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兩封信學生珍藏64年:「沒這信就沒我今天」

2020-09-10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 潘英傑 馬媛媛

老師兩封泛黃的手寫信,學生64年的念念不忘。

兩頁信紙,是老師的用心良苦,幾百字喚醒厭學少年,讓他重返學校,最終考上大學。

64年珍藏,是學生的覺悟感恩,一遍遍重溫老師教誨,不光自己收益,更成傳家之寶。

於福民經常翻看這兩封珍貴的信件

退學回家後,收到班主任兩封信

9月10日,教師節。一大早,78歲的於福民拿出一本毛澤東詩詞選集,他小心翼翼地翻出夾在裡面的兩頁泛黃的紙。這是兩封用藍黑墨水鋼筆手寫的信。寫信的人正是他的恩師宮培英。

這兩封信寫於1956年10月3日,距今已過去整整64年。64年來,於福民一直將其珍藏,如今每每讀來仍受用良多。教師節到了,他又想起了宮老師,紙短情長,見字如面。

於福民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他是原煙臺乳山縣諸往鄉孫家夼村人。當年他在諸往鄉孫家夼小學上學,考初中的時候沒考上,當時鄉裡選了幾個年齡較小的孩子重新回去復讀,於福民有幸成了復讀生中的一員被分到馬陵完全小學上五六年級。可是,當時13歲的於福民並沒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也沒有心思繼續讀書,他受不了學校的嚴格紀律,沒上幾天就自作主張悄悄退學了。

「那個時候,考初中很不容易,而且不像現在對學習這麼重視,」於福民說,當時上學得自己背著板凳去,他退學回家沒有跟家裡人商量,他扛著板凳回家,家裡人也沒說什麼,似乎不去上學,回來幫家裡幹點活也是不錯的。

回家三天後的一個中午,同村的一個同學給他捎回來兩封信,一封是寫給於福民的,另一封是寫給於福民的父親於開友的,寫信的人正是於福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宮培英。

突然收到老師來信,於福民有些緊張與不安,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兩封信會就此改變他的命運。

這是宮培英老師寫給於福民的信

宮培英老師寫給於福民父親的信

靈魂四連問,讓厭學少年重返校園

於福民翻開老師的信,信的一開頭就把他震住了。

「福民:你在校複習了幾天,不聲不響地走了,你不能受校內紀律的限制是吧?你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和指教是吧?你挨不了班日誌壞事欄天天有你的名字是吧?你不來也不要緊,也該向我說聲,老師和同學的關係用這樣疏淡嗎?」

信一開始,宮老師就用四連問直擊於福民的靈魂,「當時我的汗就下來了,」於福民笑著說。

接下來,宮老師又站在於福民的角度分析了一番:「是啊,你來了幾天,在思想上確實受了些苦,不讓你隨便鬧、說巧話……」然而,宮老師緊接著話鋒一轉寫了一段讓於福民終身難忘的話:「你知不知道『困難的過程,就是本身力量壯大的過程』這句話的意義?你來不來我管不了你,但我希望你來,希望你來受苦,希望你來提高你自己……」最後,宮老師還在括號裡寫了幾句話:「這一點小小紙,你若不到校,希望你很好保存,到十年後拿出來看看,你如果能在家自學也好,否則,這紙有用。」

看完老師寫給自己的信,於福民又看老師寫給父親的信。這封信內容更長更辛辣。

「於開友同志:咱倆不很熟,但你家於福民我可很知道他。於福民經鄉研究重返母校複習,這些日子沒到校,據同學說他不來了,不知真假。人不見,信也不見,照我個人的看法,是他到校的頭幾天,確實受些拘束,因校內有些緊張,紀律比以前有些嚴,他有些散漫,在思想上也吃了些苦頭,他拿著凳子走時,誰也不知道,據說他來不來家長不管,詳細情況我也不知道,家裡缺勞力,留在家裡也是好的,畢業生很多,回校複習也不很容易,有好多想來,鄉裡批不準,對子女的管教,叫他永自留下去對他是沒有幫助的,這也是他受苦的機會,也更是他進步的機會,他能受這苦,對他的文化科學知識能有提高,不能,在文化上就不會再有什麼進步,不到校在家裡自學也好,他的年齡較小,是學習的好機會……他真的不來,可於明天捎個信,再找別人,紙面上不能寫完全,能等逢集面談也好!」

