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眾報章丘訊 (記者石鵬志 通訊員袁致甲 喬秋實)依託「網際網路+特色農業」的理念,章丘市政府主動搭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2015年8月底,百農匯電商平臺正式投入運營。政府搭建,企業運營,4個月以來,已在線上售出農產品270餘萬元。
「線上產品均帶有『百脈泉』標識。」百農匯電商平臺運營方濟南恩訊總經理呂劍飛告訴記者。章丘市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李鋼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建設電商平臺的硬槓槓、前提條件。為此,章丘在全市範圍內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深入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尤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最近,電商平臺還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對接,即將實現農產品生產環節可追溯。最終,章丘農產品從生產、加工、銷售,到客戶實現全程可追溯。」
章丘「三品一標」農產品達200多個,農產品品牌眾多,但各自為戰,難以形成競爭力,僅章丘大蔥的生產企業就有幾十家,品牌有十幾個。「百農匯電商平臺通過線上整合,把小規模、分散的網店匯聚,抱團入市。」呂劍飛介紹,通過統一的農產品認證、防偽追溯和供應鏈管理體系,讓章丘農產品品牌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源打開銷售渠道,以訂單整合生產,將電商與供應鏈深度融合。
2015年9月,通過平臺,該市文祖街道朱公泉等十個村村民的17萬斤小米成功售出,成為該市電商扶貧的第一單。記者了解到,小米售出後,村民的收入比從前賣穀子的收入增加了三分之一,村集體收入也達到了20萬元。
不僅如此,電商平臺通過與第三方平臺、快遞業的合作,農戶的配送成本也大大降低。繡惠鎮女郎山振豐農業合作社經理趙建剛表示:「免費使用電商平臺讓我切實獲得收益,產品售價比市場高出三成以上。」以前他往北京寄一盒大蔥,僅運費就需要50多元,現在通過百農匯商城線上銷售,運費只需十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