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算審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審計人員應從隱蔽工程、設計圖紙、工程洽商函、拆遷工程、定額套用、材料材質等方面做好結算審計工作。
關鍵詞:結算 造價 審計
結算審計是對甲乙雙方在建築市場交易形成價格的裁定,經核定的結算書是工程造價最終結果的依據性文件,是控制建設單位付款和施工單位收款額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
一、做好結算審計工作的必要性
(一)結算審計有法可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從法律的層面提出了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以下簡稱政府投資項目),從預算至決算階段,從項目的籌建至投產的整個生生命周期,都必須接受審計監督。新修訂的《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更加明確地對結算審計進行了定位,提出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總預算或概算的執行情況、年度預算的執行情況、年度決算、單項工程結算、項目竣工決算等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其中單項工程結算是這次《實施條例》修訂才提出來的,是順應全國投資審計新的形勢而提出來的。
(二)結算審計為政府工程造價把關
結算審計是造價審計的一個環節,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核實政府投資項目造價的最後一道關口。政府投資工程的造價控制好比是家庭的自來水開關:自來水的源頭是水廠,建設項目的源頭是立項;自來水的末端是水龍頭,建設項目的終端是結算審計;只有將水龍頭擰緊了,水才不會跑冒滴漏,只有做好了結算審計,造價就不會高估冒算,財政資金才不會浪費。
(三)結算審計是各方利益訴求的「天平」
結算審計,說到底就是審計部門為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的不同訴求之間作一個鑑定,為各自的利益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尺度就是現行的定額及計價依據。由於所處角度不同,施工單位儘可能高地計算造價,追求自身的利潤最大化;建設單位則力求節約,將建設成本最低化,兩者的矛盾及爭議是與生俱來的。結算審計就是起一個「天平」的作用,將兩者的利益用「砝碼」進行平衡,通過公正合理的方式進行調節,讓雙方都能接受,一方面,既要保證施工單位的合理要求,防範社會矛盾;另一方面,又要替政府把好關,防止高估冒算。
二、做好結算審計工作的經驗體會
(一)擦亮眼睛,洞悉隱蔽工程的「貓膩」
隱蔽工程由於其隱蔽性,施工單位往往在這方面打主意。我在某市政項目的審計中,有一張由施工單位報送的土方開挖工程聯繫單,上面提出,由於地質情況複雜,挖運土方工程的50%為二類土,50%為淤泥,建設單位的副經理在上面籤字認可。後經查詢圖紙及地質勘察資料,發現河床水面以下的高度佔施工總高度的比例僅為25%,聯繫單的籤證明顯有失公正。經進一步詢問現場管理人員,他們也承認淤泥數量遠沒有達到一半,在事實面前,各方都表示願意遵重事實,土方的淤泥部分最終按25%的比例計算。
(二)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聯手作假
現在有一種新的動向,施工單位不但串通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還拉攏設計單位作假。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聯手作假,手段更隱蔽、利潤更加高。我在某項目的審計中發現,開挖管徑為600MM PHEP管的土方項目,設計圖紙標明含工作面需開挖2000MM.事實上,根據2006年市政定額的計算方法,600MM管每邊工作面只能算450MM,兩邊共計900MM,加上管徑也只有1500MM,設計圖紙標註的尺寸顯然偏大。經進一步了解,該項目為施工在先,設計圖紙後補,有悖於按圖施工,設計人員聽從施工單位的說辭便標註了2000MM,如此設計實在太粗糙,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後我們到現場勘察和詢問當事人,證實僅開挖了1500MM,施工單位也無話可說。
