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人這一輩子,悟透這四個字就悟透了一生

2020-12-11 遊戲一起拽界

在《臨江仙·送錢穆賦》中,蘇軾寫道:「人生如逆行,我也是行人。」人與人所知的一切生命,都生於天地,死於天地。

漂泊一生,欲寄山河日月。到最後你我都不過是匆匆忙忙走在路上的行人。

一路走來,我們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有的悲傷,有的快樂,有的悲傷。好壞之間,總有挫折。假如我們一味地去計較成敗得失,那人生還有什麼滋味?

人生在世,要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再也不用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讓自己原本成熟的心蒙上塵埃。在經歷了滄桑之後,飽嘗磨難,自然會明白。不需要煩惱,不需要爭鬥,不需要憤怒,更不需要強求。生活就是這樣一種狀態。

1.悲傷什麼

在《瓦爾登湖》一書中,作者寫道:「心平氣和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自得其樂。就像住在王宮一樣,懷著這樣一種樂觀主義的思想。」

人生在世不過三萬天,與其苦惱,負重前行,不如快樂,瀟灑地活下去。

知名小提琴演奏家歐爾·布裡出席了大型音樂會。他發現他手中的小提琴弦斷了。猶豫片刻之後,他又接著演奏,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這場演唱會也很成功。一直到謝幕時,觀眾才驚奇地發現,琴弦被斷了。

面臨大家的詢問,如何在當時的情況下保持鎮靜不慌張。奧爾·布裡回答說沒什麼,就是弄斷了琴弦,我還可以繼續彈別的曲子啊。似乎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坎坷。又能做到十全十美。

Burry鎮定自若的態度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從容樂觀的心態。不要為這些小事憂心忡忡,也是一個掌握命運的強者,應該有自信的風度。面臨人生的不如意,我們不更應該積極調整心態。心底有陽光,笑對人生風雨。

事情要樂觀才能遠離憂愁,遠離憂愁才能解決問題。解題才能擁有快樂的生活。能解決的不必憂愁,解決不了的憂愁也不必舉杯消愁,憂愁就會更多,所以憂愁只是增加了憂愁而已。

不管是什麼樣的環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寧可心平氣和地發牢騷,也不願一味抱怨。調伏自己,我們的迷惘與惆悵,就是一顆在沉思常識中擁有更廣闊視野和胸懷的種子。

胸中抱物,奔向下一個風景旅程。做起來還是很快樂的。首要。

第二,爭論什麼

《老子》云:「夫有不爭者,天下莫能爭。

人生中,只有不與人爭搶的人,才有可能與人爭搶。人們都想去爭鬥,這是因為他們的力量不夠。一個真正的強者是不會爭什麼的。它們只能選擇退縮,而不能積聚力量。最後一切都將水到渠成。

清末四大名臣之一,號稱「無盡居士」的張之洞,就是在他當官的幾十年間。永遠堅守自己的「三不爭」原則。

不與俗人爭利。

不與士大夫爭名

不與無畏之人爭閒氣

凡有志向、有才幹的人,決不會庸俗之輩,去計較那些無謂的虛名。若能俯視天地,心寬如海,便能容納一切。怎樣才能爭得區域內一些蠅頭小利呢?

不爭也就是心存高遠,堅持不懈,不為外界所動。

無論對愛情,還是對文學,中國女作家楊絳都是如此。又或對待社會的態度,以不爭二字為準繩。這是楊絳先生譯著中的一句話。

"我不跟誰爭,跟誰爭我都看不起."

這個說法很符合楊絳先生的性格。它總是像一朵開著不敗的白蓮。

不要和群花爭輝。這是因為他有一種不爭的哲理。在不平凡的年代才能過自己平凡的生活。總是以一顆不爭的心來對待這個煩瑣的世界。

早先的浮躁源於「爭」,褪去了繁華的攀比,丟掉了雜念,可以用更加堅韌,更加灑脫的心態面對人生。人生路漫漫,爭強好勝只是滄海一粟。與其念念不忘,不如放聲大笑。

與其爭名爭利,不如爭志。盡力使自己變得堅強,生活就會更輕鬆。

氣是什麼?

