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轟鳴過後,與小區一路之隔的綠化帶出現一個約3米深的大坑。鄭州濱河綠苑小區居民多方打聽得知,相關部門要在熊耳河濱河公園建垃圾轉運站。
一夜轟鳴後 濱河公園綠化帶變成大坑
「那天晚上,我們一夜沒休息好,外面轟隆轟隆的,不知道在幹啥。第二天白天才知道,小區對面的濱河公園綠化帶上,要建一個垃圾轉運站。」鄭州濱河綠苑小區居民劉女士向河南商報記者講述了最近幾天小區業主們的糟心事。
劉女士說,3月2日,小區南門對面的綠化帶上突然圍起一片圍擋。「我們不知道是幹啥的,還想著是春天到了,要對綠化帶進行修補。」
「我們要是知道他們想建垃圾中轉站,當時肯定就反對。」劉女士說,3月3日晚上一番轟鳴過後,綠化帶變成了一個深坑。「我們這才意識到不對勁。」
劉女士介紹,因為垃圾轉運站建設位置距離小區居民樓只有20多米遠,所以業主們的反對聲音特別大。
「如果真建成了,味道不好聞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我們擔心影響大家的身體健康。」劉女士說,受疫情影響,大家平常都是待在家裡不出來,但得知要建垃圾轉運站後,大量業主聚集在小區門口附近討要說法。
「建設這種東西,最起碼你要有審批手續和環保手續吧,他們什麼也提供不了。」劉女士表示,業主們十分不理解,垃圾轉運站為何要規劃建設在濱河公園,而且要破壞綠化帶,要離居民住宅區這麼近。
現場暫時無人施工 居民稱,不遠的一個中轉站常年未投用
3月6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濱河綠苑小區南門附近,對業主們所反映建設中的垃圾轉運站進行實地探訪。
記者注意到,目前現場並沒有人施工,不過有一個長10米左右,寬5米左右,深3米左右的大坑。坑裡面堆放著圍擋等雜物,一段管道直接裸露出來。在坑的東邊,有兩三間活動板房,周圍放著大批管道等雜物,與兩側鬱鬱蔥蔥的樹木,顯得格格不入。
施工位置距離商城東路鳳臺路交叉口只有三四十米,距離熊耳河河道不足10米。一路之隔有一個公交站臺。站臺後方是濱河綠苑小區沿街商鋪。
「這個路本來就沒多寬,平常比較擁堵。」濱河綠苑業主小吳說,小區停車位比較緊張,儘管有貼條風險,晚上還會有不少業主把車停在路邊,在這裡建設垃圾轉運站,無疑會加重交通負擔。
「這附近有好幾所幼兒園,在這兒建非常不合理。」業主方先生說,小區的沿街商鋪,尤其是飯店,也會受到垃圾轉運站影響。
而劉女士則表示,周邊除熊耳河濱河公園外,沒有其他大型公園。因此,這裡平常是老人、孩子休閒的好去處,突然建個垃圾轉運站,肯定會影響大家。「更何況還有可能汙染熊耳河。」
「離這兒兩三個路口,也是在熊耳河畔,有一個垃圾轉運站,建成好幾年沒啟用,又來這兒建。」一位業主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商城東路與未來路交叉口東南角附近,有一處常年未投入使用的垃圾轉運站。
記者來到商城東路與未來路交叉口,發現該業主所反映區域已經被圍擋圍住。
一位附近小區居民稱,圍擋內的確有一個像垃圾轉運站的房子,但不知道是不是,他印象中建成以後沒見過車輛運送垃圾。「設計的就不合理,怎麼能建在這裡。」
而另一位居民則表示,圍擋內的確有一個垃圾轉運站,建成幾年沒見用過。
項目已停工 正在商討解決辦法
與濱河綠苑小區一路之隔、建設中的垃圾轉運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在施工現場的活動板房裡,河南商報記者見到了幾位施工人員,他們說是金水區城管局讓建設的,但自己不清楚究竟要建什麼。
「我們只是打工的,讓幹啥就幹啥。」一位施工人員稱,在綠化帶上挖了深坑以後,附近居民不讓建,他們就沒有再動工過。
「我們現在就是在等,協商好了幹,讓建我們就接著建,不讓建把我們的工錢發給我們就走。」該施工人員說,這是春節後接的第一單活兒,自己做不了主,業主們的心情能理解,但希望不要為難打工的。「接到這樣的活,我們也覺得挺點背(運氣不好)的。」
施工方負責人郭先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是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接的這單活,建設單位是金水區城管局,只知道要建環衛綜合體,具體是做什麼的不清楚。
隨後,河南商報記者聯繫了金水區城管局,工作人員稱,目前項目已經停工,正在商討解決辦法,會讓了解詳細情況的人跟記者聯繫。截至發稿,暫無相關人員聯繫記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