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雅欣
「靠吃水果一個月瘦了30斤,氣死那些買藥的!」
「瘦20斤以後,前男友都回來找我了。」
常刷微博的網友對類似評論應該十分熟悉,這些頭像多為漂亮姑娘的微博帳號活躍在各大熱門微博下,尤其是「減肥」、「健身」話題她們更是變著花樣求關注,不僅是這類廣告引發了大家反感,其售賣的產品是否安全有保障,也引發了熱議。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如此賣力的微博推廣,實則是微商的新式營銷,而五花八門的減肥產品資質也令人憂心。
微博評論「賣藥」實則微商營銷
「花樣賣藥」已經成了如今的「微博一景」,這些帳號或簡單明了推銷,或蹭熱門、講段子,不少網友紛紛懟回,「請開始你的賣藥」等常見回復一度成為網絡熱詞。記者發現,在一些熱門微博下,此類廣告可以說10條評論中能佔到8條。
然而,進入這些帳號的個人主頁,卻幾乎見不到他們所售賣的產品,往往都是曬單、曬身材,並且將微信二維碼圖片設為置頂微博,所有交易均經微信完成。
他們售賣的減肥產品包括「減肥奶片」、「自製減肥茶」、「酵素」、「水果餐」等等,還有一些聲稱售賣健康減肥食譜,價錢由消費者「隨意打賞」。
在一名微商的朋友圈中,記者看到她所售賣的減肥產品名為「丸子」,包裝為透明心形塑料盒,並搭配各色絲帶,裝在由彩色裝飾紙填充的方形紙質禮盒中,除了「魔法瘦身丸子」字樣外,生產日期、廠家、功能均未標註。
此外,「自製減肥茶」僅由牛皮紙封口、「瘦身果片」是透明罐子裝著五顏六色的小藥片……微商們所售減肥產品,從外觀來看似乎並不靠譜。
交10萬元代理費竟不知生產廠家
記者通過微信,與一名「丸子」賣家取得了聯繫,在以消費者身份詢問產品備案、批號後,遭到該賣家質疑:「你是不信任我的產品嗎?那你可以自己去鍛鍊減肥。」
經過多番周旋,該賣家仍未提供「丸子」產品信息,記者表明身份後對方立即更換頭像及暱稱,並關閉朋友圈。
隨後,一個自稱是該商家「客服」的微信號主動添加記者,對商家的態度表示道歉後,稱將會向廠家詢問「丸子」的相關資質信息,但最終對方並未提供,並威脅該賣家將不退回代理費用。
「剛開始我的上家說她就是第一手貨源,可是當我問她要備案,她卻說還要再問上家。」該客服意識到廠家極有可能銷售未經備案的產品後,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賣藥生涯」。
她告訴記者,最初她與幾個朋友一起通過微博加盟了「丸子」代理,幾個人通過支付寶共繳納代理費用10萬元,但由於上家稱可一件代發,她從未經手商品,除了微信也沒有其他聯繫方式。而沒有任何產品信息的包裝,上家則稱是「高級定製」。
「我也不知道廠家是哪個,上家就說叫『丸子』,我現在很怕揭穿他們代理費就打水漂。」該客服稱。
記者添加的「瘦身果片」微商,也只是提供了一份將廠家打上了馬賽克的「檢測證明」,標明藥物中不含違禁成分西布曲明,食藥監局備案始終沒有提供。
假藥充斥市場利潤超過販毒
「代理減肥藥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我們也沒你想得那麼多。」上述「丸子」客服告訴記者,微博上有很多「二道販子」,靠著買微博推送廣告、蹭熱門吸引減肥人群,再加上買來的幾十萬粉絲,把自己打造成有威望的「營養師」,再以此身份招募代理。
據她介紹,一瓶「丸子」的淨利潤為80到120元,有些商家甚至能賺更多,「有些一瓶能賺幾百,還有些產品是明碼標價的,不能亂賣。」
日前,江蘇警方破獲了一起大型減肥藥制假案件,在豐縣一個破舊的農家院裡,生產出「德國進口」、自創標籤、含有大量西布曲明的減肥藥,銷往全國20餘個省份,而他們的主要銷售途徑就是微商。
蘇州市公安局環食藥支隊辦案民警向媒體披露,減肥假藥的暴利令警方也感到震驚。以假藥「舒立輕」為例,初次進貨時最低時價格一瓶25元,而其銷售價格高達130元,利潤超過400%,超過販毒。
「微博賣藥」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讓網民見怪不怪,甚至調侃取樂,其背後隱藏的暴利和安全隱患卻不容「一笑而過」。
原標題:調查:微商賣的減肥藥靠譜嗎?十條微博評論八條「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