油炸詩篇《莫生氣》中有一段話說得好:「人生如戲,今世有緣才相聚。和一個人相處不容易,每個人都應該珍惜。世界上萬般皆有,哪能一件事如我意,為小事發脾氣,想起又何必。

此詩是一首打油詩,常在生活中提起。但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不為煩瑣而生氣。

對生活瑣事大發雷霆的人不過是個傻瓜罷了。要注意的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地處理問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莊子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士成綺的人。由於自以為是博學,他經常在平常的日子裡聽到人們吹噓老子有非凡的智慧。所以他就親自去拜訪老子。

走了很長一段路,到了老子家,看見的卻是一片混亂。他憤怒的嘲諷大家都說,聰明人才是聖人。可是我走了這麼遠的路,到這裡來看你卻看見這個地方就像老鼠洞一樣。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老子無動於衷。

士成綺說完這話,就逕自走了。士成綺回去想了想,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次日回來向老子道個歉。

老子只是輕聲說。有一個「聖人」這個稱號,我早就把他當成一隻破鞋丟掉了。內心的大道不管你罵我是牛、馬或老鼠,這有什麼關係?還是我自己啊

由於這一傳說還流傳著一個成語「呼牛呼馬」。

所言即是面對他人的辱罵,亦或讚美,不必計較,更不必發怒。若只是因為別人的非也而生氣,豈不是太不值得?

生活中經常有挫折,沒有經歷也就不會成長。傲慢無理的人是常有的,沒有遇見也不懂得人生的真諦。

在《格言聯璧》中曾經說過:「容一反一」,一個人的氣度往往要經過一番磨練才能達到。在和人的衝突中,不如讓人活著本來就很難,何必為小事而煩惱呢?

人們常說,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想想看,由於別人的影響而禁錮了自己的內心是多麼的不值得。

人一生,草一春。人人擁有的只是短暫的一生。讓自己快活瀟灑一點好嗎?

第四,求什麼

常言道,命裡有時辰,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在世忙碌,到底在追求什麼呢?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萬戶只睡三榻」,《增廣賢文》雲。

人的一生都在追尋著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好象抱著他們一樣,生活才算沒有虛度。正因如此,人們才會不顧一切地去追求,甚至賭上自己的健康。

但在追尋中,我們往往忘記了。生活的真實價值不再擁有那麼多財富。這取決於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充實。人生在世本不難,難的是填不滿欲,苦的是人生不知知足的需要。

「我的理想很簡單,」周潤發說。就像一個快樂的普通人一樣。

由一文不名的窮苦人一路拼到身價過億的巨富。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他卻表現得非常透徹。他非常清楚,一切不會帶來死亡也不會帶來死亡的東西都是屬於身外之物的,並不需要介懷。

