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曼德拉傳記作者憶最後會面:突然被問「你進過監獄嗎」

2021-01-07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2018年7月17日,南非約翰尼斯堡,南非舉行活動紀念曼德拉100周年誕辰。  視覺中國 圖

7月18日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日。當地時間7月17日,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了曼德拉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在這一特殊的日子來臨之際,曾經與曼德拉有過接觸的人也紛紛回憶起這個改變南非的歷史人物的過往。

在曼德拉傳記作者約翰·卡林眼中,儘管也受到爭議,但曼德蘭最終徵服了南非的黑人與白人,甚至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而在非國大(ANC)工作人員史蒂芬看來,曼德拉是希望和鬥爭的化身,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見到曼德拉時的情景時,他「幾乎不敢大聲說出話」。

曼德拉於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姆蘇,2013年去世,享年95歲。他曾因「叛國罪」的指控在羅本島的監獄中度過了27年,隨後獲釋並最終當選是南非首位非裔總統。

曼德拉一直致力於追求種族平等和民主事業,在他的努力下,南非最終以和平方式廢除種族隔離制度。

(一)「他們說我是個膽小鬼」

約翰·卡林(John Carlin)
 曼德拉傳記《認識曼德拉》和《不可徵服》的作者

我最後一次與曼德拉麵對面的交談是在2009年12月8日,在他約翰尼斯堡的家中。我記得當時我進入前門,穿過入口大廳,來到了餐廳。91歲的曼德拉坐在一張長桌旁邊,背對著我,我注意到他花白的頭髮變稀疏了。

當時是下午一點,室外陽光明媚,室內卻有些昏暗。他一個人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就像是一尊雕像。從1989年到1995年,我在南非《獨立報》做記者的六年時間裡,我無數次在公開活動中看到他雕像般的神情,這也讓我想起了八年前和他的一次採訪。

那時他還能掙扎著走路,頭腦清醒,聲音洪亮,總是發出爽朗的笑聲,那個時候他的頭髮還沒全部變白。當我和他交談時,他變得面無表情,既像是一尊雕像,又像是陷入沉思的神秘主義者。我還在擔心他是不是走神了,但當他回答我的問題時,我才知道原來他一直都全神貫注,聽得非常認真。

2009年我最後一次去拜訪他時,看著他的背影,我有一絲擔心,這尊難以捉摸的雕像是不是不會復活了,他是不是真得走失在了時光的迷霧裡。

他沒有,他並沒有完全走失在時光裡。曼德拉已經站不起來了,他生硬地朝我的方向轉過肩膀,在我向他做自我介紹時,他露出了標誌性的微笑,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對他的微笑印象深刻。他伸出手,他的手皮膚粗糙,堅實有力,我握著他的手就像19年前我們第一次握手時那樣,他說,「你好,約翰。「

他的面前擺著一盤碎肉,他的目光落在了叉子上,仿佛在做心理鬥爭,到底該不該費力舉起叉子來吃飯。他的頭萎縮了,就像是一隻鳥,身體瘦小又脆弱。接待一位來訪者並沒有引起他的不快,他似乎只是很困惑,一言不發。

我向他談到了最近有一部關於他的電影,他回答,「好,好,我知道。」我向他提到了過去他的三位強大的反對者,每一位他都記得,但他只是回復了我,「嗯,好,我知道。」

「你進過監獄嗎?」之後他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

「沒有,我只去過你曾經待過的監獄。」我回答說。

他笑了笑,仿佛一束光照進了他的腦海中,他用微弱但是堅定的聲音說,「我的盟友說我害怕了,他們說我是個膽小鬼,因為我和南非白人聯繫,但我沒有和他們爭論,我什麼也沒說,我知道自己是對的,我知道這是通往和平的道路。」

