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氣不錯,家長們都帶著孩子在小區廣場玩,趙姐帶著3歲的欣欣也在玩扭扭車,玩了幾趟累了,就下車跟著媽媽撿樹葉子玩。
這時候,鄰居家兩歲多的帥帥跑過來,看著欣欣的扭扭車閒著,就要上去玩,欣欣看見就不樂意了,急忙跑過去,非要把帥帥推下去。
趙姐勸著說:"你剛玩累了,就讓帥帥玩一會唄。"沒想到欣欣哭鬧著,死死扯著車子,就是不讓帥帥玩,弄得媽媽很沒面子。
這時帥帥媽媽也只好拉著哭鬧的孩子,匆匆離開了。
本來關係都不錯的鄰居,因為一件玩具,弄得紅了臉。趙姐事後問欣欣:"你自己又不玩,為啥這麼小氣,不能讓帥帥玩一會兒嗎?又玩不壞!小朋友要懂得分享!"
欣欣自己也說不上出個所以然,就是說:"這是我的車車!這是我的車車!"
趙姐很鬱悶,攤上個小氣鬼女兒,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還說不通,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生活中,大家經常遇到這樣的寶寶,用老年人的話說,這種孩子"手比較緊,摳門、小氣。"他手裡的東西,輕易別想要過來。
一、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特別摳門、小氣?
1、孩子的心理發展的必然階段。
一般來講,孩子剛出生是分不清東西是有物權的,管它是誰的,我喜歡的就拿。所以小嬰兒常常亂拿別人的東西,大家都不計較,反而以此為樂。
到兩歲左右,孩子才懵懂的知道東西有 "我的"和"別人的"的概念,但是他們對物權的理解還比較片面。
他的小腦袋裡會認為,到他手的東西就是他的,他對借、給、拿、換等動作還沒有清晰的概念,一旦給別人了,哪怕是借,換,自己就沒有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出於對物品的佔有欲,拒絕一切拿走他的東西的行為。
2、孩子生長環境的原因。
有的家庭,可能物質生活並不寬裕,無論吃穿等基本生活用品,家裡的東西總也緊巴巴,久而久之,孩子一旦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也會特別珍惜,不輕易與人分享。
因為他明白,一旦失去,再來不易;也有的家庭正相反,家長特別溺愛,家長無論什麼好東西,都先緊著孩子享用,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慢慢養成自私的習慣,不懂也不會分享。
3、教育上的偏差。
孩子在小的時候,出現小氣、自私等行為是很正常的,做為家長,這時候應該積極進行幹預,慢慢扭轉孩子狹隘的物權意識。
一般孩子在嘗到分享的甜頭後,會逐漸改善的;但有的家長,不但沒有幹預,忽視、甚至鼓勵自己的孩子霸道、自私的行為,並以此為能,也會助長孩子越來越小氣的行為。
二、孩子太過小氣的弊端
家長們都會有同感,喜歡讓自己的寶寶和活潑、開朗、大方的寶寶一起玩,如果哪個孩子小氣、自私,家長們也敬而遠之,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同他一起玩。
1、小氣的孩子一般都以自我為中心,霸道自私。
小氣的孩子對東西佔有欲很強,在面對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時,表現霸道、強勢,達不到就會失落或者採取暴力行為,搶奪回來。
做事也只狹隘地考慮自己的利益,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懂得分享,更不願合作。
2、容易計較一時得失,反而走不長遠。
小氣的孩子目光也比較短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往往沒有大的眼界和格局,中國人眼中的"以退為進"、"吃小虧佔大便宜",其實包含了古人很多為人處世的睿智。
自私、小氣的孩子恰恰看不到這一點,也容易讓眼前的蠅頭小利蒙蔽了視野。
3、過分看重利益,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家人、朋友、同事之間,很多時候不能完全把利益割裂開,互相之間經濟來往很正常,無所謂吃虧、佔便宜,所謂友誼價比金堅。
但小氣的孩子會過分關注利益得失,反而丟了友誼和信任,讓別人敬而遠之。
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下自家的寶寶,如果變得小氣、自私了,一定要及早引導、幹預,教會孩子為人處理的道理,萬一養成習慣,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家長一定會追悔莫及的。
三、家長要積極引導,培養一個大方、活潑,人見人愛的寶寶
1、家長的榜樣作用最重要。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一言一行孩子都會模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和鄰裡、家人、同事之間的交往,一定要注意細節。
太過於斤斤計較的父母,背後算計小帳的父母,給孩子起不了好作用。生活中,好東西要一家人共同分享,困難共同承擔,平時的互相關愛,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2、除了說教,家長開動腦筋,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家長們除了說教,孩子在實際交往時候,聰明家長用實際的處事方法教育,有時候會比枯燥的說教管用。
比如,開頭說的小氣寶寶欣欣,媽媽這時候不是選擇順從離開,而是對欣欣說:帥帥也有一個玩具,你們倆換著玩,每個人就可以玩兩樣玩具了,也許欣欣就會同意了呢。
時間久了,欣欣就會懂得,快樂一旦分享了,也許變成兩個快樂了。食物交換了,下回就可以吃到兩種食物了。
3、寵愛要有度,及早給孩子灌輸平等的概念。
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是,明智的家長不會溺愛孩子,要及早要給孩子灌輸人人平等的概念。
如果在家裡,孩子時時處處都得到優待,大人們毫無怨言的吃苦受罪,一切給孩子最好的;
但是,孩子遲早要進入幼兒園、最終要進入社會,芸芸眾生中,沒人會像父母一樣給你家孩子特殊對待。
所以聰明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教育孩子,好東西一起分享,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家務都要一起承擔。只有這樣,等孩子進入社會群體中,才能很快融入各種群體中去。跋扈、自私的孩子,終將處處碰壁、寸步難行。
你家孩子小氣嗎,有沒有特別尷尬的時候,歡迎留言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