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G60科創走廊完成「三級跳」
東方網8月1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地處上海西南的松江,是上海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重要節點。2016年,松江率先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構建產城融合的科創走廊,吸引了眾多百億級項目在此落戶。兩年來,G60科創走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實現了從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3.0版的「三級跳」,成為打造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G60兩年完成「三級跳」
受益於改革開放,松江從原先的一個農業大縣一躍成為上海的工業大區之一,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松江製造業也遭遇了「轉型陣痛」,區域經濟發展長期在低谷徘徊。
「不能再依靠資源要素的大投入來拉動發展,而是要抓住科創的『牛鼻子』,推動松江製造邁向松江創造。」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告訴記者,2016年開始,松江率先提出沿著G60高速兩側,全力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布局以臨港松江科技城為龍頭的「一廊九區」,著力構建質量標準、雙創活躍、產城融合、先進位造、人才集聚、科創環境六大高地。
兩年來,以G60科創走廊為抓手,松江一邊大刀闊斧淘汰落後產能,一邊提高科創全要素供給、優化制度供給,來探索整個地區的轉型發展,最終實現了從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3.0版的「三級跳」。
「G60科創走廊的首創在於區域協同的創新,1.0版是松江內部一廊九區區域協同的創新,2.0版是滬嘉杭三地區域協同的創新,3.0版是松江區、嘉興市、杭州市、金華市、湖州市、蘇州市、宣城市、蕪湖市、合肥市九地市區域協同的創新。」松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百億級項目紛紛落戶
G60科創走廊實現了「三級跳」,其吸引力也在顯著提高,最直接的體現便是眾多百億級項目紛紛選擇在此落戶。如投資100億元的海爾智谷項目、投資200億元的正泰啟迪智電港項目、投資100億元的清華啟迪二期項目、投資100億元的修正醫藥項目、投資200億元的國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等等。
今年上半年,全區地方財政收入在前兩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增長6.4%,增幅排名全市第五,「噸位」總量135.9億元,排名從2015年的全市第九上升為第五。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製造業,稅收181.14億元,增長29.79%,佔全區稅收總量的50.91%,同比提高7.38個百分點。六大戰新產業產值增速明顯快於規上工業產值增速,高端裝備業產值增長22.4%,生物醫藥增長20.1%。專利授權4055件,增長70.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978件,同比增長88.9%。
「這些數據體現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與動力變革三方面的特點,將為『上海製造』提供強勁新動能。」松江區副區長高奕奕指出。
科創企業上演「多城記」
如今,在G60這條黃金走廊上,眾多科創企業上演了屬於自己的「多城記」,共同開拓長三角經濟版圖。來自松江區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松江區新辦企業近1.1萬家,其中來自長三角6400家。
這些天,上海艾樂影像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汪煒新三差五地往返於嘉善、松江兩頭。「我們以前只在松江辦公,自從松江打造G60科創走廊以來,我們的業務大大擴展,如今長三角地區都成了我們的『戰地』。」他表示,公司未來計劃將打造總部研發在松江、生產在嘉善的雙城發展模式,力爭將公司打造成中國優秀的數位化材料方案供應商。
和艾樂影像一樣,華銘智能終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因擴建需要,從松江沿著G60高速公路向西南「挪了一小步」,過了省界,搬到嘉興平湖的新埭鎮。「老員工沒有因為異地搬遷流失,所有的供應商依舊在1小時可達範圍內,兩地政府服務企業思路相通,企業的電話號碼仍以021開頭。」公司董事長張亮欣喜地表示。
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該區新增市場主體約6.1萬家,其中來自江浙滬皖的企業就有2.1萬家,出現了長三角城市合作分工、科創要素自由流動,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配置的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