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完春節起初三畢業班的老師就開始動員成績差的學生放棄中考直接去上中專了,對於那些成績差的離譜總分考不過100,加上體育、實驗也超學過200分的學生讓他們早點放棄也確實是對雙方省事。畢竟看著他們什麼也不會也不願意學強迫他們留在畢業班也是受罪,讓他們走了對班裡學習氣氛也好。聽說能提前動員人去上中專的,中專還要給提成,這也沒什麼,只要是雙方自願也不錯。
老師會給成績差的學生推薦一些學校,中專也會上班把推介,學生、家長看過後如果覺得不錯直接報名交點錢就能上,注意不是註冊,而是直接就去學校報到了,就不上初三了直接去中專上學了。有了示範作用後,成績差的就紛紛走了,很多很差勁的初中最後兩個月一個班能只剩幾個人,最後就合班教學了,很多差勁初中最後就只剩下兩個班了,一個班是老師認為能考上高中的,一個班是老師認為考不上的。能考上的班老師加強管理努力提高升學成績,認為考不上的班老師就是繼續動員去上中專,學生上學就是愛來不來,不怎麼管了。
這個剩下的差生班多數人是肯定考不上的,但家長和學生都還是不死心,想再衝一衝,指望有奇蹟出現,而事實上年年都還是有這樣的奇蹟的,差生班還是有人能考上高中的,就算是考不上,能找到關係去高中借讀也不想上中專,不想放棄還是想儘量上高中。
這時本校老師、中專老師都來動員,說的也是實話,以你的成績考上高中的可能性基本是零,浪費幾個月時間並沒有什麼意義,不如趁早去選個中專,趁這時報的人還少,可以隨便挑學校挑專業,如果晚了好學校好專業可都招滿了,就沒法挑了,只能剩什麼專業讀什麼專業了。推銷方式很像賣房的,房子剛打地基就開始賣,這會價格便宜還能挑房,等完工了好樓層好朝向的房子就沒了,只能買別人挑剩下的了。
很多人都不信,大家都聽說過中專很差勁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想去上中專的,認為這是中專招生的套路,不肯上當,堅持要參加中考,如果中考錄不上再考慮去中專。所以在中考前就放棄中考直接去讀中專的都是成績非常差,差到了老師、家長、學生自己都死心的程度,他們成了中專第一批生源,首先是最差的被中專招走。
然後堅持到了中考,中考交了卷,很多人又死了心,考得太差了,不用等分出來了,還是聽老師的趁早挑個學校挑個好專業走吧。從中考到出分是中專招生最下功夫的時候,中考考點外就有中專在發傳單,搶那些已經承認中考失敗的學生,還不斷的跟人說什麼專業最有前途,現在已經快招滿了,要報就快,晚了這個專業就沒有了。
大批的學生和家長還是不相信,堅持要等中招有了結果才決定,等分數出又死心了一批,跑去報中專時發現中專很多專業真的招滿了,可選餘地真的不大了,雖然他們的成績可能比那些先報名的還要好一點,但只講先來後到,不論成績,所以只能在剩下的專業裡挑了。
還有一些成績雖然差,但還想著能在高中辦個借讀,不要學籍也行,這個高中開始都不敢答應,都要拖著,要等前邊都錄取完成後悄悄進行,畢竟是違規的,雖然是學生學校兩利但都不敢讓人知道,這個都要到9月以後才能搞,如果9月以後查得太嚴,學校不敢搞,至少不敢招太多,就會剩下很多人還是沒有高中讀,還得去找中專。這時會發現大部分中專都招滿了,沒招滿的也沒剩下什麼好的專業了,只能有什麼讀什麼了。一切就都結束了。
一直不理解中專為什麼要這麼搞,其實這麼搞就是差生優先制度,一個學校如果優先招差生,那學校無論如何也辦不好。在中考前就開始招生只能招成績非常差的才會放棄中考,形成這個惡名只會惡性循環,名聲越來越差,讓成績稍好一點的更不願意去。生源質量越差學校的名聲就越差,難以改變。
為什麼不在中招以後開招錄取中專呢?反正考不上高中的只能去讀中專,人數也不會變,強迫他們把最後的初三讀完總能多學一點吧。讓所有人都參加中考,高中錄完後中專再錄,可以真實體現中招升學率,體現真實的初中升學水平,初中把差生勸退不讓參加中考就是在偽造升學率,減少一半的參考人數就直接提高了一倍升學率。中專錄取當然還是註冊制,但可以分高的優先選擇學校選擇專業,至少能保證一部分中專一部分專業還能招到不太差的學生,保住中專的名聲,而讓他些成績最差的沒有選擇的餘地,剩下什麼專業就讀什麼專業不行嗎?讓成績好的學生在中專也能產生優勢不是對中專更好嗎?
為什麼中專就是要定位在垃圾箱的角色,非得優先要差生呢,就不能等成績好一點的學生考不上高中退而求其次來讀中專,非得要那種連中考都不敢參加直接放棄的差生呢?那些搶在中考成績出來以前完成招生的中專學校到底能有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