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見過南開「千裡挑一」的人才?
你可知道他們有哪些
「三頭六臂」的才能與成就?
你是否想了解在遇到挫折時
是哪一句話在支撐著他們呢?
你也和他們一樣,時刻憧憬著未來嗎?
「南開十傑」是南開授予科研能力最顯著、
發展潛力最突出研究生的榮譽稱號
日前,2020年度名單出爐,
10位「研值」擔當榜上有名,
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他們吧!
個人寄語:
發現學術魅力,擁抱多彩生活
2019-2020學年發表論文9篇。包括在《考古與文物》《南方文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華夏考古》等C刊、中文核心期刊及其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篇;待刊論文包括北大核心期刊1篇、CSSCI來源集刊1篇。獲南開大學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公能獎學金一等獎、南開大學三好學生榮譽。
趙丹將考古學研究視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潛心學術,並多次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個人成果豐碩。
在注重科研的同時,還擔任考古發掘執行領隊,帶隊赴西安考古工地發掘,並負責賀家寨墓地發掘資料整理和墓葬簡報撰寫,得到西安市考古部門高度認可,論文成果已在北大核心期刊待刊。
趙丹認為,新時代背景下考古學發展日新月異,要堅定科研信念,以持續、飽滿的熱情投身學術。
個人寄語:
堅定簡單、從容精彩
立足中國經濟問題,深入開放問題研究,博士期間在《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等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曾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南開大學研究生公能獎學金一等獎等榮譽。現任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貿易系博士班班長,連續8年榮獲南開大學優秀學生幹部稱號。
南開學習的八年時光見證了陳璐瑤的蛻變。她在學術科研中蛻變——在周總理「國家面貌的改變要從經濟面貌的改變做起」的理念下,勵志讓經濟學研究服務於中國發展。她積極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讓經濟研究成果在現實中運用。她在學生工作中蛻變——班長、黨支部書記、學生會主席,連續八年的學生工作她切實為同學服務,帶領集體屢獲榮譽。她在自我成長中蛻變——學術科研外,不斷提升自我,參與創作演唱的歌曲入選「百年校慶音樂作品」。樹公之襟懷,育青春價值,在奮鬥路上,她展現出昂揚自信、敢於擔當的青年氣質。
個人寄語:
你經受的一切困苦必將是你成功路上的基石!
博士入學以來,在化學學科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2篇,參加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71st Annual ISE Meeting的Poster Prize等獎項。
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新能源汽車和大規模儲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對高性能可充電電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志偉潛心科研,開拓進取,設計和開發綠色環保、資源可再生的有機物儲能材料應用於高安全水系離子電池。他首次報導了水系鋅/有機物電池中的質子插層化學,不僅拓展了水系鋅/有機物電池體系,也為高性能水系鋅/有機物電池的開發提供了思路。
鐵志偉認為科研的過程是艱辛的,但他堅信一切困苦必將是成功路上的基石。
個人寄語:
所有看起來的毫不費力,其實都是背後的十分努力。
唐立新獎學金、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兩次)、南開大學公能獎學金一等獎(兩次)、天津市「優秀學生」、南開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天津賽區二等獎。
一次因緣際會,結緣生命科學,成為一生的追求。 2016年9月,商宇娜被保送至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基於一顆感恩、奮鬥之心,四年來,商宇娜始終保持踏實、嚴謹的科研態度,勤奮刻苦、砥礪前行,連續兩年專業排名第一。一次次地摸索,一個數據一個數據地研究,始終不懈、精益求精。
如今,商宇娜已是眾多榮譽在身,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其中,僅科研論文方面,目前已發表SCI論文15篇,累計影響因子為111.883,其中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論文7篇,影響因子分別為14.588、11.238、8.758、8.579、6.098、5.996、5.115。此外,商宇娜還利用自身研究成果,申請了相關國家級發明專利3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5項。
商宇娜還積極廣泛地參與到各類學術會議、研討中,並為之貢獻一己之力,如今已獲得優秀口頭報告獎2次,優秀牆報獎3次,優秀論文獎1次。
個人寄語: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獲得過南開大學公能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第18屆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暑期班一等獎。
讀博期間出國聯合培養一年,有很好的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過去的一年中,已經正式發表SCI論文多篇,主持過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一項。
柳彥軍多次參加國內外偏微分方程和幾何分析的學術會議,曾經到德國Freiburg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廈門大學進行過學習交流,希望自己所學數學知識能夠與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相結合,能夠回饋社會。
