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受章魚啟發 研製出新型變色紙張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美國科學家受章魚啟發研製出新型變色紙張

  據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報導,科學家們受到章魚皮膚變色的啟發,初步製造出了一種變色紙,能夠根據它所偵測到的溫度改變顏色。這是我們人類向章魚學習變色的一小步。

  本周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介紹了這種新型設備。

  這種設備由對溫度敏感的染料製成,在較低溫度時為黑色,而在較高溫度時則為透明。《大眾機械》雜誌介紹了它的原理。根據介紹,這種新型紙張注滿了對溫度敏感的染料,在較低溫度時呈現為黑色,而當溫度上升到華氏116度(約攝氏47度)時則會變為透明。這一層染料位於一層具有反射功能的白色的銀「瓦片」上。「瓦片」下面還有極薄的一層矽電路用來控制染料的溫度,再加上一層透明的矽膠基座。不過,這一摞加起來也只有200微米厚,相當於人類頭髮平均寬度的兩倍。

  在這一摞下面的還有一層基底,這是一層對光線敏感的光探測器。如果將上面的一摞劃分為細小的「像素點」之後,每個像素點的染料層和銀「瓦片」層的角落都開有刻槽,從而允許光線通過。光線到達光敏探測器之後最終控制顏色的變化。這種適應性的偽裝系統能在光照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一兩秒內就作出反應。

  當然,相比於章魚,只有黑白兩色的這種材料還比較原始。而且,這種紙張還需要能量供應,也只在特定溫度下有效。不過項目的領導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約翰·羅傑斯表示,目前的設備更多的是一種對原則的證明。要想加以改進,他們可能會將對溫度的感應更換為對電場的感應,將染料更換為更多彩的等等。

