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不少市民也開啟了「開心農場」真人模式,他們或劃分公共綠地,或改造自家小院,或乾脆在陽臺上用泡沫盒、陶瓷缸等打造成小型蔬菜基地,種上各種各樣的蔬果,真可謂是「春色滿園」。採訪中,記者來到市中區部分小區發現,很多小區的公共綠地都被圈建成了「私人菜園」。有些業主為了防止別人隨便摘菜或隨意踩踏,還用小竹竿或者小木板做成柵欄將自家的「菜園」團團圍住。更有甚者,直接用磚塊在自家樓前生搭出了一個小菜園。
不少市民表示,他們都是衝著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吃到綠色健康的菜品才加入「種菜大軍」的,但是小區裡的公共綠地變成了「私人農場」,不少業主也表示了反感。而且,自己種植的蔬果因為操作不當或其他原因,也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麼健康、環保。
春來種菜忙,小區裡「春色滿園」
桃園小區
樓前自壘小菜園
從遠處看,桃園小區樓前的綠化都不錯,可走近一看才發現,所謂的「綠化」多數都是居民們自發種植的蔥、小白菜和生菜等蔬菜。一塊兒不算大的院子竟被開闢成了幾塊幾乎等大的菜地,裡面種有蔥、油麥菜、生菜等多種蔬菜。
「這些菜園子種了有些年頭了,都是我們小區裡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種的。他們不少人年輕時在農村種地種慣了,來到這兒也放不下,就開始找地方種菜了。反正外面賣的菜不少都打了農藥,還不如自己種的菜吃著健康呢。」小區居民範女士說,「我沒覺得有什麼不自在的,像這塊地壘在臺階上,也不耽誤我們平時停車什麼的。」
幸福小區
綠化帶變菜園
走進幸福小區,所見與桃園小區有所不同。一位居民介紹,小區初建時,並沒有規劃菜園,現在菜園裡的蔥、白菜之類的蔬菜都是「擠」走了綠化的小草小花才得以棲身的。圍著幸福小區轉了一圈,記者看到不少居民正在自家的菜園裡勞作,或鬆土,或澆水。一位正在為菜園鬆土的居民表示:「這些小東西你伺候得仔細,它長得就好,收穫自然就越多。」小區裡的不少綠化帶,都被居民們改造成了一個個的「菜園」。據了解,有的居民還因為搶佔綠化帶種菜,和鄰居鬧過不少彆扭。
「這些種菜的居民光顧著自己吃菜方便了,絲毫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小區就是應該有綠化帶才行,而不是一個個木頭片子圍成的菜園。你想種菜可以自己在家種,怎麼能侵佔我們大家共有的公共綠地呢?」對於小區綠化帶被改成「私家菜園」很是反感的一位居民如是說。
東郊小區
泡沫盒、陶瓷缸建迷你菜園
圍著東郊小區轉了一圈,各綠化帶上的小草小花都愜意地迎著風舞動腰肢,侵佔綠化帶種菜的景象完全看不到。令人驚奇的是,不少單元樓下都擺有一個個白色的方形泡沫箱和圓圓的陶瓷缸。蔥、小白菜、芫荽等蔬菜在這些容器裡生長著,綠油油的一片,長勢十分喜人。
「我家住4樓,想吃點自己種的東西就只能用這個小盒子了。我種點兒蔥和芫荽,一方面打發打發時間,另一方面也省的去市場買了。總覺得自己親手種的東西比外面的更綠色、更健康。」小區居民李女士說。
小區菜園子,種得種不得?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於小區居民私佔綠化帶種菜的行為,贊同和反對的聲音相差不多,幾乎各佔一半。有人認為,現在一些小區裡綠化帶被私佔成了菜園子,但總算有點兒綠色,也算是綠化了。有人認為,綠化帶就應該種花種草,分成一塊塊的菜地,既影響了小區的環境,又給他人帶來了不便,還是很自私的。採訪中,有人表示,自己家種菜看似綠色、健康,其實卻不然,與其費時費力的自己種菜,還不如去菜市場上買的好。
「我買這房子的時候,就是看小區規劃得不錯,有綠化帶什麼的,而且花壇裡種的都是我喜歡的月季花和蘭花。但沒想到剛住了不到兩年半,這些綠化帶就被一些業主霸佔,種上了各種蔬菜。一樓的業主自家有個小院子,自己怎麼種咱都管不著,但是把公共的綠化帶也私自納入了自家的『院子』就不應該了。」家住蘋果花園的辛女士表示,「圈佔綠化帶種菜的很多業主,都是看著自家的小院不夠用,就把手伸向院子外的公共綠地。這種現象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了,就算我們其他業主有怨言,但物業不治理,我們也不好意思說,真是無可奈何。」
「我們這個小區種菜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人,在家種點兒菜也是打發時間,圖個樂呵,還能鍛鍊身體,可以理解。雖說是侵佔了公共綠化帶,但原本裡面既沒什麼花草,也沒人來補種,小區綠化不到位,許多地方露著地皮,不種菜也沒見綠到哪兒去。」家住立新小區的張先生說,「反正是空地,閒著也是閒著,種什麼不行,何必糾結種菜還是綠化呢?種菜還能吃,綠化又不能吃。」
家住花園小區的李老先生表示,他自從退休後在家沒什麼事做閒得慌,有一次看見鄰居在樓前栽了一畦蔥,就想著和鄰居一起種菜。李老先生笑呵呵地說:「現在正是油菜開花的時節,我種的油菜葉子綠油油的,花嫩黃嫩黃的,可好看了!我平時在園子裡給菜澆澆水,除除草,基本上不施肥也不打農藥。現在買一把青菜就得花好幾塊錢,吃著也不放心,自家種的菜無農藥、無汙染的,吃著也放心!」
