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印度數學家獲「阿貝爾獎」 國際數學獎中金額最高

2020-12-16 科學網
美籍印度數學家獲「阿貝爾獎」 國際數學獎中金額最高

 

挪威5月23日舉行頒獎儀式,由國王哈拉爾五世將有「諾貝爾數學獎」之稱的2007年度「阿貝爾獎」頒發給美籍印度數學家、紐約大學教授斯裡尼瓦·瓦拉丹,以表彰他在概率論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挪威首相斯託爾滕貝格出席了頒獎儀式後舉行的宴會。他在講話中表示,瓦拉丹教授在概率論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特別是他的大偏差理論更是成為現代概率論的基石。瓦拉丹1940年出生於印度,現為美國公民。

 

挪威政府2003年創立「阿貝爾獎」,以紀念挪威天才數學家阿貝爾誕辰200周年。阿貝爾是公認的數學界最偉大的天才之一,在5次方程和橢圓函數研究方面貢獻突出。該獎仿效「諾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今年的獎金額為600萬挪威克朗(約合97.5萬美元),是目前國際數學獎中金額最高的獎項。

 

相關焦點

  • 美籍印度數學家獲獎近百萬美元
    據新華社電 (記者馬世駿)挪威23日舉行頒獎儀式,由國王哈拉爾五世將有「諾貝爾數學獎」之稱的2007年度「阿貝爾獎」頒發給美籍印度數學家、紐約大學教授斯裡尼瓦·瓦拉丹,以表彰他在概率論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  挪威首相斯託爾滕貝格出席了頒獎儀式後舉行的宴會。
  • 天下人物|首位獲阿貝爾獎女性數學家烏倫貝克:被數學救贖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張瑩 周舟)挪威科學與文學院19日宣布,將2019年度阿貝爾獎授予美國數學家卡倫·烏倫貝克,以表彰她在幾何分析、規範場論和可積系統等領域的開創性貢獻。阿貝爾獎是數學界最高獎之一。烏倫貝克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女性。
  • 2020年阿貝爾獎揭曉,兩位概率論大佬橫掃數學界最高榮譽
    阿爾貝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數學獎,號稱數學界三大獎,均是國際數學界推崇的最高榮譽。他們二人彌合了不同數學領域間的差異,解決了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問題。哈裡弗斯滕伯格,以色列數學家,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1935 年出生在柏林,4 歲時和家人逃避納粹而定居紐約,後來移居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任教,直到 2003 年退休。2007 年榮獲沃爾夫數學獎。格雷戈裡馬古利斯,美籍俄裔數學界。
  • 挪威設立的數學界大獎——阿貝爾獎
    明年六月初,一項專門為數學家設立的、獎金額近80萬美元的阿貝爾獎將在挪威奧斯陸頒發,今天在此間出席國際數學聯盟成員國代表大會的奧斯陸大學數學系教授斯託默宣布了這一消息。 斯託默是阿貝爾委員會的5名委員之一,他希望國際數學聯盟能夠推薦一名候選人角逐第一屆阿貝爾獎。
  • 英國數學家懷爾斯獲阿貝爾獎,他出色證明了費馬大定理
    英國數學家懷爾斯獲阿貝爾獎,他出色證明了費馬大定理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2016-03-16 14:55 來源:澎湃新聞
  • 數學手抄報:阿貝爾獎
    阿貝爾(Abel)獎是一項挪威王室向傑出數學家頒發的一種獎項,每年頒發一次。2001年,為了紀念2002年挪威著名數學家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二百周年誕辰,挪威政府宣布將開始頒發此種獎金。設立此獎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項,設立的數學界大獎。每年頒發一次。自2003年起,一個由挪威自然科學與文學院的五名數學家院士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宣布獲獎人。
  • 2020阿貝爾獎揭曉:授予在混沌中發現秩序的數學先鋒
    Hillel Furstenberg和Gregory Margulis將概率論、隨機理論和動力系統應用到了其他數學領域。兩位數學家在確定性數學問題上使用隨機原理打開了新思路,被授予2020年阿貝爾獎——數學界的最高獎項之一。
  • 2019年數學最高獎公布!阿貝爾獎獲得者是:凱倫·烏倫貝克
    阿貝爾獎是數學領域的最高獎之一,有時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曾獲這個的獎項的數學家包括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懷爾斯(Andreww J. Wiles)和電影《美麗心靈》中的主角納什(John Nash),而烏倫貝克也成為了這個獎項的第一位女性獲得者。
  • 法國俄裔數學家榮獲挪威「阿貝爾獎」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3月26日電(記者吳平)奧斯陸消息:挪威科學院26日宣布,法國俄裔數學家米哈伊爾·格羅莫夫榮獲2009年數學「阿貝爾獎」。 格羅莫夫1943年出生在俄羅斯,1992年加入法國籍,現在是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教授。 挪威科學院在授獎決定中說,格羅莫夫是一位始終愛好探索新問題和思索解決老問題的新觀念的科學家。
  • 2019數學最高獎公布:阿貝爾獎首次頒給女性學者【中國科訊】
