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正值世界範圍內的驟變,科技文明帶來的福利,讓人們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心。新的生活方式,電氣時代悄然降臨,交通工具的革新,人們更多地走出家門,去認識這個新世界,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多的遠洋航行和國際交流,整個世界都沉浸在全新時代的和平環境下,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南美和北美有了發展,東方的日本也銳意進步,整個世界都生機盎然。
科技的變化,不僅僅帶來的是人類生活的變化,更是帶來了國際形勢的變化,德國和美國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福利,迅速崛起,一舉成為了新世界的挑戰者,對當時的舊世界格局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所以真實的世界遠沒有表面的和平,科技文明粉飾之下的世界其實是暗流洶湧。
由於英法沒有很好地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了在19世紀中後期發展後勁不足,導致了工業產值和國民經濟總量被美國和德國超越。而受困於西歐中心的德國迅猛的發展,急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間,迫切需要重新劃分世界次序,重新劃分殖民地範圍。這樣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只有通過一次大型戰爭來解決。
20世紀初,恰逢世界驟變的節點,那麼這一時期的世界到底是如何一個格局呢?美國和德國真的就超越了傳統殖民大國英法了嗎?接下來我們就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世界列強的綜合國力進行一個系統排名。
1、大英帝國
一戰之前,正值世界霸主大英帝國近兩百年全球霸業的末尾,同時也是海洋時代的最後階段。坐擁全世界最富饒最廣袤殖民地的大英帝國,毫無疑問還是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百多年的積攢,家底豐厚,殖民地源源不斷地供血,活力十足。雖然工業產值和經濟總量被超越,但是綜合國力遠超德國和美國。
一戰之前,在海上爭霸的時代,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奉行的是海洋絕對制霸的原則,也就是兩強原則,意思就是皇家海軍的艦艇噸位大於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兩強的艦艇噸位之和。一戰之前,皇家海軍的艦隊,排水量達到271.4萬噸,是排名第二的德國海軍的兩倍還多。這樣的實力,足以將德國困死在北海。而且整個一戰,英國都沒有全力參戰,也沒有發動全國總動員,足見其實力。
2、德國
一戰之前,德國是絕對的歐陸第一強國,陸軍實力天下第一,教育良好,裝備精良的三百多萬德軍,可以打垮歐陸任何一個大國。德國在一戰之前的三四十年,科技和工業迅猛發展,鋼產量已經超越英國,GDP 也超越了大英帝國,海軍排水量位居世界第二,武器精良。
論綜合國力,德國當居第二,雖然在國際影響力和後期爆發力與大英帝國有一定差距,但是絕對實力應該已經強於法國,而美國仍處於高速發展期,軍事實力不足以與歐洲列強相較。再看德國在一戰中的表現,西線壓製法國,東線大破俄國,戰力強,工業體系完整,國民士氣高,足見其強大的綜合國力。
3、法國
自拿破崙戰爭之後,一百年來法國都比較萎靡,工業發展緩慢,後來又經歷了普法戰爭的慘敗,拱手讓出了歐陸第一強國的位置。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法國在一戰之前的近百年都比較低迷,但是其擁有世界第二多的殖民地,工業產值和鋼產量都還位於世界前列,擁有歐洲第三強大的海軍,國民素質高,地理位置好。
法國在一戰之前的綜合國力不如德國是肯定的,但是應該是略強於美國的,畢竟法軍在一戰中的表現並不差,生生頂住了德軍主力的猛攻,與德國長期對峙在西線,還取得了凡爾登戰役的勝利,總體而言,法國的綜合國力相當於四分之三個德國的實力。
4、美國
新晉的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國民經濟總量第一,且大於第二和第三之和。鋼產量世界第一,也大於排名二三的總和,海軍排水量位於世界第三。已經隨著列強的腳步對東亞和東南亞有了一些侵略行為,發展迅速,科技發達,工業實力雄厚,正在向成為列強之一做著最後的衝刺。
