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構建新型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新聞—科學網

2020-12-24 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王義明與教授郭旭虹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獲新進展,團隊通過凝膠因子和磷脂分子的正交組裝,構建了具有應變增強特性的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深度模擬了生物組織的結構與功能。相關研究成果近日以當期底封形式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生物組織是由蛋白質砌塊組裝得到的半柔性生物微絲交織而成的三維網絡結構,在應對外界機械力的刺激時,會表現出獨特的應變增強特性,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應力的傷害。長期以來,人們利用小分子砌塊,通過超分子組裝的方式,製備出了一系列類似生物組織的超分子水凝膠材料,並在生物醫藥、仿生、光電等領域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然而,生物組織所表現出的應變增強特性在人工合成型超分子水凝膠材料中極其罕見。

據悉,該研究團隊在前期工作中建立了多組分超分子水凝膠系統,並發展了利用成核幹擾的手段控制各組分在超分子纖維中的組成的調控方法。據此,研究人員藉助類似的調控手段,通過控制超分子纖維的分子組成,組裝得到了半柔性的凝膠纖維,使得所製備出的超分子水凝膠材料表現出類似生物組織的應變增強特性。

王義明表示,這項工作對推動具有機械響應性的仿生軟物質材料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所構築的具有應變增強特性的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可作為理想的人工組織模型,用於研究生物組織在外界應力刺激下,細胞及蛋白微絲網絡的結構響應機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1911364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脂質體天然高分子水凝膠給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綜述多種以天然高分子材料為凝膠骨架,且其內含有載藥脂質體、類脂囊泡等的水凝膠系統研究進展,對開發新型緩控釋製劑、提高水溶性藥物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智能刺激響應性給藥系統等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目前,脂質體-水凝膠給藥系統已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尤其是內嵌有各種特殊功能脂質體,以天然高分子材料為凝膠骨架的水凝膠系統由於其輔料均具有生物相容性、無毒性等特性,以及有凝膠骨架和脂質體雙重藥物釋放屏障,可設計成各種刺激響應性藥物傳遞系統。有關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化學結構式見表1。
  • 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
    研究者表示,這種能在一分鐘內為單一細胞分裝水凝膠液滴的新技術還能被用來「誘騙」骨髓幹細胞分化成為特殊類型的細胞;同時該技術還是對當前技術的改進,當前很多方法通常會以一種不受控的方式將大量水凝膠與細胞混合,這就會使得細胞與其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相互作用而難以進行研究,而新型的水凝膠沉積技術就可以用於治療目的,比如支持用於製造新型組織的幹細胞等。
  • 科學家打造新型水凝膠材料,耐用性可與人體膝蓋軟骨相比擬
    在《高級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的最新論文中,杜克大學材料科學家Ben Wiley介紹了團隊所開發出的最新水凝膠材料,能夠像自然軟骨一樣承受拉力、重載等外力,卻不會隨時間流逝而磨損。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近日,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詳細概述了一些觸發水凝膠形成的可用方法,並描述了每種方法的機理,優點和局限性,並基於它們是直接引發凝膠作用(本徵凝膠作用)還是通過從中間組分釋放凝膠引發劑(間接凝膠作用)而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凝膠引發劑分類系統。接著,研究人員嚴格評估了這些觸發因素在基礎和臨床生物醫學應用(包括體內凝膠化,3D生物列印和水凝膠圖案化)中的適用性。
  • 殼聚糖基自愈性水凝膠的臨床夢:小材料大驚喜—新聞—科學網
    以高分子材料為研究方向的危巖課題組看似與生命科學領域並無直接關係。而這一自愈性水凝膠原料價廉易得、製備方法簡單、生物相容性好,恰有望在靶向給藥、可控釋放等方面發揮作用。 為何研究自愈性水凝膠 「科學研究要以人為本」,報告PPT的最後有這麼一行字。
  • 天津大學科學家世界首創新型細胞培養變色水凝膠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 蚯蚓切成兩半可以再生,壁虎尾巴斷後可以重新生長,與動物神奇的再生能力不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損傷修復離不開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其技術核心是構建細胞培養基質材料,實現受損組織和器官的重建。
  • 美研製出新型環保水凝膠材料
    原標題:美研製出新型環保水凝膠材料   據新華社舊金山12月3日電 (記者馬丹)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明了一種用天然材料製造水凝膠的新工藝,所製備的水凝膠廉價、安全、伸縮性充分,可在食品加工、滅火等方面有新的應用。
