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學《自然·化學》:剪切力誘導組裝瞬態高度可拉伸水凝膠

2020-12-15 騰訊網

  來源:研之成理

  分子的自組裝是生物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能夠實現多功能結構的構築,從而應對複雜的外部環境。通過向大自然學校,我們的科學家們利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能夠實現分子之間的自組裝,然而人工實現的分子自組裝體大多為熱力學平衡態下的產物。實際生命體中的分子自組裝則多是在需要外界能量如光、電、磁等的驅動下完成的,是一種需要消耗能量的耗散自組裝(Dissipative self-assembly),通過能量的消耗來維持非平衡態的功能狀態。一般情況下,要實現耗散自組裝需要至少兩個反應或者過程,以及材料的兩種狀態來實現一個完整的循環,也就是通過能量的引入遠離平衡態,通過能量的耗散來恢復到初始態。

  在已報到的一些人工合成的耗散自組裝系統中,材料通常表現出較差的機械性能。南方科技大學的蔣偉教授課題組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Chemistry報告了一種通過施加剪切力誘導的瞬態水凝膠。該材料具有高度的可拉伸性能和自修復性能。作者使用聚乙二醇通過氫鍵作用穿插聚呋喃輪烷構築長鏈的管狀高分子結構,並通過加入Cu(ii)作為高分子配位位點,從而實現材料的構築。

  ——本文亮點——

  1. 劇烈搖動帶來的剪切力會將溶液轉變成凝膠,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鬆弛回溶膠狀態。

  2. 材料的耗散自組裝過程取決於剪切力誘導的從鏈內到鏈間配位以及熱弛豫的轉變。

  3. 由於分子管在聚乙二醇鏈上的「摩擦」滑動,非平衡態的水凝膠具有高度可拉伸的性能。

  ——圖文速遞——

  圖1. 材料的化學結構以及凝膠過程

  圖2. 剪切力誘導凝膠過程

  圖 3. 分子間的親和力以及自組裝的驅動力

  圖 4. 剪切力誘導及熱遲豫機理

  ——作者簡介——

  通訊作者簡介:蔣偉,教授,200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獲學士學位。同年保送至南開大學劉育教授課題組,於2007年獲得物理化學碩士學位。2010年9月,在柏林自由大學有機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summa cum laude), 師從Christoph A. Schalley教授,隨後於柏林自由大學任研究助理。2011年初,加入美國加州Scripps研究所Julius Rebek Jr.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2012年10月底,蔣偉博士加入了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建立了有機超分子化學與材料研究小組。

  蔣偉博士的研究涉及物理有機化學、超分子化學、和超分子材料等領域,主要集中在新型超分子主體的設計、合成、其物理有機化學性質,以及其在催化、自組裝納米材料、分子機器、分析檢測、藥物投遞、手性識別與分離、環境檢測等方面的應用。蔣偉博士曾提出用於構建複雜組裝體的Integrative Self-Sorting概念、設計合成了構象多樣性的大環以及具有內修飾功能團的分子管。共發表第一作者論文13篇,通訊作者論文12篇,其中包括1篇PNAS、3篇Chem. Sci.、1篇Chem. Soc. Rev.和5篇JACS。蔣博士在2015-2016年度為南科大的Nature Index貢獻加權文章總值為4.1,南科大此年度的總值是19.33。所發表的論文被美國化學會ACS Noteworthy Chemistry、Chemical Science Blog和X-MOL等媒體報導。其中4篇論文分別被Chemical Science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選為封面。

  課題組主頁:

  http://www.sustc.edu.cn//faculty_52/f/Jiang_Wei

  來源:研之成理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JACS》燃料驅動循環反應的可編程水凝膠
    反應循環控制水凝膠的拆卸和重新組裝,其中預燃料轉換的速度決定了其形態以及力學性能。通過添加額外的新燃料和去除廢物,可以將水凝膠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編程。最終實現十三次瞬態循環(凝膠-溶膠-凝膠)。因此,在零時點將燃料系統(即DT,GdL和HMTA)添加到SachCHO水凝膠中會產生一個自發運行且化學驅動的瞬態循環,執行凝膠-溶膠-凝膠過渡(圖1a)。作者發現,熱退火的SachCHO組件是高度協作的,由20 K磁滯現象證明(圖1b)。
  • 《Science Advances》可注射光敏水凝膠,遞送神經保護蛋白
    【背景了解】多年來,用於蛋白質結合和組裝的新方法為各種生物活性蛋白質水凝膠開闢了場所。這些基於蛋白質的材料因其遺傳可編程性和功能多樣性而聞名,它們已成為替代其他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的有前途的替代品。例如,使用SpyTag/SpyCatcher或SnoopTag/SnoopCatcher等基因編碼的點擊化學試劑(一種可以通過形成異肽鍵將蛋白質分子共價結合在一起的肽/蛋白質對)導致了各種水凝膠和「活」軟材料。與由合成聚合物或天然前體製備水凝膠的努力相比,這種設計水凝膠的方法的優勢在於,它無需化學修飾,並具有更好的細胞或生物相容性。
  • 德州農工大學:骨界面組織再生的空間控制模板化水凝膠大孔支架
    這需要一種容易且靈活地製造具有對物理和化學性質進行空間控制的支架而不會導致硬界面的方法。最近,美國德州農工大學Melissa A.明場/螢光顯微鏡揭示了相對大小和化學組成界面的孔徑和化學成分的空間控制,而與層組成無關。確定由SSTAC形成的界面要承受與沒有界面的類似支架相似的剪切力。
  • 索邦大學《Macromolecules》特定於拓撲的可注射粘性PNIPAM水凝膠
    在這種情況下,可在體內轉化為水凝膠的可注射溶液可用於特定的應用,例如生物活性劑和活細胞的靶向遞送,生物印刷以及微創組織近似等。  一種可能性是基於含有可聚合官能團的單體或聚合物溶液的可注射製劑的原位化學(共價)交聯。
  • ...大學孫飛《Sci.Adv》:可注射的光響應水凝膠顯著促進體內軸突再生
    基於此,香港科技大學孫飛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金屬定向組裝His6標記的蛋白質來構建可注射的光響應水凝膠。B 12依賴的光受體蛋白CarH C可以通過氨基末端的His6-tag與過渡金屬離子絡合,在加入輔助因子AdoB 12後進一步進行溶膠-凝膠轉變,從而形成具有明顯可注射性和可光降解性的水凝膠。這種可誘導的相變使細胞和蛋白質易於包裹和釋放。將修飾有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Zn 2+配位凝膠注射到損傷的小鼠視神經中,可延長細胞信號轉導時間,並促進軸突再生。
  • 曾宏波院士:超彈拉伸,自修復可調光,壓/溫敏導電水凝膠傳感器
    最近,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院士通過將納米填料增強與膠束交聯相結合,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水凝膠離子導體。交聯網絡的動態化學和物理相互作用為水凝膠提供了廣泛的特性,包括出色的可拉伸性(1200%),模擬皮膚的模量,韌性,出色的彈性(從1000%應變中恢復),抗破壞性通過鋒利的材料,具有自修復性能(自修復後可拉伸636%)和高導電率(3.96 S m-1)。
  • 東京大學《自然·通訊》納米片和水組成可重構網絡機械適應水凝膠
    他們開發了一種由無機納米片(14%(重量))和水(86%(重量))組成的水凝膠,該凝膠經歷了熱誘導的內部結構和機械彈性的可逆和突變(23倍)。在室溫下,水中的納米片彼此靜電排斥並自組裝成具有相互限制的遷移率的長周期層狀結構,從而形成物理水凝膠。在加熱至55 度以上時,通過競爭範德華吸引力來克服靜電排斥,納米片重新排列成另一個水凝膠的互連3D網絡。
  • 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化學.綜述》1型糖尿病新興技術中的水凝膠
    圖8.超聲,拉伸和電壓觸發的胰島素輸送。(a)用於通過超聲介導的技術輸送胰島素的納米網絡的示意圖。在超聲刺激下,納米網絡分解,導致胰島素釋放。超聲刺激的去除導致網絡的重組。(b)用於電壓觸發的胰島素釋放的電沉積技術的示意圖。加載胰島素的水凝膠平臺響應於施加正電勢或負電勢引起的局部水凝膠微環境的變化釋放胰島素。(c)拉伸觸髮式胰島素輸送裝置的示意圖。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作者公開了用於工程木質素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的包括氧化脫羧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催化的兩個催化循環的組合(組合催化)。受生物啟發的設計模仿了自然中海洋貽貝採用的鄰苯二酚化學。所得的多功能可持續水凝膠(1)堅固而有彈性,(2)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3)粘附於皮膚組織和各種其他表面,並且(4)能夠自修復。進行了系統的表徵,以充分闡明和理解簡便有效的催化策略和隨後的多功能材料。