  據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報導,科學家們受到章魚皮膚變色的啟發,初步製造出了一種變色紙,能夠根據它所偵測到的溫度改變顏色。這是我們人類向章魚學習變色的一小步。 本周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介紹了這種新型設備。 這種設備由對溫度敏感的染料製成,在較低溫度時為黑色,而在較高溫度時則為透明。《大眾機械》雜誌介紹了它的原理。根據介紹,這種新型紙張注滿了對溫度敏感的染料,在較低溫度時呈現為黑色,而當溫度上升到華氏116度(約攝氏47度)時則會變為透明。這一層染料位於一層具有反射功能的白色的銀「瓦片」上。「瓦片」下面還有極薄的一層矽電路用來控制染料的溫度,再加上一層透明的矽膠基座。不過,這一摞加起來也只有200微米厚,相當於人類頭髮平均寬度的兩倍。 在這一摞下面的還有一層基底,這是一層對光線敏感的光探測器。如果將上面的一摞劃分為細小的「像素點」之後,每個像素點的染料層和銀「瓦片」層的角落都開有刻槽,從而允許光線通過。光線到達光敏探測器之後最終控制顏色的變化。這種適應性的偽裝系統能在光照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一兩秒內就作出反應。 當然,相比於章魚,只有黑白兩色的這種材料還比較原始。而且,這種紙張還需要能量供應,也只在特定溫度下有效。不過項目的領導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約翰·羅傑斯表示,目前的設備更多的是一種對原則的證明。要想加以改進,他們可能會將對溫度的感應更換為對電場的感應,將染料更換為更多彩的等等。(譯者:梁爽)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受章魚啟發!浙大學者研製出500毫秒超快「開關」智能粘合劑
    但是,這些受動物粘附啟發的人造膠粘劑只適用於溼潤或乾燥的表面,其膠粘強度開關比有限。章魚吸盤在幹、溼環境下對表面無孔粘著性能優異。藉助於肌肉運動,章魚可以輕鬆地控制吸盤內的壓力,從而在外表面產生可調節和切換的粘合強度。章魚吸盤具有獨特的形狀,它由兩部分組成:盤形漏鬥和空心髖臼。
  • 美科學家拍到罕見畫面:章魚一邊做夢一邊變色
    據外媒報導,美國阿拉斯加太平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通過記錄一隻名為海蒂的雌性章魚的日常活動發現,它在睡眠中不斷變換顏色,或證實章魚擁有夢境。章魚擁有成千上萬個色素細胞,通常在捕獵和進食時進行變色偽裝,在環境中隱藏自己。這名生物學家表示,通過章魚不斷變化的顏色,你幾乎可以講述出它身體的變化,甚至描述它的夢境。
  • 科學家研製出無痛膠布
    科學家研製出無痛膠布 原標題 [科學家研製出無痛膠布] 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手術膠布,把它從患者皮膚上撕下來時不會引起疼痛。  科學家的目標是改變早產兒的護理狀況。如果使用粗糙的膠布把導管、監護工具和導線固定在寶寶臉部和身體上,他們嬌嫩的皮膚就可能受到損傷。  生性敏感的成年人也能從中獲益,因為這種技術可以用來生產無痛膏藥。  來自美國波士頓的羅伯特·蘭格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最初受到一項調查的啟發。
  • 東華大學等研製出新型智能面料—新聞—科學網
    東華大學王宏志課題組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艾爾莎·瑞秋曼尼斯課題組合作,在智能致動材料領域獲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 科學家研製『超級紙」 可耐700度高溫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們日前研製成功了一種耐高溫、耐腐蝕並且具有殺菌功能的超級紙張。    據研製出這種紙張的阿肯色大學的科學家們介紹,這種超級紙中**主要的成份為納米級的氧化鈦纖維--其性質穩定,可耐受高溫和酸鹼的腐蝕。雖然物理和化學特性出類拔萃,但製造這種紙張不需要特別的條件--其晾曬過程與製造普通紙時沒有任何差異。
  • 烏賊和章魚為什麼會變色?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25日報導】題:科學家披露烏賊和章魚變色能力背後的機制  生命體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形成顏色:染色或形成某種解剖結構。結構性顏色源於光線同生物納米結構之間物理上的相互作用。許多生命體擁有這種能力,但是人們對這個過程背後的生物機制卻知之甚少。
  •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2020-02-04 11:47:21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劉霞 | 字號:A+ | A- 2月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一種結合集成晶片、光子概念和非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光子計算機,新計算機不僅在解決某些難題方面擁有超越經典電子計算機的潛力,且物理尺度可擴展
  • 章魚一邊做夢一邊變色!美科學家拍到罕見畫面:或夢見自己吃螃蟹
    美國阿拉斯加太平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近日通過記錄一隻名為海蒂的雌性章魚的日常活動發現,它在睡眠中不斷變換顏色,或證實章魚擁有夢境。章魚擁有成千上萬個色素細胞,通常在捕獵和進食時進行變色偽裝,在環境中隱藏自己。科學家猜測,海蒂可能夢見了自己捉住了一隻螃蟹,然後躲起來吃掉了。
  • 科學家拍罕見畫面 一隻雌性章魚竟睡眠中不斷變換顏色
    科學家拍罕見畫面 一隻雌性章魚竟睡眠中不斷變換顏色時間:2019-10-01 10: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拍罕見畫面 一隻雌性章魚竟睡眠中不斷變換顏色 美國阿拉斯加太平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近日通過記錄一隻名為海蒂的雌性章魚的日常活動發現,它在睡眠中不斷變換顏色
  • 義大利研製出納米噴霧「超級紙張」 防水抗菌且帶有磁性
