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科學家世界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 蚯蚓切成兩半可以再生,壁虎尾巴斷後可以重新生長,與動物神奇的再生能力不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損傷修復離不開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其技術核心是構建細胞培養基質材料,實現受損組織和器官的重建。日前,天津大學教授仰大勇在世界上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實現了在觀測細胞三維培養過程中基質材料螢光的即時開關可控。該成果近日發表於《先進科學》,相關材料和技術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三維細胞培養技術是目前人類再造人體組織和器官的主要手段。「如果說細胞是一粒種子,而我們研製的新型水凝膠就好像肥沃的土壤,不僅為種子的生長提供牢固的根基和充足的養分,同時也創造了一種發光環境,為更好地觀察種子生長提供便利。」仰大勇介紹到。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對細胞沒有毒副作用,可以作為一種優良的三維細胞培養基質。

仰大勇表示,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對細胞沒有毒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水凝膠對於外加的離子刺激具有快速可逆螢光響應,在觀測細胞時能實現基質螢光的實時開關可控,這些外加的離子對於細胞生長沒有影響。

據了解,這一新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它為細胞提供了一個更接近體內生存條件的微環境,可作為一種優良的細胞培養基質用於幹細胞的三維培養,實現組織修復和器官再生,為人類生命健康帶來新希望。(李依環 盧靜 通訊員 焦德芳)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
    >doi:10.1002/advs.202001066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dvanced 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特殊的方法,其或能精準控制水凝膠的沉積,水凝膠由水溶性的聚合物組成,通常在實驗中用於支持細胞用於治療性的目的,同時水凝膠還能模擬細胞外基質,即機體細胞所處的天然環境。
  • 科學家打造新型水凝膠材料,耐用性可與人體膝蓋軟骨相比擬
    人體膝蓋的軟骨是相當神奇的東西,堅固的足以承受人的體重的同時,又柔軟的能使關節免受衝擊,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能用來取代的人工替代品,在漫長的尋覓及測試後,杜克大學團隊認為它們已經成功找到了。
  • Adv Sci:一種水凝膠沉積技術或能成功「誘騙」幹細胞轉化為特殊的...
    2020年9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dvanced 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特殊的方法,其或能精準控制水凝膠的沉積,水凝膠由水溶性的聚合物組成,通常在實驗中用於支持細胞用於治療性的目的,同時水凝膠還能模擬細胞外基質,即機體細胞所處的天然環境。
  • 科學家研發新型傷口癒合水凝膠 通過觸發免疫反應減少疤痕
    現在,杜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水凝膠,可以觸發再生免疫反應,幫助皮膚更健康、更牢固地癒合,而不會留下疤痕。當皮膚受傷時,身體的反應是迅速形成疤痕組織,以防止傷口的感染、疼痛和脫水。這樣做的弊端大家都很熟悉--皮膚上會出現永久性的難看的汙點,毛髮和汗腺將不再生長。
  • 刺激免疫系統的新型水凝膠,可以改善傷口癒合,讓疤痕最小化
    近日,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水凝膠,它在免疫系統的幫助下,可以快速治癒動物的傷口,同時將疤痕最小化。這種水凝膠具備提升機體自愈能力的潛力。微孔退火粒子(MAP)凝膠先前被證明是一種支持組織生長和加速傷口癒合的結構。在這項研究中,MAP凝膠被修飾以觸發特定的免疫反應。當前這項研究還只在小鼠中進行了實驗,但這種凝膠或許也可以幫助燒傷、割傷、糖尿病潰瘍和其他類型的傷口癒合,否則,這些受損的皮膚將會留下疤痕。
  • 水凝膠3D列印可快速生成複雜脈管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由美國萊斯大學的喬丹·米勒和華盛頓大學的凱利·史蒂文斯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水凝膠3D列印技術。這種新的開源生物列印技術的核心是被稱為「組織工程立體光刻儀」(SLATE)的設備和相應的藍光吸收劑。該系統應用增材製造原理,在水凝膠預溶液中添加了藍光吸收劑,使得吸收藍光後凝固的水凝膠被限定在非常精細的一層中。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構建MFPH的策略包括:將具有刺激響應變色特性的單一螢光團引入水凝膠基質中、將兩個或多個具有不同發射顏色的螢光團組合。 大多數經典有機染料主要是疏水性平面分子,它們通常在高親水性聚合物水凝膠基質中形成緻密的面對面填充,導致不利的聚集誘導猝滅(ACQ)。
  • 康寧生命科學:天然水凝膠和細胞外基質(ECM)培養
    水凝膠是由交聯的多聚鏈或複雜的天然或合成蛋白分子組成的網絡構成。由於含大量水,水凝膠具有和天然組織非常相似的生物物理學特性,因而可以作為高效的3D細胞培養基質。水凝膠可以單獨或和其他技術(如固體支架、可通透支持物、細胞微陣列和微流體設備)聯用。
  • 人工視網膜技術升級 由水凝膠和生物細胞蛋白組成的人造柔性視網膜...
