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彈性分流為高水平博士培養奠基

2020-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在全校整體推行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核心的彈性分流淘汰機制,6年內最多3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不低於15%的暫緩通過率,僅2013級就分流淘汰近70名博士生……

  2012年起,為提升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南京大學探索實施博士生「四三三」教育改革,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抓手,探索彈性分流淘汰機制;出臺個性化培養和激勵方案,鼓勵高水平原創研究;同時,建立本碩博人才培養互動體系,打破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孤島式」推進。

  分流是核心舉措

  在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分流淘汰機制的建立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學生因個人原因退出多,分流淘汰少。

  南大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主任陳謙說,學校進行改革探索,自2013級博士生開始,在全校整體推行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核心的彈性分流淘汰機制。

  分流的效果如何?南大研究生院提供了一組數據:2013級共錄取博士生1100多名,第一階段在新生報到前後,有20人基於分流淘汰機制壓力放棄讀博;第二階段是在培養過程中,有3人3次未通過博士資格考核被分流、23人迫於學業壓力選擇主動退出、5人轉成了碩士;2019年是2013級最後一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仍有20人未參加考試,其中15人主動退出,實現了第三階段分流……

  在南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周濟林看來,15%的暫緩通過率硬性設計確實對博士生產生了一定壓力,但制度設計的目的不是簡單完成去尾式淘汰,更重要的是對博士生群體形成正向激勵。「相較於國內大多數高校兩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我們給了3次;對未通過者,相較於其他試點高校3個月後的再次考核時間,我們給了一年時間;而為了發揮正向激勵作用,我們還設置了15%的優秀率並給予獎勵。」

  周濟林說,博士資格考核是博士生向博士候選人身份轉變的重要節點,在此處實施分流淘汰能抓住關鍵。同時,藉助博士資格考核環節實施分流淘汰,可以對博士生培養各環節質量控制及分流淘汰措施形成示範效應,做到水到渠成。

  提升質量是根本目的

  「這幾年,學校和學院在頂級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數量和質量都在提升,不少是自己身邊的同學做出來的,看著還比較緊張。」儘管已發表9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文章,南大物理學院2017級博士生張志旺仍有緊迫感。

  在周濟林看來,分流只是基礎,如何支持和激勵博士生的高水平、原創性科研探索,是推進博士生培養改革的關鍵。

  事實上,改革之初,導師們確有議論。「15%的末尾暫緩通過率,我還是比較憂慮的,擔心在導師之間、在學生之間引起矛盾。也有不少導師議論說,二級學科方向多、差別大,能否有效考核也是個問題。」南大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林閩鋼說,這幾年,隨著制度逐漸完善,大家也有了共識:一是學科方向多,但對一個好的研究計劃或開題考核的評判標準是一致的。二是考核可以使博士生在一年級課程後更快進入研究狀態,優化學習和研究過程。

  改革實施後,研究生院深入全校31個博士培養單位梳理改革產生的影響:暫緩通過的博士生導師,既有普通博導,也有學科知名教授,甚至有院士,說明彈性分流淘汰機制是真實有效的;分流淘汰機制也對院系招生產生了影響,有的減少了在職人員招生數量甚至停招。

  「分流是為了保證培養質量。」周濟林說,一方面分流對學院、導師、學生產生倒逼效應,使他們嚴把招生入口關、嚴格培養過程關、嚴抓畢業出口關,實現「嚴進嚴出」;另一方面,著力做好加法,實施分層激勵、特色培養,滿足培養個性化需求,激發博士生原創動力。

  完善支撐體系是重要保障

  博士生培養不是「孤島」,應建立起整體、有序的改革方案。南大構建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人才培養互動體系,避免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孤島式」推進。

  導師是博士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以博士生教育改革為契機,南大適時改革博導評聘制度,不再關注博導本身的頭銜,而是關注其基本資格、崗位資格、招生能力和培養質量,進行全方位監控,推動導師將更多時間和注意力投入到招收與培養優秀學生上。

  彈性分流淘汰機制也切實將壓力傳導到了導師。南大組織的問卷調查顯示,導師在課題科研和實踐項目中的指導頻次和時間均有明顯增加,改革使導師的工作動力和分類指導的自覺性明顯提升。