於福民說,他看完這兩封信,心裡忐忑不安,父母也勸他趕緊回去。做了一番思想鬥爭後,收到信的第三天,於福民搬著凳子重返學校。「當時再見到老師,非常尷尬,但老師表現得很淡定,只對我說,回來就好。」

9月10日上午,於福民看到了宮培英老師在重症監護室的照片

努力學習,成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經歷這次「寫信事件」後,於福民明顯老實很多,心思也放到了學習上,兩年後,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初中,又考上高中,1964年,他考上了東北林學院(今東北林業大學),成了當時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於福民告訴記者,當時宮老師在信裡說,讓他十年之後再把信拿出來看看,「我心裡想,看就看,有什麼好看的?可是再次看完後,我才懂老師的用心,懂得這封信的意義。」後來,這兩封信一直被於福民妥善保管,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後來參加工作,這兩封信都跟隨著於福民,「我經常拿出來讀一讀、看一看,每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於福民說,「這兩封信改變了我的命運,沒有這兩封信我可能一輩子都在農村,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

於福民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黑龍江省林業部門工作,後來擔任設備科的科長,獲得高級工程師的職稱。1992年山東巨力集團籌建,他被破格招聘來濰坊,從技術員一直幹到廠長。於福民說,很幸運能遇上宮老師這樣負責任的老師,雖然宮老師只教了他兩年,但宮老師的恩情,他永生不忘。

於福民經常書寫老師在信中的那句話:「困難的過程,就是本身力量壯大的過程」

兒子看完孫子看,老師的信成了傳家寶

於福民驕傲地告訴記者,他們家共11口人,除了一個孫女正在上高中外,她的老伴、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婦、兩個孫子都是大學生。

而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曾拜讀過這兩封寫於64年前的信。於福民說,每年全家團聚,讀信成了家庭會議中的保留節目。「當年兒子不好好學習,我就把信拿出來給他們看,後來孫子孫女不努力,我也把信拿出來給他們看,」於福民認為,宮老師的信雖然是64年前寫的,但信中的道理沒有過時,對學習的態度沒有過時尤其是「困難的過程,就是本身力量壯大的過程」這句話更是激勵孩子們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座右銘。

每次翻看信件,於福民就忍不住想念老師。當年宮老師還是不到三十歲的小青年如今已是94的耄耋老人。八幾年和九幾年的時候,於福民曾尋訪過宮老師,當時宮老師還住在乳山縣諸往鄉口子村老家。不過,教了一輩書的宮老師早已不記得於福民這個學生,更記不起當時寫過這兩封信。

後來,因工作繁忙,於福民再也沒有機會去看望過老師,但是自己的孩子和孫子卻對這個宮老師十分感興趣。前不久,於福民託自己的孩子們幫忙打聽宮老師的現狀,最後得知,宮老師今年春節期間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目前仍在重症監護室,沒有意識。

9月10日上午,於福民通過視頻與宮培英老師的兒子取得聯繫,聽完於福民的講述,宮老師的兒子也感到很感動,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關於信的故事,他說,父親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對自己的學生很好,那時候他經常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拿出來資助自己的學生。

