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12月24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整治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發布會介紹,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傳統黑惡勢力犯罪向網上蔓延。相比傳統黑惡勢力犯罪,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具有犯罪主體年輕化、組織結構鬆散化、作案分工精細化、犯罪手段「軟暴力化」等特點。犯罪分子藉助信息網絡,通過編造虛假信息,敲詐、誹謗、恐嚇、暴利放貸、虛增債務等手段實現非法牟利。此類犯罪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危害後果十分嚴重,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為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的批示指示精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斷深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網際網路延伸,公安部於2019年11月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專項整治行動,組織全國公安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開闢全新戰場,明確整治重點,以打開路,上下聯動,攻艱克難,邊打邊治,成功打掉了一批黑惡犯罪團夥,抓獲了一批犯罪嫌疑人,清除了一批問題隱患,形成了強有力的嚴打高壓態勢,推進了涉黑涉惡犯罪的綜合治理,有效淨化了網絡空間,維護了良好社會秩序。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局長劉忠義通報,近年來,我國刑事案件發案數保持穩中有降的良好態勢,但隨著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犯罪形態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犯罪加快向網上蔓延變異,信息網絡已成為掃黑除惡的重要戰場。對此,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批示,對掃除涉信息網絡黑惡勢力提出新要求。公安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依法嚴厲打擊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全力剷除違法犯罪利益鏈條。2020年3月,按照全國掃黑辦部署要求,公安部進一步細化方案,邊打擊邊整治,堅決維護健康網絡環境和良好社會秩序。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團夥175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7萬名,刑拘犯罪嫌疑人1.64萬名,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2萬起,查扣涉案資產299.5億元,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形成了強大震懾。一是開闢全新戰場,明確打擊方向。針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犯罪主體年輕化、組織結構鬆散化、作案分工精細化、犯罪手段「軟暴力」化等特點,公安部及時開闢全新戰場,明確打擊方向,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嚴打網絡「套路貸」、「裸聊」敲詐、惡意索賠、負面輿情敲詐、網絡水軍滋事、網絡暴力傳銷、網絡「軟暴力」催收等七類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二是加強統籌謀劃,提升打擊質效。公安部緊緊圍繞打擊整治目標任務,建立多警種聯合辦案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形成打擊合力。從全國各地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工作專班,靠前指揮,於今年7月部署江蘇、浙江、廣東等9地公安機關對39起「裸聊」敲詐系列案件開展落地核查,抓獲犯罪嫌疑人138名;於今年11月部署全國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打掉犯罪團夥13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12名,查扣涉案資產3.11億元。工作中,公安部注意加強與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及第三方網際網路企業緊密合作,建立協作機制,搭建全國涉嫌「套路貸」違法犯罪監測預警平臺、「裸聊」敲詐案件串並系統,深化大數據應用,實時監測犯罪趨勢;在公安機關內部搭建跨區域協作平臺,統籌全國公安機關跨省偵查、異地取證,實現一體化偵查。