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近月,華為手機怎樣了?

2021-01-15 燃財經

燃財經(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苗正

編輯 | 楊潔

華為手機晶片「斷供」已經將近一個月了。手機市場的硝煙,卻愈來愈烈。

10月7日,蘋果官網宣布,將於北京時間10月14日凌晨1點召開全球新品發布會。活動的邀請函上,只有簡單地一句話:「嗨,速度」(Hi, Speed)。無數人預測,這可能意味著從秋季發布會上跳票的iPhone12,即將搭載A14 Bionic晶片、支持5G網絡而亮相。

華為的旗艦手機Mate 40仍然沒有對外公布準確的發布時間,但據外媒透露,它在10月下旬也將登場。

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正因為晶片禁令而受挫嚴重。儘管根據調研機構Visual Captalist近日發布的數據,在2020年Q2,華為手機的出貨量為5410萬部,和三星分別佔據了全球20%的市場份額,但它的後續發展,仍舊令人憂心忡忡。

在歐洲市場,因為華為的失守,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歐洲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5%,市場佔有率達到16.8%。小米也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後,股價重新漲到20港元以上,總市值也在今年8月超過了5000億港元。

但華為不是只會坐待天明。由於海外市場不利,未來華為的海外手機業務也將向國內收縮。因此,國內的其他手機廠商也將不得不面臨更為激烈的爭奪戰。

10月8日,天風國際旗下分析師郭明錤給出了一份最新報告,針對華為的困境給出了對策。報告中稱,華為應對禁令升級的辦法中,其中一個最有可能發生的情境,就是出售榮耀手機業務。郭明錤認為,一旦榮耀獨立,其採購零部件可以擺脫禁令影響,也有助於榮耀的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可謂是多贏局面。但對小米而言,這或許並不是一個好消息。隨後,據媒體報導,內部人士否認了華為即將出售榮耀。

在國內市場,誰又將成為接下來最大的受益者?

出售榮耀是個好選擇嗎?

懸在華為頭頂的那把利劍,終於在9月15日落下。這一天,針對華為晶片的封鎖禁令在大洋彼岸生效。

根據美國的禁令要求,自2020年9月15日起,任何採用美國技術及設備的公司,必須要在獲得許可後才可向華為供貨。在9月,英特爾和AMD表示已經獲得了對華為的供貨許可,但是它們主要供應的是筆記本電腦和伺服器晶片。這也意味著,在手機晶片領域,華為移動端業務被卡住了供貨的命脈。

2020年9月,華為包下了一臺順字頭的貨運飛機。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燃財經,這架飛機在9月13日抵達了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運送臺灣半導體龍頭TSMC的最後一批訂單,貨物中包含了1000萬顆手機晶片。

這位知情人士透露,華為Mate 40備貨晶片的數量大約是800萬-1000萬顆左右,而這些運送回華為的晶片,足夠支撐華為手機供貨大約半年到1年的時間。如果算上華為目前已有的儲備量,華為高端手機堅持到2021年年末是沒有問題的。

「華為要縮緊褲腰帶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賣了。」一位分析師告訴燃財經。「2019年,華為出貨量是2億多臺手機,但現在情況特殊,華為必須要考慮降低出貨量以保證系列延續。」根據餘承東在2020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的報告,在2020年上半年,華為出貨量已經同比下降了11%,為1.05億臺。

根據韓國通信雜誌《韓國電子工業》(The Elec)的報導,華為已經私下通知了一些主要的韓國經銷商,預計在2021年華為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僅為5000萬部,相當於2020年預期出貨量的26%。

