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二戰時美蘇英的軍火產量,就知道德意日為何打不贏

2020-12-13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二戰爆發後,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蘇聯、美國等世界強國紛紛捲入其中,戰火席捲全球。在戰爭中,美蘇英中為首的同盟國用了數年的時間終於擊敗了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儘管很多德意日的粉絲並不服氣,但實際上同盟國擊敗軸心國是毫無懸念地,因為同盟國具有壓倒性優勢。其實看看二戰時美蘇英的軍火產量,就知道德意日為何會輸。

在空軍方面,美國生產了26萬架飛機(參戰後)、英國生產了17萬架(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產量,其中4發重型轟炸機超過2萬架)、德國生產了14.1萬架、蘇聯生產14.4萬架、日本生產6.2萬架,義大利生產1.3萬架。美國一家的飛機產量比德意日加起來都多。如果考慮飛機質量,差距就更大了。美國一架B-29重型轟炸機的造價高達60萬美元,是其他國家普通戰鬥機尤其是粗製濫造的日本飛機(多為廉價的小型飛機和木質飛機)的數倍甚至十幾倍,而美國僅僅B-24重型轟炸機就生產了1.9萬架。可以想像,雙方的差距有多大。綜合來講,美國一家的飛機生產能力至少是德意日三國的三倍以上,美蘇英三國加起來飛機產能起碼是軸心國的五倍,所以軸心國根本不可能掌握戰場的制空權。

在海軍方面,1943年秋季,美國最高月造船噸位達130萬噸,年造船量超過1500萬噸;英國的年造船能力也在600萬噸左右,而日本僅僅100萬噸左右,即使加上德國和義大利,軸心國的造船能力也不過200多萬噸,軸心國的造船能力還不到英國的一半,更不用說美國。美英蘇三家的造船能力起碼是德意日三國的7倍以上。我們僅以航母為例,二戰中,美國造了150多艘航母,英國造了50多艘航母(不含美國援助30多艘),德意日三國加起來也不過20艘多點(其中日本17艘),還不及美英的零頭。如果考慮科技、資源等因素,雙方的差距更大。在海軍方面,美蘇英三國可以說佔據壓倒性優勢。

在陸軍方面,雙方的差距同樣非常明顯。我們僅以坦克、汽車和火炮為例進行比較。二戰中美國生產各類坦克及自行火炮超過10萬輛、汽車238萬輛、37mm以上火炮25.7萬門;蘇聯生產各類坦克及自行火炮10.8萬輛、汽車19.7萬輛、37mm以上火炮51萬門;英國生產各類坦克及自行火炮2.7萬輛、汽車48.1萬輛、37mm以上火炮13萬門;德國生產各類坦克及自行火炮約15.9萬輛、汽車34萬輛、37mm以上火炮25.7萬門;日本生產各類坦克及自行火炮約6500輛、汽車6萬輛、37mm以上火炮1.3萬門;義大利生產各類坦克及自行火炮1.7萬輛、汽車8.4萬輛、37mm以上火炮7200門。美蘇英三國的汽車、坦克和火炮產量是德意日的五倍以上。可以說,在陸軍裝備方面,軸心國幾乎全靠德國一國支撐。這也是為何德國戰敗後,日本很快投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雙方在資源、兵員、後勤、戰爭潛力等方面同樣差距懸殊。美蘇英在總體實力方面完全超越德意日,可以說佔有壓倒性優勢,所以德意日輸掉戰爭並不奇怪。美蘇英三國就是平A,都能打敗德意日。實際上,當美國參戰時,德意日三國就已經註定失敗了,因為美國人自己就能單挑三國。如果不是德國人過於強悍,吸引了美蘇英的大部分精力,日本和義大利早就被盟軍收拾了。

日本連貧弱的中國都擺不平,只需要美蘇向中國提供些援助,中國就可以和日本抗衡,甚至把日本拖死,德國指望日本拖住美蘇根本沒希望。而義大利就是個擺設,打個非洲土著以及希臘這種二流國家都費勁,不要說單挑美英。實際上,日本和義大利就是兩個坑。德國一個王者帶兩個鑽石是真心帶不動。戰爭開打後,德國中路超神,都快推到水晶了,回頭一看,一個在下路狂送人頭,一個不推塔跑到野區A大龍,結果水晶沒推掉,反而被對方輕鬆團滅。德國人真是欲哭無淚。