於福民說,他會抽時間讓兒子帶著自己去看望宮老師,那個一直留在他記憶中的個子不高、鑲著假牙但滿臉笑容的宮老師,他想當面對老師說一句:「老師謝謝您!您當年寫給我的信,已經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老師兩封信學生珍藏64年:「沒這信就沒我今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 潘英傑 馬媛媛老師兩封泛黃的手寫信,學生64年的念念不忘。兩頁信紙,是老師的用心良苦,幾百字喚醒厭學少年,讓他重返學校,最終考上大學。64年珍藏,是學生的覺悟感恩,一遍遍重溫老師教誨,不光自己收益,更成傳家之寶。退學回家後,收到班主任兩封信9月10日,教師節。一大早,78歲的於福民拿出一本毛澤東詩詞選集,他小心翼翼地翻出夾在裡面的兩頁泛黃的紙。這是兩封用藍黑墨水鋼筆手寫的信。寫信的人正是他的恩師宮培英。
  • 珍藏多年的老師的信
    …… 兒子很感興趣,非要看看老師的信。 我於是打開我珍藏寶貝——書信的箱子,在一封封書信中憑著那熟悉的封面和字跡找到了老師當年給我的信。 讓我呼吸停止的,不是這張國庫券的價值,是為什麼這兩件東西放在一起! 兒子沒有見過國庫券,好奇心讓他急於問我它的來歷。 1990年,我剛剛工作,每月工資只有120元。
  • 特殊的兩封信溫暖了這個冬天
    特殊的兩封信溫暖了這個冬天 2020-12-09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唯有師承最難忘:乳山山村教師兩封信,感化學生三代人
    第三天的晚上,宮培英便託學生把自己寫的兩封信送到了於福民的家裡,一封送給了他本人,一封送給了他的父親於開友。於開友做了一輩子農民,並不認識字,家裡學問最高的就是高小六年級的於福民,這封信還是由於福民為父親朗讀。開頭第一句,「於開友同志,咱倆不很熟,你兒子於福民我可很知道他。」
  • 手寫48封信,走進學生心裡
    在期中考試開始前,在空餘時間或者晚上,夏利傑總會提起筆,工工整整地為每個學生寫一封特別的信。當三周時間過去,48個封裝得整整齊齊的信封擺在桌上時,夏利傑方覺得這也算是一件不小的工程,「每封信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當收到那封信時,有些突然,也有些驚喜。」已經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崔辰依然收藏著這封來自老師的信,「我的英語不太好,老師也提出了建議,沒想到老師對每個人的了解都那麼細緻。」
  • 17年前的兩封班主任「求助信」,看完瞬間淚目,對不起我的老師
    ❤每當看到一些關於師生關係的感人文章和視頻時,便會熱淚盈眶,感觸頗多,並會勾起初中時,班主任給我寫的兩封「求助信」。每次看到這兩封信時,總是充滿無限自責,恨當初為何就沒明白老師的用苦良心,甚至還故意惹她生氣,故意跟她對幹。而這兩封塵封了17年的「親筆信」自然也成了我們師生之間最珍貴的「師生情」。
  • 見信如面丨母女倆的兩封信
    》 母女倆的兩封信 朗讀者:新媛 FM102.4南京交通廣播 《吃喝玩樂走江湖》 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FM102.4南京交通廣播的主持人新媛,今天我和殷若然小朋友一起為您朗讀兩封信,一封信是房奕岑小朋友寫給支援黃石戰疫一線的媽媽李娜的信
  • 一個郵筒 兩周時間 只有信1封 垃圾若干
    「寫信的那種感覺是代替不了的,我以後要出去旅遊,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給所有筆友寄明信片。」交流學習、談論軍事談生活和畢業後的打算筆友變兄弟,通信已10年成都體育學院的大四學生小魏堅持寫信12年。小學五年級時,因老師組織的筆友活動,小魏寫信給100多公裡外的「熱血灑疆場」,這一寫就是10年。他們也從陌生人,變為兄弟。
  • 「小白」老師的69封信,很棒~
    老師會在群裡通報孩子們在校情況、發布重要通知;家長們有疑問會在微信群上與老師溝通。但是交流的便利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跑偏了」。不少老師和家長都快「怕」了家長群,這還怎麼愉快的實現家校溝通呢?齊耳短髮,白淨的臉蛋上戴著一副圓圓的黑框眼鏡……大家都叫她「小白老師」。2017年戴宇潔從師範大學畢業就分配到這所學校,做了103班的班主任。這位年輕的班主任有個很古老的情感交流方式——每周給孩子寫一封信。
  • 千封信箋載師道!復旦老教授給學生寫了1000封信
    採訪對象供圖千封信箋載師道,字字溫情話春秋。今天,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90周年院慶即將到來之際,復旦新聞學院名師葉春華教授與學生的書信選編《千封信箋載師道》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並在復旦新聞學院舉行了首發儀式。