面對鮮花和掌聲,周潤發依然清醒。了解什麼東西不能被保留下來。既然不能保留,那就嘗試簡單的生活吧。

人的靈魂本應潔淨、新奇,但總會在無意中落入世俗的染缸。附於各種欲望之上只需卸下這些莫須有的東西。生活就是可以輕鬆自由地奔向遠方。

滿足於天地萬物。貪得無厭,貪生怕死。

俗話說知足常樂,只要心滿意足就行。不要追求沒有味道的東西。生活也就會少些煩惱。

生命的一生,不分貧富,不分喜怒哀樂,都是一天一餐。

為什麼不珍惜現在和身邊的人,不爭不搶不怨天尤人呢?快樂地漫步人生。

這樣就夠了。

相關焦點

  • 【人生心語】人一旦悟透了
    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吧 一時糊塗難免, 一生糊塗可悲, 只到有一天, 你終於清醒, 你悟透了人生, 生命的存在才有意義
  • 悟透英語中的「一」算入門,悟透「三」才是高手,所謂三生萬物!
    在上次文章「學了多年英語,始終不得章法,原來是沒有悟透這個一」中提到,只要把中文中的「主謂賓」找到,然後再根據英語句法永遠都是「主謂賓」的特點就不難翻譯出英語。悟透了這一點才算是走進了英語的大門,但是想要達到融會貫通的高手程度,光有這個一還是遠遠不夠的,今天就帶著大家來進一步感悟其中的奧秘——即《易經》中的一生二,二生三的理論如何應用到英語中?三是什麼?三又如何演變出千變萬化的句子?請看下圖:
  • 悟透自己(難得一見的好文)
    這也是蘇格拉底最愛說的一句話。他還說過一句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幾千年過去了,這些話於現在於我們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所謂認識自己,也就是要悟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既要知道自己的優勢,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
  • 當你負債纍纍時,想要鹹魚翻身,需悟透這「四個字」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腰纏萬貫,這輩子不缺錢,但很多時候,總是事與願違。賺錢很難,花錢如流水,一不留神就變成了負債纍纍的人。有的人是因為創業失敗導致負債;有的人是因為賭博、亂花錢導致負債;還有人是因為「父債子還」導致負債......不管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債務,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古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啟功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他出身顯貴,是雍正的第九代孫,說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都不為過。但是啟功出生之後家裡已經沒落了,他靠著給人寫字貼補家用,對外也不表現自己的身份,而是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的生活。啟功在藝術上的成就很高,後來他成了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專門教中文系的學生國學知識,平時的時候教導學生書法練習。
  • 一個人,若能悟透《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往往更能成大器
    比如說,我們若能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一個人,若能悟透《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往往更能成大器。1、利而不害;《道德經》第八十一章說道:「天之道,利而不害」,意思就是說:自然的規律是有利於萬事萬物,而不傷害它們。為什麼學習自然規律如此重要呢?
  • 悟透自己!(深度好文)
    悟透自己,就是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並通過自身努力抵達真正的心靈彼岸。而不是人云亦云,把自己的人生刻進別人的模子裡。01悟長處俗話說得好:「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名之草。」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獨有的長處。
  • 為人處事很醒腦的五句話,悟透終身受益
    為人處世一定要記住下面這五句話,能夠悟透這些話背後的邏輯和道理,你就能夠受益終生。
  • 真正把馬克思主義學精悟透用好
    原標題:真正把馬克思主義學精悟透用好 在當今世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40年經驗的基礎上,把為什麼要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究竟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真正科學地對待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如何進一步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並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等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先生認為:『善護念』三字代表了佛學最高的智慧,它的意思是要世人懂得照應自己的念頭,念頭要照應自己的思想。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或許可能飛黃騰達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事,悟透這五句話,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男人成大事有沒有訣竅?是否存在捷徑?很多男人應該都想知道答案。答案是:有。當然,這裡所謂的「有」並不是一步登天那種訣竅和捷徑,而是男人成大事的一些做事上的絕學,掌握了這些絕學,其實就是有了訣竅,也就是走了捷徑。
  • 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
    原標題: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繫,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可能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完全領悟,畢竟《金剛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合集,是佛教的至高無上的智慧。回首佛陀的一生,他四處傳教,留下的語錄最後由後人整理,編成了《金剛經》,這裡面的智慧無窮無盡。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 其精髓就這6個字,悟透者受益匪淺
    相信許多人看完之後,依然是一臉迷茫。《道德經》之所以晦澀,並不是其中的道理難懂,而是文章皆是古文,通過白話文翻譯後,所表達的意思、語境很難精準表述出來,所以使人不知所云。其實,整部《道德經》的精髓提煉出來只有六個字:順勢、微著、自然。一個人若能悟透這六個字,可以說就讀懂了《道德經》,其受用也是無窮的。
  • 《增廣賢文》:真正的有福之人,不是智慧過人,而是悟透了這5點
    真正的有福之人,不是靠上天的饋贈,而是不斷增加自己的修養,主動求福。福要自己修,善要自己求。生活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有福之人,多結善緣,並不是有什麼不可告訴外人的訣竅,而是悟透了《增廣賢文》中的這5點。
  • 一個人,悟透這兩句話,人生處處皆學問,貴人相助
    一個人要想這輩子出人頭地,堅持學習是非常必要的。活到老,學到老。真正會學習的人,其實到處都是學問,都有可以學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講,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我們應該虛心學習。一個人,悟透《圍爐夜話》中的這兩句話,人生處處都是貴人,貴人一直在幫助,自然富貴常來,人生越來越順。一、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釋義:和朋友一起散步郊遊,須將他的優點,好處,話語,留心學下來,受益無窮。
  • 一個不合群的人,往往是悟透了4個道理!
    不合群的中年人,往往是悟透了這四個道理,福報越來越多。一個人的付出,一個人的得到,得失都是自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哪怕得到很少,也能心安是福。一、更加的獨立自主。有的時候朋友們對於你的事情雖然也很上心,但是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幫到你,靠天靠地還是靠自己最踏實。
  • 中醫與「悟」
    二、中醫的「悟」性源於臨床與用心 中醫需要去「悟」,不但是認知,更是體知。為什麼中醫需要第二個層次的「悟」呢? 我的理解是:中醫一方面是治病救人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是關乎天地之道,道不是知識,道是智慧,智慧需要體悟。 一則,「悟」離不開心,是心中所含君火的明「悟」。
  • 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 持續強化依法統計調查
    一、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強化依法統計調查的政治性。  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首先要在吃透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精髓、在把握要義、強化思想引領上下功夫、求深入。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凝聚著全黨在法治領域的智慧和實踐結晶。
  • 學精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
    這是前提和基礎。對於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來說,應該在這方面具有他人所沒有的特殊優勢,且應該在這方面下更大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毛澤東同志也曾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掌握蘊藏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正是「消化」的題中之義。 二是指運用或實踐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這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