是的,後來他們都明白他是對的。曼德拉改變了整個國家的思想。他始終忠於自己的原則,忠於建立一個「沒有種族隔離的南非」的夢想,他說服黑人放棄仇恨,他說服白人不要恐懼,不要再恃強凌弱,每一個人都最終臣服於他的魅力。在曼德拉離任後,我採訪過他的三個老對手,每一個人談到他都充滿尊敬和欣賞,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都充滿了愛。

離開的時候我很傷心,我知道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我只是希望在他離去的時候不僅僅能夠意識到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給一個原本戰亂頻發的地方帶來了和平;還能夠意識到他的功績不僅僅只停留在生前,每一個南非人,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都會慶祝他的誕生,悼念他的死亡。


(二)
他是希望和鬥爭的化身

史蒂芬·西蒙諾維茲 1992年至1994年在非國大(ANC)工作

1993年的一天,剛剛大學畢業的我在ANC西開普省信息部工作才一年,有幸第一次看到了他。

儘管早就已經知道曼德拉當天會來,但是當他抵達ANC位於西開普省破舊的總部大樓時,還是讓我非常興奮。我匆匆離開辦公室,從一個開放的走廊處望向停車場。

當車門打開,一雙鋥亮的皮鞋出現了,然後是熨燙平整的褲子,曼德拉,他終於出現了。

他看上去既放鬆又優雅,繼續向大樓走來。在一樓,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匆忙排成一列,我們的眼睛盯著走廊盡頭的樓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曼德拉是一個象徵,他是希望和鬥爭的化身,我們幾乎不敢大聲說出來。

他終於出現在了我的眼前,比我想像得要高。當時,他已經75歲了,身體看起來單薄卻又充滿了力量。

「他叫史蒂芬,在新聞辦公室工作,從倫敦來的。」我們的領導向曼德拉這樣介紹我。

「從英國來的,」曼德拉微笑著看著我,和我握了握手,「是什麼原因讓你來到我們的國家?」

我向他解釋了父母當初如何從開普敦前往英國以及我如何參加了反種族隔離運動。

「謝謝你回來。」他說道。

於我而言,曼德拉是一個親切的名字,從我記事起這個名字就存在於我的腦海中。小時候我在南非,晚上躺在我爺爺陽臺上的那張摺疊床上,外面漆黑一片,羅本島上閃爍著朦朧的燈光,那個時候我想到的就是曼德拉。上學時,我做了許多有關種族隔離的項目,並且一直參加相關的遊行和活動。

1990年,新聞說曼德拉將被釋放,我衝到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去慶祝,第二天我一直守著電視,想要第一眼就看到出獄的曼德拉。現在大家都知道曼德拉長什麼樣,但那時距離曼德拉被關進監獄前所拍的最後一張照片已經過去了整整24年,大家都想知道他變成了什麼樣子。

1994年,在總統選舉前,曼德拉來到了西開普,當天爆發了騷亂,三人死亡許多人受傷。當時我的上司擔心媒體會對此進行負面宣傳,如果ANC連一場集會都辦不好,他們怎麼能管好一個國家。但是曼德拉根本沒有擔心媒體的報導,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傷者和他們的家人。他馬上改變了晚上的行程,奔赴醫院看望傷者。他不用別人告訴他要怎麼做,他始終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

選舉後的一周,我參加了曼德拉的就職典禮,他說,「這一天應該獻給這個國家所有的英雄們,應該獻給這個世界上那些為了我們的自由而犧牲自己的人。他們的夢想實現了,自由是給他們的獎勵。」那一天,我感覺到似乎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團結在一起,我們就能改變世界。

2010年,在南非曼德拉被釋放20周年的紀念儀式上,91歲的曼德拉太虛弱了,他沒有辦法出席維克託韋斯特監獄門外的紀念儀式,但他還是在國會露了一面。談到曼德拉走出監獄大門的那一天,當時的副總統西裡爾·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說,「曼德拉走出監獄大門的那一刻,我們所有人都自由了」。

