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聊城新聞網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小希
還有半個月就到入園季,不少學齡前孩子將步入幼兒園,開啟童年的快樂時光。就在不久前,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群眾關心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進行了專門解讀。全力幫助學前教育邁過「爬坡過坎」關鍵期,已然成為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
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關係千萬兒童健康成長,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未來。為提升保教質量,回應群眾對接受良好學前教育的期盼,東昌府區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教育重點項目三年會戰。如今,東昌府區學前3年毛入園率已達119.7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2.67%,「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逐漸成型。
公辦園多了
孩子出家門就進園門
「公辦園便宜,但報的人多,民辦園離家近,但收費一家比一家高。」市民王曾靜家住唐莊回遷小區,回憶起幾年前為大寶報名幼兒園時的情景,她用「焦慮不已」這4個字形容當時的心情。
不過,今年為二寶報名幼兒園,王曾靜的「入園焦慮」少了很多:「小區旁新建了所唐莊實驗幼兒園,孩子出了家門就能進園門,我們家長既省錢又省心。」
為提高公辦幼兒園佔比,切實解決群眾聚焦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東昌府區經廣泛調研、充分論證,實施了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農村9個鎮街(11個學區)新建了44處公辦幼兒園,並針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城區公辦幼兒園少、民辦幼兒園收費高的問題,將實驗幼兒園建設劃為工作重點,共投資2.17億元,新建3處城區公辦幼兒園,位於唐莊回遷小區南門的唐莊實驗幼兒園便是其中一處。
「目前,唐莊實驗幼兒園可提供學位180個,既能為周邊適齡兒童提供更多入園機會,也有效解決了附近東昌路小學幼兒園的班額超標問題。」唐莊實驗幼兒園園長陳敏如是說。
此外,位於財幹路上的東昌府區實驗幼兒園及姚莊回遷區內的姚莊實驗幼兒園,也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內新建的城區公辦幼兒園。
「幼兒園建在居住區中央,可提供學位360個,真正實現了群眾『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幼兒園』的願望。」姚莊實驗幼兒園園長張立興說。
保教費低了
育兒質量不「打折」
我市城區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明確規定,省級示範性幼兒園每生每月660元,省級一類幼兒園每生每月560元,省級二類幼兒園每生每月460元,省級三類幼兒園每生每月400元。
7月,東昌路幼兒園迎接省級一類幼兒園複評督導檢查,獲得了督導組的一致好評。「目前,幼兒園共有500多個孩子,每人每月的保教費為560元。」東昌路幼兒園園長李桂玲說,雖然與周邊幼兒園相比,保教費低了不少,但幼兒園在園所建設及教師培養上並沒少投入一分一毫。
「結合幼兒特點,我園不斷加大硬體投入,開闢了科學發展區、閱讀角、娃娃家、建構區等多個區塊,並定期開展教師培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為育兒提供『硬核』保障。」李桂玲說。
位於皋東街的新未來幼兒園於今年轉為普惠性幼兒園。「根據此前出臺的幼兒園收費標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保教費上限為同級同類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的2倍以內。」新未來幼兒園投資人王蕾說,在轉為普惠園後,該園保教費比原來降低了近一半。
「收費低了,但是我們的保教質量從沒『打折』。」王蕾介紹,即便是在疫情期間的運營低谷時期,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之中。此外,園區還推出了「免收所有援鄂一線醫務工作者子女2020年全部入學費用」這一舉措,向「逆行者」們致敬。
「我們努力做到育兒的每個環節都用心、認真,為孩子們提供優質的教育。」王蕾如是說。
資源活起來,打通普惠園發展之路
東昌府區作為市委、市政府的駐地,人口聚集,流動人員較多。按人口出生率14‰,綜合考慮外來人口隨遷子女增加等因素測算,到2020年,該區學前適齡兒童將達到6.25萬人。
「幼兒基數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加上財力困難,普惠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東昌府區教體局局長於丙凱說。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財力的支撐。為破解建設資金缺乏的難題,東昌府區經廣泛調研與充分論證,創新推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政府從公共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轉變為社會資本的「合作者」。
「實施過程中,政府不用投資,15年後將獲得幼兒園的產權,既避免了政府債務,還彌補了資金缺口。」風貌街實驗幼兒園園長馮興共說。
如今,採取PPP模式建設的普惠性幼兒園——風貌街實驗幼兒園,已面向社會公開招生,「以前,政府想乾沒錢幹,企業想乾乾不了,現在,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真正實現了雙贏。」馮興共說。
此外,東昌府區還推出了利用閒置國有資產建設幼兒園、「以校帶園」、對社會力量舉辦的幼兒園開展普惠性幼兒園的認定等多種舉措,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盤活閒置資產,全力打通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的發展新道路。
「目前的中通幼兒園是在中通集團閒置的車間、樓院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可為周圍社區幼兒提供學位120個。」中通幼兒園園長毛武輝說。
多方共破題,攪活學前教育一池春水
辦好學前教育,滿足百姓「幼有所育」的期盼,事關廣大兒童健康成長,事關社會和諧穩定。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我國將迎來生育及入園高峰,從中央到地方,都把深化學前教育領域的供給側改革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教育部等4部門出臺的《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2018年5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
「截至目前,東昌府區新建公辦幼兒園50處,新增教學班252個,新增學位7560個;PPP模式安排建設任務30處,新增學位1.68萬個;城區37處公辦小學開展了『以校帶園』活動;排查出設在小區內的民辦幼兒園47處,已收回公辦1處,9處委託辦成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其他37處正在釐清權屬關係,將限期收回公辦或辦成普惠性幼兒園。」東昌府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說,「到2020年底,城區普惠性幼兒園將達到78處,新增624個教學班、學位1.9萬個,城區學前適齡人口上普惠性幼兒園的比例及在園幼兒均可超過目前的88%。」
「幫助學前教育邁過『爬坡過坎』關鍵期,儘快補上『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普惠服務水平。」於丙凱表示,未來,東昌府區將繼續堅持靶向治療,多維度擴充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全力回應群眾關切,努力為轄區幼兒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