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蒙赤峰西城菜市場,這家商鋪主要經營大蒜、蒜苔等蔬菜,打發完批發蔬菜的顧客,商鋪的幾個人開始挑選大蒜了,他們把大蒜放到一個帶著網格的機器上,把破碎的大蒜,出苗的大蒜,都挑出去,把那些沒有毛病的大蒜裝到透明塑膠袋裡面。
這是挑好了的大蒜,放在商鋪最顯眼的地方,商鋪的喇叭裡不停地播報著自己家的廣告:大蒜,山東的蒜,一斤兩塊六,喇叭裡不停地一遍一遍地播放著,半個小時也不見一個人來買,的確現在的時間已經過了批發蔬菜的黃金時間,但是整個市場的大蒜都是一樣的價格,都是一樣的無人問津。
再看看地上的成堆的大蒜,這是從山東產地拉回來的混合蒜,老闆說,因為價格低,才兩塊錢一斤,所以山東的蒜農也是破罐子破摔,裝車的大蒜看上去都不是太整齊,老闆如果往外批發,一定還得來一次精選,才能賣兩塊六一斤。從山東兩塊錢一斤上的貨,回來精選出來三分之一的好蒜,才賣兩塊六一斤,賠錢是肯定的了。
這些大蒜是年前從山東進回來的,年前大蒜市場就疲軟,就賣不動,過了年氣溫升高,大蒜有部分生了芽,這下更讓老闆坐不住了,現在從這種生了芽的大蒜裡面只能精選出三分之一的好蒜,能賣兩塊六毛錢一斤,三分之二的出牙蒜,碎蒜,只能賣五毛錢一斤,人家生蒜苗用。
老闆唉聲嘆氣,看著眼前這麼多的大蒜犯愁,你說不管它,自己心裡都過意不去,要是把這些大蒜都精選出來,人工成本也是夠高的,僱人一天一百多塊錢,這一天能精選出七八百斤大蒜就不錯了,怎麼著都是個賠,但是不能糟蹋東西,這是原則,因為老闆也是農民出身,他看不得這麼多的大蒜爛掉。
但是老闆更替蒜農傷心,他說他們到了山東拉大蒜,完全不是兩年前的樣子,那個時候蒜鄉的農民心氣高,說話聲音都洪亮,大蒜分門別類,有四五種可以選擇,最好的和差的,價格差兩三倍,現在的蒜鄉,農民萎靡不振,家裡的大蒜稀裡糊塗好壞不分,你要就是這個樣子,你不要就走人。
老闆說,我們販賣大蒜的,不希望大蒜價格太高,因為那樣銷量太小,掙不了多少錢,也不希望像現在這樣,大蒜幾乎臭到大街上,他們這不是拉回來的大蒜賣不動,就賠了嗎,但是老闆說,大蒜不好賣,他們只賠這一次,下次他們可以進別的蔬菜,可是蒜農賠錢,可就不容易翻身了。
就在兩年前,大蒜成了奢侈品,一斤賣到十多塊錢,成了名副其實的蒜你狠了。就因為這麼高的價格,接下來全國各地一窩蜂都開始種大蒜,蒜鄉的農民也擴大種植面積,這樣就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形勢,大蒜一下子從奢侈品,變成了棄兒,可是遭受損失的卻是農民。
兩年前,因為天氣原因,造成大蒜減產,這個時候一些商家嗅到了商機,他們開始囤積大蒜,這樣大蒜價格打著滾往上竄,商家這個時候再把囤積的大蒜投放市場,奸商賺了盆滿缽滿,蒜農也發了點小財,於是種大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這不是全國大蒜產量去年增加了百分至六七十,大蒜價格一下子跌了一半多。今年還是持續去年的跌勢,市場上大蒜批發才兩塊六毛錢。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農副產品價格波動是正常的,但是一些商家卻在波動中趁火打劫,這樣就加劇了這種波動幅度,農副產品價格像過山車一樣變化,最終損壞的是農民的利益,因為他們種植周期長,投入大,一旦賠大發了,就難以翻身,所以好多貸款建了大棚的農戶,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他們剛剛看到了設施農業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卻讓市場的洪水給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