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最後一家衝洗和曬印柯達膠捲的店家宣布停止收件,曾經世界最暢銷的彩色膠捲即將走進人們的記憶中。上月29日,美國堪薩斯州的這個名叫杜威恩的小型家庭攝影公司,衝洗曬印出了全世界最後一卷柯達克羅姆(kodachrome)膠捲。從1935年推出至今,柯達克羅姆已經享有75年的歷史榮譽。
作為柯達推出的首款彩色膠捲,柯達克羅姆不僅橫掃全球市場,更是記錄了一個又一個標誌性的歷史事件,無論是甘迺迪總統遇刺的畫面,還是美國《國家地理》經典封面照《阿富汗少女》。但即便是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膠捲,也難抵數碼產品的蠶食而走向「夕陽」。早在2009年6月,柯達公司就宣布停止生產柯達克羅姆膠片,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市場需求量的下降及製造和衝洗這種膠片所需要的高成本,當時,柯達相關部門總裁赫利亞爾就表示,「讓柯達克羅姆彩色膠捲退出市場真的是個困難的決定」。而這次,隨著最後一卷柯達克羅姆衝洗曬印出來,它所代表的彩色膠捲時代也定格在影像中。
「不進則退」的遺憾
技術的變革從來就不因誰創造過歷史就手軟。近幾年,數碼產品因其便捷和低成本的優勢日益擠佔傳統膠片市場,最終形成了如今「人人擁有」、「人人拍得起」的局面。儘管數位技術的進步使得數碼成像的效果和質量日臻完善,但一些專業人士和極端「發燒友」依然能說出柯達克羅姆不可匹敵的優勢,譬如其出色的色彩還原及優異的顆粒控制,而這無疑歸功於其生產過程的複雜及要求的苛刻。就好像要在質量和普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而成果如何,歸根到底還得市場說了算。
如若我們重溫曾經拿著膠捲去衝洗的場面,就會發現,那個時候的門面比現在大得多,取件的時間也比現在長,立等可取是根本不可能的。技術和市場需求永遠是檢驗一個企業產品生命力的重要力量,柯達為何在數碼產品的衝擊面前延續不了柯達克羅姆的神話,這其中不僅有著技術發展規律的必然,也多少有點不積極應對的遺憾。對此,長期從事攝影工作的謝震霖表示,「彩色膠捲仍然有一部分執著的支持者,真說它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現在還不能下這個定論」,他認為,「柯達失去了一個機會,也給競爭對手創造了機會」。不僅柯達一家,包括富士在內的多家企業,其傳統的膠片產業均受到了數碼技術的衝擊。難道真是應了那句「船大調頭難」的老話嗎?謝震霖透露,「柯達克羅姆的成功是有著雄厚的技術支持的,在這個方面柯達邁步較早也較大,然而,儘管其早期曾推出過數碼產品的技術後備,但真到面對衝擊的時候,柯達的步子又邁小了,收回去了。」
姚明女兒首度亮相曾想慈善拍賣女兒照片(圖)
小夥駕奔馳怒砸大巴車叫囂"我爸是局長"(圖)
臺色情場所在學校旁邊做生意學生變身嫖客
"背車奴"名下有106輛車靠出借身份證賺錢
湖北部分教材刪除"書中自有顏如玉"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