(口述內容來自美國《新聞周刊》、英國《獨立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你遭遇過哪些曼德拉效應?
    你遇到過哪些曼德拉效應?她發現自己跟很多人一樣,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後來更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0年時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 關於曼德拉,你不知道的10個令人驚訝的事實!
    在電影的最後,他扮演一位老師,在一個充滿索韋託小學生的房間裡朗誦馬爾科姆·X的著名演講。但是和平主義者曼德拉不會說「任何必要的手段」。因此,Lee以後把結尾切換成了一組連續的鏡頭。3.Samora Machel格拉薩·馬切爾(GraaMachel)在為曼德拉(Mandela)慶祝80歲生日之前,曾今與莫三比克總統薩莫拉·馬切爾(Samora Machel)有過一段婚姻。丈夫去世後與曼德拉的婚姻意味著她是兩國的第一夫人。5.
  • 曼德拉效應—口字旁的「當」存在嗎?
    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好像我們腦海裡存在的口字旁「當」現實中不存在,符合曼德拉效應。她發現自己跟很多人一樣,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後來更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0年時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自己清楚記得,曼德拉在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在監獄中離世。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人類記憶被誰篡改了?你是否遇到過?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樣感覺,自己目前所經歷的事情仿佛在其他世界經歷過,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仿佛自己的大腦中所記住的東西,和現實中出現了偏差,大家都認為是自己的記憶力出現了問題,或許是因為手機的出現,讓我們每天和手機接觸,時間久了記憶力越來越差,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萬一人類的記憶被他人給篡改了呢
  • 曼德拉效應會不會偷走人的記憶!
    你知道令人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到底是什麼嗎?為何它可以讓數以萬計的網民同時感受到記憶錯亂,甚至在全球各地,都會出現曼德拉效應的認同者,難道,這真的只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嗎?請各位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這很有可能會,重新顛覆你對曼德拉效應的認知。
  • 口字旁的「當」存在嗎?難道是是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好像我們腦海裡存在的口字旁「當」現實中不存在,符合曼德拉效應。她發現自己跟很多人一樣,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後來更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0年時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自己清楚記得,曼德拉在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在監獄中離世。
  • 你的記憶被篡改了嗎?曼德拉效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靜境,ID:FM1884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的記憶靠譜嗎?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你很清晰地記得曾經發生過的某一件事,但當你和別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對方的記憶卻和你的不同,這種記憶錯亂在科學上被稱作「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2013年,南非總統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
  • 科學揭秘曼德拉效應,我們的記憶被誰篡改了?
    令人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到底是什麼?為何它可以讓數以萬計的人類同時感受到記憶錯亂?難道這真的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嗎?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這篇文章會顛覆你對曼德拉效應的認知。大家好,我是公子,今天跟大家聊曼德拉效應。
  • 曼德拉,死了上億次的男人
    2013年12月,著名的人權鬥士、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去世。這個消息一經放出,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對其的第一反應,不是哀悼,而是驚訝:曼德拉不是早就去世了嗎?無數人聲稱,曼德拉在上世紀80年代死於監獄中,當時,電視上還播放了葬禮的畫面,曼德拉遺孀發表了演講。
  • 5本經典自傳,帶你走出人生迷茫
