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5
2008年2月11日是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批准《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日,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舉辦系列活動紀念這一重要歷史事件。
25日,教育部舉行2008年第1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紀念活動有關內容及漢語拼音推行情況。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據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介紹,50年來,國家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中對推行漢語拼音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漢語拼音方案》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和聯合國秘書處確定為拼寫中國地名、人名和中文的標準。
王登峰說,據上世紀末進行的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76.31%的人口基本能夠使用漢語拼音,現在這一比例數字一定已被超出。據此推算,我國應該有約10億人能夠使用漢語拼音。
王登峰表示,漢語拼音在排序檢索、編制工農業產品等的代號、編制盲文和手語及手旗語等生產和生活的諸多方面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且已經成為電腦和行動電話及其他電子設備中中文的最主要輸入方法。可以說漢語拼音為億萬人的學習、生活提供了便利,為我國人民生產和生活的現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輔助工具。
但同時,近些年來出現了削弱漢語拼音教學的傾向,漢語拼音在使用中還存在拼寫錯誤和不符合正詞法基本規則等問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個別部門、地區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無視《漢語拼音方案》作為中國人名、地名拼寫的國家、國際標準這一事實,在街路名稱標誌牌及道路交通指示牌中濫用英文、在國際交往中顛倒漢語人名姓名拼寫順序,可以說這是盲目追風、缺乏文化自信心的一種表現。
(劉麗虹)
摘自:中國網 200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