截至目前,該平臺發起協作任務13.79萬條,取得明顯效果。據統計,全國疑似網絡「套路貸」運營機構數量較2019年最高峰下降了86%,「裸聊」敲詐犯罪發案數自今年6月以來呈持續下降趨勢。三是強化上下聯動,全力攻堅克難。各地各級公安機關以公安部部署的打擊重點和下發的線索為切入點,全面摸排,多措並舉,成功打掉一批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團夥。江蘇以「鐘山」「藍劍」等系列集中打擊行動為牽引,成功打掉犯罪團夥57個,偵破了疫情期間冒充公安自媒體「警花說事」的網絡水軍滋事案件;浙江籌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研判中心,組建研判專業團隊,匯聚大數據資源,精準研判犯罪線索470條,先後開展「錢潮九號」「錢潮十號」專項行動,打掉犯罪團夥4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74名;廣東率先成立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以專治專,以快治快,組織開展「裸聊」敲詐犯罪專項行動,打掉犯罪團夥51個,搗毀一批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提供支撐的「吸粉」引流、平臺運維等犯罪利益鏈條;廣西深入開展警情、線索摸排,串並「裸聊」敲詐犯罪線索27條,打掉犯罪團夥7個,成功偵破全國首例「裸聊」敲詐犯罪涉黑案件;甘肅主動開展網絡巡查,重點排摸網絡「套路貸」線索,成功偵破全國首例網絡「套路貸」犯罪涉黑案件。四是堅持邊打邊治,確保長效常治。公安機關會同網信、工信、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開展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的發現、打擊與處理,重點整治App、SDK違規、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截至目前,各地累計攔截、刪除違法有害信息300餘萬條,整改違規網站平臺1400餘家。堅持以案促改、精準提示、跟蹤問效,及時發現案件中行業監管部門存在的問題漏洞,發出公安提示函600餘份,全面壓緊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的責任,進一步強化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綜合治理。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出臺《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等法律文件,確保專項整治在法治軌道運行,確保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的「鐵案」。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童碧山在回答記者關於公安機關在打擊過程有什麼困難,老百姓應該如何避免遭受此類犯罪侵害的問題時表示,在案件偵辦過程中,各地反映遇到的主要困難就是被害人主動報警少、不配合調查取證。如發案較多的網絡「套路貸」案件中,有的被害人因不了解犯罪團夥的「套路」,認為自己借了錢並沒有如期歸還,是有過錯的方,即使被收取高額費用、違規討債,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有的被害人因被「軟暴力」催收,產生抗拒心理,即使公安機關明確告知放貸方是「套路貸」犯罪團夥,仍不願意配合;有的被害人因無法償還虛高債務,更換所有聯繫方式遠走他鄉。「裸聊」敲詐、負面輿情敲詐案件中,有的被害人因犯罪團夥掌握其隱私、敏感信息,害怕被曝光造成不良影響;有的被害人認為自己已經「交錢」了事,即使公安機關已經打掉犯罪團夥,也不願意出面作證。惡意索賠案件中,有的被害人因敲詐金額小,重視程度不夠,花時間配合公安機關取證,不如花錢息事寧人;有的被害人法律意識淡薄,證據保存意識不夠,導致聊天證據、相關數據丟失,無法提供有效證據;有的被害人在經營網店過程中確實存在微小過錯,認為公安機關找上門不僅僅是調查取證,擔心會受到處罰。在嘉興陶某惡意索賠案中,法院依法判決該團夥為惡勢力犯罪團夥,但仍存在商家拒絕聯繫、甚至退贓難的情況。對此,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在遭受涉信息網絡黑惡勢力不法侵害時,一定要沉著冷靜,第一時間報警,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不要因為害怕不法分子的恐嚇威脅,而越陷越深;要保存好聊天記錄、交易記錄等電子證據,這些都是認定犯罪事實的重要依據;要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工作,準確說明情況,並提供涉案帳號,方便公安機關深入調查,儘快追贓挽損。廣大群眾也要加強自我防範意識,提高風險抵禦能力。要提高敏感性,不要隨意添加陌生人微信,不要隨意洩露個人身份、電話、住址、工作、支付帳號等隱私信息。要提高警惕性,接到來歷不明的電話,一律掛掉;收到含有未知網絡連結的信息,一律刪除;遇到陌生網友邀約見面,一律拒絕;看到網絡騙局、情色誘惑,一律抵制。要提高甄別能力,網絡貸款時選擇有貸款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輕信「無抵押、低利率」等虛假廣告,遠離網絡非法放貸行為;網絡求職時要選擇正規的招聘網站,認真審核企業資質,不要輕信無條件的高薪招聘信息。
