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管院 | 地緣政治幽靈再現,中國企業構建「全球思想力」的12條...

2020-12-25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當今世界,國際關係風雲激蕩、全球貿易摩擦升級,中國企業面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上周,加拿大萊橋大學迪隆商學院終身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鮑勇劍在復旦EMBA浙江同學會經濟論壇暨迎新晚會上發表精彩演講,指出國際地緣政治風險要求中國企業構建自己的全球思想力,並給出了12條建議。

地緣政治幽靈又回來了

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是左右國際秩序的兩股力量。意識形態的力量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很強,以至於我們遺忘了地緣政治的影響。但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轉變。

如果深入挖掘各國意識形態的共同性,我們會發現兩種不同的時態觀:進步的時態觀和輪迴的時態觀。前者認為,時間是不斷向前推演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進步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後者則認為,世界從未變化過,它只不過是以不同的形式重複同樣的邏輯。這也是現在普遍流行的一種時態觀,因為每一個國家都希望再次偉大起來。

換句話說,二戰後一度佔據主導的意識形態——自由主義、民主制度、市場經濟——出問題了,強權民主開始流行。強權民主是輪迴時態觀的忠實信徒。當1%的人越來越富,而99%的人越來越貧窮的時候,自由民主也就在民眾中間失去了市場。他們重新選擇了強權民主。意識形態出了問題,地緣政治的幽靈又回來了。

強權民主之下,國家與國家之間是一種強弱對抗的關係,而帶給我們的則是一個統治與被統治的問題。事實上,中國企業從沒有統治過商業鏈中其它國家的企業,反而長期受自由主義和市場經濟這種意識形態的影響,認為競爭是天然的、應該的和必需的。但在當今的國際社會,遊戲已經變了。今天的遊戲不再是關於競爭,而是關於統治。這是中國企業家不熟悉的新局面。

因此,我們必須要了解這樣的新局面,了解這個充滿矛盾和衝突的當今世界。實際上,中國企業正面臨一個激蕩的環境,其特徵如下

1、世界強者大都奉行輪迴的時態觀,想讓自己的國家重新強大起來;

2、不滿現狀的競爭者擁有挑戰現有秩序的力量;

3、對於未來秩序沒有統一看法,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都不害怕用強制的手段來追求統治地位;

4、輸出混亂是建立本系統秩序的快捷方式,川普是最典型的執行者。

中國企業為什麼要關注地緣政治

重返地緣政治,表面上看是為了佔據有利的地形獲取資源來生存和發展,來建立霸權地位。但深入分析,地緣政治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文化心理、民族心理和民粹主義的內涵。中國企業如要走上世界舞臺,這些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內容。

當環境穩定、規則清晰的時候,企業在做商業判斷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產品和服務;但當環境極其不穩定的時候,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判斷環境,然後才是產業、能力、市場以及產品和服務。在當今這個環境已經出現根本性變化的世界,我們必須要思考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

更糟糕的是,誰也不知道未來環境還會如何變化。不過中國企業家可以從以下幾個因素進行考慮

現實主義——一切向利益看齊;②技術主導——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顛覆性技術也會影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影響市場的形成狀況;③氣候;④國族文化——文化認同不再是意識形態的認同,因為沒有烏託邦(如果意識形態是維持和解釋現有秩序的系統思想,那麼烏託邦就是挑戰現有秩序描繪未來秩序的系統思想),人們對文化的身份更加依賴;⑤自由主義——可能會捲土重來;⑥馬列主義;⑦民粹主義

中國企業面臨哪些地緣政治風險

這是很多中國企業家關心的問題。我將從風險因素和「三角關係」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風險因素(5I)

Illiberal Democracy(非自由的民主)——目前西方盛行的民主潮流,這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必須要關注的一個風險因素。

Insecurity(不安全)——小國家普遍存在不安全感。比如波蘭國歌裡唱道:「波蘭,波蘭,我們至今沒有被滅亡。」這種強烈的不安全心態在這些小國家之中是歷史性的存在。中國企業假如想要打開這些國家的市場,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

Identity of culture(文化認同)——人們對自身文化心理身份的認同越強烈,就會本能排斥大國文化的進入。

Ideological vacancy(意識形態空缺)——由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民主制度三大重要元素塑造的意識形態出問題了,但能夠替代它的意識形態還沒有出現。

Information warfare(信息戰)——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三角關係」

無論是否從事國際業務,中國企業面臨的風險往往是在這些三角關係中。

美國、中國和俄國:美、中、俄是一個大三角關係,它隨著以下幾個小三角關係的變化而變化。美國的問題是制度資本嚴重透支;中國的問題在於,雖然已經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地位,但還沒有確定既符合中國利益又能夠統治全球的思想地位;俄國的問題是普京離任後會怎樣。

英國、法國和德國:共同威脅是連接三國的紐帶。下一個共同威脅是什麼?是和俄國之間的矛盾,是難民問題,是和中國之間的關係,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受到破壞?當達成共識後,三國之間的互動關係、資源分配以及和大三角之間的關係都會跟著改變。

