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新聞—科學網

2020-12-27 科學網
捕捉中微子的高級別國產「獵眼」批量投產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牽頭成立的微通道板型大面積光電倍增管研製合作組(以下簡稱合作組)宣布,國內首條年產7500支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生產線建成運行。未來2年內,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為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提供15000支該產品。

該生產線的建成及運行,標誌著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其不僅是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範例,也將為我國在中微子實驗的研究領域再登高峰夯實基礎。

光電倍增管局部特寫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中微子看不見摸不著,只參與弱相互作用,即便是與液體閃爍體相互作用也只產生很少的光子,極難探測。要想探測中微子,就需要極弱光探測技術,即光電倍增技術,該技術可以檢測微弱光信號,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超快的時間響應,就像獵手敏銳的獵眼。

「20英寸光電倍增管代表著光電倍增管的最高技術水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光電倍增管是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效果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記者了解到,2008年,在高能所提出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二期實驗(現更名「江門中微子實驗」)設想時,國際上的商業產品技術還無法滿足實驗要求,依靠國外公司研發成本居高不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所用的2000多隻8英寸口徑光電倍增管由美國合作者從日本購買。

在此背景下,中科院高能所決定啟動新型光電倍增管的預研並希望實現國產化。2011年底,由高能所牽頭,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核控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大學等單位組成合作組。

