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緣故,窩在家裡不出門,有時間就琢磨著怎麼給孩子做輔食。我抱著幼兒食譜啃的時候,我家小姑娘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非要跟我一起看,一頁一頁看圖片看的很開心。
看小姑娘興趣這麼高,我找出洞洞書和布書跟她玩,可是小姑娘都不喜歡,扔到了一邊。再拿起《小駱駝的旅程》這本繪本,沒想到小姑娘很喜歡。
我對比下了下,發現《小駱駝的旅程》能吸引小姑娘的目光,繪本的色彩運用很關鍵。
頭頂是清澈的藍色天空,腳下是暖暖的黃色沙漠,整個繪本的色調非常柔和,一點都不刺激到小朋友的眼睛。
本書作者麥可·福爾曼,是英國殿堂級兒童作家和插畫家,曾兩次榮獲英國兒童圖書插畫大獎——凱特·格林納威大獎,兩次獲得安徒生獎提名,難怪色彩運用的這麼好。
當然,作為繪本,故事情節同樣很重要。《小駱駝的旅程》這本書,通過一次沙漠之旅,告訴孩子們一個關於冒險、關於成長的故事。
人生路漫長,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對外面的世界必然充滿好奇。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遇到危險,總是不放心讓孩子接觸未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家長對於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放開雙手,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親自去探索世界。
正如故事的主人公小駱駝賈馬爾,他第一次踏足沙漠,履行著駱駝的宿命——走啊走啊走啊走。
雖然小駱駝的腿很短,它走不快,跟上爸爸媽媽的步伐有點吃力,但是小駱駝並不氣餒,高興地用自己的小短腿行走在沙漠上。
旅程中遭遇沙塵暴,沙子糊住了小駱駝的眼睛,衝進了它的鼻孔,灌進了它的耳朵,小駱駝害怕極了,哭喊著叫「爸爸,媽媽」,可是他一張嘴,沙子卻鑽進了它的嘴巴裡。
小駱駝沒辦法了,嘗試著轉過身子,背對狂風,把自己縮的小小的,最終他熬過了風沙。
這告訴孩子們什麼呢?遇到困難,可以尋找父母的幫助,但不要哭泣,鼓勵孩子們開動腦筋,積極面對困難。
沙暴過去了,小駱駝卻跟爸爸媽媽失散了,它看不到爸爸媽媽的腳印,不知道怎麼找到爸爸媽媽。
我們可以問問身邊的孩子:如果你跟爸爸媽媽走散了,你會怎麼辦呢?幫助孩子發散思維,尋找孩子解決的辦法,比如找警察叔叔這種穿制服的大人幫忙,記住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等等。
小駱駝憑著本能跟著月亮走,天亮後,它遇到了跳鼠、蜥蜴,它像這些動物尋求幫助,可是沒有人理會他。
小駱駝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它堅持走呀走,終於他看到了獵鷹,獵鷹帶它找到了父母。
回歸到孩子上,如何才能培養他們的強大內心,讓他們無懼困難和挫折呢?
第一,進行正能量培養,為孩子的內心儲存心理能量。
孩子幼年時,內心強大的正能量,來自父母的給予。父母為孩子內心輸入的正能量越多,孩子的心靈就越豐盛,孩子的心理也就越強大。
第二,及時回應,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認為:剛出生的嬰兒把媽媽的回應和「自我」的存在感聯繫在一起,這是一個人最初安全感和存在感的來源。
換句話說,如果媽媽能夠及時回應孩子,孩子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就會越來越強,也就能夠接受媽媽偶爾不在身邊。在此基礎上,孩子才能有完整的自我,孩子的內心才可能強大。
第三,及時滿足,給孩子精神上的富足感。
孩子發出的每一種聲音都能得到回應,都能得到父母的及時滿足,就給了孩子一種心理暗示:我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長大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欲望,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會被困難和挫折輕易打倒。
《小駱駝的旅程》是小駱駝的沙漠之旅,也是小駱駝的成長之路,可以引導孩子們探索成長,可以引導父母思考孩子教育。
此外,小駱駝與小主人的友情,可以引導孩子感受友情的美好;旅程中的沙漠天氣、動植物,可以引導孩子了解沙漠的相關知識;故事最後的異域風光可以引領孩子探索地理緯度的世界......繪本還有更多的故事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