    噴過納米顆粒噴霧後,普通紙張能夠變成防水抗菌、且帶有磁性的「超級紙張」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4月18日報導,義大利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能夠製造出「超級紙張」的納米顆粒噴霧。據他們介紹,這種噴霧能夠使普通紙張具有防水抗菌的性能,還將使其帶有磁性,但這種「超級紙張」的價格可能會十分昂貴。據悉,這種噴霧不僅適用於紙張,還可以把布料等其他纖維材料變成相應的「超級產品」。研究人員稱,這種轉變的原理是纖維素纖維材料的分子同納米溶液產生反應,生成了一種特殊的聚合物基體。
  •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成功研製出了新型盲文印刷系統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微納加工研究部與中國盲文出版社合作,利用生物晶片點樣儀技術研製的新型盲文點膠印刷系統,為盲文印刷開闢了新天地。該項目得到中國殘聯的大力支持,並於近日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製出了單頭點膠印刷系統。    我國現有盲人800餘萬,對盲文書籍的需求非常巨大。盲文印刷系統主要採用陽文拓印,即利用金屬模版在特殊紙上製備盲文。
  • 美國科學家研製身體掛式機械臂 穿戴者4條手臂力量「超人」
    美科學家研製身體掛式機械臂,可提供"超人般"力量。美科學家研製身體掛式機械臂,可提供"超人般"力量。(網頁截圖)美科學家研製身體掛式機械臂,可提供"超人般"力量。(網頁截圖) 麻省理工學院d'Arbeloff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費德裡科·帕瑞提(Federico Parietti)與布爾丁·艾羅倫斯-伯尼拉(Baldin Llorens-Bonilla)研發出的這套機械臂,重約9公斤,可以被安置在肩部或臀部,可舉起重物。它介於《蜘蛛俠》中反面角色章魚博士與《G型神探》中保安主角的機械臂之間。
  • 美國一大學研製出新型男性避孕口服藥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電視4臺(NBC4)3月19日報導,華盛頓大學研製出一種新型男性避孕藥,可每日服用且無副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其藥效如何。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型口服藥物為某種睪酮素(DMAU),尚未經過長期試驗,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服用後是否會降低精子量。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導,此前研製出的男性避孕藥物每日需服用兩次,而且會對肝臟造成損害。
  • 中國科大團隊研製出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1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傑教授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鮑駿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該催化劑為超立方體框架結構,在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為今後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 天津大學科學家世界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仰大勇在世界上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實現了在觀測細胞三維培養過程中基質材料螢光的即時開關可控。該成果近日發表於《先進科學》,相關材料和技術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三維細胞培養技術是目前人類再造人體組織和器官的主要手段。
  • 科學家研製新型解酒藥 助你「千杯不醉」
    別擔心,新研製的「千杯不醉」解酒藥可以幫你擺脫煩惱。科學家正研製一種「醒酒藥」,可以通過抑制酒精對大腦的影響,幫助那些不勝酒力的人擺脫醉酒的煩惱。在醉酒實驗中,儘管小白鼠被灌了足夠使它們東倒西歪甚至跌倒的酒量,但由於服用了新型藥物,甚至都沒有搖晃。該研究為研製解酒藥鋪平了道路,這樣人們再不用擔心節日的夜晚喝醉後出洋相了。
  • 章魚是最接近外星人的生物?藍血,變色,三顆心臟,九個大腦
    然而當大家都驚訝這個章魚保羅預言能力怎麼這麼強的時候,一個重大的疑問也出現在人們的心理,章魚為什麼會有預言能力,科學家解釋章魚在各個方面似乎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不太一樣,而且章魚的基因組,顯示出驚人的複雜程度,甚至遠遠超出了人類,由此很多科學家就猜測!章魚有可能不是地球的原生物種,接下來我們就看看章魚到底特別在哪兒?
  • 科學家研製出基於絲心蛋白的人工視網膜
    西班牙康普頓斯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生物混合視網膜,它由絲心蛋白(蛛絲蛋白質)和真正的視網膜細胞組成。這將有助於罹患老年性黃斑變性等疾病的患者修復受損的視網膜。新型人工視網膜的細胞附著在非常纖薄的絲心蛋白生物膜(一種與人體組織100%兼容的生物材料)上,塗上凝膠可以在眼科手術中保護它們,並使其能在移植後的載體組織上存活所需的時間。為了製造這種人造視網膜,研究人員研製出絲心蛋白膜,其機械特性類似於支撐視網膜的眼球血管膜內層。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吳麗芳團隊在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和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他們闡明了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
  • 受石鱉啟發 科學家研製出兼具柔韌性和耐衝擊性的材料
    但是,由於受到軟體動物啟發的實驗性新材料的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通常,軟體動物的殼要麼是一個剛性件,要麼是兩個鉸接件。石鱉的橢圓形外殼有所不同,它由八個重疊的殼板組成,在底部由環形「腰帶」圍繞。該環帶依次由小的、堅硬的、重疊的鱗片組成,它們附著在較軟的下面組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