參考資料:《二戰史》

相關焦點

  • 看看二戰時的美國,才知道什麼叫工業強國
    美國之所以能發揮那麼大的作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擁有強大的工業,美國是當時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可以說美國人是用工業碾壓了德意日三大法西斯。看看二戰時期的美國,才知道什麼叫工業強國。二戰中,美國的鋼鐵產量高達8000萬噸,比德國、英國、蘇聯、日本、義大利五國加起來還要多,1945年美國鋼鐵產量佔到了世界總產量的63.92%。
  • 二戰時期美、英為何不在蘇聯與德國兩敗俱傷之後再發起諾曼第行動
    當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大肆擴張之際美、英、法等國卻在推行綏靖政策。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政府曾向國際聯盟求助,然而由美、英、法等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卻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採取默認放縱的態度。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時美、英、法等國再次選擇袖手旁觀。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籤署的《慕尼黑協定》背著捷克斯洛伐克把蘇臺德區割讓給了德國。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二戰蘇德戰爭,對蘇軍來說,史達林格勒會戰是個意外的收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文/商學野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日三大軸心國一起侵略世界,打算瓜分地球的邪惡戰爭。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軸心國」遠不止三個,綁在這架戰車上的國家為數眾多,只是後來不被提起。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蘇軍的大炮打得遠,德軍的裝甲跑得快
    二戰蘇德戰爭,圍繞閃擊戰和大縱深理論誰能技高一籌的爭論一直經久不斷。有人形容蘇軍的勝利是依靠大炮打得遠和拼兵力消耗來抵消德軍的閃擊戰,而德軍的上半場頻繁得手也是依靠閃擊戰的速度和快速機動佔了先機。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蘇軍的消耗戰到底是不是戰勝閃擊戰的根本原因呢?
  • 二戰日本為何失敗?除了不自量力挑戰美蘇,更有那畸形脆弱的經濟
    在目前為止日本民間還在為二戰的失敗找藉口,很多日本影視劇打著「反戰」的口號行「反戰敗」之事。甚至一些日本國內的頑固勢力也紛紛在網上說,日本的戰敗只不過是因為估計錯了情勢,對美國和蘇聯同時動手,如果僅僅是佔領東亞而和美蘇的妥協的,日本依然能保持不敗。那麼真的不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真的能在二戰獨善其身?
  • 二戰期間,中國豬毛成為A級戰略物資,被美國視為與軍火等價
    其中,豬身上有一種最不起眼的東西,甚至是很多人不了解的重要戰略物資,那就是豬鬃。一般來說,豬的頸部和脊背部分所生長的鬃毛長度都要在5釐米以上,而這部分鬃毛彈性極佳、穩定性好,是軍事和工業領域各種刷子的主要原材料。特別是武器裝備領域的槍械、火炮、裝甲車輛等,其清潔保養工作,都離不開豬鬃毛刷。中國一直是豬鬃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特別是在二戰期間,我國佔據了全球豬鬃出口量的75%。
  • 為何說珍珠港事件改變了二戰?看看美國的工業和經濟能力就知道了
    在這種低水準的軍力下,美軍總兵員不過三十萬左右,且素質較低,缺乏經驗,訓練也不充足。而且國民的參軍熱情極低,身處戰爭之外的美國大眾對於參軍並無好感。可以說在這個時候,美國軍隊屬於排不上名次的。 戰前軍隊實力排名,英國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法國,第三是德國,義大利排名第四,而日本排名第五。
  • 二戰結束時的美國有多強大?GDP超過了世界的一半
    文/寂寞的紅酒美國是第二次世界的主要參戰國之一,是二戰中絕對的主力。可以說,二戰的勝利,美國有一半的功勞。如果沒有美國,世界將是德意日的天下。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把美國拉進了二戰。美國參戰後,很快進行了全面動員,戰爭潛力被迅速激發出來,迸發出的實力讓世界驚嘆。
  •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還說二戰美國石油全是從中東買的,切斷美國海外運輸線,讓美國沒有石油可用,這邏輯怕是日本海軍參謀都想不出來。下面分析一下,中途島海戰,美國打輸了,會怎麼樣?日本錯誤的判斷了中途島的戰略作用,日本以為,中途島會是美帝重戰列艦進攻日本的前頭堡,所以想打掉日本和珍珠港之間的中途島。將美帝艦隊擋在珍珠港以東。殊不知美帝陰差陽錯,珍珠港損失了大量的戰列艦。
  •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哪個更強?德國表示:美蘇英你挑一個吧