    打開APP 人工視網膜技術升級 由水凝膠和生物細胞蛋白組成的人造柔性視網膜問世 發表於 2017-05-07 00:53:59
  • 我國開發針對糖尿病傷口監測和癒合的新型水凝膠敷料光學傳感器
    糖尿病性潰瘍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創傷。雖然科學家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糖尿病潰瘍仍然是一個挑戰,需要不斷監測和管理。針對糖尿病傷口監測和癒合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課題組在糖尿病傷口監測和促癒合方面取得最新進展,開發了一個多功能的兩性離子凝膠創傷敷料作為一個光學傳感器同時監測糖尿病傷口治療的pH值和葡萄糖水平(圖1)。
  • 美研製出新型環保水凝膠材料
    原標題:美研製出新型環保水凝膠材料   據新華社舊金山12月3日電 (記者馬丹)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用天然材料製造水凝膠的新工藝,所製備的水凝膠廉價、安全、伸縮性充分,可在食品加工、滅火等方面有新的應用。
  • 《生物材料》李海燕/陳漢輝:海藻酸鈉凝膠調節吞噬細胞皮膚再生
    在12小時和24小時後,用正常培養基(對照)和BG/SA水凝膠培養的RAW細胞的FACS結果。3.2 BG/SA水凝膠對RAW細胞炎症相關細胞因子基因表達的影響分析了在有或沒有BG/SA水凝膠培養12 h和24 h的RAW細胞中幾種關鍵抗炎和促炎細胞因子的基因表達。
  • 科學家構建新型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王義明與教授郭旭虹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獲新進展,團隊通過凝膠因子和磷脂分子的正交組裝,構建了具有應變增強特性的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雷波課題組開發了一類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該材料具有穩定光致發光、可注射、自修復、溫敏性、pH響應性等多功能特性,有效實現對腫瘤局部的微環境響應性治療和自修復材料降解的無損示蹤能力,成果發表於Biomaterials。
  • 浙大、麻省理工學生聯合開發「積木式」3D印表機:從細胞到水凝膠,什麼液體都能打
    沒關係,往下看你就知道啦~(xPrint)  xPrint是由浙江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團隊聯合開發的模塊化3D印表機,這臺3D印表機可以快速更換列印模塊,輕鬆切換生物細胞和水凝膠等多種液體材料列印模式。  印表機模塊是怎樣切換的呢?
  •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Evelyn Zhang • 2019-12-27 10:16:59 來源:前瞻網
  • 美國科學家受章魚啟發 研製出新型變色紙張
    美國科學家受章魚啟發研製出新型變色紙張  據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報導,科學家們受到章魚皮膚變色的啟發,初步製造出了一種變色紙,能夠根據它所偵測到的溫度改變顏色。這是我們人類向章魚學習變色的一小步。
  • 科學家發明新型智能眼罩可更好監測睡眠,未來或將用於遊戲和VR
    一款舒適、可精準監測睡眠的新型智能眼罩,或許要來了!近日,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團隊首創的可清洗水凝膠電極與脈衝傳感器集成起來,研發了一款可追蹤眼球活動和心臟數據的智能眼罩——Chesma。
  • 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仿生熱敏止血水凝膠
    當前,兩種通用方法用於製備基於膠原的水凝膠。由於膠原蛋白分子組裝體的無序結構,通過常規的反覆冷凍乾燥方法製備的膠原蛋白水凝膠通常易碎且柔韌性較低,強度低。當通過原位凝膠形成(膠原蛋白自聚集方法)形成凝膠時,這些材料在膠原分子的分散狀態中具有可逆的變化,導致從溶液到凝膠的相變。膠原蛋白的自聚集可引起基於膠原蛋白的水凝膠的熱響應特性。這對於促進傷口閉合和出血控制很重要。
  • Mater|一鍋法原位凝膠體系製備IPN水凝膠用於組織再生
    凝膠動力學表明,RADA16肽網絡是獨立形成的,隨後會在含有這三種組分的混合物中形成CH/PEG網絡。在CH/PEG/RADA16中培養軟骨細胞表明,IPN結構可以促進嵌入的軟骨細胞形成關節軟骨的性能。在植入含有軟骨細胞的CH/PEG/RADA16的小鼠中,觀察到較低的炎症和較高的蛋白質產生,證明了IPN水凝膠設計在組織再生中用作細胞培養支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