華為儲存的手機晶片,用一顆少一顆。而國內的市場空間,也就這麼大。因此,為了保證華為旗艦機的出貨量,華為也將不得不思考,如何處理與榮耀的關係。

無論從線下渠道,還是手機產品、IoT戰略上,榮耀都堪稱是華為狙擊小米的橋頭堡。

郭明錤的分析報告認為,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對榮耀品牌、供貨商與中國電子業,將會是個多贏局面。一旦榮耀從華為獨立,那麼榮耀採購零部件不受禁令相關的規定影響,也有助榮耀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其次,品牌養成非常不易,榮耀獨立可最大程度地保有此品牌且有助於中國電子業自主可控發展;第三,在華為的體系下,榮耀目前的定位僅是中低端機型,如果獨立則可繼續發展高端機型。

事實上,關於華為意圖「分割」榮耀,在業內早有傳言。早在一個月前,在知乎上,就有一條「如何看待據傳榮耀即將出售給TCL」的提問發布。在10月8日,郭明錤的報告發布後,TCL電子股價當日收盤時上漲了20.65%。

根據天眼查信息,今年4月,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悄然成立,註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擔任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

這意味著,榮耀已經正式從華為的子品牌,升級成為華為控股的獨立公司。獨立後的榮耀終端,在業務上跟華為基本一致,提供多類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而一直以來,榮耀也都在試圖在營銷等方面來擺脫華為的影響,甚至曾要求合作媒體在提及它時不要加華為前綴。

和華為不同,榮耀一直定位於年輕人市場,主打的是性價比和粉絲營銷。榮耀的獨立,也昭示著一個不同於華為的新品牌形象的建立。正如同一加手機,並不是以OPPO的子品牌身份運營,反而建立起了更加成功的品牌形象。同時,獨立後榮耀在中低端產品上的開拓,也不必擔心會影響華為的品牌。獨立出來的榮耀,也可以卸下華為身上的「包袱」,能夠更快地擴張。

今年疫情期間,榮耀也繼續加大了線下店投入。今年6月,榮耀在瀋陽開了第五家榮耀life體驗店。榮耀總裁趙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這是榮耀」智慧全場景戰略升級「之後的」樣板。在三四線城市,榮耀也加大了對代理商和零售商的讓利。

榮耀自身也在拓展生態鏈戰略,包括了榮耀的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音箱等系列IoT產品。華為進攻智能電視、搭載鴻蒙OS的第一款產品,也選擇了落地榮耀的智慧屏。

可以說,榮耀是華為的後備底牌。但另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榮耀仍然是建立在華為的手機基礎技術研發和營銷渠道支持上,才取得了優勢的。即使脫離華為,榮耀目前在這些方面,也依然在依託華為進行發展。但這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意味著,沒有華為的支持,榮耀很難單獨具備基於這一體系的競爭力。

據騰訊《深網》報導,一位接近榮耀總裁趙明的人士透露,9月中旬,趙明曾在內部否認榮耀將被出售。該人士稱,華為並沒有足夠的動機出售榮耀,一是榮耀被出售後並不一定能規避相關禁令;二是榮耀的技術、研發都與華為共享,榮耀本身更多是品牌價值,而且離開華為後,其品牌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而更重要的是,小米經歷了紅米獨立、盧偉冰及前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加盟等一系列調整,由紅米對標榮耀、小米品牌主攻高端市場的策略已然成型。即使榮耀獨立,想要牽制和影響小米,也仍然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在華為晶片斷供後,高通也一直在「熱心」申請供貨許可。在9月23日華為的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被問到「如果高通也被許可,華為是否會選擇合作」時,回答「願意跟高通合作」。此前,高通和華為一直是在低端晶片領域的合作。而現在,華為釋放出更多的合作態度。

而一旦高通能夠獲得供貨許可,也許華為就沒有那麼必要「斷臂」分拆榮耀。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華為旗艦手機的定價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取巧的區間。華為旗艦機型定位於高端手機,但在國內價格又低於蘋果、三星,這讓華為捕獲了足夠龐大的市場需求。可是到了下沉市場,在中低端產品上,失去了定價優勢,華為系的產品和小米、OV,仍然是處於纏鬥的狀態。尤其是,榮耀的渠道策略現在也有可能受到華為目前狀況的影響。