    由於兩國在二戰中表現得都非常搶眼,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兩國的實力不相伯仲。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當時的日本和德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德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日本。德國表示:小樣,和我比拳頭?美蘇英三家你隨便挑!二戰主要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戰場,主角分別是德國和日本。毫無疑問,歐洲是二戰的主戰場,美英蘇三大強國把大部分軍隊和物資都投入到了歐洲戰場。
  • 二戰美同時打贏德國和日本,為何會敗給志願軍?這一點根本比不了
    眾所周知,在二戰後,美國的實力當屬世界第一,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得住美國的攻擊,而且美國除了軍事比較強大之外,經濟也非常好。因為美國在二戰中就發了不少戰爭財,擁有了大量的資金用來研製先進的武器。美國提出和談撤兵的原因也是因為當時的美國軍隊早已被我國志願軍打怕了,所以才做出了如此要不要大國顏面的事情,很多人好奇,美國這麼強大,在二戰美國還能同時打贏德國和日本,為何會敗給志願軍?麥克阿瑟早就明了,這一點根本比不了。
  • 德意日三國同盟拉蘇聯加入,蘇聯如何做?結果證明它是個謀略大國
    於是,視英、美、法等列強為共同對手的德國和日本開始了惺惺相惜,兩國走到了一起,但是日本和德國還不敢公開對抗英、法、美,也害怕兩國的合作會遭致英、法、美的反彈。可是,德國是必須要衝破凡爾賽體系,從美、英、法手中瓜分世界的,只是如果靠它自己的力量實在勢單力孤,如果日本不願意配合牽制英、美,它就想拉另一個國家—蘇聯入夥,於是,德國向蘇聯伸出了合作之手。蘇聯很高興,當德國向它伸出手時,它正在和英、法兩國秘密談判對付德國事宜,因此處在遊刃有餘的地位。
  • 由美、英、法三國促成,美國為何沒加入?
    由美、英、法三國促成,美國為何沒加入?文/無計讀史說起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聯合國,不為什麼,因為參加這個組織的都是世界上的各個國家。而中國在聯合國中更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所以很難不熟悉這個組織。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四國都是啥反應
    所以不少國家在二戰結束以後,也紛紛投入到了原子彈的研製中。美蘇兩國作為二戰後綜合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在研製出原子彈以後,又研製出了不少威力更大的核武器。並且為了穩固自己的國際地位,美蘇兩國還限制其他國家研製核武器。不過,我國並沒有放棄繼續研製原子彈,畢竟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只有研製出了核武器,我們才能在國際上站穩腳根。
  • 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
    不過別看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連德國人都對這個小國垂涎三尺。那麼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簡稱捷克)是當年世界第五強國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看看日英在東南亞的較量,才知道二戰時的日本和英國哪個更強
    紐幾內亞戰役從1943年6月打到1944年7月,在這場長達一年的戰役中,20萬日軍剩下不到1萬人,日軍已經無力在南洋群島和英軍爭鋒。日軍的失敗不僅僅在南部的南洋群島,在西部的印緬地區,日軍同樣遭遇了失敗。1944年3月,日軍發動英帕爾戰役,英印部隊依託地形和火力優勢,重創日軍,日軍精銳15軍被打的傷亡過半,失去了戰鬥力。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閃擊戰輸給了持久戰消耗戰?缺乏必要條件
    這不僅在於閃擊戰給二戰帶來了新的戰場視角,也給世界軍事理論帶來了新的挑戰,那麼,德軍的閃擊戰為何輸給了蘇軍的持久戰消耗戰呢?巴巴羅薩計劃難道沒有充分考慮到閃擊蘇聯的後果嗎?從這個層面講,德軍閃擊蘇聯從戰爭準備上並不充分,起碼對蘇聯的情報工作掌握得還不夠,以至蘇軍的國防潛力越來越雄厚,戰場上的士兵越打越多,尤其是蘇聯的戰爭基礎根本不是巴巴羅薩計劃所掌握的不堪一擊。
  • 二戰伊始,英法美各國為何縱容德國,毛澤東一語道破玄機!
    戰爭損失高達2000億法郎,勞動力損失約為136.5萬人,戰後工業產量只有戰前的57%,農業萎縮到發生糧食危機的程度。而且,一向以高利貸者著稱的法國已經變得負債纍纍,欠美國的外債就有40億美元。本來指望從德國的戰爭賠款中撈回血本,結果又在美國、英國的威壓下和德國的抵制下弄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於國力衰落,經濟極度困難,法國政局一直處於動蕩和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