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白湘菱鳴不平,對鍾芳蓉表質疑,人們的眼光為何如此「世俗」?
今年兩位高三女孩特別惹人注目!
一位就是白湘菱,因高考成績430分摘取了江蘇省文科第一名的桂冠而聞名,更因選修課歷史得了一個B+而無緣清華北大等名校而備受熱議;另一位是鍾芳蓉,高考總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因其是留守農村女孩而受人關注,更因其填報北京大學考古專業更是引發人們熱議。
對白湘菱人們為之惋惜的同時,再次把矛頭指向了江蘇省的高考模式,儘管江蘇省高考模式已經成為歷史,但人們還是免不了對此痛斥一番其不合理處;還有人把矛頭指向清華北大南大等名校的招生制度,認為太拘泥,不知變通,簡直是在扼殺人才。
對鍾芳蓉的看法有點戲劇性。人們感嘆鍾芳蓉的勵志,想不到生活條件如此艱苦仍自強不息,人們對此紛紛點讚;對鍾芳蓉最後報考了一個極度冷門的專業深表不解,紛紛隔著網絡喊話,要深思熟慮啊,考古專業是一個絕對沒「錢」途的專業,這麼高的分數完全可以選擇一個熱門「錢」途光明的專業,幾年之後改變自己的家庭命運。
網友們的惋惜、不平、質疑的心思,完全出於一片好心,出於對兩位女孩的關心,我們不應對網友們的態度說三道四,但是網友們的情感傾向卻真真實實折射出社會對「成功標準」的理解非常偏狹,人們的眼光非常的「世俗」。
在人們眼中,似乎只有考上清華北大才叫成功,四年後才能成才,臉上才能有光,才能光宗耀祖。考上清華北大確實非常榮耀,成功的機率也非常大,但並不是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個個都能成功,其他大學的畢業生都算不得成功。這樣的看法真的非常偏狹。如果只盯著清華北大,為不能錄取耿耿於懷,那麼必將使自己的未來蒙上不必要的陰影。
那麼鍾芳蓉考上了北大,人們為何還是非議不斷?鍾芳蓉選擇了考古學專業,一個冷門到極點的專業。於是人們禁不住唏噓一番了,感嘆浪費了這麼高的分數。在人們心目中,這類冷門專業往往都是調劑專業,基本沒有人心甘情願地報考。只要選擇熱門專業,將來獲得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必定有較好的收入,這樣讀大學才叫成功。
名校、熱門專業才叫有「錢」途,才不枉高中三年的苦讀,才不枉高考高分;否則都不能叫做「成功」!這就是人們的世俗眼光。這樣的眼光導致大量學生學習帶有極強的功利性,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名校、為了好專業將來的好收入;而根本不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更不要說適合不適合自己的問題了。
說到底,人們評價一位學生是否學有所值,唯一的標準就是大學畢業將來能否獲得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這就是寒窗12年最大的成功。這樣的看法功利世俗但實用,對所有普通人家子弟來說,唯有這條路才能獲得改變原有命運的機會,至於理想情操一類往往都不在高考的考慮範圍之內;這也就是鍾芳蓉遭到質疑的根本原因。
因此,有人公開說,我的眼光就是如此「世俗」,但我錯了嗎?
各位,你們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