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人類遷入美洲的通道—白令陸橋

2021-02-08 樊勇地理工作室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如果你是在讀高中學生,置頂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畢業了把老師的工作室公眾號傳給你的師弟師妹們!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


圖文信息來源於: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授權轉載。

曾經遍布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總人口就突破了一個億。有著燦爛的文明,比如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以及印加文明。

(瑪雅文明—庫庫爾坎金字塔)

(阿茲特克—特諾奇蒂特蘭大神廟的復原圖)

在歐洲人到來以後,由於大規模屠殺,以及從舊大陸帶來的病毒等,導致原住民人口驟減,近乎滅絕。

(印第安酋長服裝)

現在的美洲原住民中,絕大多數為印第安人,剩下的則是主要位於北美洲北部的因紐特人。

(馬背上的印第安人—位於亞利桑那州紀念碑谷)

(因紐特人)

據說哥倫布剛踏上美洲大陸,看到當地原住民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到達了亞洲。確實,美洲的印第安人具有鮮明的亞洲蒙古人種的體貌特徵。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在經過系統地研究以後,認為美洲原住民與現代東亞人有共同的祖先。

(印第安人)

不過美洲大陸的原住民是什麼時候,通過何種途徑來到美洲的,則成為學術界爭論許久的問題。

而位於北美洲阿拉斯加與東亞西伯利亞之間的白令海峽則被認為是聯結兩個大陸人類遷徙的天然通道,也被稱為—白令陸橋(英語:Beringia,俄語:Берингия)。

(衛星圖片中的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169°43' W)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斯王子角(168°05' W)之間,位於大約北緯65°40',寬約35-86公裡,深度在30-50米之間。這個海峽連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白令」這個名字來自俄羅斯海軍,丹麥籍探險家的維圖斯·白令(Vitus Bering)。

(維圖斯·白令)

1741年,白令先生率船隊成功穿越海峽,白令甚至看到了阿拉斯加的海岸線,不過由於重病,白令與船上的多名水手在返程途中,病逝於荒島。為了紀念這位探險家,人們將白令率隊穿越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置圖)

不過根據古人類學家的研究成果來看,早在白令先生穿越海峽的萬年之前,就有大批的人類移民「跨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並且一路向南,遍布中-南美洲。

跨越兩大洲,數萬公裡的人類遷移,究竟是在怎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末代冰期—白令海峽以及東西側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亞地區)

我們需要將時間軸撥回數萬年之前,距今時間最近的一次冰期—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藝術想像圖)

末次冰期(英語: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時間最近的一次冰期,發生於第四紀的更新世晚期,始於約11萬年前,終於1.2萬年前。末次冰期的最盛期發生於約1.8萬年前,當時由於大量的水被凍結,致使海平面下降,一些地區海平面下降甚至達90米(300英尺)。

(圖瓦共和國境內的烏布蘇盆地被認為是猛獁草原的遺蹟)

滄海桑田變化,昔日的大洋,演變為規模巨大的猛獁草原。草原從西班牙向東穿越歐亞大陸,跨過白令陸橋,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從北極島向南延伸到中國。這個生態系統覆蓋了全球北部的廣大地區。

(烏科克高原(Ukok Plateau)—猛獁草原的殘餘)

這片草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貧瘠,現在的研究表明,猛獁草原存在大量的有機碳儲層,植被茂盛。草本植物分布範圍廣泛,也是哺乳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柳屬灌木)

(猛獁草原莎草屬)

當時活躍在猛獁草原的哺乳動物有野牛,野馬,猛獁象等多種動物。

(猛獁象-保存於皇家不列顛哥倫比亞博物館)

(美洲野牛)

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同樣活躍在這片肥沃的草原上,以捕獵為生。

(狩獵野牛的印第安人)

他們的足跡遍布歐洲,亞洲。

(白令陸橋附近發現的猛獁象遺骸)

在他們追逐獵物的步伐下,不經意間,就越過了白令陸橋,到達了北美阿拉斯加地區。

(亞洲人類遷移路線圖)

白令陸橋在距今數萬年的時間裡,經歷了數次演變。伸延最廣闊的時候,長度達1600公裡。而到距今約1.2萬年的時候,海平面上升,大陸橋就被淹沒在海水中。

(白令陸橋演化史)

