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衝擊下,國際物流運力緊張,貨櫃短缺現象已成為常態。雨果菌從貨代了解到,目前40尺貨櫃在市場上最為緊缺,而「缺箱」潮可能持續到明年4月份。
而在「缺箱」潮的影響下,運費暴漲也成為了賣家必須要負擔的成本。據悉,美西航線運價比年初漲了約3倍,南美航線運費也同樣暴漲,各個航線幾乎無一倖免。10月份非洲航線漲價100%、美線上漲60%、歐線上漲50%。截止到周三,南美東、南美西、加勒比航線運價持續瘋漲,分別飆升至4600美金、4800美金、5000美金。鹽田至阿爾赫西拉斯的運價更是已高達10000美金。
據了解,11月17日,關於旺季的貨運情況,馬士基向客戶發出了最新通知,其表示:由於新冠疫情致使需求波動,全球供應鏈出現瓶頸等因素加劇了這一趨勢。中國港口的出口訂艙不得不面臨因缺箱等造成的訂艙取消或裝運延遲。
(馬士基的通知)
「海運價格一天比一天漲的更多,負擔在我們身上的物流成本也越來越大。再加上消費旺季的到來,航運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物流成本也是令人頭疼。」一位賣家很無奈的說道。
此外,賣家還需面對退關費調整。近期,就有船公司發出關費調整通知:HPL 自12月15日起進行退關費調整;IRT 開航日前5天退關,收取退關費CNY(HKD)300 per box;其餘航線開航日前7天退關,收取退關費 CNY(HKD)300 per box。因此,賣家朋友們需注意,提前進行退關申請,避免產生更大的經濟損失。
除了海運缺箱,現在連中歐班列都要通過搖號才能訂艙,運力也是相當緊張。雨果菌發現,一段「2021年中歐班列艙位預定搖號」的視頻已經迅速在跨境圈傳開,這對許多外貿人來說還是頭一遭,「搖號晚了,鐵路都沒位置了。今年的貨運市場實在是太瘋狂了。」
(中歐班列艙位搖號視頻截圖)
同時,近期的匯率變化也讓大批外貿人徹夜未眠。
人民幣或持續升值,外貿人哭暈在廁所
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1月1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484,升到了6.5元時代。美元「跌跌不休」,結匯收入大縮水,著實讓外貿出口人士與跨境電商賣家欲哭無淚。
「外貿企業有點難,過山車的匯率。 」
「又有多少外貿企業年底要倒閉,下半年我準備休息休息了,等匯率啥時能緩口氣再做點買賣,今年太難了,疫情搞個半死不活,匯率現在直接來個釜底抽薪。」
「6.53 真真讓人鬱悶的匯率 拉不回來了,外貿狗要去哭一會兒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6.5時代,後續是否還會持續升值,這是當前多數外貿出口人士關注的焦點。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人民幣的這波升值趨勢仍未結束,但節奏會放緩,並短時增加波動。關於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有專家分析,RCEP的正式籤署是近期一個重要因素。11月15日,東協十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籤署RCEP,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中國作為全球第二經濟體,無疑將成為RCEP的核心,不僅推動RCEP各國經貿的發展,更讓人民幣在RCEP參與各國的貿易結算與支付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人民幣有可能會持續升值,加之海運價格暴漲,外貿出口人已經哭暈在廁所,紛紛吐槽:這一波等於0利潤啊。
三「漲」壓榨成本,賣家該如何自處?
「下半年外貿看似紅紅火火,年底算帳大概率都白幹了,匯率升值、貨櫃運費暴漲、原材料提價吃掉了大部分利潤。」一位外貿人士感慨道。顯然,成本問題已經成為了如今大部分外貿出口人士以及跨境電商的痛點。
(圖源:微博截圖)
雨果菌從一位賣家處了解到,近期人民幣升值導致結匯收入大縮水,運費自今年疫情以來更是瘋狂暴漲,加之自己的產品供應商原材料成本暴漲,導致自己付出的成本也越來越大,在「三重」壓迫下,只能選擇將亞馬遜平臺上的產品價格漲一波,挽回一些利潤。
業內人士分析,賣家面臨的原材料成本暴漲可能主要源於此前國內外貿工廠大爆單。此前許多行業外貿工廠大爆單,一時間導致各行原材料漲價,而這些漲價成本也就逐步轉移到了這些賣家身上。加之近期匯率影響,賣家需要承擔的成本壓力的確比較大,產品漲價也是無可厚非。
同時,人民幣升值使得出口外貿型企業利潤承壓。因此,專家建議,面對匯兌風險,出口企業可以提前做好風險對衝,積極運用遠期、互換等金融工具防範風險,同時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增強產品的相對優勢。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人民幣升值具有兩面性,雖然匯率暴跌、人民幣升值對於外貿出口有一定不利影響。但對於進口企業經營者以及一些「海淘族」、留學生卻是利好,用同樣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美元,購買更多商品。對於留學生而言,留學保證金數額下降,在國外的學費、生活費也變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