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邦大學《Macromolecules》特定於拓撲的可注射粘性PNIPAM水凝膠

2021-01-09 網易

  【科學背景】

  水凝膠在水分含量(最高98 wt%)和柔軟度(典型模量在101–104 Pa範圍內)方面通常與許多生物組織相似,因此可用於許多生物醫學和製藥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可在體內轉化為水凝膠的可注射溶液可用於特定的應用,例如生物活性劑和活細胞的靶向遞送,生物印刷以及微創組織近似等。

  一種可能性是基於含有可聚合官能團的單體或聚合物溶液的可注射製劑的原位化學(共價)交聯。儘管廣泛使用,但是由於擔心所用化學物質(單體,引發劑等)的毒性和/或體內涉及的化學反應(自由基,反應熱等),該策略可能會受到其範圍的限制。一個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法是使用較弱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可以響應外部刺激(例如體溫,鹽濃度或pH)將其打開以原位形成物理水凝膠。這種刺激響應性水凝膠通常提供可逆的凝膠化,並且當需要這種特徵時允許按需切換和去除。

  

  根據其功能,水凝膠在其使用壽命期間會遇到不同種類的機械應力,並且可能會在小應變(線性)範圍之外發生變形。因此,對於最佳設計而言,重要的是要了解這些軟材料在大應變下的非線性行為。可以使用常規實驗(例如單軸拉伸或壓縮測試)來測量化學水凝膠的非線性機械性能。此外,通過與疏水性系統(如交聯橡膠)進行類比並使用橡膠彈性理論,這些材料的非線性行為可以與它們的(納米)結構和/或線性機械性能相關聯,反之亦然。然而,物理交聯的水凝膠的非線性行為遠未得到研究和理解,這可能是由於在這些材料上進行常規的非線性表徵實驗很困難。例如,對在室溫下處於溶膠(液態)狀態的熱響應性水凝膠進行伸長的流變學或單軸拉伸實驗具有挑戰性。

  儘管如此,由於其實際的方便性,溫度仍然是受歡迎的刺激因素。對於生物醫學應用而言,在水中具有接近人體溫度的所謂的較低臨界溶液溫度(LCST)的聚合物特別受關注。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是LCST聚合物的原型,在加熱到32°C以上時,線圈到球的過渡非常尖銳。PNIPAM的LCST幾乎與聚合物的濃度和分子量無關,通常會導致突然的宏觀相分離,也稱為脫水收縮。因此,PNIPAM可以與親水性共聚單體共聚,以產生穩定的可熱切換的締合聚合物(物理水凝膠),而不會發生體積轉變。

  郭等人(doi.org/10.1021/acs.macromol.6b00798)研究了基於PNIPAM和親水性聚(N,N-二甲基丙烯醯胺)(PDMA)接枝共聚物的化學和物理交聯水凝膠的納米結構與機械性能之間的關係。為了說明拓撲的作用,他們通過保持化學,結構(接枝)和單體組成(50-50附近)相同,研究了具有反向拓撲結構的PDMA-g-PNIPAM和PNIPAM-g-PDMA。

  

  儘管它們的熱相轉變存在一些差異,但是當加熱到PNIPAM的LCST以上時,這些化學交聯的水凝膠顯示出它們的模量類似的提高。換句話說,基於遠高於轉變溫度的線性動力學行為,無法區分它們。但是,在大應變下進行研究時,與逆拓撲相比,以PNIPAM作為交聯網絡的水凝膠的熱增韌程度要大得多。這種差異主要是由於在斷裂實驗期間交聯的PNIPAM-g-PDMA中裂紋的廣泛分叉。根據小角度中子散射(SANS)的見解,兩種水凝膠在大應變力學性能方面的重要差異歸因於疏水性PNIPAM締合體之間連續納米結構的形成,而PNIPAM含量與接枝物相同導致分離聚集體。在單軸變形下,對於富含PNIPAM的域觀察到的仿射變形支持了這種情況。

  在PNIPAM-g-PDMA的情況下,類似的解決方案在其熱相變方面顯示出一些差異,其中躍遷更突變,焓變更高。但是,與它們的化學交聯對應物相似,當加熱到PNIPAM的LCST以上時,兩種溶液最終具有可比的線性凝膠狀粘彈性質。對於PNIPAM骨架,作者建議從疏水締合形成連續的納米結構,以說明穩定凝膠的形成。但是,如果沒有非線性力學實驗,則在逆拓撲PDMA-g-PNIPAM的情況下,無法區分單獨的疏水簇或連續的納米結構。

  【科研摘要】

  基於弱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可刺激刺激的可注射水凝膠可代表需要弱至中度粘附力的生物醫學應用中化學反應性粘合劑水凝膠的更安全替代品。最近,法國索邦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院Costantino Creton 和Dominique Hourdet教授團隊研究了兩種具有相反拓撲結構的熱響應性接枝共聚物的線性和非線性流變特性以及粘合特性。相關論文Topology-Specific Injectable Sticky Hydrogels發表在大分子頂刊《Macromolecules》上。其中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g-聚(N,N-二甲基丙烯醯胺)(PNIPAM-g-PDMA)和PDMA- g-PNIPAM。除了它們的拓撲結構,這些共聚物在化學,結構(接枝)和單體組成(50-50 wt%)方面類似。在很寬的濃度範圍內,它們都可以在室溫下形成可注射的均質溶液,並在接近人體溫度的狀態下變成柔軟的粘稠粘彈性水凝膠。經發現,這兩種水凝膠的線性粘彈性特性在遠高於熱轉變溫度時無法辨別。然而,具有長的熱響應性主鏈的PNIPAM-g-PDMA水凝膠在探針粘性測試和剪切中均顯示出在大應變中的應變硬化行為。反向拓撲結構PDMA-g-PNIPAM沒有硬化,只是軟化直到失效。無論聚合物濃度如何(在糾纏態下),都可以觀察到這種區別。作者將硬化歸因於來自強疏水性PNIPAM締合的連續的,承重的納米結構,而軟化歸因於短PNIPAM嫁接物易於從由PDMA骨架橋接的單獨疏水性簇中拉出。這項工作的發現突出了大分子設計在確定納米結構中的重要性,從而確定了軟物質水凝膠在特定應用中的機械性能。