現今的白令海峽中仍然可見白令陸橋的殘餘——代奧米德群島。該島嶼由兩座島嶼組成,西邊的島稱為大代奧米德島(Big Diomede或Imaqliq,又稱Ratmanov Island),為俄羅斯聯邦的領土;東邊的島稱為小代奧米德島,是美國的領土。

 

(代奧米德群島)

而美洲原住民如何從阿拉斯加地區向南遷移,越過重重冰川的阻隔,最終遍布整個美洲,學術界依舊爭論不休。經過長期地不斷遷移與推進,最終散布到美洲全境。

(美洲不同國家地區原住民人口分布百分比圖)

美洲原住民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他們進入美洲的時間不同,背景各異,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許多不同語言、不同習俗、不同文化的部落。

(墨西哥帕倫克博物館裡的瑪雅文字)

人類文明的傳播與演化,就是這樣與地球上的地質變化,息息相關,相互適應。

參考文獻:

(1)Belize2000 Housing and Population Census". Belize Central Statistical Office.200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8 June 2012. Retrieved 30 September 2008.

(2) 高郭平, 趙進平, 董兆乾, et al. 白令海峽海域夏季溫、鹽分布及變化[J]. 極地研究, 2004, 16(3):229-239.

(3)Hopkins,David M., John V. Matthews, and Charles E. Schweger, eds. Paleoecology ofBeringia. Elsevier, 2013.

大家都在關注:(超連結,點擊直接進入)---早期內容搜索

【地理拓展】全部拓展內容--搜尋引擎

【地理拓展】臭氧的變壞歷程

【地理拓展】地球的遮陽傘——臭氧層

【地理拓展】哪些小麥容易發生凍害?如何預防和補救?

【地理拓展】人工影響天氣

【地理拓展】三伏天,到底有多少天?(漲知識了!)

【地理拓展】 為什麼三伏天最熱 ?你想要的答案在這兒....

【地理拓展】江西贛州市是如何做到「雨而不澇」的?

【地理拓展】摸不透的雨帶與「副高」相愛相殺

【地理拓展】雨為「果」 「因」為何?

【地理拓展】央視《新聞1+1》 | 汛情背後的氣候有何異常?

【地理拓展】「小女孩」——拉尼娜

【地理拓展】關於「天問一號」的五個「地問」

【地理拓展】央視《新聞1+1》 | 汛情背後的氣候有何異常?

【地理拓展】我讓風兒告訴你!(關於「風」的專業介紹)

【地理拓展】 副高和颱風走向之間的關係 一個不平靜的對袂

【地理拓展】小區住宅布局方式大有講究,你的小區是哪種布局?

【地理拓展】雷電與天氣變化諺語

【地理拓展】南支槽、旗雲、高壓脊……你看懂了嗎?

【地理拓展】一場優秀的颱風是這樣的?

【地理拓展】都說洪水如猛獸 ,終於知道原因了!

【地理拓展】鏡頭中的天柱山花崗巖風化地貌

【地理拓展】為什麼說「急雨易晴,慢雨不開」?

【地理拓展】水系是個什麼玩意,看其形式及發展~

【地理拓展】暖夜燈柱!!快來看看!

【地理拓展】二十四節氣漫畫——處暑篇

【地理拓展】關於處暑,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地理拓展】汛期話防災——暴雨

【地理拓展】你關心的那些「怪雨」現象, 終於有答案了!

【地理拓展】「七彩祥雲」和彩虹是一回事兒嗎?

【地理拓展】颱風登陸知多少?

【地理拓展】什麼是風?地球上有多少種風?一文給你總結全了

【地理拓展】國家版圖

【地理拓展】為什麼颱風總是和暴雨聯繫在一起呢?