柳彥軍始終懷有「理以強國」的信念,同時,也積極在踐行「愛國、奮鬥、奉獻」的精神,作為一名南開學子,曾經到莊浪縣萬柳村調研當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真正傳承南開大學允公允能的精神。
個人寄語:
沒有礁石,就沒有美麗的浪花;沒有挫折,就沒有壯麗的人生。
2019年6月獲南開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同年9月攻讀南開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位,師從袁忠勇教授。
研究領域為新能源催化材料的創新性設計與機理研究,涵蓋電解水分解、金屬-空氣電池、超級電容器及太陽能光伏板能源轉換器件等諸多前沿科技。截至目前,已在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9篇(含一作12篇),其中1區SCI論文共13篇,在所發表文章中有6篇影響因子大於10的高水平論文,個人一作累計影響因子為99.62,總被引120餘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參與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兩項、主持南開大學「魅力材料」博士科研創新計劃項目1項。
呂憲偉勤學好問、品德優良,學習成績優異,獲得南開大學「周恩來獎學金」提名,獲國家獎學金、公能獎學金一等獎、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項獎勵。
個人寄語:
人的潛能是一座無法估量且豐富的礦藏,等待著我們去挖掘。
代美玲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專業學科頂級期刊發表論文4篇,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4次、編著2本、縱向科研項目4項、社會服務項目8項,曾獲國家獎學金、南開大學優秀畢業生、三好學生等獎項和榮譽12項。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她發揮專業特長,秉持「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原則,深入基層,研究內容緊緊圍繞時下熱點的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緊迫社會現實問題,在國內外旅遊學科專業頂級期刊如《Tourism Management》《旅遊學刊》等發表論文多篇。
代美玲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參與多項社會服務項目,運用自身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反饋社會、儘自己所能踐行南開「允公允能」的校訓並最終達到「知中國、服務中國」的遠大目標。
個人寄語:
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
自入學以來,多次參加相關領域學術會議,積極投身科研,並在2019-2020年間發表SCI一區論文3篇,獲得研究生高水平論文獎勵、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公能獎學金一等獎(2020年度)、研究生公能獎學金二等獎(2019年度)等獎勵和榮譽。
全氟辛酸(PFOA)帶有可怕的毒性,六種癌症與其相關,分子結構非常牢固,在自然環境中基本上無法降解,一旦進入人體,甚至會繼承到下一代體內,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不可估量。三年來,王競偵一直在努力開展以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式將這種毒性大、持久性強的汙染物質從環境中去除的科學研究,先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課題的重要研究。她兢兢業業,努力思考,致力於PFOA降解機制的研究,為PFOA監管和治理工作提供理論基礎。博士入學以來,她對待科研的態度非常認真,潛心鑽研,積極參與各項科研項目,先後在本專業高水平的SCI期刊上發表論文三篇。
王競偵認為,作為環境人,更應該全身心地投入環境汙染的治理過程中,讓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個人寄語:
面壁十年圖破壁!邃密群科為復興!
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特別是像素級別的圖像場景理解。曾發表SCI一區、二區或CCF A類、B類論文20餘篇,包括計算機最頂尖、影響因子超過17的IEEE TPAMI論文6篇。單篇一作論文最高谷歌學術引用365次,谷歌學術總引用1200餘次。博士期間曾獲周恩來獎學金一次、國家獎學金三次,獲「南開十傑」榮譽稱號兩次。
劉雲的研究成果在金風科技、推想、華為等公司的產品中得以應用,助力新冠肺炎臨床診斷和軍工科技發展。作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他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努力做對社會經濟發展有用的研究,以螺絲釘精神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
個人寄語: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深度參與科研項目,發表了8篇SCI/EI高水平學術論文(一篇為一區頂刊,ESI高被引論文),獨自完成平臺搭建工作,獲批南開大學博士生國際交流資助項目、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獲得「挑戰杯」國家一等獎、「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
積極擔任助管、助教等勤工助學崗位。曾加入「小鐵匠」創業團隊,為本校師生提供電子設備一站式維修服務。曾受邀為創客大賽設計全套宣傳物品,能力廣受好評。
曾是學院羽毛球隊主力,獲得連續兩屆南開大學研究生羽毛球賽校區冠軍。
梁定坤認為,博士畢業不是科研的終點,她將砥礪前行,為祖國自動化、智能化事業貢獻力量。
優秀是一種品質,
看到這些優秀的同學,
你是否暗自下定決心,
早睡早起,好好學習?
親愛的NKUers,
加油衝衝衝,
下一個「千裡挑一」就是你!
來源: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