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卵巢衰老分子標記物—新聞—科學網

2021-01-07 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卵巢衰老分子標記物 或助力延緩女性卵巢衰老

 

靈長類卵巢衰老高解析度分子圖譜研究

衰老卵巢染色

卵巢是機體衰老過程中較早出現退行性變化的器官之一,其衰老表現為卵母細胞數量減少和質量下降,以及女性生殖力降低等。卵巢衰老還伴隨著性激素分泌紊亂,這可能導致心血管病等老年病。

1月31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研究人員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衰老的單細胞圖譜。通過這一圖譜和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的聯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曲靜,北京大學教授湯富酬及美國索爾克(Salk)研究所等研究團隊合作完成。

卵巢衰老機制和幹預研究不盡人意

卵巢結構複雜,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包含處於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還有其它為卵泡發育提供必要營養和支撐的多種細胞類型。「這就好比一個精密的機械鐘錶,裡面需有多種不同大小和用途的齒輪相互連接和相互協同,以確保其正常工作。」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王思說。

而利用傳統研究技術難以精確揭示衰老過程中不同類型的細胞的衰老規律及分子調控機制。

此外,由於倫理及樣本來源的限制,難以獲得跨越年輕年老的人類正常卵巢組織。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對人類卵巢衰老機制的深入理解,也制約了女性卵巢衰老及相關疾病幹預手段的發展。

探索衰老分子標記物

非人靈長類動物在卵巢基本特徵和衰老特性方面於人類高度類似。研究人員分別獲取了年輕和年老食蟹猴的卵巢組織,通過組織病理學分析發現,年老食蟹猴卵巢組織中閉鎖型卵泡數目增加、健康卵泡數目減少,纖維化程度增加。這些特徵表明,年老非人靈長類的卵巢出現了結構和功能的退行性變化。

通過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研究人員系統地揭示了卵母細胞、顆粒細胞、基質細胞、平滑肌細胞、內皮細胞、自然殺傷T細胞和巨噬細胞等靈長類卵巢主要細胞類型的基因表達特徵,鑑定並驗證了多個卵母細胞特異的新型標誌基因。

由於卵泡發育過程包含多個階段,較為複雜,「我們基於階段特異的分子表達水平和轉錄因子調控網絡,在單細胞解析度解析了4個處於不同階段性發育變化的卵母細胞亞群,並發現了調控這些亞群的重要轉錄因子及其協同調控機制。」王思說。

王思介紹,通過進一步的探索發現,衰老導致卵巢中不同類型細胞的氧化還原調控網絡失衡。在衰老過程中,早期卵母細胞的線粒體功能受損,氧化還原酶相關基因(如GPX1、GSR等)的表達顯著下調。這些結果提示相較於中晚期的卵母細胞而言,早期卵母細胞對衰老相關的氧化應激更為敏感。

此外,顆粒細胞作為卵母細胞的「保育員」,在卵泡發育和成熟過程中扮演著營養和支撐的重要角色。該研究發現,在衰老過程中,顆粒細胞的氧化損傷增加,並伴隨著促凋亡基因表達上調和氧化還原酶相關基因表達下調。

「在此基礎上,我們鑑定出IDH1和PRDX4等氧化還原調控基因是顆粒細胞衰老的新型分子標誌物。」王思說。

未來或可延緩卵巢衰老

那麼,人類卵巢在衰老過程中,是否也有與食蟹猴相似的細胞分子事件呢?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從進行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健康女性的卵泡液中分離出了顆粒細胞。利用這些細胞,驗證了前述增齡相關細胞氧化損傷的增加以及新型衰老標誌物的表達變化等。同時,在人類顆粒細胞中證實了氧化還原基因表達改變與細胞凋亡增加及線粒體功能紊亂之間的因果聯繫。

這項研究是國際上首次公開發表的,非人靈長類器官衰老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研究。揭示了細胞類型特異性的氧化還原調控的失穩的分子機制,並證明了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卵巢衰老的共性特徵。

「我們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卵巢結構和功能隨著增齡而發生退行的認識,解析了衰老過程中卵巢不同類型細胞的易感性及特異的易感分子,還提供了包括人在內的靈長類卵巢衰老的潛在調控靶標信息。」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張維綺說。

