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知道「劇本是『一劇之本』」,但少有人知道如何真正寫好劇本——且不說藝術院校培養的編劇畢業生在絕對數量上遠遠低於其他專業,更別談如今大部分願意投身劇本創作的往往最大的優勢只是「興趣」……今天,上戲博導、編劇學研究中心主任陸軍透露,將依託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的資助,免費向28名精挑細選的40歲以下文學愛好者傳遞編劇秘籍——簡言之,會寫「百字劇」就能當編劇。
圖說:「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上課中 資料圖 網絡圖
當然,據陸教授介紹,「百字劇」只是「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中的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字數越少越難寫。100字的「百字劇」就是「戲核」,好比一個劇本中最精華、凝練的創意或藍圖;1000字的「千字劇」就是「戲眼」,就是一個劇本裡的「終場戲」或曰「高潮戲」;10000字的「萬字劇」就是「戲骼」,亦即劇本最重要的結構框架。「張奶奶家養了兩隻雞,一隻驕傲的小公雞和一直溫良的小母雞……時至夏令,奶奶按民俗要將小公雞燉了給小孫子進補,誰知,公雞居然會下蛋了……」這一段不到100字的「百字劇」就是兒童劇《公雞下蛋》的「戲核」,松江新浜鎮的工作人員俞月娥,最終將其發展成5000字的劇本,刊登上了去年唯一一本國家級戲劇文本月刊《劇本》,還獲得了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去年第二期項目資助。
圖說:兒童劇《公雞下蛋》 資料圖 網絡圖
從21歲發表第一個劇本至今,陸教授有著43年創作和教學經驗。按他的說法:「我之所以集一生所學,創造出這套獨特的編劇法,是有感於當下不少青年編劇的水平名不副實,以至於經常捫心自問:我曾經做了8年戲劇文學系的主任,是否是我不合格呢?」在與海外交流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中國現有編劇法則的不足。最近5年,他每年都與唯一獲得過託尼獎的美籍華裔編劇黃哲倫交換兩名學生——交換到上海來的學生往往都是哈佛大學或者芝加哥大學戲劇系的學生。因而,陸教授也始終在摸索一套「既有中國傳統和民族特色,又與根植於西方編劇理論相融合的劇本創作方法。」在實踐中,他漸漸摸索出了「百·千·萬字劇」的核心理念。當然,他也表示:「要真正成為一位藝術水準很高的編劇,需要足夠的文學底蘊、社會閱歷、思想深度和價值判斷,但是如果在一個學期裡學會了『百·千·萬』,至少可以讓一位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掌握編劇技巧的核心技術,寫出符合基本規範的劇本。」
事實上,他從2017年暑期開始在大中學教師中推廣普及這一編劇法。向明中學語文教師顧月雲,在陸教授的帶領下創作了話劇《生命行歌》,獲得了文旅部劇本扶持工程項目資助,這一輪資助在全國僅有5個劇本入選。該劇主演劉子楓、男配安振吉還獲得了今年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主角獎和配角獎。雖然,編劇水準高低最終還是看個人的生活閱歷、精神能量,但是相對務實、學習迅速的「百·千·萬字劇」編劇法對於初入門者而言,還是一條捷徑。(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