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關高考比較火熱的話題,當屬湖南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和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網友們對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操碎了心,對湖南留守兒童鍾芳蓉所選的北大考古專業&34;,引發一陣熱議。
現在,高考志願填報工作即將接近尾聲,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思量:為什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向鍾芳蓉拋出橄欖枝,而將白湘菱拒之門外?
全國C9聯盟高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對江蘇高考的招生政策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全都要求選修科目等級在A以上。
白湘菱同學雖然奪得江蘇高考狀元的頭銜,但是她的歷史科目選修等級是B+,不滿足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錄取要求。清北等高校沒有破格錄取她,不僅是遵循高考招生政策,還是對江蘇其他考生的公平。
有人會說,白湘菱同學被江蘇高考政策&34;了。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要辯證地看問題。不妨先看一下江蘇高考文理科生的考試內容。
從江蘇的高考政策中,不難發現,歷史對於文科生的重要性。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銘記歷史,方能造福社會(諸如篡改歷史的例子很多,不在此贅述)。
另外,高考的分值只體現了語數英三門科目,選修科目劃分等級。對於白湘菱來說,江蘇高考很好的避開了她的薄弱科目歷史,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公平。
湖南高考使用的是全國一卷,涵蓋了文理科生各自的所學科目。鍾芳蓉的高考成績不存在非議。
高考放榜後,有專業人士分析了高考狀元們的相同點以及哪些家庭更容易培養出高考狀元。
下面是歷年中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情況統計表:
從圖中可以看出,工農家庭背景中&34;出來的高考狀元所佔比重較低。因為工農家庭收入單薄,學習方面不能給予幫助,所以只能靠孩子的自律自強自立。
鍾芳蓉同學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是典型的留守學生。在學習中,她需要極強的自律性和勤奮刻苦的精神;在生活中,她需要自強自立和面對困難的勇氣。鍾芳蓉同學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實屬不易。其父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難掩對女兒成長的愧疚。
白湘菱同學的父母都是自由職業者,在批發市場做生意。論家庭環境,雖然她不是來自教師家庭或是公務員家庭的高考狀元,但是白湘菱同學從小到大有自己的父母陪伴,家庭氛圍很好,是一般家庭的縮影。
當得知鍾芳蓉同學的高考成績時,校長帶著五十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引起轟動,並得到網友們的祝福。
隨後,媒體進行相關報導時,鍾芳蓉同學被貼上&34;的標籤。
現階段,農村的留守兒童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我國最高學府,給予鍾芳蓉同學的人文關懷也在情理之中。
鍾芳蓉同學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並給予鼓勵,打破了人們常規的認知,&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