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政委馮蔣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浙江公安機關打擊此類犯罪的成效,並結合浙江公安機關打擊情況介紹了五種常見的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類型。截至目前,浙江省公安機關共打掉涉信息網絡黑惡團夥696個,刑拘犯罪嫌疑人5837名,破獲各類案件11675起,取得良好成效。除了「套路貸」和「裸聊」敲詐犯罪外,其他五種常見的此類犯罪類型:一是惡意索賠犯罪。我們發現在信息網絡上存在一批以維權打假為掩護、惡意索賠為目的的犯罪群體,這些犯罪分子假借打假之名,通過購買、持有眾多非本人實名電商平臺帳號,批量購買目標商品,再以商品存在瑕疵、宣傳用語使用「極限詞」等藉口,向商家強行索要相應「補償」,若商家不妥協,則以大量差評或向電商平臺、監管部門投訴為要挾,實施敲詐勒索犯罪。如嘉興南湖打掉的陶某涉惡團夥,該團夥在電商平臺上企圖向近萬家網店實施敲詐勒索,其中敲詐成功400餘家網店,嚴重擾亂網店商家正常的經營秩序,造成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二是負面輿情敲詐犯罪。犯罪分子搭建網絡自媒體平臺,打著「輿論監督」旗號,以持續發布或刪除虛假捏造、扭曲事實的帖文相要挾,脅迫被害人以籤訂「媒體保護」協議或採購高價商品等方式,非法牟取利益。如杭州江幹打掉的尚某莊涉惡團夥,該團夥假借媒體監督之名,藉助傳統紙媒和微博等網絡平臺,編造不實信息、散播網絡謠言,並以曝光企業負面新聞相威脅,非法獲利數百萬元。三是網絡水軍滋事犯罪。犯罪分子通過搭建「黑網站」,組織水軍批量轉發負面帖文,進而實施敲詐勒索犯罪,形成 「網絡水軍」黑色產業鏈。如杭州拱墅打掉的陳某瑚涉惡團夥,以刪除負面帖文為由,威脅、強迫被害人籤訂品牌維護協議,以此非法牟利。四是網絡暴力傳銷犯罪。犯罪分子通過信息網絡發布工作介紹、戀愛交友等信息,誘騙被害人進入犯罪窩點,以暴力手段實施人身控制,甚至直接搶劫殺人、傷害致死,非法大肆斂財。如嘉興嘉善打掉的卓某涉惡團夥,累計發展十餘個犯罪窩點,對上百名被害人採取人身自由限制,用相關制度進行洗腦,從身體上、思想上雙重控制,讓其淪為團夥犯罪工具。五是網絡「軟暴力」催收犯罪。犯罪分子通過虛擬網絡電話通訊技術進行高頻度騷擾,致使被害人及其聯繫人手機無法正常使用,或使用群發軟體發送辱罵文字、侮辱性圖片騷擾被害人及其關係人。如金華永康打掉的周某涉惡團夥,通過信息網絡恐嚇、威脅,向上千名被害人索要非法債務,致使被害人產生恐懼、恐慌,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廣西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總隊長呂開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廣西賀州公安機關偵破的全國首例「裸聊」敲詐涉黑案件情況。今年初,廣西區賀州市公安機關在線索排摸中發現,以陳某忠等人為首的涉黑組織,在柬埔寨、緬甸等地設立窩點,以高額報酬為餌,誘騙、組織大量中國公民偷渡出境,並勾結當地武裝勢力,對出境人員採取限制人身自由和威逼利誘等手段,強迫其從事「裸聊」敲詐等違法犯罪活動。5月以來,專案組奔赴福建、湖南等地,歷時51天、輾轉4800多公裡,成功抓獲包括陳某忠在內的13名核心成員。9月28日,賀州市平桂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主犯陳某忠因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敲詐勒索罪等6項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五年。11月18日,賀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維持原判,該案成為全國首例以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定性判決的「裸聊」敲詐案件。該涉黑組織使用陌生QQ或微信假冒年輕貌美女子添加好友,謊稱自己是色情直播平臺「主播」,發送帶有挑逗字眼的語音、圖片,引誘被害人下載具有竊取通訊錄信息功能的木馬App後,謊稱App後臺崩潰,並在QQ或微信上使用事先準備好的「裸聊」視頻邀請被害人進行雙向「裸聊」,同時誘導被害人露出臉部與隱私部位,錄製整個「裸聊」過程。最後,以線上威脅群發不雅視頻、線下「軟暴力」滋擾相結合的方式對被害人進行敲詐勒索。該涉黑組織累計敲詐700餘名被害人,遍布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嚴重侵犯人民群眾的隱私安全,幹擾、破壞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在全國範圍內造成了重大影響。對內,僱請非政府武裝人員持械24小時不間斷限制員工人身自由,規定工作時間不能帶手機,下班不能出公司大樓,不能私自逃跑等,如若違反,輕則罰款,重則毆打。對外,偽裝員工、財務、老闆等身份多次敲詐同一被害人,甚至在榨光錢財後,逼迫被害人貸款支付,直至「榨乾」為止,導致許多被害人舉債度日。該案從立案到一審判決、二審裁定維持原判僅用時5個月,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對境外「裸聊」敲詐團夥起到了打擊一個,震懾一批的積極作用。