但是一戰之前的美國,只能算是一個大國,並不能算是強國。重點就在軍事實力上,美國本土大力發展經濟,並沒有太多的常備軍,軍事訓練和戰鬥力都比較低下,完全不能與歐洲列強相比,即使是法國,應能輕鬆擊垮美軍。所以綜合國力美國與法國相當,只能排在第四,一直到二戰時期,美國的綜合國力才躍升至世界第一。
5、俄羅斯帝國
來自東方的龐然大物沙俄,雖然經歷了日俄戰爭的慘敗,失去了對中國東北的控制,也失去了旅順這樣的出海口,海軍損失了兩大艦隊之後,海軍排水量也掉落到了世界第六,被日本超越。但是俄羅斯帝國擁有著全球數量最多的陸軍,陸軍人數達到了驚人的五百多萬。
俄羅斯工業雖然薄弱,但是卻不算弱,鋼產量與法國相當,煤產量世界第二,工業產值世界第四,經濟總值也世界第四,這些都是強於法國的,而且俄羅斯帝國地大物博,糧食充足。唯一的缺點就是,國家制度比較落後,還處於農奴制度,城鎮化比例僅僅只有18?國民素質低,導致了其人才缺乏,軍隊戰鬥力不強。
6、日本
在經曆日俄戰爭以弱勝強之後,日本再度迎來了歷史性的飛躍,攀升到了列強行列。日本此時與美國一樣,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雖然科技遠落後於歐洲,但是民族凝聚力強,國民士氣高。海軍排水量已經躍升到了世界第五,已經開始邁向海洋大國的行列。
其實論工業和科技,日本遠不如奧匈等國,但是其民族凝聚力,戰力強悍度都遠非奧匈能比,所以能在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日本絕非僥倖和偶然。
7、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乃是歐洲中部地區的巨無霸,工業發達,擁有著奧地利和捷克工業區,著名的斯柯達工廠就位於奧匈帝國。煤鐵產量高,工業產值高,國民經濟總值也位於世界前列。作為陸上強國,奧匈擁有兩百多萬大軍,且海軍噸位世界排名第八,實力很強勁。
但是奧匈在一戰中給人的印象就是一觸即潰,毫無戰鬥力。歸根結底只是因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民族凝聚力很低,國內的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有矛盾,捷克人與奧地利和匈牙利人也有矛盾,整體就是一盤散沙,看似威猛,其實頗有些紙老虎。
8、義大利
雖然義大利統一的時間並不長,但是還是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尾巴。經濟蓬勃發展,工業迅速成型。到一戰之前,義大利鋼鐵產量世界第七,海軍噸位世界第七,煤產量世界第四,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七。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一隻腳已經踏進了西方列強的行列。
9、民國北洋政府
一戰之前,正值袁世凱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中國的統一。北洋擁有著近百萬大軍,再加上各地軍閥,北洋政府至少有300萬大軍。不過當時的民國,工業基礎極其薄弱,許多行業才剛剛起步,國家內憂外患,雖然很多人都渴望發展,但是卻沒有完全實現,仍然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大國,只是地大物博,經濟總量大,所以在世界上還是能排上號的。
10、巴西、阿根廷、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等
南美雙雄在一戰之前,都已經取得了高速的發展。阿根廷經濟發達,已經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民族資本主義發達,科技先進,乃是拉丁美洲第一經濟強國。
與阿根廷一樣,一戰之前,巴西的經濟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是總體不如阿根廷。但是一戰之前,巴西的軍事實力也取得了十足的進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海軍,為後來制霸南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日薄西山的西班牙,在一戰之前已經淪為歐洲列強的魚肉,工業薄弱,經濟基礎差,殖民地紛紛脫離獨立,四百年前的世界霸主,已經成為了歐洲的邊緣國家,一個衰弱的西班牙,只能排在最末尾。
奧斯曼土耳其也一樣,三百年前的地中海霸主,在海洋時代,沒有趕上工業革命,成為了西方列強的魚肉。工業落後,經濟發展落後,內外交困。雖然軍隊血勇,戰鬥力強勁,但是其國家實力已經不足以支撐起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