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近幾年孕產婦當中女性的年齡有逐年遞增的趨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有些女性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將生育時間一拖再拖;還有些女性因為二胎政策開放,想趁著自己還能生趕緊要個「二胎」。無論是因為生活壓力還是因為相關政策,其實女性在生育方面都處於被動之中。
但現在對於大齡女性生育問題的報導過於樂觀,動輒就會從新聞上看到「70+老婦自然懷孕」、「高齡生產挑戰世界紀錄」之類的話題。會給女性一種即便現在不生,到了六七十歲也能自然生產的錯覺。
其實了解過一定醫學常識後就會發現,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限的,女性的年齡越大越不容易生產,高齡產婦的生產風險很大……
高齡產婦面臨的生育風險
高齡女性從備孕到生產,沒有一個環節是簡單的!
高齡產婦,懷孕難!
女性是生育能力是呈倒U型曲線的。第一次月經來潮進入青春期的女性,開始排卵並具備初步的生育力;女性身體發育成熟,大概在24-29期間生育力達到頂峰;到最後一次月經進入更年期,女性停止排卵失去生育力。
不同的是,24歲之前女性的生育能力是越來越好的,等進入30歲之後女性的生育力則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35歲之後,女性的生育力會進入急劇衰退期,並在50歲左右戛然而止。
對於高齡產婦而言,無論是自然懷孕還是試管嬰兒都會面臨懷孕難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女性卵巢功能的衰退和卵子數量的下降。
女性在出生時擁有超過100萬個卵泡,但這個數量只會減少不會增加,且到青春期時僅剩30萬個左右。之後再每次月經周期內,都會有卵泡成熟並排出體外,但是大部分卵泡都不是在排卵中用盡的,而是持續的退化閉鎖消耗。
所以,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可以用來生育的卵泡數量越來越少。無論自然生育還是試管嬰兒,都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卵泡減少懷孕的機會自然降低。
高齡產婦,妊娠期併發症高!
對於高齡產婦而言,即便能夠成功懷孕,懷孕期間也面臨更多的挑戰和風險。
流產風險高:一項丹麥女性生殖研究表明,超過42歲女性懷孕後流產的概率>50%;
宮外孕風險大:相關數據顯示,女性24歲宮外孕的風險為1.4%,44歲以後宮外孕的風險為6.9%;
妊娠期併發症:隨著分娩年齡的增加,孕婦的肝內膽汁淤積、先兆子癇、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發病率更高;
高齡產婦,生產難!
生產本身就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無論是年輕還是年長,雖然現在醫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但生育的風險還是不能忽視。對於年齡較大的女性來說,無論是身體狀態還是心理狀態,生產都是更大的挑戰。
高齡女性的盆底肌和會陰部位的彈性沒有年輕的時候好,子宮容易收縮乏力,造成產程延長、大出血、難產等問題。而且對於年齡超過40歲的產婦而言,剖宮產和胎盤問題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高齡產婦,新生兒健康問題大!
對於高齡產婦而言,如果說最大的問題是懷孕難的問題,那最難以接受的問題就是新生兒會面臨更多的健康問題。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大,卵細胞成熟期間染色體發生錯誤的概率也會增加。當非整倍體出現時,就會出現卵子中染色體數量過多或過少,直接影響卵子的質量。這種卵子即便成功受精,也會更加容易流產,即便成功生產,也會更加出現新生兒疾病。這就是為什麼高齡產婦更容易生下先天性疾病嬰兒的原因!
相關數據顯示,30歲之前女性分娩唐氏兒的風險小於1/1000,而40歲之後女性分娩唐氏兒的風險大於1/85!
女性健康生育解決方案
女性生育問題,大了說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小了說關係到家族的延續,如何才能實現女性健康生育呢?
有生育計劃的趁早生
其實很多時候家裡長輩的話是飽含生活經驗的,比如勸你早點生孩子這件事。暫且不論其他的,至少從醫學的角度上講,在最佳生育年齡完成生育這件事,無論是對女性自己還是對新生兒,都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沒有生育計劃的趁早凍卵
有生育計劃且能趁早生,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當下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很難在最佳生育年齡完成生育這件事。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這個時間恰好同事業發展最佳時間相衝突,當二者選其一的時候,生育計劃很多時候都會為生存計劃讓步。
所以,如果沒有生育計劃,女性最好先考慮凍卵或者是凍胚,進行生育能力的保存。
已經35+生育難的女性儘早試管
對於一隻腳已經踏入高齡產婦的女性而言,如果有生育計劃就等不得了。無論是事業上多麼緊迫,也暫且為生育讓路吧,因錯過了這個機會你可能就再也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了,而且時間越拖生育的機會越小。
所以,如果你已經35+且想要孩子,可以考慮一下美國第三代試管嬰兒,最大程度上保障準媽媽和新生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