甘肅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總隊長亢衛忠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甘肅公安機關偵破的全國首例純線上「套路貸」涉黑案件情況。專項鬥爭以來,甘肅蘭州公安機關主動開展網際網路巡查,排摸網絡「套路貸」線索,發現「甜兔網」等20餘款App涉嫌網絡「套路貸」違法犯罪,即抽調精幹力量開展專案偵查。2019年3月,在公安部掃黑辦直接指揮下,專案組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269人,凍結人民幣10.28億元、港幣2.27億元,扣押黃金172.12公斤、房產14套。2020年9月,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判決,主犯王某燾因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詐騙罪、尋釁滋事罪等,被判處無期徒刑。經查,2018年3月以來,王某燾等人先後註冊20餘家空殼公司,開發「甜兔網」等24個網貸平臺,以「套路貸」為手段,以「公司化運營」管理形式招募專業人員從事網絡放貸業務,詐騙被害人借貸,收取超高利息;通過多個平臺「借新還舊」「以貸還貸」方式惡意壘高「債務」;並與24個催收公司建立外包催收關係,採用電話侮辱、威脅,發送PS裸照等「軟暴力」手段進行非法催收,強迫歸還虛高債務。近一年時間內,該組織非法獲利28億餘元,尚未收回的非法債務約98億餘元,被害群眾多達47.5萬餘人,嚴重擾亂網際網路和金融管理秩序,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重大影響和嚴重危害後果。四川成都吳某因陷入該組織「套路」陷阱無力償還,與丈夫一起燒炭自殺;青海西寧江某蕊不堪「軟暴力」輪番催收的精神折磨,上吊自殺。該案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蘭州市偵破的涉案人數最多、涉及範圍最廣、涉案資金最大的一起案件,也是全國首例純線上「套路貸」以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定性審判的案件。該案的成功宣判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信息網絡新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對全國各地偵辦信息網絡黑惡勢力犯罪案件具有借鑑意義。
在回答記者關於下一步公安機關針對此類犯罪有何考慮的問題時,劉忠義介紹,面對當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新形勢,公安部將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掃黑除惡常態化總要求,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鬥爭。針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問題,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加強部門合作、警企合作,廣闢線索來源,不斷提升大數據應用能力和偵查打擊能力,持續向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發起凌厲攻勢,確保專項行動後幹勁不松、力度不減。二是持續推動專項治理。繼續加強與網信、工信、金融、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配合,完善工作機制,堵塞監管漏洞,剷除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滋生土壤。三是持續完善法律法規。繼續加強政策法律研究、類案指導,解決法律適用瓶頸,為基層辦案提供法律支撐。加強與檢法部門溝通,統一證據標準,確保打擊效果與法律效果相統一。四是持續加強宣傳教育。會同教育部、工信部等部門,創新方式方法、拓寬渠道載體,加強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手段特點的警示宣傳,傳授辨別方法。開展「進社區」「入校園」等重點區域防範宣傳工作,擴大覆蓋面,提升廣大群眾、尤其在校學生、老年人等「易感群體」的風險識別和防範能力。
公安部新聞發言人張明表示,希望大家對公安機關打擊整治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專項行動的工作措施,取得的戰果,以及警方對群眾如何避免網絡黑惡勢力侵害的安全提示進行廣泛宣傳報導,切實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人防範」的社會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