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廣西中公教師網的的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2020廣西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上去高山望平川》(高中音樂)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上去高山望平川》,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闡述我的教學流程。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於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第二節的一節欣賞課。作品為bB調,4/4拍,旋律自由舒緩,深刻地抒發了在舊社會中,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封建勢力的阻撓而不能實現,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心情。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西北民歌「花兒」的相關知識,感受作品表達對愛情嚮往的情感,從而獲得民歌審美體驗,提升音樂鑑賞能力。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體會西北地區民歌的風格,增強對西北民歌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歌曲分段欣賞,並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3.了解「花兒」這一民歌類別,並能夠感受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情緒,增強對民族歌曲的熱愛之情。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聆聽並欣賞音樂內涵並了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音樂旋律特點。
難點是體會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風格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分段聆聽法、講授法。
學法:小組討論法、對比分析法。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分段賞析、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鬱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播放音頻方式進行導入,播放歌曲《西部放歌》,與歌曲建立聯繫,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也更好的完成從課下到課上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先完整播放一遍歌曲,並提問學生這首歌曲屬於那種民歌體裁,學生自由回答,我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並詳細解釋「花兒」的特點;其次,我會再次播放整曲,並提問學生這首歌曲所表達是怎樣的情感,學生聆聽後自由回答,我總結這首歌曲表達的是男子對心愛女子的追求、愛慕之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歌曲體裁有詳細的認識,並對歌曲的情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第三環節是分段賞析環節
細緻、精準對於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了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播放歌曲的第一段,並提問學生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修而生通過聆聽自由回答,由我來總結出樂句悠楊,起伏較大,多以四度跳進與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緩。在高亢、剛健之中又帶有抒纏綿的情調,極富西北地方色彩;其次,我會帶領學生聆聽欣賞第一段歌曲,並提問學生在歌詞的表達有何寓意,學生仔細聆聽並自由發言,最後由我總結出第一段歌詞描寫了山高地廣的景色,用了很多襯詞襯腔,在最後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愛的女子比喻成牡丹;然後,我會播放歌曲第二段,請學生聆聽第二段歌詞和第一段的歌詞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學生通過聆聽並思考進行自由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第二段歌詞承接第一段歌詞,依舊把心愛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達了想摘卻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發了在舊社會裡,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而不能實現,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之情;最後,我會帶領學生完整聆聽,並提問學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從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勢等方面進行思考),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出西北地區主要是黃土高原地形,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而當地人民經常站在山坡上遠距離的呼喊、交談,為此,他們會把聲音拉得很長,便形成了這種高亢、自由的旋律。並且當地人民粗獷豪邁、不拘小節,在他們的勞動生活中唱歌,是抒發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愛情的讚美。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能由部分到整體的對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把握,並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播放蒙古族歌曲《嘎達梅林,並請學生對兩首歌曲進行對比欣賞。學生聆聽後自由回答,我進行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節奏十分自由,情緒上是高亢、明亮;《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節奏舒緩,情緒是十分悲壯的。兩首歌曲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卻都是富有當地民族地區特色的優秀作品。
這樣做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不同民族地區民歌的區別,從而對「花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並獲得音樂鑑賞能力的提升。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並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於作業的設計,我會請學生搜集其他西北民歌,下節課一起分享。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西北民歌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最後,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更多廣西教師招考信息請關注廣西教師教育網,vxgzh:gxjsks,wb@廣西中公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