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創演「鵲橋會」,為好劇本覓「好婆家」
河北省33部優秀原創劇本向劇團整體推介——
創演「鵲橋會」,為好劇本覓「好婆家」
劇本荒、劇作家成名難、劇本落地成活率低……河北省積極應對當下困擾戲劇界的諸多問題,日前對連續三年徵集來的33部優秀原創劇本進行整體推介。推介會廣邀全省文藝部門、文藝院團和中青年劇作家,聚焦關鍵問題,面對面談,打通渠道,為劇本和市場「聯姻」牽線搭橋。
由河北省青年編劇原創的現代評劇《燈塔》,入選2017年度河北省優秀原創舞臺劇扶持項目。圖為秦皇島市小海燕評劇團現場演出照片。 楊斌供圖
劇作家走出幕後,與一線文藝院團對接
「一個叫康莊村的地方。在扶貧幹部冀永旺的帶領下,村民們逐漸化解矛盾,凝聚力量,通過養殖、手工藝、旅遊等措施,一步步拔掉窮根、脫貧致富……」11月30日,河北省藝術研究所報告廳內,河北省青年編劇劉世綱走上講臺,向全省文藝院團介紹自己創作的扶貧題材劇本《康莊大道》。
作為河北交響樂團合唱團團長,劉世綱儘管「久經沙場」,但此刻還是有些冒汗,語速頗為緊張。兩年啦,劇本完成後,一直束之高閣。此刻,突然得以呈現在眾人面前,心裡既激動又忐忑,充滿期盼。臺下,同是青年編劇的康謙、楊斌、王新良等人微笑著暗自攥緊拳頭,這些來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劇作家明白,接下來就得輪番登場亮相,「拉出去遛遛」了。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推介會,是河北省首次採用現場對接的新方式,劇作家們從幕後走到臺前,零距離推介作品,接受一線文藝院團挑選。「目的很簡單,就是現場交流、你情我願,讓好本子能有個好歸宿。」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梁扉話中有深意,「嫁得好,那是真的好。」
這樣的推介會絕非心血來潮,而是河北省文化界主動求變破局的一項舉措。
關於劇本荒,實屬老大難問題。縱觀全省乃至全國舞臺劇市場,優秀的、有創意的、有分量的好劇本,可謂鳳毛麟角。「劇本一大把,但好本子匱乏!」許多省直文藝院團負責人如此感嘆。的確,劇本乃一劇之本,貨比三家,好本子總是奇貨可居。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劇團總演老戲的原因之一,「打磨不出好劇本,只能吃老本,形成『老戲老演、老演老戲』的怪圈。」
好戲的背後,一定隱著好劇本;好劇本的背後,一定藏著好編劇。好戲少,很大的原因在於好劇本缺失;好劇本少,根源則在於好編劇匱乏。
「不單河北省,從全國來說,舞臺劇領域優秀的中青年編劇,都呈現出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狀況。」河北省藝術研究所劇目室主任麻立哲告訴記者,整體而言,許多文藝院團經營狀況不太景氣,特別是基層院團生存壓力大,很難留住劇本創作人才。當然,很多搞創作的人,對劇本創作挺感興趣,往往題材選得也還不錯,但是舞臺劇畢竟是一個專業藝術門類,有著自身的嚴格規範和程式,最終是要在舞臺上立起來,所以有些劇本貌似不錯,但在進入視野後,卻常常經不起行內人審視,轉化成活率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舞臺劇編劇行當,門檻著實高,優秀青年創作人才需要各方合力涵養、持久栽培,不可能橫空出世。
「藝術創作是有規律的,人才的成長也有發展邏輯。我們不求速成,而是立足長遠,從創作源頭抓起,以量的積累來推動質的躍升。」河北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趙惠芬說,近年來,河北省調整思路,一直在文藝人才的發現、選拔、培育和積累等領域持續發力——
2015年,舉辦了青年劇作家培訓班,對20多名年輕編劇集中授課,提升創作能力。為了儲備劇本資源,助力青年劇作家成才,從2017年起啟動了為期三年的河北省優秀原創舞臺劇劇本徵集活動,圍繞戲曲、話劇、歌劇、兒童劇、音樂劇等舞臺劇樣式,不僅徵集到大量優秀原創劇本,而且發掘了一大批優秀青年編劇,有的多次獲得創作資助。
其中,不少編劇已在行內嶄露頭角。比如省梆子劇院80後編劇楊斌,在中國戲曲學院集中學習。不僅創作了新編河北梆子《大青衣》《天竺傳奇》,他編創的現代評劇《燈塔》還獲得2019年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資助項目和第十三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
12月3日晚,由河北省青年編劇原創的兒童劇《唐小酷的零食櫃》在石家莊首演。該劇曾入圍2019年度河北省青年優秀原創舞臺劇劇本徵集活動。 河北日報記者 史曉多攝
豐富交流平臺,推動劇作家拿出更多好作品
一部優秀舞臺劇的誕生,必然需要經久打磨,不可一蹴而就。「音、美、導、服、化、道」,任何環節都不可輕忽。劇本,是首要元素,是一齣好戲的開場。在面向市場的當下,基層文藝院團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同時,必然得考慮經濟效益。好劇本,無疑是打開市場的「金鑰匙」。那麼,應該如何獲取「金鑰匙」開啟市場大門?
「要打破瓶頸和思維慣性,在努力提升創編本領的同時,力所能及地推動年輕劇作家拿出好作品,獲得認可。」趙慧芬說,比如持續三年的劇本徵集計劃,明確要求編劇年齡在50周歲以下,就是為了把扶持政策和力量向中青年人才傾斜。經過不斷努力,現在河北省原創劇本儲備已達50多部,題材廣泛且主題積極,湧現出優秀青年編劇逾20位。目前,已有評劇《燈塔》、兒童劇《唐小酷的零食櫃》等9部劇本搬上舞臺,找到了「好婆家」,全省舞臺藝術創作人才梯隊正逐步完善。
這次推介會,就是一種大膽嘗試。「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讓青年劇作家們勇敢地走上臺,現場介紹展示劇作、充分闡述立意構思、預測創排前景……通過面對面交流,實實在在推動劇作家與院團廣泛對接,實現更高效轉化。」梁扉說,目前劇本徵集活動已有效介入到河北省藝術生產中,今後要繼續創新發展,圍繞「出精品、出人才」,進一步完善河北省的劇本庫建設,豐富劇作家與院團的交流平臺,為他們多搭「鵲橋」、多牽線,為豐富河北省舞臺藝術創作提供資源支撐。
回望這些年,編劇之路真心不好走,曾有很多年輕人黯淡轉行。一子落,全盤活。好女愁不愁嫁,市場說了算。
「這次推介會幫劇作家重啟夢想,給大家暖了心、鼓了勁兒!」廊坊大廠評劇歌舞團編劇康謙告訴記者,真心希望在這樣的好舉措帶動下,讓更多好劇本找到好歸宿,通過努力對接院團、闖好市場,讓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立在舞臺上。
(河北日報記者 龔正龍 史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