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0月16日訊 「千裡秋黃萬戶忙,笑語豐歌傳四方,何為滿院盈福意,原是金珠積滿倉。」一幅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正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徐徐展開。其中,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山東自古精於農業種植。勤勞的山東人,用自己的辛勞汗水,澆灌出一個又一個豐收之年!
隨著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打造,山東的糧食種植,從小麥、玉米等傳統糧食作物,逐漸向附加值更高的作物拓展。同時,不斷推出的土地流轉、人才引進等政策,使得傳統農民的種植方式也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農人」種植方式轉變。傳統的農業大省,在新時代的號角聲中,也煥發出勃勃生機!值此「世界糧食日」「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百度百家號自製欄目《豐年中國》第二期走進山東,以系列微紀錄片的方式,多維度展示齊魯大地上「新農人」的豐收故事。
在內容的呈現上,本期《豐年中國》不掩精雕細琢的匠心。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新農人」的淳樸故事,展現豐收盛景後的辛勤身影。一方面,以講故事的方式,將他們的農忙日常向觀眾娓娓道來;另一方面,當代田園的幸福生活和村民們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也令人備受感染。
60歲「農機達人」從普通農民到糧圈大佬
平陰縣孝直鎮61歲的種糧大戶焦廣福,管理著近3000畝匯西農場土地,種植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焦廣福與「農機」有著不解之緣,因為熱愛農機,所以深入田園生活,因為得到了農業機械的助力,焦廣福種地的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金豆豆」變身,創造世間的金色美好,看年近古稀老人的農人匠心
謝加秀老人今年68歲,是濟南市鋼城區蔡店村的普通農民,種了一輩子的花生,因為地處丘陵地帶,方圓10公裡之內,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花生,這裡的沙土地種出的花生個大、飽滿、營養成分突出,是用來榨油的好材料,經過代代相傳,糊香花生油榨油工藝在這裡誕生並發揚光大。年近古稀的謝加秀老人傳承古法堅守匠心,讓「金豆豆」變身的同時創造生活的金色美好。
是一見鍾情啊!禹城小夥的「甜蜜之旅」
2015年,梁明龍還是一個在北京有著穩定工作的白領,讓他一見鍾情毅然決然轉行的不是女孩,而是這種口感甘甜的牛奶玉米。梁明龍對這種即食可口的玉米一見傾心,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梁明龍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老家禹城種植玉米,開始了他的「甜蜜之旅」。
沒有經驗,梁明龍就自己摸索,從種植、管理到銷售,憑著一股執著勁兒,他還真把牛奶玉米搞出了名堂!如今,他的牛奶玉米種植規模已經高達300多畝,不僅自己掙到了錢,還帶動了周邊群眾一起致富。
種地是個苦差事,風吹日曬雨淋是家常便飯,作為一名80後,梁明龍說,五年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會回家做農民,如今,他的理想卻轉變了,他不僅要做農民,更要做一名「新農人」 採用現代科學方式種地,讓夢想生根發芽。
對土地的敬畏和對糧食的深厚情感,是融在山東人骨血裡的傳承,如此般勤儉務實的時代「新農人」數不勝數,他們深深懂得何為「糧魂」……
本期百度百家號《豐年中國》節目一經播出,即登陸百度熱榜及獲得搜索熱門展示。同時邀請影視奧運冠軍陳一冰成為豐年中國公益推薦官,參與視頻採訪進行活動打Call。
豐收時節,稻穀飄香。農民在春天埋下感恩與希望,在秋天收穫幸福與榮耀。接下來,《豐年中國》系列還將走進全國各地,帶你領略中國大地的豐收奇蹟! (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