  • 王曉龍/周峰《材料化學》3D列印超強韌性雙物理交聯殼聚糖水凝膠
    雜化水凝膠油墨的流變性及其可印刷性。(a)水凝膠油墨的剪切稀化行為和(b)儲能模量(G')和損耗模量(G'')。(c,d)在穩態旋轉模式下水凝膠油墨的觸變性。水凝膠晶格(e)和蜂窩(f)的經典DIW,以及水凝膠彈簧(g)和管(h)的四軸DIW。為了確認本發明水凝膠油墨的可印刷性,通過DIW技術製造了各種複雜的結構。
  • 《Science子刊》可編程彈性反衝生物啟發高功率密度/強收縮水凝膠
    受此能量轉換機制的啟發,並結合水凝膠的形狀記憶效應,作者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水凝膠,可通過強力收縮產生很大的力。如圖1(B和C)所示,水凝膠被機械拉伸以積累彈性勢能,並且該能量通過在聚合物內形成新的可逆化學鍵而暫時存儲,從而有效地將水凝膠「鎖定」在變形的形狀上。通過施加另一種刺激來「解鎖」先前形成的可逆網絡內鍵,可以動能或其他勢能的形式可控制地釋放存儲的彈性勢能。
  • 浙大專家破解製備高度可拉伸的純無機彈性體難題
    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日前發表了浙江大學科學家在材料科學領域的一項新突破:他們首次製備出具有高彈性的無機材料,且表現出優異的性能,為其在柔性器件、智慧機器人及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高彈性是一種獨特的力學特性,從防彈背心到人工腱,高彈性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都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科研進展】納米結構形狀如何增影響複合水凝膠粘合性和機械性能
    考慮到納米粒子形態對其行為有很大影響,團隊推測形狀差異會導致與凝膠基質的相互作用不同,作者以結晶驅動自組裝(CDSA)製備聚合物納米顆粒,並探究納米顆粒形狀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該方法可對粒度、形態和表面化學進行高度控制。與0D球形或1D圓柱形對應物相比,2D血小板在摻入聚合物網絡時會顯著提高水凝膠表面之間的粘附力和材料的機械強度。
  •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DOI:10.1016/j.mtcomm.2020.101149具有理化功能的可注射自組裝凝膠已廣泛用於遞送化學治療劑,以增強抗腫瘤作用。然而,對生理功能性凝膠遞送系統的探索相對較少。
  • 3D列印可注射水凝膠複合材料可用於各種生物醫學應用
    去年夏天,曼尼託巴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導電的3D列印自我修復水凝膠材料的新方法,使其具有機械穩定性,同時有物理和化學性。使用雙筒注射器的可注射「A + B」水凝膠的示意圖,其在注射期間或之後通過共價鍵交聯。3D水凝膠是通過化學共價鍵,物理相互作用或兩者的組合交聯的親水性聚合物網絡。
  • 朱美芳院士《材料化學》高彈性保水防凍水凝膠纖維應變-光轉換器
    特別是,基於水凝膠的光纖傳感器具有生物相容性,柔性和可伸縮性,因此可能適用於健康監測,人機智能和軟機器人。然而,基於水凝膠的光纖仍然表現出挑戰,例如化學交聯網絡的拉伸比有限以及水的脫水或成核導致光透射率不足。
  • 《大分子快訊》混一混硫醇-炔酮動態共價雙交聯可注射自愈水凝膠
    到目前為止,只有幾種類型的動態共價鍵(DCB)化學能滿足構建可注射自愈水凝膠的要求。一方面,某些DCB僅在惡劣條件下才可逆,從而阻礙了它們在水凝膠中的應用。例如,Diels–Alder反應通常僅在高溫下可逆,腙形成和交換需要在酸性環境。另一方面,儘管某些DCB可用於自愈水凝膠,但前體或預聚物的合成步驟過於複雜,可能會限制其應用。
  • 《Science Advances》多種紫外固化聚合物用於3D列印高拉伸水凝膠
    《Science Advances》多種紫外固化聚合物用於3D列印高拉伸水凝膠 最近,南方科技大學葛錡副教授和浙江大學曲紹興教授團隊合作報告了一種簡單而通用的多材料
  • 蘭州化物所實現超高強韌水凝膠3D列印
    研究首要任務是複雜三維水凝膠結構列印成形,主要通過調控由PVA和CS組成的水凝膠墨水體系流變學性能,如剪切變稀行為以及優異的粘彈性能和觸變性能等實現。隨後依次進行冷凍-解凍循環和檸檬酸鈉溶液浸泡配位交聯分別構建PVA物理結晶網絡和殼聚糖離子交聯網絡,賦予3D列印水凝膠超高強韌性能。
  • 阿爾伯塔曾宏波院士《材料化學》似生物組織可自我保護柔性水凝膠
    水凝膠在應變時可以可逆地反覆硬化至其原始模量的八倍,而不會出現機械滯後現象。此外,受損的水凝膠可在幾秒鐘內反覆自愈,並充分保留了應變增強能力。此外,得益於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動態特性,仿生水凝膠可輕鬆應用於3D細胞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