自種蔬菜,不一定都健康
採訪中,有著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杜先生說:「現在,不少人都喜歡自己在陽臺弄個泡沫箱子或者在樓下弄個小菜園種菜,覺得自己種菜吃特別時髦,也特別健康。其實,種菜是非常有講究的一件事,種不好不僅菜長得不好,而且就算沒打農藥,吃到的也很可能並不是那麼綠色健康。」
「種菜最重要的是土壤,不是容器,有些人說泡沫箱子不如陶瓷盆或者自己壘的園子好。其實,那些都無所謂,只要土掌握好,容器都是次要的。種菜得透氣,要讓菜根在土壤下自由呼吸,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養分。自己家盆種的蔬菜,因為土少,經常加水容易使土壤根系表面變酸,重金屬就容易得到活化,從而被蔬菜吸收。所以,盆栽蔬菜往往會吸收更多的重金屬。」 杜先生解釋說,「外面種的菜一般都是在郊區或農村大規模種植的,或在大片菜園種,或在大棚裡種,沒有密集的樓房,也沒有城市裡這麼多的汙染。而小區裡的菜園子周圍來來往往的都是車,植物在呼吸時,就會吸收汽車尾氣和其它有害物質。城市裡空氣汙染也比鄉下厲害,臨街而種的蔬菜,葉片不僅會沉澱塵埃,使得表面重金屬增加,葉孔的吸收也會造成蔬菜重金屬的增多。」
對於杜先生所說的,市農科院專家研究員楊女士說,泡沫箱種菜確實不錯,不過泡沫箱透氣性不好,種菜之前得在側面挖幾個孔。「咱老百姓種菜就是講究經濟實惠,一個好點兒的花盆好幾十塊錢,用來種菜也不值當的。幾塊錢一個的泡沫箱子,有些還是白撿的,既輕便,又便宜,的確是百姓種菜的首選容器。跟底部鏤空的花盆比起來,泡沫箱種菜確實是不太透氣,不過只要在箱體側面挖個孔,水就能滲透進去了,這樣用起來反而比花盆好使。」楊女士解釋說,其實,花盆不太適合種菜,因為它底上有洞,儲水性很差,水剛澆下去就漏走了,而且還會帶走土壤中的養分。另外,有人用廢棄的浴缸種菜,也是可以的。種菜時,可以自己漚一點兒有機肥摻在土裡,對植物的生長很有幫助,漚肥用樹葉、豆子之類的都可以。」
對於泡沫箱種菜有毒、致癌的說法,楊女士表示她也聽說過,但這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春季是適合播種的季節,如果擔心泡沫箱種菜有潛在的風險,就可以選擇用花盆種菜。「我建議,用花盆種菜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最好用個盆託託住,一次澆水也不要太多,以水剛剛漏到託盤為宜。我有朋友在陽臺種菜說有小蟲子,但是不願打農藥,同樣被此問題困擾的朋友可以用大蒜、大蔥、辣椒、花椒等食材搗碎泡水來自製環保的農藥噴灑農作物,也能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楊女士建議道。 (記者 劉一單 文/圖)
相關連結: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認為,目前很多陽臺種菜愛好者都是從小區或附近公園綠地採土或採用河泥等研製的培養土,土壤本身不潔淨,再加上盆栽蔬菜土壤水容量小導致容易形成酸性環境,以及臨街的陽臺菜葉可能吸收汽車尾氣等原因,雖然可以避開農藥一類的人為噴施的汙染,但可能會出現蔬菜重金屬含量高的隱患。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主任楊其長認為,小區或公園的土壤是否重金屬含量偏高,現尚無有效的科學檢測數據做支撐,不可一概而論。他推薦陽臺種菜通過基質營養土或水培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基本沒有重金屬汙染。」楊其長表示,正是由於陽臺種植節省空間、產業規模較小的特點,使得營養液和基質作為陽臺花盆土壤能夠實施,從而避免土壤板結和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發生,「這也是未來陽臺種菜方式的發展趨勢。」
盆栽蔬菜土壤水容量小是否容易導致酸性環境?楊其長認為,盆栽的植物根系在吸收養分後會分泌氫離子H+或者氫氧根離子OH-,但是大致平衡,同時因為土壤膠體緩衝能力高、灌溉頻繁,並不會導致土壤酸度大幅變化。
對於臨街陽臺可能因為空氣汙染造成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擔心,楊其長認為,總體來看城市大氣中重金屬含量相對較少,不可能造成陽臺蔬菜的重金屬累積。同時陽臺種菜位於室內環境,空氣品質相對穩定,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高,反而有利於蔬菜生長。
http://epaper.632news.com/zzwb/html/2014-04/10/content_18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