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穎 丁加林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7-09-06 訪問量:2621
評論擁有180年歷史的日化巨頭寶潔為什麼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辛辛那提而非紐約、芝加哥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寶潔公司簡稱為什麼是P&G 而非G&P?玉蘭油曾用過幾個名字?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海飛絲和現在差別有多大?在這篇文章裡,你都能找到答案。
CBO記者 劉穎
化妝品報記者丁加林
美國辛辛那提報導
美國當地時間7月6日,化妝品報社「中國化妝品工商首腦會議暨化妝品報年會」專題紀錄片拍攝組走進寶潔總部所在城市辛辛那提,得到了寶潔全球公關總裁Kelly Vanasse和總監 Jen Chamberlain的熱情接待,切身感受了寶潔這家國際化公司的與眾不同。
在辛辛那提這個僅30萬常住人口的城市,寶潔總部員工就達到1萬人,算下來,十分之一以上的家庭都與這家國際公司有關。在距離P&G大樓不遠的噴泉廣場
(fountain square)中心,是寶潔音樂節的舞臺,每周三傍晚,男女老少都自發集合伴著LIVE音樂跳起熱鬧的廣場舞,這也成為城市的一道特色風景。
作為一家走過180年悠久歷史的企業,寶潔公司擁有著好得「令人髮指」的福利。Kelly Vanasse告訴記者,由於公司員工常常面對全球各地的出差,在總部的員工康樂中心,會有專業醫生為即將出差的員工進行身體狀況的檢查,尤其對將前往特殊區域的人員注射相應疫苗。
和很多百年企業一樣,寶潔也非常重視對自己歷史的記錄。Lisa Mulinavi,在寶潔工作長達二十年,專門從事檔案管理工作,她酷愛搜集和整理與這個國際公司相關的一切資料,而像她一樣服務寶潔超過15年、20年的員工在總部非常之多。一場不斷充滿驚喜的神奇檔案館之旅,也解答了以下5個有趣的疑問。
△寶潔檔案館館長Lisa Mulinavi(左二)、寶潔公司高級公關經理Jen Chamberlain(左三)與化妝品報社紀錄片攝製組合影
>>> 1、為什麼是P&G,而不是 G&P?寶潔的誕生源於兩個年輕人的美國淘金夢。寶潔公司的兩位創始人英格蘭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n Procter )與愛爾蘭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起初並不認識彼此,也並非同時到達美國,但最終他們都來到辛辛那提。
Lisa說,Procter 先生和妻子在來到美國途中,不幸妻子生了重病。當他們抵達美國時,能夠就醫的最近地點恰巧是辛辛那提,可惜後來妻子還是過世了。為了到美國西部尋求更好生活的Gamble 先生在旅途中患病,而能夠就醫的最近地點恰巧又是辛辛那提。後來,這兩人與一對姐妹相遇、相戀並結婚。因為Procter 先生是一名蠟燭製造商,而Gamble 先生是一名肥皂製造商,他們的嶽父建議他倆一起做生意。
當時的辛辛那提被稱為「Porkopolis」 ,這不是一個迷人的詞。 那時周邊的農民都會把牲畜趕到辛辛那提,進行肉類加工, 剩下的脂肪和油脂恰巧是生產蠟燭和肥皂所需的原料。因此這是個非常適合做蠟燭和肥皂生意的地方。
△寶潔公司早期LOGO
於是,兩人決定每人出資3500美元 (約合現在的80000 美元),起草了《合作協議》,最終於1837年正式創建寶潔公司,以生產蠟燭和香皂為經營業務。最初,寶潔公司只有一小間辦公室,而辦公室的後門直通後院製作蠟燭和香皂的作坊。他們挨家挨戶推銷產品,其中的蠟燭業務一直發展到19世紀末電燈的發明。
△19世紀50年代的寶潔產蠟燭,這也是寶潔僅存的一批蠟燭,旁邊的紙張上寫的是蠟燭的配方。
為什麼寶潔公司是Procter&Gamble 而不是Gamble&Procter呢?
原來,Procter 先生在遇到Gamble 先生以前,就已經建立了一家小型企業 ,他有一批已經寫上了他名字的信箋和收據本。他們合作以後,不想浪費這些紙張,因此就在後面加上Gamble。這個偉大公司名稱的來源是不是看起來有些「隨意」得超乎你的想像呢?