  周濟林介紹,2016年學校制定一系列改革指導文件,通過建設研究生品牌課程,打造碩博貫通課程體系等,為研究生個性化培養提供多條途徑。目前,全校已有83門課程形成了相互銜接的碩博課程體系,13個院系針對直博生建立了獨立課程體系,全面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

  此外,在院系層面實施時,學校只做整體把控,制定剛性和底線要求,在博士資格考核的標準、形式、內容方面,則給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權。「實施7年來已走上良性發展軌道,院系也形成了各自的實施方案。」陳謙說。(本報記者 董魯皖龍)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彈性分流為高水平博士培養奠基
    ■聚焦研究生教育系列報導在全校整體推行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核心的彈性分流淘汰機制,6年內最多3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不低於15%的暫緩通過率,僅2013級就分流淘汰近70名博士生……2012年起,為提升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南京大學探索實施博士生「四三三」教育改革,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抓手,探索彈性分流淘汰機制;出臺個性化培養和激勵方案,鼓勵高水平原創研究
  • 這所頂尖大學彈性分流,為高水平博士培養奠基
    在全校整體推行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核心的彈性分流淘汰機制,6年內最多3次博士資格考核機會,不低於15%的暫緩通過率,僅2013級就分流淘汰近70名博士生……2012年起,為提升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南京大學探索實施博士生「四三三」教育改革,以博士資格考核為抓手,探索彈性分流淘汰機制;出臺個性化培養和激勵方案,鼓勵高水平原創研究;同時,建立本碩博人才培養互動體系,打破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孤島式」推進。
  •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奠基:打造城校合作標杆激活長三角科創力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在奠基儀式上發言。 佘治駿 攝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在奠基儀式上發言。佘治駿 攝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在奠基儀式上表示,建設蘇州校區,是開南京大學「以較小規模作出較大貢獻」之舉;是興南京大學「以有限投入滿足無限期待」之舉;是促南京大學「以先行優勢助力後發先至」之舉;是強南京大學「以已有輝煌贏得持續輝煌」之舉。「蘇州校區的建設,必將在南京大學的發展史上產生許多『之一』『第一』甚至『唯一』。」
  •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奠基:打造城校合作標杆激活長三角科創力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在奠基儀式上發言。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正式奠基。 佘治駿 攝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在奠基儀式上表示,建設蘇州校區,是開南京大學「以較小規模作出較大貢獻」之舉;是興南京大學「以有限投入滿足無限期待」之舉;是促南京大學「以先行優勢助力後發先至」之舉;是強南京大學「以已有輝煌贏得持續輝煌」之舉。
  • 南京大學校長:博士生標準不能降低,而是應該分流,科研應精英化
    從自然指數的分數進行分析,自然指數是指四大基礎學科82份頂級科技期刊為數據依據,主要凸顯高校科研的精度,雖然南京大學在2019年之前,連續三年沒有CNS主刊論文發表,但是CNS小子刊數量眾多,很多重大基礎科研周期很長,2019年堅持自我的南京大學,迎來了CNS主刊論文的大爆發。
  • 南京大學為金陵加名!南京大學金陵初級中學、南京大學金陵小學來了!
    以南京大學這所高水平大學引領南京市基礎教育高水平發展:在基礎教育領域開展高質量創新示範項目學校建設,培育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據「南京大學」官微:南京大學與南京市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在優先發展教育、一流大學引領基礎教育發展方面加強聯動與協作,以首批高質量創新示範項目學校南京大學金陵中學的建設、提升和南京大學金陵初級中學、南京大學金陵小學、南京大學金陵幼兒園的推進為起點
  • 劍橋大學在英國境外的首個合作研究機構於南京奠基
    9月10日上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奠基儀式在江北新區舉行。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張敬華在致辭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對中心奠基表示祝賀。
  • 南京曉莊學院:全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京曉莊學院「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的舉措破解了這一難題,即大一新生不按照傳統的專業分班,而是通過不同的專業類別,編班管理與組織教學。依據「志願+綜合考核」原則,一學期後按專業類培養的學生在本專業類內選擇專業,南京曉莊學院以「卓越計劃」為引領,培養更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教育部等三部門發文來了
    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招生計劃向重大科研平臺、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關鍵學科領域、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雙一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高校傾斜。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中,積極支持嚴把質量關、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較大的培養單位。在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中,積極支持有效落實產教融合機制的培養單位和高水平應用型高校。
  • 南京大學:獨創「三三制」人才培養一人一課表
    第一個三指的是: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和多元培養三個階段。從按照大類招生到按照學科轉變,使得人才培養的平臺更加寬闊。第二個三指的是:多元培養階段又設計了專業學術類、就業創業類和符合交叉類三個發展途徑。 「三三制」的核心就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通過百分百的課程開放實現百分百的專業和發展路徑的自由選擇。
  •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奠基,打造新時代城校合作標杆
