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共17分)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範逵素知名,舉孝廉②,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③,而逵馬僕甚多。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髮委地,下為二髲④,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銼諸薦⑤,以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裡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美談。」侃乃返。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晫、顧榮諸人,大獲美譽。——《世說新語·褒賞篇》
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晉瀘江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入仕後勤於職事,頗有政績,聲望頗高。②孝廉:選舉官吏的科目,要求是孝順清廉,候選中的人也稱為孝廉。③室如懸磬:比喻室無所有,甚為貧乏。④髲(bì):假髮。⑤銼(cuò):碾碎,薦:草墊子。
17. 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裡許 B.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裡許
C.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裡許 D.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裡許
18.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陶公少有大志 少時,一狼徑去 B. 汝但出外留客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C. 與母湛氏同居 居十日,其馬將胡駿馬而歸D. 吾自為計 自三峽七百裡中
1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陶侃母親讓兒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會安排好。她賣發購米,砍柱為柴。為範逵一行準備了精美的食物。
B. 陶侃雖然家底貧窮,但從政後能做出成績。為人稱頌,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還和他母親的言傳身教有很大關係。
C. 範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於母子的厚意與熱情。離別時與陶侃相談甚歡。竟然忘記了路的遠近。
D. 離別時,陶侃送了又送,直到範逵說要為他傳頌美名時,陶侃才返回,可見陶侃對範逵是有所求的。
20.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2)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晫、顧榮諸人。
【答案】
17. C
18. B
19. D
20. (1)河曲智叟嘲笑並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
(2)範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讚陶佩。
【解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後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此題根據文意:第二天早晨,範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裡左右。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裡許.
【18題詳解】A.年少/一會兒;B.都是「只,只是」;C.居住/停,過;D.自己/在,從;故選B。
【19題詳解】D.「陶侃對範逵是有所求的」錯誤,屬於強加因果,文意「範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裡左右。範逵說:『路已經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陶侃還是不肯回去。範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陶侃這才回去。」沒有體現出陶侃對範逵有所求。故選D。
【20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叟:老頭;惠:同「慧」,聰明;甚矣,汝之不惠。倒裝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聰明了。
②及:到;遂:於是,就;稱:稱讚。
譯文: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卻非常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範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當時,冰霜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範逵車馬僕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好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湛氏頭髮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髮,賣頭髮得的錢換到幾鬥米。又把支撐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餵馬。到傍晚,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隨從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顧。範逵既讚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範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裡左右。範逵說:「路已經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陶侃還是不肯回去。範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陶侃這才回去。範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讚陶侃,使他廣泛地得到了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