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有些應用題,必須寫答語
儘管我們知道一年級下冊數學,應用題只要求寫單位和口答,
還不用筆寫答語,但是有些題不寫答語,就顯得極其不規範,如:
「一班有35人,二班有37人,三班有30人。哪兩個班的學生可以一起乘船?船限乘65人。」
這道題要是這樣寫倒是不用寫答語。
如果孩子能夠選擇這樣的策略解決問題,不寫答語那也沒有問題,畢竟思考的過程是完整的。但是如果孩子這樣寫:30+35=65(人),這個時候不寫答語,我們就會覺得很不合理,因為求出的65不是直接回答「哪兩個班的學生可以一起乘船」的問題。所以說,一年級下冊,判斷夠不夠,能不能的數學問題,還是寫答語比較好。
1. 其次,「分給20人,每人分一個,夠嗎?餅有3盤,每盤有6個。」像上面說的,這道題也應該寫答語,不然學生寫:
列算式,
或寫成:6+6+6=18(個)18<20.這些列式計算求解的結果都沒有直接對應題目所問的問題,所以寫答語就很重要。
再來看最後一題「有22顆糖果,每人分4顆,可以分給幾人?還剩多少顆?」孩子可定時用同數連減解決問題。如:
列算式,如
同樣的道理,結果「2」也沒有對應著題目所問的問題,我還必須從計算的過程中數出一共減去幾個4,才能判斷可以分給幾個人,所以像這樣的題目就應該告訴孩子要筆答了,畢竟
完整的作答格式是數學思考和合理推理的主要表現。
當然,如果非得按照課標的要求來做,孩子沒有規範做題,也不能怪孩子,因為這份作業的出題人是沒有把題目出好,其實題目應該寫好答語,然後讓孩子填出所求的結果。反過來說,我們也能過一次為契機,教孩子開始嘗試著寫答語了,因為下個學期就要求孩子開始寫答語的,此刻先走一步,時間也更加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