  • 科學家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新型亞穩結構—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金屬科學家工作室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
  • 科學家發現卵巢衰老分子標記物—新聞—科學網
    1月31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研究人員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衰老的單細胞圖譜。通過這一圖譜和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的聯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曲靜,北京大學教授湯富酬及美國索爾克(Salk)研究所等研究團隊合作完成。
  • 科學網—製備出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吳麗芳團隊在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和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他們闡明了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雷波課題組開發了一類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該材料具有穩定光致發光、可注射、自修復、溫敏性、pH響應性等多功能特性,有效實現對腫瘤局部的微環境響應性治療和自修復材料降解的無損示蹤能力,成果發表於Biomaterials。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已經開發出了能夠檢測多種分析物的水凝膠,包括無機離子,碳水化合物,硫醇,氣體,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質),甚至是微生物,例如細菌和病毒。由於在分子水平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自下而上設計的附加優勢,使用水凝膠傳感器進行分子檢測通常很容易執行,並且水凝膠可以與電子設備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檢測靈敏度,或者與生物醫學設備集成用於體外和體內學習。新加坡材料研究與工程學院Jason Y. C.
  • 具有細齒結構的水凝膠可用於葡萄糖監測傳感器
    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雜誌上在線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他們設計了一種水凝膠膜,可用於容納光學葡萄糖傳感材料,可用於構建監測糖尿病患者糖分水平的生物傳感器。
  • 【綜述】超分子形狀記憶水凝膠新進展
    研究人員首先將動態硼酸酯鍵和金屬配位作用引入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構建了具有自修復性能的室溫形狀記憶水凝膠體系(Chem. Commun., 2014, 50, 12277)。他們還通過對可逆作用的選擇,獲得了具有生物分子響應的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並顯著提高了材料的形狀恢復速度(Macromol.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該研究報導了負載臨床常用化療藥(如阿黴素、謝恬教授團隊研發的欖香烯脂質體抗癌新藥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等)的二維鍺烯納米片水凝膠創口塗層用於實體瘤手術輔助治療,發揮抑制腫瘤復發和預防創口感染的雙重作用,再次證實了中醫藥「祛邪扶正」與增效減毒,以及謝恬教授團隊提出的中西醫結合「分子配伍理論」治療惡性腫瘤的特色和優勢。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最近,趙雙良教授和重慶三峽學院宋先雨博士(原華東理工大學趙雙良教授團隊博士生)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和拉伸分子動力學(Steered Molecular Dynamics)系統研究了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界面作用機理,闡釋了納米水凝膠內化路徑同時受水凝膠機械強度及包封能力的界面調控機制。
  • 南方科技大學《自然·化學》:剪切力誘導組裝瞬態高度可拉伸水凝膠
    通過向大自然學校,我們的科學家們利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能夠實現分子之間的自組裝,然而人工實現的分子自組裝體大多為熱力學平衡態下的產物。實際生命體中的分子自組裝則多是在需要外界能量如光、電、磁等的驅動下完成的,是一種需要消耗能量的耗散自組裝(Dissipative self-assembly),通過能量的消耗來維持非平衡態的功能狀態。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Y. Sun團隊討論了水凝膠軟機器人的獨特功能,系統介紹了其基本工作機制及應用,涵蓋基於水凝膠的軟機器人的所有組件,包括致動器,傳感器,通信器,電源和計算電路。
  •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科學家開發出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用細菌、水凝膠纖維製成  Evelyn Zhang • 2019-12-27 10:16:59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