    作為一位文學編輯,珀金斯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條:書屬於作者。著名傳記作家、普立茲獎得主A. 司各特·伯格憑藉大量一手資料,引人入勝地再現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1964年,曼德拉被投入羅本島監獄。狹小的5號囚房,門上小鐵板寫著"曼德拉46664"。即曼德拉是1964年進入羅本島的第466號囚犯。在這間僅有4.5平方米的囚室裡.曼德拉寫下了《漫漫自由路》一書。在獄友瓦爾特·西蘇陸和凱西的建議下,曼德拉於1975年在羅本島獄中開始撰寫自己的回憶錄。
  • 曼德拉效應:民族、星座之爭和午馬事件,被「篡改」的記憶之謎
    世間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點擊關注,我想和你一起做個溫暖且有趣的人。記憶是人類智慧的權杖,學習的基石和創造的源泉。它串聯了我們的過去和現在,甚至影響到未來。有的記憶讓人銘記終生,有的記憶卻是轉瞬即逝。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記憶會被「篡改」呢?
  • 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的11個例子,你信哪一個?
    如果您也對曼德拉效應感興趣,請關注本號,這裡可能是全網最專心做曼德拉效應的號了。如果你想進群討論,請xijiang100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群體性記憶偏差」,也可以說是群體性記憶不符,這是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比如,最常見的去年的《愛我中華》歌詞,民族和星座之大爭論,《愛我中華》裡有一句歌詞「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隻花」,很多人明明記得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還有,非常熟悉的那個字,仔細觀察的時候突然變陌生,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
  • 傳記作家稱檔案是沉默證人 憶文革時江青批示
    我覺得很多人的文章可能你能學會,但是黃永玉的這種語言表達方式,他的思維方式,大家是很難學會的。  之所以我從20年前就關注他,就因為他是中國20世紀以來極其少有的天才式的文學家。  寫傳記不是「聽故事」  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圍繞名人的傳記非常多。往往名人成名之後,它的回憶有很多是誇張的。
  • 在南非被質問「曼德拉落難時你在幹啥?」 梅姨閃爍其詞
    主持人關於曼德拉的提問讓梅措手不及,甚至整個過程都有些答非所問。據「今日俄羅斯(RT)」28日報導,這場訪談是在梅訪問南非羅本島之前進行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這裡度過了18年鐵窗生涯。採訪中,英國第四頻道(Channel 4)主持人克裡克(Michael Crick)問道:「你在7、80年代就活躍於政壇,你當時為釋放曼德拉做過什麼?」「我認為重要的是英國當時做了什麼,」梅回答。此時,克裡克打斷了梅:「不,你做了什麼?你參加過抗議嗎?你有在大使館外被逮捕嗎?
  • 科學至今未解的曼德拉效應
    在2012年的時候,應該都聽說過世界要迎來末日的消息。在這個消息中,有人宣稱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地球會出現三天黑夜的奇異現象,並在12月21日當天地球會出現重大災難,而這則消息的起源,是來源於瑪雅文明的預言之中。
  • 曼德拉: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
    他先介紹了各國政要,然後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後來曼德拉向朋友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
  • 為何「曼德拉效應」出現的越來越多?難道人類的記憶正被篡改?
    你了解記憶嗎?這個與我們每天息息相關的東西,記憶是人類的一種基本心理過程,是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
  • 搞笑漫畫:魚戈考試把自己考進了監獄!
    但是一下就被發現了,被關進了監獄。魚戈一臉茫然的照了登記照。不過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魚戈居然只好剛到了一米六,這身高也太矮了。不過就這樣還能找到魚嫂,厲害了!這時候又一個人被帶進來監獄,他因為行賄被檢舉了,所以被判刑進了牢房。
  • 對於神秘的「曼德拉效應」,科學家們給出了三種不同的解釋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可能性——你還好好地活著,卻被全世界的人都忘記了。前段時間小編讀的一本小說中講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一個少年被上帝從筆記本上划去了姓名,流放在世界的一個角落裡。全世界的人們,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老師都忘記了他的存在,只有一個名叫路明非的少年還堅定不移地記得他。
  • 曼德拉效應明顯,導致記憶出現偏差,科學上如何解釋?
    在平常生活中,可能大家都有過印象中的記憶和現實不符合甚至是有著極大偏差的經歷。明明大腦中的印象深刻,但是卻是從來沒有存在過。曼德拉效應的由來和曼德拉這個人有關。曼德拉全名叫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被稱為是南非「國父」的男人。他有著傳奇的一生,從階下囚變為南非歷史上第一個黑人總統,他用一生的時間來反對種族隔離。而1994年4月新南非誕生的誕生,也標誌著整個非洲大陸反帝、反殖、反對種族隔離的政治解放任務勝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