伊朗、沙特和以色列:這三個國家都在外面尋找「老大」的支持,也就是美國、俄國和中國。沒有「老大」的支持這個三角關係很難穩定。目前沙特已經得到了美國的支持。

中國、印度和東協:中國和印度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的關係。當然,中國更具優勢,因為握著雅魯藏布江上遊水系的命脈。

中國、韓國/朝鮮和日本:有矛盾衝突,但更有共同利益。

土耳其、歐盟和阿拉伯國家:土耳其雖然是北約會員,但一心想要加入歐盟,可8000萬伊斯蘭人口成了阻礙。這讓土耳其的心態變得非常複雜。

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六個「秘訣」

1、利用數字全球化增加網絡交易的比例。

2、深入了解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與當地的關鍵少數結盟。

3、與本土企業文化互滲。企業文化不分你我,而是共同創造。

4、推廣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不斷尋找意識形態的感召力。

5、對關鍵資源區制定輸得起的行動策略。例如,你必須要在某個原材料產地採取行動,但那裡有巨大的風險,你必須要做好虧損的準備。

6、把國際冒險性納入人才激勵機制,向重要的市場輸送青年志願團體,從重要的市場招募總部人才。

請你這樣構建全球思想力

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家該如何構建全球思想力呢?也許以下這12個方面能帶給你啟發:

1、對異域文化要富有好奇心,避免用中國的文化態度去看待。

2、能夠置身於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情景之下去思考問題。

3、可以接受暫時沒有定論的決策討論,沒有結論。

4、不排斥多樣化的商業行為和建議。

5、承認並容納必要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6、保持國際市場擴展的傾向策略目標。

7、要有5到10年的長期的打算。

8、儲備有國際化能力的人才。

9、有公司國際事務的意識和組織安排。

10、有具體的聯盟在地企業共同發展的方式。

11、能夠看到全球社會問題與商業機會和挑戰之間的直接關係。

12、用情景分析的方式和方法幫助思考。

相關焦點

  • 復旦管院設立MBA獎學金,助力「一帶一路」留學生
    近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國際化再出新舉措,專門面向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設立「興·泉」一帶一路留學生獎學金,旨在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教育交流,為更多沿線優秀人才提供在復旦管院這所亞洲頂尖商學院深造的機會。該獎學金由復旦管院校友楊東先生捐贈,計劃每年出資50萬元,資助2名留學生,每人受助額為25萬元。
  • 復旦大學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成立,聚焦全球商業策略
    復旦大學近日新成立的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將探討這些學術問題。復旦大學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成立儀式暨學術講座近期在復旦管院舉行。商業文明和共同體研究所是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批准成立的一個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為依託建立的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研究聯盟。現場超過120名中外專家學者和復旦師生及校友見證了研究所的成立。
  • 復旦管院連續五年穩居UTD商學院科研排名全球百強
    復旦管院連續五年穩居UTD商學院科研排名全球百強 2020-02-20 10:55:00來源:央廣網
  • UTD全球商學院科研百強榜發布 復旦管院繼續蟬聯中國大陸第一
    UTD日前發布2013年-2017年全球商學院科研排名百強榜,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排名又有顯著提升,位列全球第87名,亞洲第9名,持續穩居中國大陸第1名。復旦管院近年來在學術研究上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2016年初UTD發布的2011年-2015年全球商學院研究貢獻排名中,學院位列第99名,是大陸唯一進入全球百強的商學院。在2017年初UTD發布的2012年-2016年全球商學院研究貢獻排名中,復旦管院位列第96名,繼續蟬聯大陸第1名。
  • 復旦管院 | CC粉享及活動預告
    【MBA中國網訊】1、保險思想匯26期-OPTIMAL PENSION SYSTEM 壽險公司盈利評估與釋放研究在線:OPTIMAL PENSION SYSTEM直擊市場:壽險公司盈利評估與釋放
  • 【會議簡訊】「全球能源新態勢與地緣政治大變局」研討會召開
    2020年10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主辦,世經政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世界能源研究室與《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聯合承辦的「全球能源新態勢與地緣政治大變局
  • 復旦管院躋身UTD全球商學院科研百強榜
    2017年是復旦大學創立商科教育一百年,記者日前獲悉,UTD新近發布2012年至2016年全球商學院科研排名百強榜中,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位列全球第96名。  近年來,復旦管院在學術研究上不斷取得跨越式成績,在2016年初UTD發布的2011年-2015年全球商學院研究貢獻排名中,復旦管院位列第99名,在亞洲排進前十,是大陸唯一進入全球前百名的商學院。  在2017年最新公布的此項排名中,復旦管院排名上升。學院方面當日表示,這與學院的師資結構發生變化大有關係。
  • 復旦管院能讓你改變什麼?
    【MBA中國網訊】英國《金融時報》(FT)最新發布2018年全球EMBA項目百強榜,復旦大學管理學院4個項目全部位列全球40強,全球僅有兩家商學院取得如此佳績。為什麼會選擇復旦?在這裡究竟收穫了什麼?
  • 復旦大學來清華調研交流思想政治工作
    復旦大學來清華調研交流思想政治工作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記者 徐靜)11月30日下午,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黨委副書記許徵一行來到清華大學,就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學校和院系治理結構優化等進行調研。
  • 【喜報】UTD全球商學院科研百強榜發布,復旦管院繼續蟬聯中國大陸...
    【MBA中國網訊】UTD發布2013年-2017年全球商學院科研排名百強榜,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位列>■近日,UTD發布2013年-2017年全球商學院科研排名百強榜,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排名又有顯著提升,位列全球第87名,亞洲第9名,持續穩居中國大陸第1名。
  • 復旦管院榮登「2016年全球最佳商學院」排名遠東地區第三名
    【MBA中國網訊】近日,環球教育(Eduniversal)「2016年度全球最佳商學院」排名揭曉,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榮獲遠東地區第三名,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一同並列中國大陸第一位。
  • 會議通知|第二屆(2017)地緣關係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第二號通知)
    地理學從空間的視角切入,從社會、經濟、政治和自然等多元要素進行探討,對於理解國際地緣關係的變化以及對未來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2016年 「第一屆地緣關係研究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從理論、方法、技術和數據等方面探討了當代的地緣政治研究,激發了地理學界對地緣關係研究的關注,取得廣泛影響並推動了相關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 地學快訊|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師範大學順利召開
    地緣關係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2017年11月11日-12日,第二屆(2017)地緣關係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師範大學隆重召開。
  • 會議報導|中國地理學會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2018年學術年會暨第三屆地緣關係學術研討會在臨汾召開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張國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陳發虎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周尚意教授,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長宋長青教授先後在開幕式上致辭,從國家的發展、地理學的發展、人的發展角度、時代的發展高度肯定了在新時期發展地理學特別是政治地理學的重要意義。
  • 【地緣政治】關於中國臺灣地名命名的地緣政治 | 國政學人 第521期
    本文認為地緣政治與地名命名存在某種地域劃界關係。鑑於這些概念在不同知識傳統中有不同的理解,所以首先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很有必要的。地緣政治將領土視為一種涉及地理想像、族裔政治認同和國家治理的多層次的東西。權力、知識和記憶通過日復一日的地緣政治展現和糾葛嵌入領土中。
  • 復旦管院與倫敦商學院共建國際商務碩士雙學位項目
    處在尖端研究以及思想領導力的最前沿,倫敦商學院為全球企業和組織的文化和發展方向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日前,這所世界頂級商學院「聯姻」中國商學院開始在華招生。昨日,《每日經濟新聞》獲悉,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倫敦商學院聯合推出國際商務碩士雙學位項目。這是中外聯合辦學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地緣政治緊張壓低全球IPO數量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導英媒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顯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降低了投資者對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興趣,今年迄今全球新上市公司數量比去年減少了五分之一。報導稱,第三季度,歐洲大陸的任何證券交易所都沒有達成大額交易,因為歐洲「感受到了地緣政治緊張的力量」。這種緊張關係源於美國、歐盟和中國的貿易問題,以及英國即將退出歐盟。相比之下,在美國,IPO活動「依然強勁」:融資收益增長41%,達到500億美元;交易數量增長幅度超過25%,達到195筆。
  • 徐以驊 鄒 磊:《地緣宗教與中國對外戰略》
    地緣宗教與中國對外戰略徐以驊  鄒  磊 [關鍵詞]地緣宗教、中國對外戰略、「伊斯蘭走廊」、「全球基督教」、「新絲綢之路」、「漢傳佛教黃金紐帶」、中國海外利益[提 [3]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已有的討論均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宗教在國家總體外交中的作用,而缺少道德高度以及宗教維度的對外戰略則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續性。    基於以上的考慮,本文試圖接續「信仰中國」敘事的思路,嘗試性地提出「地緣宗教」的概念,並在該視角下檢視中國的對外戰略,從而為較全面地構建「宗教與中國對外戰略」的分析框架做出前期的探索。
  • 索爾·科恩:古代和近代的地緣政治觀點
    不管他們因何種原因而獲得實 力,強者總能以他們的政治軍事優勢壓服弱者,因為思想、人 力、資源的流動都受到極大的限制,一部分人取得的進步不能 很快地被另一部分人所掌握。   起初,地緣政治觀點在地理環境的範圍和性質上都是有其 局限性的。將迦南地區劃分為約旦河谷綠洲和西巴勒斯坦丘陵 地,這在當時很有代表性。
  • 克拉運河背後的地緣政治
    雖然無論是看好還是看衰中國的人,都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把「中國」一詞泛政治化。似乎任何問題都可以和中國在政治上的企圖拉上關係。不過在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建設據點,並向印度洋拓展遠洋力量的背景下,無論官方再怎麼聲明不知情,克拉運河這項足以打破地區平衡的浩大工程,終究都是會和地緣政治掛鈎的。在提到克拉運河的價值時,被提及最多的觀點,就是有助於打破所謂的「馬六甲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