險更高,劉斌因此操心更多。「早晨7點安安全全出門,下午安安全全回來這個是最重要的。遇上快遞員沒有按時上班或者按時回來的,就得出去找。曾經有個快遞員,早上7點半還沒到單位,我就猜他出事了,果然,在路上和別人發生了刮蹭,還好是小問題。人沒有受傷。後來我幫他送了那天的貨。」
除了安全,按時按量將快遞送到客戶手裡是另一個需要操心的事情,每天,11名快遞員要在規定時間內將近800件商品按時送到客戶手裡,如果逢上38女神節、618、雙9、雙11這種電商購物節,快遞數量會呈指數級增長。「38女神節的量是平常的1.5~2倍,618差不多2.5倍,到雙11,最少5倍以上,這些貨都得按時送到客戶手裡,不能因為量多了,時效性就慢了。」
「雙11」是所有快遞員的必須要歷的「劫」,每年11月10號,快遞開始蜂擁而來,平日的倉庫幾乎瞬間被填滿,「就外面那個300平的停車場,堆的滿滿的!都等著送呢,壓貨爆倉是絕不能出現的,不管想什麼辦法,也得按時把貨送出去!」去年雙11,劉斌10天沒有離開公司,24小時連軸轉,累的不行的時候,就隨便找個地方倒一會。「不止我一個,大家都這樣,那麼多貨等著送,哪『有臉』離開!」
平凡的人給了我最多的感動
儘管辛苦,但劉斌卻對這份工作「相當滿意」,劉斌爽朗地笑道:「不是滿意、是相當滿意!」讓劉斌對這份工作「相當滿意」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領導同事的認可,領導對劉斌的認可讓他覺得自己選對了工作,也對這份工作有了強烈的歸屬感。而能與同事們一起共事更是他快樂的源泉。劉斌用「可愛」來形容他的快遞員們,他說:「我的快遞員們都很可愛。」可愛的原因是「每一個人都對工作很負責任,負責任是『可愛』的前提。」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快遞員的工作讓他每天都在接收著滿滿的正能量。
劉斌坦言,快遞員的工作除了不分嚴寒酷暑地上班外,最糾結的是最後的配送。「現在很多小區管理越來越嚴格,小區地面不允許停車或進入,客戶又不方便出來拿,要求我們送上樓,這時快遞員就會很為難,因為以前有快遞員丟貨的情況,連車帶貨一整車丟掉的都有。」
但正是這種最糾結的情況,給了劉斌最多的感動。「上次一個快遞員送快遞,地址要求必須要送到商場的某一個吧檯上,必須是吧檯,但那條街道人流量很大、電動車不允許進入,快遞員沒辦法,只能把車停在外圍跑著進去送快遞,是執勤交警一直在幫忙看著車子。有時候遇到需要送貨上樓的客戶,快遞員為了把風險降到最小,會嘗試和客戶溝通送完其他的再送貨上樓,大多數客戶會表示理解;還有下雪天,有客戶會叮囑快遞員騎車慢一些,如果雪實在太大改天送也行,這些溫暖的瞬間,都是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
願為西安的發展添磚加瓦
在西安七八年,劉斌見證著日新月異的西安變化。
劉斌不是西安人,2010年從西安畢業後,劉斌在灞橋信號廠工作了一年時間就離開了,離開兩年後,劉斌再次回到西安,並經人介紹到黃馬甲快遞工作,這一幹,便到了現在。這幾年,劉斌經歷了快遞行業從野蠻生長到如今越來越規範、從業人員素質越來越高、快遞員福利制度越來越完善的行業轉變,也經歷著西安明顯的變化。
在劉斌眼裡,西安的公交車以前從不等人,但現在,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司機會等;以前的共享單車有時會直接堆在馬路中間,現在幾乎沒有這種情況了,「上次我在地鐵上丟了手包,旁邊的姑娘追出地鐵把手包還給了我。」
劉斌其實是是數百萬西安青年中最普通的一個,他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幹著自己的工作,他說,「我不知道快遞行業背後的數字對西安經濟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但我知道,快遞的服務好了,大家購物的欲望就多了,這對西安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城市是座大機器,劉斌說他只是這座大機器裡一個普通的零件,但他會用自己勤勤懇懇負責任的態度和大家一起鑄就這座城市的未來。
記者問:有沒有想過去其他城市看看?
劉斌說,我永遠也不會離開這座城市。
編輯:王蜀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