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
《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一、練字中的黃金規律漢字總共有9萬多個,如果沒有掌握一定規律的話,我們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重複性的練習,卻還不一定能夠達到效果,當然,我們這裡談及的規律只是正對其中的一條比較經典的規律,這條規律當然也是例外的,我們只是說大部分符合,以便幫助我們快速的學會練字,掌握技巧,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其中一條黃金規律【左豎不怕短,右豎不嫌長】
所謂的【左豎不怕短,右豎不嫌長】也就是說,左右同時有豎畫(豎畫,包括縱向伸展的筆畫,比如豎勾,豎提等)時,左邊的豎畫要寫的短右邊的豎畫要適當伸展一些(說白一點,就是寫長一點),比如圖片中的【何】與【們】,當右邊部分不是縱向伸展的筆畫時,我們就最好不要把長度寫得超過了左邊的豎畫,比如圖片中的【仙】與【仁】,你get了嗎?
我這個地方主要是以單人旁為例來講解這個黃金規律,其他是不是符合這個規律呢?
二、為什麼你寫字感覺彆扭?
為什麼你寫字感覺彆扭,這種彆扭就是說你寫字的時候,感覺不夠流暢,不流暢的話,自然而然就會影響你的寫字速度,同時也寫不好,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像專門練習楷書那樣一筆一划地寫,我們需要一定的速度還要儘可能保持篇幅的美觀性,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導致你「彆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你把筆順給搞錯了,如圖所示的字,我儘量把牽絲引帶表現出來了,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楚筆順,可以對比下自己平常寫字和這個筆順是否有差別,總的來說,我在寫這些字的時候,按照這個筆順寫的話,手就會非常的自然、毫不費力。
當然,這個地方所謂的筆順,並不是說規範字裡面規定的那種筆順,而是說,我們在書寫時,你如果按照這樣的筆順來書寫的話,你會感覺更加的流暢,一旦流暢了,手就會很自然,寫起來也會不費力,最終就能達到書寫又快又美觀的的效果了
另外,你還知道哪些字的筆順可能導致你寫字「彆扭」的?
三、日常書寫可以適當「簡寫」提升書寫速度
我們的漢字自古至今做了很多的演變,直到新文化運動之後,我們的語言逐漸由文言文轉變為現代文,漢字由繁體逐步簡化為現在的規範字,然而對於我們成人而言,在日常書寫過程中,對於部分字或者一些常見的部分進行簡寫,可以提升書寫的速度,比如下圖的例字:
當然這種簡寫,也不是說隨意胡亂簡寫,這些簡寫一般都是具備通識性、辨識度比較高才行,在簡寫過程中往往借鑑一些古帖中的行書或者草書的書寫習慣,比如圖片中的例字【正】【武】【路】【恥】等等對於同一個部分——止的簡寫,由於這樣的書寫既提升了書寫速度,且不影響人們的認識,還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充滿靈動性。
四、實用書寫技巧之改變筆順對於小孩子來說,因為要統一進行規範,以方便和簡化孩子對漢字的學習,所以我們頒布了一套規範字的制度,涉及到的部分字還會在考試中遇到,所以對於小朋友而言,掌握規定的筆順筆畫是必須的,然而,對於成人來說,在日常書寫過程中,是可以對部分筆順筆畫進行改變的,以達到提升書寫速度和流暢性的目的,比如下面的帶【禾】字旁的字
很顯然,【禾】正常筆順應該是:撇橫豎撇……,但是在這裡,我寫的筆順是:撇豎橫撇……,這樣寫起來也是很流暢的,符合行書的書寫標準,重要的是不會影響漢字的識別,還會加強美觀。再者,在古帖中尤其是行草書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寫法,所以我覺得把它引用到我們成人的日常書寫過程中是沒有問題,你覺得呢?
五、你可能沒意識到:練字中的「密度均勻」
寫字講究【密度均勻】的,這個不僅在傳統的毛筆書法還是當今的硬筆書法都是有相通之處,藉此機會和大家一起,聊聊我自己對寫字【密度均勻】的理解,鑑於個人水平有限,肯定會存在考慮不全面的地方,只是希望對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歡迎大家補充,集思廣益,先謝謝大家。
我們首先來看下面這四張圖
四張圖對比
四張圖對比
【第一幅】「一」,長橫左低右高是右手寫字,以腕骨為支點,自然而然造成的這種形態,不用刻意為之,我喜歡寫字實用,也有一些字觀賞性特別強,用硬筆寫出了毛筆的那種形態,而且惟妙惟肖,看起來特別賞心悅目,有人特別喜歡這種,當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咱也不敢說啥,反正都行,只是側重點不同,沒有對錯之分,百家爭鳴才能產生文化不是嗎?
橫畫尾部不能一直向上翹,得壓平或下按,來達到扛肩的目的,橫向部分關于格子的豎中線長短差不多,達到平衡,密度均勻。
【第二幅】「寸」,關鍵在於那個「點」,你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那個「點」,也就是說你寫一個「十」字,豎畫是不是應該寫到橫畫的中間?對吧,當豎居中時,橫畫兩邊差不多,是不是也達到平衡了,密度均勻了?然而,現在是在左下角多了一點,所以橫畫得靠上進行平衡,同時,豎畫也要偏右,這樣整個字的顯得「密度」均勻了,這句話好些有點抽象,看來只可意會一下,但是我想說的就是「密度」分布均勻,同時仔細看下「布白」其實也是均勻的
【第三幅】「長」,現在「撇、捺」在右邊,所以豎畫就靠左來避讓,「撇捺」分布在上下都有,所以,豎(提)的部分上下長度相當(下面因為撇畫是伸展的,所以下面的豎部分也可以稍稍長那麼一丟丟),仔細感受下,如果這樣寫,你有沒有一種「密度」均勻的感覺
【第四幅】「木」,「撇捺」都在下部,所以橫畫靠上,同時,它們一左一右分布,所以豎畫居中,再看一看「布白」,你是否感受到了「密度」均勻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針對一些,現在的常見硬筆字,如果你非要拿出某某書法作品怎麼就不符合來說事兒,也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希望我們能【求同存異】
通過以上的一些簡單的分析,寫字是有一定規律的,這種規律是幾千年來我們通過審美過濾下來的,和書法那種美有所區別,楷行草各有各的美,每個書法家風格也是不盡相同,我們不要以一種標準去衡量所有的東西,這樣容易以偏概全。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