她表示,「這為人類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的檢測和預警提供了嶄新的生物學標誌物,也為實現卵巢衰老相關疾病的幹預奠定了理論基礎。」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1.00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實現活細胞RNA標記與無背景成像—新聞—科學網
    他們原創的系列高性能螢光RNA,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的螢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11月5日,該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螢光蛋白標記技術是蛋白質研究的巨大助力,其研究在2008年曾獲得諾貝爾獎。類似的,RNA研究也迫切需要這樣的顛覆性研究工具。
  • 科學家發現最簡單化學反應中奇特量子幹涉現象—新聞—科學網
    儘管這一自然界中最簡單的反應體系已經被研究得相當透徹,但仍然存在著科學家們以前完全認識不到的新而且奇特的化學反應機理。同時,量子幹涉效應的發現也揭示了原子分子因碰撞而發生化學反應過程的量子特性。」楊學明告訴《中國科學報》。 「這有助於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反應過程,豐富對化學反應的認識。」 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志剛說。
  • 腸道菌群紊亂是多囊卵巢症候群重要危險因素—新聞—科學網
  • 美抗衰老藥物研究在曲折中前進—新聞—科學網
    因為至今為止科學家尚未發現被廣泛接受的與衰老相關的分子標記,這種藥物的成功研發將由非同尋常的標準進行評估——即該藥物是否能夠延緩若干種與老齡化明顯相關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認識能力退化以及死亡風險上升等。當提及這些疾病時,Barzilai喜歡說:「和其他所有因素造成的綜合風險相比,衰老的風險因子更高。」 但是批評者們隨時插播進來的「抗衰老」的論斷,卻不時打斷他的報告。「好吧!」
  • 大連建立「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籤約現場   劉萬生攝    8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以下簡稱新華醫院)、金鎧儀器(大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鎧儀器)三家單位,在大連化物所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 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新聞—科學網
    從細菌到真核單細胞,從真核單細胞到複雜生命,在物種進化的時間長河裡,生命體中每一個可能導致物種演變的功能「單位」都值得科學家探究,比如細胞中廣泛地存在功能未知的
  • 科學家構建新型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王義明與教授郭旭虹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獲新進展,團隊通過凝膠因子和磷脂分子的正交組裝,構建了具有應變增強特性的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
  • 科學家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新型亞穩結構—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金屬科學家工作室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
  • 38歲卵巢早衰,出現更年期症狀,堅持吃1物,卵巢重獲生機
    科學家發現,女性的青春活力和容顏皮膚,與卵巢功能及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有直接關係。30-40歲的女性由於需要生兒育女,照顧父母,承擔家庭和工作等壓力,導致身體超限損耗,使卵巢功能和雌激素平衡發生了不利於健康的變化,這種現象使很多人出現衰老症狀,皮膚乾燥,臉上長斑,長皺紋。
  • 《科學》:逆轉肌肉衰老的分子找到了!斯坦福科學家發現恢復肌肉...
    近日,Blau教授團隊在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重磅研究成果[1],她們發現一個調節肌肉量和強度的關鍵分子,在小鼠身上阻斷這個分子可以逆轉衰老相關的肌肉功能衰退,只需一個月的治療,老年小鼠的肌肉力量就可以增強15%-20%。看到這個研究成果,本奇點糕內心激動不已。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
  • 中國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機器」—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高精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於北京時間5月19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為長篇主題論文(Article)在線發表。
  • 科學家發現控制長期記憶關鍵元素—新聞—科學網
    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一項報導稱,該校教授Nahum Sonenberg、Arkady Khoutorsky,蒙特婁大學教授Jean-Claude Lacaille和海法大學教授 Kobi Rosenblum共同領導的研究組近日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還發現,每個神經元系統都可以被選擇性地操縱來控制長期記憶。
  • 果蠅繁殖與衰老的關係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Carey等人合作,運用統計學方法,從時間年齡和死亡年齡兩個角度分析了果蠅繁殖與衰老的關係。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對死亡時間的準確預測在生物醫學中很重要,可以讓患者更好地考慮自己的未來,也讓醫生能更準確地做出醫療判斷,並讓家庭成員有更現實的期望。
  • 科學家完成最長線性聚糖化學全合成—新聞—科學網
    最近的研究發現,一種普通腸道擬桿菌的脂多糖能夠起到相反的免疫調節作用,其獨特的糖鏈結構及其反常的生物學功能使得對於該糖鏈的化學合成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全合成獲得該類聚糖有助於對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推動相應的難治性腸炎藥物的研發。 為此,俞飈課題組開展了對該擬桿菌脂多糖O—抗原糖鏈的化學合成研究。
  • 人的衰老源於細胞?科學家發現:有種物質可恢復線粒體功能限制衰老
    從中國古代秦始皇到如今的矽谷大佬馬斯克,人類對長壽的追求和嚮往從未停止,而衰老正是人類通往長壽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一直以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抗衰領域的研究,而細胞的衰竭則是人體衰老公認的原因。
  • PNAS:科學家首次發現瀕危動物雜種優勢
    Bradley Shaffer) 科學家一般認為雜交植物會經常表現出雜種優勢,而雜交動物則沒有這種優勢。美國科學家的最新一項研究打破了這種觀點,他們研究發現,加州本土火蜥蜴和外來火蜥蜴雜交所得後代具有比雙親更高的存活率。這是首次在瀕危物種中觀測到雜種優勢,為動物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科學家發現植物防曬分子新激發態超快能量馳豫機理—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發現植物防曬分子新的激發態超快能量馳豫機理。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韓克利研究員團隊發現了植物防曬分子新的激發態超快能量馳豫機理。 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表面均勻分布著一層反式構型的蘋果酸芥子酯類似物,可以將具有破壞性的紫外線能量,在幾十個皮秒內通過光致順反異構轉化為無毒無害的熱能,同時生成大量順式產物。這些順式產物在防曬分子整體的防曬效果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順式產物在吸收紫外線後的光物理和光化學過程卻不清楚。
  • Science:衰老領域重大發現,健身膳食補充劑(AKG)可減緩衰老、延長...
    近年來,全球科學家在這「衰老」研究這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2016年美國梅奧診所的科學家們發現,清除衰老細胞能使小鼠的器官更加健康,從而使壽命延長超過20%。除了這一研究發現,還有細胞重編程讓小鼠「返老還童」、抗衰老「神藥」雷帕黴素讓小鼠活到「140歲」、石榴+腸道菌=延長壽命等等。
  • 科學家破譯老鼠「語言」—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首次破譯了老鼠在追逐、打鬥等社交行為中發出的這些超聲波。相關成果2月17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老鼠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與同伴交流。科學家很長時間裡都在嘗試解釋這些人耳無法察覺的超聲波「吱吱」聲,但卻一直未果。部分原因在於,將一隻老鼠發出的聲音與另一隻老鼠的行為聯繫起來存在技術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