據字母榜報導,一位手機賣場老闆透露稱,在其所在的城市,榮耀辦事處已經解散,有榮耀督導向他表示,華為接下來的做法很可能是「棄榮耀保華為」,榮耀系列的供貨也將大幅度下跌,榮耀很可能回歸線上運營模式。但隨後榮耀否認了這一說法。

華為下沉

華為晶片告急,隨之而來的,是華為手機價格的上漲。從9月1日開始,幾乎所有搭載麒麟990、985晶片的手機,包括華為Mate系列、P系列以及榮耀高端手機,都迎來了漲價。

華為在渠道端也開始控貨。燃財經之前走訪北京市雙井、三裡屯等地的華為授權專賣店發現,除了Mate 30 Pro 5G版以外,已經看不見任何Mate 30系列的手機了。一位店員表示,目前華為已停止Mate 30系列對該店鋪的供貨。在北京周邊地區多家手機零售店主也向燃財經透露,今年他們華為手機拿貨已經「越來越難」,目前除了華為Mate 30 pro 5G手機外,很難拿到其他貨了。

控貨的原因,有經銷商猜測是因為華為的晶片緊張。華為的渠道策略也整體受到了影響。

在此之前的2018年左右,由於海外市場受挫,華為逐漸將重心移回到國內市場。在線下渠道方面,華為的直營門店,開始遍地開花。在三四線城市內,帶有華為logo的手機門店也隨處可見,大有效仿OV的架勢。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朱平曾透露,在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包括直營店和授權店在內的門店已經達到7500家,其中三級及以上城市布局約1500家,縣級布局約3000家,同時還有超過35000家的專區與專櫃。

對於經銷商們,華為也推出了相當實惠的讓利措施。一位縣城的手機經銷店店主告訴燃財經,在他的店裡,銷量最大的是華為的Mate系列機型。但並不是消費者們認準華為的品牌,而是對他們而言,高端機型的銷售可以賺取更多的佣金,於是他和周邊其他手機店主們,也更熱衷於向到店的消費者推薦華為旗艦手機。

李旭在北京海澱區一家手機城裡,經營著一家店面,早期銷售的機型大多集中在華為和三星的高端機上。但等到了2018年,他的店鋪幾乎成為華為專賣店。李旭說,華為高端機型的銷量一直較高,每月能夠銷售超過150臺手機,在一些消費旺季,如春節前後更是能達到300臺的月銷量。他表示,隔壁店的月流水大約僅為他店裡的一半,甚至更低。

到了2019年夏天,華為直營店也開始侵蝕李旭這樣零售商的空間。「華為在對面商場開了個直營店,把我們這邊客流量都吸走了。當時拿貨就開始出現問題了,華為官方限定了不同機型對應的拿貨數量。選機型也從以前我們自己選,到現在由官方規定機型,數量也被壓得死死的。」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李旭店面的運營。他表示,在該手機市場中,華為手機的交易量仍然是最高的。在這座市場中,其他部分主要以華為手機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商家也表示,他們主要是通過華為手機銷售數量上的優勢維持著租金、人工等日常費用。

這種情況在2020年開始逆轉。李旭透露,疫情期間線下店面的生意已經大受影響,而到了現在,華為手機拿貨更難了。「如果華為減產,那我可能要考慮轉行了。」

處於北京郊縣的張彤也經營著一家華為手機銷售店面,他也表示,一旦出現提貨困難的情況,他們會立刻喪失大部分利潤,也就沒有了繼續運營下去的動力。

華為也在推進IoT生態鏈產品方面的營銷。華為的「1+8+N」生態鏈中,除了手機,還包含了音箱、電視、手錶、耳機、平板等產品。朱平曾透露,華為很多體驗店非手機產品的銷量,已經從2018年底的不到10%,提升到2019年的約50%。

李旭也表示,華為也在鼓勵他們這些中小零售商推銷IoT生態鏈產品。他的店面裡也同時在銷售華為Matebook、華為手錶等,然而銷售額比起華為手機來,還是相差甚遠。

華為受阻,誰將收益?