喜歡老師為你提供的學習資源嗎?有什麼學習感想、經驗心得想分享?你想從本平臺中獲得什麼具體內容呢?期待看見你的留言~歡迎大家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

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或添加公眾號關注。

喜歡本文,請隨手點讚,歡迎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先祖們走過白令陸橋多少次,才最終定居在美洲?
    據信,人類在3萬年前到1.5萬年前左右,遷移至此。通過古氣候模擬和遺傳數據分析,Sikora等人認為,至少有部分古代北西伯利亞人在LGM期間遷移至白令陸橋南部(圖1),且他們正是美洲首批定居者(有時也被稱為「第一批人類」)以及約在同一時期出現的另一個人群的共同祖先——作者將這個人群稱為「古代古西伯利亞人」。東亞人群對古代古西伯利亞人貢獻了75%的DNA,對第一批人類貢獻了63%的DNA。
  • 人類抵達美洲的時間再被提前?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 考古學家認為石製品證據將人類佔領美洲的時間提前到了逾3萬年之前——但並非人人都贊同。 第一批抵達美洲的人類來自東亞,但何時開始抵達一直眾說紛紜。一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早在13萬年前,但該理論背後的大部分考古學證據都富有爭議。比如,一些石製品非常簡單,懷疑者認為它們更像是自然地質過程的產物,而不是由人類製作而成。
  • 中國最長高鐵之「陸橋通道」,從連雲港到烏魯木齊,超3千公裡!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中有「 八橫 」 通道,其中之一的「陸橋通道」,走向為:連雲港——徐州——鄭州——西安——蘭州——西寧——烏魯木齊高速鐵路。
  • 「美洲豹王朝」的200萬年
    早更新世的氣候環境變冷造就了更加開闊的草原,為動物遷徙打開了通道。人類的祖先大概在180萬年首次走出非洲,第一站就是西亞的喬治亞的著名化石遺址德馬尼西Dmanisi。有趣的是美洲豹在亞洲最早的化石記錄也是在這裡。他們和人類的祖先一起走上了徵服世界的道路。
  • 全國最長高鐵陸橋通道已貫通3181公裡,最後一段預計2020年通車
    在這份規劃的八縱八橫主幹道中有一個陸橋通道。其介紹為連雲港~徐州~鄭州~西安~蘭州~西寧~烏魯木齊高速鐵路。連接華東、華中、西北地區,貫通東隴海、中原、關中平原、蘭西、天山北坡等城市群。那麼這條陸橋通道現在建成什麼樣了呢?今天小鐵就帶大夥一起去了解一下。
  • 《論安第斯山脈部族巫術與愛斯基摩薩滿教的聯繫,兼議第四紀冰期陸橋學說》#F199
    在不到八千年的時間內,到達了智利南部,完成美洲大陸全覆蓋。但就在此時,一種比人類更可怕,更強大,更殘暴的生物,也達到了美洲大陸。他註定是世界的霸主,是血腥的奉祭,他就是 「神」2)神之創生從阿拉斯加入侵的猴子怪物,當然不會是同一批人,他們之間,也不會保持著親情聯繫。
  • 美洲印第安人來源之謎:與古中國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印第安人是美洲最古老的居民,那麼他們究竟是在這裡土生土長的,還是從別處遷來的?美洲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化石發現。從考古人類學來看, 南、北美洲都沒有發現「半人類」的長期發展跡象,也沒有發現人類在靈長目中的近親巨猿化石。依此可以斷定,這裡人類的始祖並非土生土長,而是來自其他大陸。
  • 美洲原住民的祖先究竟有幾個人?
    儘管目前已有許多基因研究能幫助我們理解古老族群如何定居美洲,科學家對當初來到美洲最古老的族群(他們稱之為「創建族群」)的大小卻沒有定論。2 萬 3 千年前,現今美洲原住民的祖先通過白令陸橋(Beringia,現今白令海峽)從西伯利亞來到美國阿拉斯加,並在陸橋分離之後耗時約 8 千年劃分成阿薩巴斯卡人(Athabascans,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和印地安人(Amerindians)。而科學家感興趣的是,這些祖先究竟要多少人才能發展成 4 千多萬名適應美洲不同環境條件的居民。
  • 電費高遲未啟用 臺鐵彰化站陸橋三不管
    斥資7000多萬元的彰化火車站跨站人行陸橋還未啟用,已面臨沒有單位肯接管,成了燙手山芋。東南網8月31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斥資7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建造的彰化火車站跨站人行陸橋,還未啟用,卻因每年電費即需千萬元,縣府、市公所及「鐵路局」都不願接管,成了燙手山芋,面對全運及臺灣燈會即將到來,縣府表示將由「交通部」協調,儘速開放啟用。