    圖片來自 Andrea Kane/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阿貝爾獎以挪威數學家 Niels Hendrik Abel 的名字命名,該獎項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自 2003 年起,該獎項每年頒發給為數學界帶來重大影響的人。之前的 19 位獲獎者(其中三年有兩名數學獎獲得此獎項)全部為男性。他們包括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 Andrew J.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二人都曾獲沃爾夫數學獎,Gregory Margulis 還是 1978 年菲爾茨獎得主。阿貝爾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三大獎項」,如今,Gregory Margulis 已經成為集齊三大獎項的數學家之一。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二人都曾獲沃爾夫數學獎,Gregory Margulis 還是 1978 年菲爾茨獎得主。阿貝爾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三大獎項」,如今,Gregory Margulis 已經成為集齊三大獎項的數學家之一。阿貝爾獎以挪威數學家 Niels Hendrik Abel 的名字命名。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阿貝爾獎
    阿貝爾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是由挪威政府籌資,為紀念挪威數學家N.H.阿貝爾(1802-1829)而設立的國際數學大獎。2001年8月,挪威首相宣布設立阿貝爾獎,以紀念阿貝爾二百周年誕辰,每年頒發一次,由挪威文理科學院管理,任命5人的遴選委員會以及20~30人的科學顧問委員會負責提名。獎金數額為600萬挪威克朗(約合83萬美元),大致同諾貝爾獎相近。目的是擴大數學的影響,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數學研究。阿貝爾獎從2003年起逐年頒發。首屆獲獎者為法國數學家J.
  • 俄數學家獲世界數學最高獎-破解七大難題之一—龐加萊猜想
    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的數學家格裡戈裡•斐裡曼,將在8月22日於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第25屆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據稱,國際數學聯盟一致認為,斐裡曼成功破解了「世界數學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英國《衛報》甚至驚嘆,斐裡曼可能是本星球最聰明的人。斐裡曼就職於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斯蒂克洛夫數學研究所,多年來一直從事對「龐加萊猜想」的研究。1992年11月,他的研究報告首次公開就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關注,多位世界知名數學大師曾與其探討過。
  • 星座數學家~獅子座:最具天賦的數學家
    獅子座:7月23日~8月22日出生,黃道十二宮的第五宮,位於巨蟹座之東,處女座之西,面積946.96平方度,佔全天面積的2.296%,在全天88個星座中,面積排行第十二位。守護星是太陽。獅子宮的符號為,代表獅子的頭和身體及尾巴。
  • 2019 年阿貝爾數學獎出爐,Karen Uhlenbeck 成首位女性獲獎者
    2003 年,由挪威自然科學與文學院的五名數學家院士組成的委員會正式將該獎項頒布給阿貝爾獎第一位獲獎者,此後每年頒布一次,獎金數額為 600 萬挪威克朗。迄今為止,阿貝爾獎已擁有 19 位獲獎者,也成為了國際所公認的「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也算是彌補諾貝爾科學獎項中沒有數學獎的遺憾——這也正是該獎項設立的初衷之一。
  • 2020年阿貝爾獎:發現秩序的數學領路人
    該獎項用以表彰其率先提出在群論、數論和組合數學中使用概率論和動力系統的方法。眾所周知,諾貝爾是沒有數學獎的。很長時間以來,大家最熟悉的權威數學獎項可能是菲爾茨獎(Fields Medal),四年一次,用以表彰四十歲以下的傑出數學家。
  • 為什麼數學沒有諾貝爾獎?你知道嗎?
    然而這個幾乎是全球各領域的最高獎項,卻居然沒有數學獎。    關於諾貝爾當年不設立數學獎項的原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傳說諾貝爾有一個比他小的女友,後來他發現女友和一位數學家私奔,這事諾貝爾一直耿耿於懷,直到生命的盡頭諾貝爾還是個單身漢,於是,他在遺囑中把數學排除在外。
  • 世界數學頂尖獎項——阿貝爾數學獎今日揭曉
    阿爾貝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數學獎,號稱數學界三大獎,均是國際數學界推崇的最高榮譽。他們二人彌合了不同數學領域間的差異,解決了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問題。希勒爾·弗斯滕伯格,以色列數學家,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1935 年出生在柏林,4 歲時和家人逃避納粹而定居紐約,後來移居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任教,直到 2003 年退休。2007 年榮獲沃爾夫數學獎。
  • 川大教授受邀 赴國際數學家大會演講
    2010年在印度城市海得拉巴舉行的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邀請報告,成為四川大學獲此殊榮的第一人。據悉,這是川大教授首次在國際數學界最高規格的學術大會中受邀演講。  受邀作報告  據了解,四川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張旭受2010年國際數學家大會(ICM2010)組委會邀請,將於明年赴印度參加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並作45分鐘邀請報告。據悉,受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過邀請報告的我國大陸數學家,迄今不足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