華為的友商們,已經開始了動作。

9月7日,OPPO中國區總裁劉波發了一封內部信,提到OPPO中國區今年整體銷量預計提高至1億部,下半年銷量提高30%以上,並表示OPPO將在各種購物中心開設Shopping Mall專賣店和銷服一體店。

國慶假期前夕,小米之家在官方微博表示9月26日一天就開了100多家小米之家。顯然它還在努力補上線下渠道的短板。

華為留出的海外市場空白,已經被填補。自從華為在海外市場受挫,小米已經逐漸蠶食了原本華為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根據Canalys的數據,在去年第二季度,華為在歐洲市場的市場份額為18.8%,排名第二,僅次於三星,小米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9.6%。而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歐洲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5%,市場佔有率達到16.8%,排名第三,而華為則掉落到了第四。

但在國內,更多的人擔心的是,華為一旦出貨量縮減,它所空出的高端機市場,並不會被國內廠商所獲得。一位業內人士就對燃財經表示,華為減產後,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蘋果可能是最佳選擇,因為蘋果具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它在大多數人眼中就是高端手機的代表。

國內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機市場,仍然被華為和蘋果牢牢把持。這一塊,仍然是小米和OV還沒有突破的堡壘。

一家位於北京平谷的手機零售商說,即使並未位於市中心,他們這裡銷量最大的,目前仍然是華為Mate 30。在他看來,來買手機的人群中,有錢還是沒錢,主要的區別是他們換手機的頻繁程度,但並不影響他們購買高端機。「我親戚家裡一個月收入也就幾千塊錢,但他照樣買蘋果手機。」

根據Canalys發布的數據報告,今年二季度,小米的國內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了19%。而第二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僅有530萬部,大跌48%。在華為轉戰國內市場的壓力下,無論是小米還是OV,在高端手機上也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華為的渠道商和零售商們,也在面臨是否堅守的選擇。

張彤說,自2020年年中開始,華為Mate 30系列拿貨難度加大,於是他和同行都已經開始將銷售重點放在了OPPO Find X2和小米10上。以往來到他們這種零售店面的消費者,大多直接奔著華為而來,現在他們的手機銷量還是能夠保持在每天不到20臺,但是其他品牌的銷量也逐漸起來了。

李旭也收到了華為友商的加盟邀請,希望他能夠銷售華為以外的產品。他承認,自己從年初開始就做好了放棄華為的打算,但是他還是決定,暫時觀望華為的動態,至少他相信,華為手機是不會停產的。

