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 潘英傑 馬媛媛
老師兩封泛黃的手寫信,學生64年的念念不忘。
兩頁信紙,是老師的用心良苦,幾百字喚醒厭學少年,讓他重返學校,最終考上大學。
64年珍藏,是學生的覺悟感恩,一遍遍重溫老師教誨,不光自己收益,更成傳家之寶。
於福民經常翻看這兩封珍貴的信件
退學回家後,收到班主任兩封信
9月10日,教師節。一大早,78歲的於福民拿出一本毛澤東詩詞選集,他小心翼翼地翻出夾在裡面的兩頁泛黃的紙。這是兩封用藍黑墨水鋼筆手寫的信。寫信的人正是他的恩師宮培英。
這兩封信寫於1956年10月3日,距今已過去整整64年。64年來,於福民一直將其珍藏,如今每每讀來仍受用良多。教師節到了,他又想起了宮老師,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於福民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他是原煙臺乳山縣諸往鄉孫家夼村人。當年他在諸往鄉孫家夼小學上學,考初中的時候沒考上,當時鄉裡選了幾個年齡較小的孩子重新回去復讀,於福民有幸成了復讀生中的一員被分到馬陵完全小學上五六年級。可是,當時13歲的於福民並沒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也沒有心思繼續讀書,他受不了學校的嚴格紀律,沒上幾天就自作主張悄悄退學了。
「那個時候,考初中很不容易,而且不像現在對學習這麼重視,」於福民說,當時上學得自己背著板凳去,他退學回家沒有跟家裡人商量,他扛著板凳回家,家裡人也沒說什麼,似乎不去上學,回來幫家裡幹點活也是不錯的。
回家三天後的一個中午,同村的一個同學給他捎回來兩封信,一封是寫給於福民的,另一封是寫給於福民的父親於開友的,寫信的人正是於福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宮培英。
突然收到老師來信,於福民有些緊張與不安,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兩封信會就此改變他的命運。
這是宮培英老師寫給於福民的信
宮培英老師寫給於福民父親的信
靈魂四連問,讓厭學少年重返校園
於福民翻開老師的信,信的一開頭就把他震住了。
「福民:你在校複習了幾天,不聲不響地走了,你不能受校內紀律的限制是吧?你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和指教是吧?你挨不了班日誌壞事欄天天有你的名字是吧?你不來也不要緊,也該向我說聲,老師和同學的關係用這樣疏淡嗎?」
信一開始,宮老師就用四連問直擊於福民的靈魂,「當時我的汗就下來了,」於福民笑著說。
接下來,宮老師又站在於福民的角度分析了一番:「是啊,你來了幾天,在思想上確實受了些苦,不讓你隨便鬧、說巧話……」然而,宮老師緊接著話鋒一轉寫了一段讓於福民終身難忘的話:「你知不知道『困難的過程,就是本身力量壯大的過程』這句話的意義?你來不來我管不了你,但我希望你來,希望你來受苦,希望你來提高你自己……」最後,宮老師還在括號裡寫了幾句話:「這一點小小紙,你若不到校,希望你很好保存,到十年後拿出來看看,你如果能在家自學也好,否則,這紙有用。」
看完老師寫給自己的信,於福民又看老師寫給父親的信。這封信內容更長更辛辣。
「於開友同志:咱倆不很熟,但你家於福民我可很知道他。於福民經鄉研究重返母校複習,這些日子沒到校,據同學說他不來了,不知真假。人不見,信也不見,照我個人的看法,是他到校的頭幾天,確實受些拘束,因校內有些緊張,紀律比以前有些嚴,他有些散漫,在思想上也吃了些苦頭,他拿著凳子走時,誰也不知道,據說他來不來家長不管,詳細情況我也不知道,家裡缺勞力,留在家裡也是好的,畢業生很多,回校複習也不很容易,有好多想來,鄉裡批不準,對子女的管教,叫他永自留下去對他是沒有幫助的,這也是他受苦的機會,也更是他進步的機會,他能受這苦,對他的文化科學知識能有提高,不能,在文化上就不會再有什麼進步,不到校在家裡自學也好,他的年齡較小,是學習的好機會……他真的不來,可於明天捎個信,再找別人,紙面上不能寫完全,能等逢集面談也好!」
於福民說,他看完這兩封信,心裡忐忑不安,父母也勸他趕緊回去。做了一番思想鬥爭後,收到信的第三天,於福民搬著凳子重返學校。「當時再見到老師,非常尷尬,但老師表現得很淡定,只對我說,回來就好。」
9月10日上午,於福民看到了宮培英老師在重症監護室的照片
努力學習,成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經歷這次「寫信事件」後,於福民明顯老實很多,心思也放到了學習上,兩年後,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初中,又考上高中,1964年,他考上了東北林學院(今東北林業大學),成了當時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於福民告訴記者,當時宮老師在信裡說,讓他十年之後再把信拿出來看看,「我心裡想,看就看,有什麼好看的?可是再次看完後,我才懂老師的用心,懂得這封信的意義。」後來,這兩封信一直被於福民妥善保管,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後來參加工作,這兩封信都跟隨著於福民,「我經常拿出來讀一讀、看一看,每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於福民說,「這兩封信改變了我的命運,沒有這兩封信我可能一輩子都在農村,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
於福民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黑龍江省林業部門工作,後來擔任設備科的科長,獲得高級工程師的職稱。1992年山東巨力集團籌建,他被破格招聘來濰坊,從技術員一直幹到廠長。於福民說,很幸運能遇上宮老師這樣負責任的老師,雖然宮老師只教了他兩年,但宮老師的恩情,他永生不忘。
於福民經常書寫老師在信中的那句話:「困難的過程,就是本身力量壯大的過程」
兒子看完孫子看,老師的信成了傳家寶
於福民驕傲地告訴記者,他們家共11口人,除了一個孫女正在上高中外,她的老伴、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婦、兩個孫子都是大學生。
而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曾拜讀過這兩封寫於64年前的信。於福民說,每年全家團聚,讀信成了家庭會議中的保留節目。「當年兒子不好好學習,我就把信拿出來給他們看,後來孫子孫女不努力,我也把信拿出來給他們看,」於福民認為,宮老師的信雖然是64年前寫的,但信中的道理沒有過時,對學習的態度沒有過時尤其是「困難的過程,就是本身力量壯大的過程」這句話更是激勵孩子們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座右銘。
每次翻看信件,於福民就忍不住想念老師。當年宮老師還是不到三十歲的小青年如今已是94的耄耋老人。八幾年和九幾年的時候,於福民曾尋訪過宮老師,當時宮老師還住在乳山縣諸往鄉口子村老家。不過,教了一輩書的宮老師早已不記得於福民這個學生,更記不起當時寫過這兩封信。
後來,因工作繁忙,於福民再也沒有機會去看望過老師,但是自己的孩子和孫子卻對這個宮老師十分感興趣。前不久,於福民託自己的孩子們幫忙打聽宮老師的現狀,最後得知,宮老師今年春節期間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目前仍在重症監護室,沒有意識。
9月10日上午,於福民通過視頻與宮培英老師的兒子取得聯繫,聽完於福民的講述,宮老師的兒子也感到很感動,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關於信的故事,他說,父親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對自己的學生很好,那時候他經常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拿出來資助自己的學生。
於福民說,他會抽時間讓兒子帶著自己去看望宮老師,那個一直留在他記憶中的個子不高、鑲著假牙但滿臉笑容的宮老師,他想當面對老師說一句:「老師謝謝您!您當年寫給我的信,已經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