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鐵5號線、10號線二期
已經進入開通「倒計時」階段
大家一定充滿了期待!
今天下午1點
由成都地鐵運營公司組織的
「5號線一二期、10號線二期試乘體驗」活動
閃亮登場!
20多位從7000多名報名者
產生的「錦鯉市民代表」率先上車
來了一場
「5號線、10號線二期的嘗鮮之旅」
請看小錦下午從一線發回來的報導
第
1
站
中醫大省醫院站
市民代表說:
跟著站內導航走換乘並不難
活動的第一站是中醫大省醫院站,它目前是2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站。5號線開通後,它也因此成為我市第二個三線換乘的地鐵車站。
「之前我就注意到,車站裡面一直在進行局部施工。」市民代表李女士說。
「我們是在進行『微創手術』讓車站在5號線開通之後,換乘起來更方便。」成都地鐵運營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針對提前預見的問題,該公司配合建設公司進行車站空間拓展,遷移設備房增大站廳既有面積;增加站臺至站廳的扶梯設備;調整了進出站閘機、售票機、票亭等設施的布局,並設置了預留機位;優化乘客走行路徑;增設無障礙緩坡,方便特殊乘客的出行。此外,在該站既有線區域提前投用新導視系統。
「今天在車站測試,發現只要跟著站內的導航標識走,換乘並不難!」「假如這還不行,就向站內工作人員詢問一下。」市民代表們紛紛表示。
第
2
站
乘坐5號線前往青羊宮站
市民代表:5號線車內好寬敞
5號線列車小名「小紫」,它的外觀及內飾主體顏色均為紫色。列車外觀及內飾設計以「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為理念,展現成都古典和現代的融合之美。
「以前的車型的滿載率是約2800位乘客,而5號線採用的A8型車型的滿載率約為3400位乘客,運力提升了約600人。」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列車全長185米,寬3米,最高運行速度80公裡/小時。乘坐著嶄新的列車,市民代表們不停拍照留念。
第
3
站
5號線青羊宮站
市民代表:
芙蓉班組的小姐姐又美又專業
接下來,市民代表和小錦來到了5號線的重點藝術站之一——青羊宮站。
在這個車站,以「道蘊蓉城」為主題,將「道」與「宇宙空間」相結合,打造現代科技的設計感。
在車站中的文化藝術作品中,將「道」與蓉城印象結合,用自由飄逸的水墨動畫視頻勾畫出窗含西嶺千秋雪、問道青城山、花重錦官城的秀麗畫卷,展現出道與人、道與蓉城、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10號線開通初期,該線專門打造了「芙蓉班組」特色服務品牌。這是一支身著藍色制服、胸前佩戴「芙蓉花」的女子站務團隊,她們以「高顏值、高標準、高質量」要求著稱。如今,「芙蓉班組」將分散到10號線各站點上,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
「好美!」「姐姐們好專業!」看著小姐姐們表演養眼的「芙蓉操」,市民代表們用手機拍個不停。
第
4
站
10號線雙流西站
市民代表:
雙流西站高鐵地鐵機場
一站搞定好方便
超開闊空間、設計感十足、無敵採光、時尚大氣,完全是「航站樓級別」!這是小錦走進這裡的第一感受。
作為3號線與10號線的換乘站,以及空陸樞紐重要站點,同時也是成都首批TOD示範站點之一,這裡將實現高鐵-地鐵-機場的一站式換乘。
雙流西站站內裝潢帶著一股極簡風的味道,色調以白、藍為主,超開闊的空間配合站內無敵採光,簡約大氣。在E口進站後,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高達5.5米的仿真綠植牆。「這個牆真的給車站增添了不少生機,讓人感到放鬆、愉悅。」市民代表張阿姨說。
這裡設置的多功能服務臺,櫃面採用高低層設計,第二層更方便小朋友使用。櫃面採用高檔烤漆工藝,自帶可供上網的平板電腦,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乘客可自主完成信息查詢。「非常貼心,洋氣!」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市民代表劉先生說。
在該站站廳層,14根圓型立柱上粘貼了醒目的數字標識,讓乘客能迅速定位。在每一根立柱上,還有天府廣場、環球中心、錦裡等獨具蓉城特色的建築物手繪圖,極簡風與車站裝潢融為一體,美觀大方,實現了軌道交通與城市特色文化的雙重結合。
接下來,大家又到花橋站打卡。該站是成都地鐵目前唯一一座島式高架站。車站設計弱化裝飾,以「裸妝」和「簡裝」為主,體現原有建築結構美,使空間效果精緻而大氣。
怎麼樣,是不是已經對5號線和10號線二期豎起了大拇指!不要心急,在本月底前,你就可以享受5號線和10號線二期開通後帶來的便利啦!
地鐵多日卡即將開售!
成都地鐵在5號線一二期、10號線二期增設自助票務處理機、日次票售票機、非全功能售票機與非全功能閘機、移動閘機與移動半自動售票機等設備設施,進一步匹配智慧發展新趨勢,助力市民乘客的高效便捷出行。
日次票售票機可發售1日、3日、5日票,分別售價20元、50元、70元,將在地鐵新線各站投用,進一步為市民乘客提供多元化的購票方式選擇。
成都地鐵將執行全新「夜不收」版時刻表
(附贈5號線時刻表)
成都地鐵為了進一步滿足「夜貓子」乘客出行需要,通過優化夜間施工檢修作業流程、調整出收車組織安排等方式,推遲了部分線路末班車時間!從明天開始,全新「夜不收」版時刻表將開始執行。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