    蘇州將在最寬領域促進校地合作,深化名城名校融合發展,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南京大學蘇州創新研究院為依託,聚焦信息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生態環境、地球資源等高精尖領域,強化各展所長、強強聯合的戰略共識,深化與南京大學的全方位合作,推動一批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成果落地和產業化,加快鍛造蘇州在高端科教資源方面的「新長板」,不斷放大高等教育在城市創新鏈條中的「支點效應」。
  • 南京工業大學2012高水平運動員招生簡章
    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於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學與原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組建而成。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首批試點高校、教育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和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擁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國字頭教學科研平臺。
  • 江蘇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實力雄厚的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南京工業大學和江蘇大學都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都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百強之列。江蘇大學是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擁有1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5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 皖江工學院: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在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在高校開展高質量人才培養工作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現實和時代課題。作為一所以工科為主、以水利為特色的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皖江工學院建校12年來,始終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導向,不斷優化專業布局,注重高質量人才培養,先後向社會輸送各類人才3萬餘人,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南京大學杜廈圖書館捐贈籤約暨奠基典禮舉行
    本報訊南京大學杜廈圖書館捐贈籤約暨奠基典禮日前在南京大學舉行,江蘇省政府副省長何權,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校長陳駿等校方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參加了典禮。天津家世界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廈及其家人出席。  12月18日上午,捐贈籤約暨奠基典禮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隆重舉行。
  • 南京工業大學招生特色有哪些?小編為你答疑解惑!
    編輯小邢那當然是實力OK啦,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是首批入選國家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等等。編輯小劉我覺得光說這些,對方也不能清晰地了解我們學校的實力,能不能具體點?
  • 南京師範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高水平師範綜合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南京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和江蘇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學校正著力建設「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您剛才也提到學校已經具有116年的辦學歷史。  它的主源可以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該學堂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 金陵中學:開闢成長「綠色通道」為學生一生奠基
    龍虎網訊(記者 李靜)在南京,有這樣一所130多年歷史的百年名校,培養了6萬多名優秀學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傑出物理學家吳仲華都是從這所學校走出,這就是被譽為「英才搖籃」的南京市金陵中學。為學生一生奠基 百年金中成績斐然許峰在訪談中介紹,金陵中學以「誠、真、勤、仁」為校訓,以「為學生一生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為辦學理念,恪守「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校園煥發綠色的生機,讓環境放射人文的光芒」的教育主張,在課程改革、學科競賽、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體育運動、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哈爾濱工業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中俄聯合校園奠基儀式舉行
    王文濤奧謝普科夫等出席並致辭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百年之際,6月7日下午,哈爾濱工業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中俄聯合校園奠基儀式在哈爾濱舉行。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俄羅斯聯邦駐哈爾濱總領事館總領事奧謝普科夫,哈工大校長周玉致辭。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會場,校長克羅帕切夫通過視頻連線致辭。
  • 中國科學院、澳洲名校紛紛與南京這所大學合作!
    ▶南工大&34;南京工業大學作為全國首批14所&34;之一,為探索重構中國優秀本科教育,培養卓越科技人才,實現&34;的戰略目標,學校成立了&34;,並從2013年面向全校選拔優秀本科生。2011學院建設成為先進生物和化學製造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與聚集基地、高水平科研成果創新與孵化平臺,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