科研人員正在測試光電倍增管性能(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合作組用四年時間,攻克了高量子效率的光陰極製備技術、微通道板、大尺寸玻殼、以及真空光電子器件封裝技術等多個技術難點,最終研製出量子效率、收集效率和單光電子峰谷比等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樣管,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大大提升了國內企業在超大型電真空器件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江門中微子實驗計劃於2018年底啟動光電倍增管安裝工作,並預計於2020年前後開始中微子實驗的數據採集工作。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成功 用於多項大科學工程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_光電倍增管的組成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   光電倍增管(PMT)是一種高靈敏度和超快時間響應光探測器。典型的光電倍增管,如圖所示在真空管,包括光電發射陰極(光電陰極)和聚焦電極、電子倍增,電子收集極(陽極)裝置。   光電倍增管在可以檢測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線光電探測器的輻射能量的高靈敏度和低噪聲。光電倍增管和快速響應,低背景、大面積陰極等。   根據光電效應,二次電子發射和電子光學的原理,透明真空內殼配備特殊電極的裝置。
  • 中國研發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大批量生產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由該所及科研同行與企業聯合研製、用於大科學裝置的核心探測器件——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實現大批量生產,這對中國未來前沿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基於光電倍增管(PMT)的高速在線檢測控制方法
    為此,本文介紹了一種光電傳感器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技術。該技術是一種高速在線測控技術,它以光電倍增管為基本器件,體積小,系統中的傳感器結構簡單,並具有精度高、反應快,非接觸等優點。由於該系統採用全硬體結構,因而避免了軟硬體的接口及複雜的編程過程。
  • 安徽首條全柔AMOLED生產線點亮
    中新社合肥12月7日電 (記者 趙強)安徽首條全柔AMOLED生產線--維信諾(合肥)G6全柔AMOLED生產線點亮儀式暨創新大會7日在合肥新站高新區舉行。  維信諾(合肥)G6全柔AMOLED生產線於2018年12月27日啟動建設,基板尺寸為1500mm*1850mm,投資總額達440億元人民幣,設計產能為3萬片/月。產品加入多項自主創新研發新技術,具備全產能高端技術對應能力。  作為安徽省首條全柔AMOLED生產線,該生產線是維信諾新型顯示產業化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 淺談光電倍增管
    濱松公司的研發一直是從與光的對話開始的,從最初的光電管、攝像管的研發生產開始,逐步發展到擁有光探測器及光源、半導體光電產品、圖像分析與計測裝置、雷射以及相關技術等全系列光電產品的公司。在濱松公司發展過程中光電倍增管技術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把濱松公司的探測器產品推向了世界的舞臺。
  •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這些光電子按聚焦極電場進入倍增系統,並通過進一步的二次發射得到的倍增放大。然後把放大後的電子用陽極收集作為信號輸出。因為採用了二次發射倍增系統,所以光電倍增管在探測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的輻射能量的光電探測器中,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極低的噪聲。另外,光電倍增管還具有響應快速、成本低、陰極面積大等優點。   基於外光電效應和二次電子發射效應的電子真空器件。
  • 「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關鍵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光電倍增管是將微弱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真空電子器件。光電倍增管用在光學測量儀器和光譜分析儀器中。它能在低能級光度學和光譜學方面測量波長200~1200納米的極微弱輻射功率。閃爍計數器的出現,擴大了光電倍增管的應用範圍。雷射檢測儀器的發展與採用光電倍增管作為有效接收器密切有關。電視電影的發射和圖象傳送也離不開光電倍增管。
  • 光電倍增管的主要噪聲
    光電倍增管的噪聲來源   光電倍增管的噪聲來源可以粗略地分為兩類。第一類屬於來自於光電倍增管工作的基本過程所引起的噪聲;第二類屬於光電倍增管設計和製造的方式及使用條件所引起的噪聲。第一類是更基本的,它包括光電子發射和通過二次發射電子倍增管的統計過程;第二類包括光陰極的熱離子發射,管子裡殘留氣體電離,輸出極到光陰極的光反饋,以及由管子裡許多材料的自發發射所引起的隨機發射。
  •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發表於 2019-06-28 09:42:53   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   電耦合器的輸出特性是指在一定的發光電流IF下,光敏管所加偏置電壓VCE與輸出電流IC之間的關係,當IF=0時,發光二極體不發光,此時的光敏電晶體集電極輸出電流稱為暗電流,一般很小。
  • 光電倍增管的特點與用途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的特點與用途 陳翠 發表於 2019-07-02 14:36:38   光電倍增管的特點   1、放大倍數很高,用於探測微弱信號。
  • 光電倍增管探測範圍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探測範圍 陳翠 發表於 2019-07-02 14:51:24   光電倍增管探測範圍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釋放出電磁波,且溫度越高,釋放的電磁波波長就越短。
  • 光電效率倍增,新型超薄光電管有望實現行業顛覆性變革
    光電探測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照相機、手機、遠程控制設備、太陽能電池甚至宇宙飛船的面板。僅有微米量級的厚度,這些小型的裝置可以將光轉化為電能,隨後產生電信號。自從光電探測器被發明以來,增加其光電轉換效率就成為了製作光電探測器首要的目標之一。
  • 王貽芳:中微子、光電倍增管和物理學基礎研究|2019騰訊科學WE大會視頻回顧
    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中國當時有兩個工廠能夠生產光電倍增管,但是非常可惜,到(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在市場經濟大潮當中,它們都失去了競爭力。當時,中國生產5吋以上的光電倍增管的能力應該是完全沒有的。日本的濱松公司也是五六十年代開始建立的,和中國生產光電倍增管的工廠幾乎同時起步。到80年代的時候,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光電倍增管,是20吋的光電倍增管。
  • 歸類小助手——從光電倍增管的歸類談品目85.40的列目結構
    隨便翻了一下稅則,看到了子目8540.8900 10項下列目有「光電倍增管」,所以就答覆對方可考慮歸子目8540.8900 10。但事後仔細研究了一下品目85.40的列目結構與「光電倍增管」的工作原理後,發現這個商品的列目存在爭議。光電倍增管到底如何歸類?請看下面的分析:首先,對於非電專業的朋友們普及一下商品知識。
  • 安徽首條全柔AMOLED生產線正式點亮投產
    據新華社合肥12月8日電 (記者程士華)7日,維信諾(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產線點亮儀式暨創新大會在合肥新站高新區舉行。據合肥新站高新區介紹,這是安徽省首條正式投產的全柔AMOLED生產線。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德強介紹,該項目於2018年底啟動建設,產品定位高端市場,加入多項自主創新研發新技術,具備全產能高端技術對應能力,可為客戶提供高端定製化服務。作為安徽省首條全柔AMOLED生產線,該生產線是合肥全面深化新型顯示產業布局的重點項目。
  • 國內首條足球自動化生產線在莞投入使用
    以往需要250人的生產線,現在只需20餘人   文/圖 羊城派記者 文聰  2018年FIFA俄羅斯世界盃即將開幕,關於足球的話題也逐漸火熱。東莞身兼「體育名城」與「製造業名城」頭銜,記者11日獲悉,目前諸多國際比賽的用球都產自東莞,而國內首條足球自動化生產線也已在莞投入使用。
  • 關於光電倍增管(PMT)模塊的選型與使用
    PMT模塊的選型PMT模塊中不僅都集成了PMT裸管、分壓電路和高壓電源,還根據信號輸出的不同需求集成了其他的功能組件。如果特定情況下確實需要降低紋波噪聲,可以考慮以下兩種方法: (1)在模塊信號輸出之後加入低通濾波器,過濾掉一部分;(2)提高控制電壓——此時光電倍增管的增益與紋波的絕對值都會增加,但是增益的增長要更快,所以能夠實際上降低紋波的影響。# PMT模塊的電流輸出與電壓輸出的區別?
  • 國內首條自主研發數碼西褲生產線落戶..
    重青報訊 由我國企業自主創新開發的國內首條數碼化西褲生產線日前在福建泉州正式落成投產。  據了解,該條生產線全部作業採用世界最先進的吊掛數碼集成系統控制,實現了縫紉設備之間的精確傳遞和自適應,整個生產線上的設備集合成一個整體,形成智能化的流水線,可以實現很多傳統工序無法達到的細節效果,每條西褲都要嚴格的經過120道工序,實現數碼化生產後,絕大部分工序由數碼系統調動精密縫紉設備根據參數精確完成,極大地減少了人為因素產生的工藝誤差,使產品的穿著舒適度有了更大保障。
  • 全球首條漱口水高端生產線在上海投產 實現國產價格將下降
    原標題:全球首條漱口水高端生產線在上海投產  實現國產價格將下降  圖說:檢驗檢疫人員核查該項目生產線 採訪對象供圖  記者從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強生集團全球首條漱口水高速連續混合、灌裝生產線項目進口設備,目前已順利完成檢驗檢疫,於前天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