(三)跟蹤工程洽商函的落實情況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除了採用隱蔽工程記錄、工程籤證、設計變更等資料作為結算資料的有效憑證外,還有一種叫工程洽商函的文件,是施工單位向監理和建設單位提出申請,在工程項目的某些方面作出修改,經監理和建設單位同意後再行實施。工程洽商函往往被施工單位採用作為結算資料。但審計人員要注意:工程洽商函是一種事前行為,是一種意向,在實施過程中未必執行,審計人員必須跟蹤其落實情況。例如,我在某辦公樓項目的審計中發現,施工單位向監理和建設單位提出所有門窗玻璃都由普通玻璃改為鋼化玻璃,監理和建設單位都同意。但在審計過程中,我們詢問建設單位管理人員併到現場試驗,發現只是門做了鋼化玻璃,窗還是普通玻璃,所以在結算時只能增加門玻璃的價差,窗玻璃的價差不予調整。
(四)注意拆遷工程造價的合理性
拆遷工程因為基本無圖紙可查,只能看現場的籤證,且單價在綜合定額中沒有反映,只能套用廣東省補充定額,這成為審計的難點。我認為:對於工程量部分,只能依靠現場的施工記錄,且運用分析性覆核的方法進行推理;但對於綜合單價部分,則要慎重考慮。例如我在項目的審計中,發現其拆除地面的單價高達455.15元/立方,達到了新建搗制地坪的價格,明顯高於市場價。其主要原因是結算套用了人工拆除地面混凝土的子目(廣東省補充定額),並外運8公裡,經詢問現場管理人員,證明當時是採用機械拆除的,且外運僅2公裡,施工單位的報價顯然偏高,經調整後,單價變為254.66元/立方,與原單價相差一半以上。
(五)關註定額套用的恰當性
清單計價模式下,各子目的定額套用仍然需要符合精準、恰當的要求。下面我舉一個回填工程的例子來說明如何恰當套用定額:本人在某項目的審計中,有一個回填50CM塊石的項目,施工單位套了兩次定額,一次為塊石30CM回填,一次為塊石20CM回填,並自認為套用定額非常貼切。但實際上雖然價料費基本準確,人工和機械臺班卻相對偏高,因為套了兩次,合起來超過了50CM的一次性施工的費用。原清單價為402.35元/100平方米,我建議先套用30CM的回填定額,然後將材料換成50CM厚度的材料,經修改後單價變為378.87元/100平方米,這樣綜合單價才更為科學合理,施工單位欣然接受。
(六)注意裝修材料的材質
在審核結算書時,應注意同現場施工相結合,同材料進場記錄相結合。我在審核某辦公樓的結算時,對其中的花崗石項目進行了重點延伸。我在察看現場的基礎上,調取了花崗石的材料進場記錄,並與投標報價文件進行了對比,發現了材料進場記錄上該石材的材料厚度為15MM,與投標書的石材厚度20MM不相符,投標單價為450元/平方米,中介在結算時未將該項目的單價調減。施工單位解釋:該項目為合同內包幹項目,不得調減。而我認為:該項目雖為合同內包幹項目,但施工單位並沒有根據圖紙和合同協議,按照設計厚度進行施工,講得嚴重一點是「偷工減料」,不但要扣減價差,還須支付違約金;鑑於該項目的更改有建設方和監理單位的認可,且不影響工程質量,所以不追究違約金,但須將材料單價調減。經協商後,施工單位同意按400元/平方米核算,核減50元/平方米。
三、國家審計的力度和效果更優於中介結算審核
建設項目的結算審計,國家審計在審計方法和手段上,比中介公司審核更有優勢;在審計力度和效果上,比中介公司更有力度。例如,在審核合同外工程的籤證時,審計機關可以對籤證的真實性提出質疑,並可以採用技術方法對其進行印證;但對於中介公司,如果籤證單上有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等相關單位的人員的籤字和蓋章,基本上不對其真實性作出質疑,按籤證單的內容實行結算。在中國這種大環境下,作為中介單位,是很不願意對建設單位已確認的東西作出否定,因為建設單位通常是中介公司的客戶,誰願意同客戶過不去?審計機關則不同,代表政府,在業務方面不受制於建設單位,如果籤證單有虛假的成分,在取得充分證據以後,就算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的人員已籤字認可,但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可以將其否定,核減虛報的造價,並提請有關部門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現象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的。國家審計在技術措施上,可以採取與相關人員座談、筆錄、察看現場、實地勘測、送權威部門檢測、鑽孔抽樣等一系列的審計技術,對籤證單的真實性進行印證,以達到預定的審計目標。
四、結束語
結算審計是政府投資審計中的重要環節,也要求業務素質高、技術水平強、專業水平精,我們作為審計機關的一員,應站在更高的角度、採用更先進的手段,運用專業的技術方法,發現結算書中不合理、不真實的部分,為地方政府的財政起到「看家護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