△寶潔公司早期的合同單據
>>> 2、象牙皂為什麼有凹口?寶潔個人護理的開端始於一個歷史最為悠久且目前仍在銷售的品牌——「象牙皂Ivory Soap」。
在19世紀70年代,當時的美國人民喜歡用肥皂進行洗衣服,而香皂用於個人清潔。各家產品沒有特別的名稱,只是用顏色來命名,比如「棕色肥皂」和「黃色肥皂」。
1879年,「創二代」James Norris Gamble,也是寶潔公司第一位訓練有素的化學家, 終於發明了一塊非常優質的白色香皂配方。最初的產品的名字也非常普通,但區別在於這塊香皂很溫和可以用於個人清潔,同時由於去汙力強也可以用於衣物清潔,是一個巨大的創新。
酒香也怕巷子深。另一位接班人Harley Procter則展示了卓越的營銷才能,這位寶潔公司的第一位市場營銷人員,認為需要向人們好好展示公司的這項發明,需要給產品漂亮的包裝,並開始印刷廣告。但他首先著手的事是起個美麗的名字,「白色香皂」這個名字太過普通,「象牙皂」最合適。Lisa特別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當時的寶潔二代經營者們頗具匠心地將香皂兩側中間進行了凹口設計,為方便人們把香皂掰成兩半,一半用於浴室,一半用於廚房,滿足多種需求。
如今,作為一個小眾品牌,象牙皂目前只在美國本土和中國小部分市場有銷售,但它對於寶潔來說意義重大。正是通過象牙皂,寶潔才意識到市場營銷、產品包裝以及產品名稱對品牌打造的重要性。
雖然寶潔之前也有生產可以用於洗臉洗頭髮的ivory 香皂,但真正進入美容行業是從生產海飛絲開始。
海飛絲的上市時間是1961年,和幫寶適同年推出。最初,海飛絲是膏狀體,玻璃罐包裝,同期還推出管狀包裝。這主要是因為,海飛絲的主要配方——Zinc Pyrithione (ZPT) 當時只能以膏狀的形式存在, 還沒有研究出來以液體形式存在的配方。一年後,公司終於發現能夠使ZPT以液體形式存在的配方,同時產品包裝也成為聞名美國的瓶子——Neck & Shoulders Bottle。
在20世紀70年代, 寶潔已擁有了象牙皂、Drene、海飛絲、舒膚佳等成功品牌。期間,寶潔還在美國推出了飄柔,但一開始並不成功,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上市了洗護二合一創新產品,這個品牌才有起色。洗護二合一產品是寶潔歷史上一項非常重要的創新,通過洗護合一這樣一瓶產品,節約人們洗頭髮的時間。
記者發現,多功能也是寶潔初期很多產品的共性。例如,1946年上市的汰漬在上市之初就是可以同時用於衣物和碗碟清潔。定位於大眾日用品生產商的寶潔,希望生產的產品儘量適合所有消費者的需求,這決定著產品的多功能性和普適性。在上個世紀,多效合一不僅體現了寶潔強大的研發實力,迎合了消費者偏愛實惠的消費意願,而且有利於這個快消巨頭加速生意的全球化覆蓋。
面臨快速發展的美容產業,寶潔在加快自主研發的同時,進行了一項重要的收購—— 1985年收購Richardson Vicks公司,後者擁有三個較大的美容品牌:潘婷、沙宣和玉蘭油Olay。
>>> 4、OLAY有過很多名字?Lisa還講了玉蘭油Olay名字的由來。來自南非的Olay由化學家葛拉漢伍爾夫 Graham Wulff 創建。當時在南非,沒有很好的女性護膚霜,一般的產品都很厚重、油膩、不太容易吸收,並且包裝不美觀。他和妻子利用閒暇時間,研發出一種美容液,叫Oil of Olay.
由於商標方面的問題,寶潔在進行擴張的時候無法在所有國家使用Oil of Olay這個名字。因此,品牌在英國叫Oil of Ulay, 在亞洲的某些地區和澳大利亞叫Oil of Ulan,在德國叫Oil of Olaz。後來,寶潔希望統一名稱為Oil of Olay,但又考慮到某些人對「油oil」有一些負面印象,因此在大約2000年,最終決定叫 Olay。
1999年,寶潔推出包含防紫外線功能(UV Protection)的 OlayComplete系列。之後,科學家開始研究解決更多更全面的肌膚問題,比如皺紋、斑點、膚質等問題,玉蘭油首次推出了全效護膚霜。
>>> 5、30年前第一瓶進入中國的海飛絲長啥樣?在檔案館,有一個新成立的中國產品展區,顯示了寶潔對於中國這個其全球第二大市場的高度重視。在此陳列最顯眼的是1988年廣州工廠生產的一瓶洗髮水,它標誌著寶潔紮根中國市場的開始。之後第二年,飄柔和玉蘭油也跟隨進入中國市場。
包裝漂亮的SK-II神仙水在展區也非常顯眼。自1991年從蜜絲佛陀(Max Factor)公司MaxFactor收購之後,SK-II品牌的產品從包裝和核心技術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除了神仙水限量裝。寶潔做的更多的是,在品牌故事方面賦予品牌更多的競爭力。SK-II品牌的由來也很有意思,早在上世紀50年代,蜜絲佛陀先生曾推出過一個「Secret Key」(「神秘之匙」)的系列護膚品,而後重新上市新品牌的時候,就將Secret Key 2 簡稱為SK-II。
2014年, 潘婷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了「潘婷世界」盛大主題活動,展示了潘婷的歷史, 很多知名的中國模特、產品代言人、明星參加了活動。Lisa到場出席,她特別注意到了洗髮水瓶身上凸起的點點,原來這是中國研發人員的特別設計,以便人們在洗頭的時候光靠摸外包裝就知道是洗髮水還是護髮素,細節彰顯匠心。除了潘婷這個包裝細節,寶潔在中國市場的多個創新研發已開始領先於其全球市場。例如,寶潔中國在去年初上市了一款護膚品,而一年後這款產品才在美國上市。
「美容部門的員工在開發新品,思考做出哪些改變,同時又保留哪些東西時,他們會來和Lisa討論,因為歷史對寶潔來說非常重要。」Kelly Vanasse強調。
對於這個已將創新融入企業DNA中的巨頭,在面對未來時,寶潔仍堅信需要與自己的過去保持一種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