*題圖以及文中圖片均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張彤、李旭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華為「斷供」後怎麼樣了?華為員工:福利不減反增
    在兩周前,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在開發者大會上,就曾向外界透露出華為即將面臨困境,如若美國的「制裁」開啟,那麼華為將會被正式「斷供」。假設華為「明天」就被「斷供」據報導,截止至9月26日,華為已經被「斷供」十餘日,很多外界的人都好奇現如今華為怎樣了呢?
  • 華為「斷供」十日:員工保持狼性 「絕版」產品被熱炒
    供貨商:斷供後,有人在炒作華為手機6388元,這是華為遭「斷供」後,某電商平臺上,一臺二手的華為Mate 30 pro 5G手機的價格。但東方網·縱相新聞近期在走訪華為線下時門店發現,這款一年前發布的,搭載了麒麟990晶片的華為旗艦機售價最低甚至可以達到5399元,且大多貨源充足。為什麼一款一年前的二手手機,賣的比全新的手機還貴?
  • 谷歌斷供華為,是絕殺還是神助攻?
    今天(5 月 20 日),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Google 內部已決定暫停了與華為的一切業務往來,除了通過開源授權的服務外,不再向華為提供任何硬體、軟體和技術服務的轉讓。但這並非最致命的一點,GMS 禁令損壞的是華為的諾亞方舟,打破的是華為的未來規劃。01谷歌斷供,華為和安卓生態難逃雙輸局面Google 的安卓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安卓作業系統和 Google 服務,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授權。首先在作業系統層面,安卓系統本身是個開源項目,它並非歸屬 Google 獨家所有,而是屬於開放手機聯盟。
  • 針對臺積電斷供華為的事件,一名臺灣網友的自述,引起網友爭議!
    針對臺積電斷供華為的事件,一名臺灣網友的自述,引起網友爭議!近日,臺積電斷供華為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不過大家仍不明白,臺積電斷供華為,到底會造成怎樣的後果,許多人的思想一直認為,生意是你情我願的,你不做我生意,自然有其他人做,但是華為和臺積電的問題卻不同,往現實方面來說,臺積電斷供華為,對於華為未來的發展是致命的!
  • 華為第一款鴻蒙手機,無懼谷歌安卓斷供,流暢度媲美蘋果iOS
    12月16日,萬眾矚目的華為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ate版本如約而至。 對於第一款純國產手機作業系統,巨大多數華為手機用戶想必都十分期待。但華為推出的只是開發者Bate版,而且只面向開發者開啟了公測。
  • ARM斷供華為?孫正義:別胡說,不是我,我沒有!
    ARM斷供華為?孫正義:別胡說,不是我,我沒有!最近華為被斷供的事情相信大家都已經注意到了,因為華為在5G方面的卓越表現,導致了美國對華為的無情封殺。在眾多斷供華為的國際巨頭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半導體企業,比如說博通、高通、英特爾、英飛凌、英偉達等等,其實這個目的很明顯,這是起掐住了我們國內半導體發展的弱勢之處。本來以為可以靠著斷供遏制華為5G的發展,沒想到的是,華為緊接著就表示,自己的備胎晶片海思全部轉正。
  • 臺積電、聯發科斷供 晶片工程師流失 華為手機靠什麼再崛起
    眼看9月就要到了,這意味著美國給華為設定的斷供期限很快就要到了。9月14日起臺積電將無法再給華為代工晶片,而本來寄希望於聯發科的手機晶片,也隨著禁令升級不能再為華為供貨。這預示著華為海思麒麟9000晶片將成為絕唱,同時也無法找到更合適的可替代手機晶片。
  • 華為晶片斷供12天:員工薪資福利不減反增
    從9月15日正式進入晶片斷供到現在已經10多天了,華為的情況如何呢? 國內的經濟觀察報、東方網分別以華為斷供10餘天做了報導,內容有幾分相似之處。 首先是斷供有多大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有60%的業務與晶片是強相關的,主要是消費者終端及企業級業務。
  • 給華為斷供的筆記本品牌是惠普、戴爾 不是聯想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進入這個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能再跟華為做生意了,所以那段時間不是傳來某某美國企業斷供華為的消息。美國制裁公布之後,第一個傳出斷供華為的是聯想公司,聯想是國內公司中國際化做的最好的之一,不過聯想斷供的傳聞也引發了爭議,成為聯想又一次輿論危機,迫使聯想方面深夜發表聲明,否認斷供華為。
  • 微軟突然宣布,華為電腦被斷供Windows,只能使用國產系統
    相信大家都知道華為手機已經不能使用谷歌GMS服務,由於谷歌已經退出國內市場,因此國內的安卓手機用戶感覺不到有什麼不一樣,但對於國外安卓用戶來說影響就非常大,得不到谷歌授權GMS就意味著安卓手機不能訪問谷歌paly,而這些用戶離不開谷歌play商店的應用,好在有第三方平臺可以讓華為手機用戶以另一種形式下載谷歌play中的應用程式。