  • 安吉路實驗學校一位女老師因病請假給學生、家長寫了兩封信
    下面是學校老師發給每一位家長和孩子的信,這兩天剛收到的,看得我眼淚都要下來了!」  網友「無花果2001」提到兩封信,我們摘選部分內容——    寫給家長的一封信  各位家長:  您好!  因為身體不適,甲狀腺癌症術後複查指標不好,實在力不從心,我只能聽從醫生建議,暫時休息一個月。
  • 央視調查:寄出100封國內平信 33封沒下落(三)
    核心提示:據央視《新聞1+1》節目4月10日報導,有央視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熟人,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查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調查的結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沒了下落。據中國郵政總公司客服稱,平信的丟失沒有辦法查詢,並且無法賠償。
  • 央視調查:寄出100封國內平信 33封沒下落
    (節目導視)解說:100封普通信件投遞出去,67封送達目的地,33封卻沒了下落,平信為何郵寄的並不平安。記者:我3月12日給你寄的信你收到了嗎?張女士(收信人):沒收著。記者:你確定你的地址沒寫錯嗎?張女士:沒錯,我以前寫的都是這個地址。
  • 「致學生」:夏瑞老師給學生的三封信
    藉此時機,我們希望分享給各位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夏瑞老師寫給學生的三封「信」。這三封信原發於夏老師課題組公眾號,非常有借鑑意義;後被很多科研同行、學者收藏和轉發。希望可為各位導師和同學提供參考。致學生(一)「敲門」信作為一名普通高校的普通老師,最近收到不少想來課題組攻讀碩士或博士的學生的來信,內心非常高興。也看到朋友圈中一些學生和老師討論如何做好學生和如何與相中的老師聯繫等問題。我也就這類學生來信談談自己的看法。
  • 全國學生資助中心給初、高中畢業生寫了「兩封信」
    紙短情長,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封信!這封信想給懂事的你再劃一划「重點」,理一理「解題思路」。當前,國家已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形成了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學費補償貸款代償以及校內各種獎助補等在內的十多項資助制度,決不會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 1975年清華大學兩封信引發高層政治地震
    您在1975-1978年的遭遇很曲折,很能折射當時的一些情況,請您談一談。劉冰(以下簡稱劉):好的。兩封信的事情我在《風雨歲月——清華大學「文化大革命」憶實》(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書中有詳細記載,今天簡要談一談。「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我對「文革」中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想不通,曾綷-給毛主席、周總理和中央文革寫過信。第一次是1966年10月寫給毛主席的信,沒有回音。
  • 好想給你寫封信,但沒了你的地址
    (以下精選部分留言) 01 我和老公的愛情開始於一封裝在牛皮紙信封裡的寫在A4紙上的情書。雖然他的字很醜,但我還是認認真真看完了,並且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談戀愛時,雖然我倆在同一間辦公室,但並不影響他隔三差五的寫封信放到我辦公桌的抽屜裡,或是塞進書裡,或是藏在制服口袋裡。
  • 55封信6萬餘字,這位老師用書信給孩子們說說心裡話
    南陽市第十七小學女教師趙喜風,選擇拿起筆和紙,給心愛的學生們寫信。從寒假開始到3月3日,她已經寫了55封信,共計6萬餘字。3月3日,趙喜風老師在家中給學生們寫信。截至當日,她已寫了55封信,共計6萬餘字。屈連文 攝趙喜風是南陽市十七小四八班班主任、語文老師。
  • 習近平寫給老師的「五封信」
    習近平寫給老師的「五封信」 原標題: 八一學校的前身是1947年由聶榮臻元帥在河北阜平創建的榮臻子弟學校,這裡也是習近平的母校,他曾在這所學校度過小學和初中的時光。
  • 女教師給學生手寫信 女生被「罵」醒不追星追學習
    被感動的學生們將老師的信珍藏在抽屜裡,還有學生家長將信塑封保存起來。「如今只有4個孩子還在我班上,不在我班上學生還和我經常保持聯繫,寫給他們的信能讓他們有一點進步對我來說值了,我會記得他們,當然也希望他們能記得我。」姜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