  • 河南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是哪個?
    地理區位對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影響無需多言,看看歷史上的君士坦丁堡和今天的新加坡便一目了然。前者因為地處歐亞十字路口而成為東西方陸路交流的必經之地,後者則因為扼守馬六甲海峽而坐地起價。那麼對於中原大省河南來說,哪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最好呢?
  • 玉圭符號確證殷人到達美洲?
    我們知道,白令海峽——如今亞洲與美洲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水深不過四五十米,最窄處不過八十多公裡,當海平面下降100多米時,這裡就會變成「白令陸橋」,將亞洲和美洲連接為一體。兩大洲的耐寒動物,諸如猛獁象、美洲野牛、高山綿羊、山羊、麝牛等,可以從這兒自由「串門」,而追逐獵物的東北亞晚期智人,也一批批地從這裡進入美洲,逐漸向南遷徙,最終遍布美洲,這是廣為人們接受的印第安人遷徙史。
  • 哥倫布發現美洲丨新航線的開闢為何讓人類文明進入全球性的交往?
    在大航海時代,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西歐國家希望直接與東方進行貿易往來促使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也正是因為美洲被發現,才開闢了世界航線與全球人類的交往共同發展道路。一、西歐國家與基督教會強烈的東方探索思想促使哥倫布順利實行西航開闢新航線,發現美洲大陸成為歐美交往第一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主要原因是西方資本主義希望開拓東方市場。
  • 高二地理教案:《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學設計
    1.有關採集和狩獵階段陸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類的衣食住行極大地依賴於地理環境 B.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很少受地理環境影響 C.人類的繁衍生息比較活躍 D.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較強 2.農業社會階段,不屬於早期農業主要起源地區的是
  • 臺北IG打卡景點:葫蘆國小跨堤人行陸橋,天橋也能拍得這麼美
    有些景點則是早就存在已久,卻因為一張IG 打卡照而爆紅,位於臺北市的IG 打卡景點「葫蘆國小跨堤人行陸橋」就是最近才爆紅的新興景點,令網友驚呼原來臺北市也有如此美麗的人行天橋!詳細地址交通資訊怎麼去?怎麼拍出美美令人羨慕的打卡照?詳細跟大家分享。
  • 視頻:初中地理思維導圖mindmap,如何畫好美洲氣候類型分布圖
    #思維導圖#學地理,畫地圖(map),我們要抓住圖中地理現象的主要特徵,不求面面俱到,可以忽略掉一些次要因素,做成一個圖,加上適當的顏色,文字,做成一個腦圖(mindmap),即地理思維導圖。畫圖是為了幫助我們梳理地理知識,理解地理現象,學會變圖,記圖,用圖解決和分析問題。今天我學習畫一下美洲的氣候類型分布圖。
  • 【地理拓展】「城市通風廊道」---讓城市吹起「穿堂風」
    城市通風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氣流動性、緩解熱島效應和改善人體舒適度為目的,為城區引入新鮮冷溼空氣而構建的通道。大家都在關注(超連結,可以查看早期全部內容)【地理拓展】全部拓展內容--搜尋引擎【地理拓展】世界蘋果第一產地,為什麼在日本?【地理拓展】以色列柑橘,全國只做一個品牌,照樣徵服世界!【地理拓展】什麼?「北京時間」不在北京發播!
  • 美洲三大文明落後於同時代亞歐大陸其它文明的原因。
    (海洋和白令海峽將美洲大陸同亞歐大陸從地理上分開)第三,地理大隔絕。1,同亞歐大陸地理隔絕,在十六世紀,西方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陸之前,由於海洋和白令海峽的原因,美洲文明無法同亞歐大陸的文明交流;而文明不交流會導致停滯甚至倒退。
  • 美洲土著的祖先不光是亞洲人還有大洋洲人,DNA證實了
    這周,兩大科研團隊分別在《自然》雜誌和《科學》雜誌發表最新研究報告,他們通過最新的DNA測序技術,分析了古代人和現代人的DNA組成,最後得出美洲原住民竟然與澳大利亞和美拉尼西亞土著民有相同的祖先,這與之前起源於歐洲或亞洲的理論有出入。但是,大洋洲土著居民的DNA是如何混入美洲原住民的基因組中呢?兩組科學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