  • Arm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它的「斷供」對華為有多大影響?
    昨夜,美國對華為的科技禁運又上升了一級。據BBC報導,英國技術公司Arm向員工發出內部信,要求員工停止和華為及其下設機構之間的所有合同、技術支持和業務往來。為什麼一家總部在英國的公司會對華為實施技術禁運?以及這家公司的斷供會對華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 松下中國與東芝中國緊急闢謠:否認「斷供華為」傳聞
    與此同時,路透社也在報導中稱,當地時間23日,松下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指示僱員停止與華為及其68家關聯企業的交易,以回應美國政府對華為的禁令。松下「斷供」華為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5月23日上午,針對「斷供」傳言,松下中國迅速發布闢謠聲明,其在聲明中表示:「目前松下集團向華為公司供貨正常,對於網絡媒體上所提及的斷貨等表現均為不實之詞,華為是松下一直以來的重要合作夥伴,我們將在嚴格遵守松下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及合規條例的基礎上持續向華為等中國客戶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
  • 華為發出警告:斷供晶片,將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ALENG 自媒體】3月31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同時,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2.4億部。由於在過去的2019年,華為遭遇實體名單制肘,智慧型手機業務在海外市場損失巨大,因此,這份年報的發布,備受行業和媒體關注。而就在上一周,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表明美國可能會對華為的晶片供應鏈下重手,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華為對此事也正式作出回應,警告美國:斷供晶片,或可能打開潘多拉魔盒!
  • 比亞迪長沙接手量產首批華為手機
    眾所周知,自從五月份以來,華為便遭遇到了一系列「打壓」、「斷供」,尤其是華為和偉創力之間的事件更是成為了國內網友們關注的焦點,其中偉創力更是直接扣押了華為價值幾億元的物料,一直拒不交還,最終的結果便是偉創力被華為踢出了供應商名單,9月9日,據長沙當地媒體報導
  • 中國臺灣臺積電為何會斷供華為,倒戈老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隨著華為的越來越強大,老美開始害怕了。使出各種陰狠毒辣的怪招打壓著華為。前有禁止華為設備對美國出口,後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被抓。然而,這一切都不及斷供晶片、禁用ARM架構來的致命。
  • 華為手機集體漲價,是好事還是壞事?
    放在以前,筆者打死也不信,一款去年發布的手機放在今年10月份居然還是那麼火爆,不過現在我真的信了。事情是這樣子的,華為晶片遭遇斷供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連帶以往的高端機也變得稀缺起來,而物以稀為貴想必大家也懂,緊接著華為mate30遭到瘋搶,線下的價格也持續上漲,絲毫沒有下跌的跡象。
  • 日本松下 東芝斷供華為乃虛假傳聞
    日本松下 東芝斷供華為乃虛假傳聞 2019-05-24 08:28:3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2019年05月24日 08:2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華為鴻蒙手機,12月發布!
    年 12 月上線手機系統。華為預計EMUI 11系統升級率將達到90%,新裝機用戶預計達到2億。 基哥收到的小道消息:正常使用的中端手機,華為目前已經完全搞定了,大概在2021推出。 華為表示,明年華為手機全面適配鴻蒙系統。升級華為EMUI 11的用戶也可以直接升級鴻蒙。你會購買華為鴻蒙系統的手機嗎?
  • 網傳東芝「斷供」華為?最新回應並未停止與華為合作
    隨著華為事件的不斷發酵,近日,網絡有出現了「東芝暫停向華為供貨」消息,近日,東芝中國官網發布聲明回應稱,「東芝集團按照美國實體名單(Entity List),正在確認部分產品是否不符合其要求,但並未停止與華為的合作。」
  • 【虎嗅早報】美光將在9月14日後斷供華為;印度政府再度禁用118款...
    中美關係緊張以來,華為身處「漩渦中心」從來就沒有平靜過,繼臺積電宣布斷供華為後,又有一家公司「被迫」斷供華為:美光表示9月14日後斷供華為@騰訊科技【臺積電之後,美光表示9月14日後斷供華為】近日,據國外半導體觀察媒體semimedia報導,在最近舉行的BMO虛擬技術峰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