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脫皮的情況諮詢家長不少,想法基本上是:孩子是不是缺了什麼維生素,要不要補點什麼。
我想說,脫皮的原因多種多樣,真的不能簡單補維生素就能解決的。
寶寶在肚子時一直泡在羊水裡,還有胎脂保護皮膚,出生後的環境相對乾燥,就容易脫皮了,有些甚至全身脫皮。這是正常現象,孩子適應能力強,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就會自行好轉了。、
秋冬季節乾燥很多孩子會手脫皮。但有家長發現,為什麼夏天也也會脫皮呢,夏天孩子在空調房待的時間長了,也會引起乾燥脫皮,可以在空調房放一盆水保持室內溼度。
洗手次數增多或觸碰化學加工品如洗手液、洗衣粉等,都有可能引發脫皮。
氣候、接觸化學品常是被診斷為剝脫性角質層鬆懈症病因,脫皮多出現在四肢掌面,很少出現在背面,一般沒有瘙癢感,新皮膚十分稚嫩,較敏感。
皮膚具有修復能力,天氣好轉或避免接觸化學用品後可自行緩解。
孩子有脫皮的時候就不要洗太過熱的熱水澡,會加重脫皮或延遲脫皮時間,縮短洗澡時間,洗完塗上潤膚霜,必要時可使用加溼器。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效果或脫皮加重,可以使用10%尿素乳膏,尿素可溶解角蛋白,軟化角質的作用。或使用維A酸(對皮膚有刺激性,需醫生指導)。
家長要監督孩子脫皮不要摳,以防皮膚破損感染,如果局部出現感染症狀可先使用軟膏,但最好儘快到皮膚科就診。
肺主皮毛,脾主四肢。
食物經口--食管入胃,在脾主運化的功能下把胃中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氣血津液),再輸送到肺,肺朝百脈,主宣發肅降,負責把脾所輸的營養物質布散到全身(外達皮毛)。
如果脾主運化和肺主宣發肅降的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四肢末端得不到營養滋潤,就會出現脫皮。
這種情況,調理脾肺至關重要。
門診不乏見到一些手腳脫皮的孩子,其實他們膳食營養均衡,有些甚至吃得不少,不挑食,為什麼還是會出現缺乏維生素呢。
還是和脾胃虛有關係,脾虛所以不吸收。
這種情況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複合維生素或維生素A,但它的「本」還是脾虛,不調理脾胃,補再多也吸收不了。
癬是真菌感染,有傳染性,常常因觸碰到患處在摸到其他地方引起新患處,表現為皮膚發紅粗糙,乾燥脫屑,有明顯瘙癢感,脫屑量少病程長,患處可乾燥引起開裂出血。需要及時到皮膚科就診!
多見於夏季。起先手足可見小水泡,明顯瘙癢、灼熱、刺痛感,水泡一般不會破潰,自行乾涸後開始脫皮,可自愈。明年的同樣時間再發。
關於汗皰疹西醫沒有明確病因。中醫認為可能和各種原因引起脾主運化(運化水溼)的功能失衡有關。
川崎病是一種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多發於5歲以下,常在發燒開始後2-3周出現手指和腳趾脫皮。
川崎病最嚴重併發症主要累計心臟,孩子持續5天發燒>39℃,伴全身紅色斑疹一定要及時帶娃去看醫生。
如果孩子反覆脫皮,建議還是到皮膚專科就診。
(本文圖片來源:image.baidu.com 正版圖片庫)
△△△
我是羅醫生
國家執業中醫師
在臨床打滾多年
門診見過太多育兒觀念朦朧的家長
希望通過平臺和你一起科學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