  【圖文解析】

  探針粘性測試

  通常在探針粘性測試機上研究諸如壓敏粘合劑(PSA)之類的軟粘合劑的粘性。但是,這種標準方法不適用於像本工作中那樣具有大量水含量的熱敏水凝膠。作者改裝了配備了足夠靈敏的軸向稱重傳感器(0.1 N)和精確的Peltier平板溫度控制系統的DHR-3(TA Instruments)流變儀,以進行探針粘性實驗。該過程的逐步方案如圖1所示。作者注意到粘合劑的非常柔軟的性質和限制(r? h0,其中r和h0是探針的半徑和層的厚度)將此測試與單軸拉伸測試區分開來,單軸拉伸測試測量的是較長固體形狀的啞鈴形樣品的強度,其寬度(w)和厚度(t)與長度(l> w和t)相比較小。

  

  圖1.適應流變儀的新探針定位程序所涉及步驟的示意圖。

  安裝在流變儀軸向測力計上的扁平噴砂探頭和安裝在Peltier溫度控制系統上的噴砂板分別用作頂板和底板。兩塊板均由不鏽鋼製成,作為簡單的模型表面。在圖1中的步驟1和步驟2中,底板始終保持在20°C。溶液的所需體積由薄膜的初始厚度(h0 = 200–800 μm)和探針的半徑(r用20℃的微量移液器將其放置在底板上。不同於在更固體的粘合劑樣品上進行典型的探針粘性測試(在該樣品上,探針輕輕壓下該層以確保緊密接觸),可注射溶液呈液態,只需將溶液擠壓至所需的初始厚度即可輕鬆實現良好的接觸(步驟2)。

  然後將該層快速加熱至目標溫度(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為50°C),然後保持10分鐘,以確保整個水凝膠的溫度均勻(圖1的步驟3和4)。所有實驗均以零殘餘力開始。最終,以恆定的剝離速率(Vdeb)拆卸探針所需的軸向力被記錄為時間(或位移;步驟5)的函數。然後從原始數據中計算出名義應力(σ)(定義為測得力(F)除以初始接觸面積(A0))和名義應變(ε)(定義為通過初始厚度歸一化的位移)。可以將名義應變率(εcan)定義為通過初始厚度歸一化的脫粘率。

  逆拓撲綜合

  關於大分子結構,可以突出一些差異,主要與單個組分的大小有關。主要區別在於主鏈的摩爾質量:PDMA-g-PNIPAM的Mn = 320 kg·mol-1和PNIPAM-g-PDMA的880 kg·mol-1。由於PNIPAM(Mn = 8 kg·mol–1)和PDMA(Mn = 14 kg·mol–1)的接枝大小也不同,因此PDMA-g-PNIPAM每個骨架的平均側鏈數為20 PNIPAM-g-PDMA為30。作者還注意到在PNIPAM-g-PDMA的SEC跡線中有一小部分(約5 wt%)未反應的PDMA接枝。但是,這不會影響PNIPAM主幹的熱響應行為。共聚物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在液態和凝膠態下8 wt%時其配方的圖像如圖2所示。

  

  圖2.(A)PDMA-g-PNIPAM和(B)PNIPAM-g-PDMA分子結構的示意圖。下面的圖片分別來自於20和50°C時其8 wt%的溶液和水凝膠。以下使用的顏色代碼基於主幹,即PDMA-g-PNIPAM為藍色,PNIPAM-g-PDMA為紅色。

  熱敏組裝

  如前所述,在親水和PNIPAM序列之間採用平衡組成設計的熱敏接枝共聚物在半稀釋溶液中不會發生宏觀相分離。確實,該共聚物按每個序列的50 wt%進行定製時就是這種情況,這使能夠在很寬的濃度和溫度範圍內研究其性能。假定從這些共聚物溶液中獲得的水凝膠僅在轉變溫度以上才發生物理交聯,可以合理預期它們的機械性能強烈取決於相分離動力學和締合的最終形態。

  圖3比較了在2°C·min-1下加熱時,兩種共聚物在8 wt%總聚合物濃度(4 wt%PNIPAM)下的熱行為。鑑於它們的相同性質,兩種拓撲的熱行為差異非常明顯。當共聚物帶有PNIPAM側鏈時,PDMA-g-PNIPAM的轉變發生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39.6對35°C),與逆拓撲PNIPAM-g-PDMA相比,焓降低了60%。轉變也更廣泛,發生在14°C以上,而PNIPAM-g-PDMA的轉變非常尖銳(高於8°C)。

  

  圖3. DSC熱分析圖,顯示了水中8 wt%的PDMA-g-PNIPAM和PNIPAM-g-PDMA以2°C·min-1的速度變化時,熱流量與溫度的關係。

  作者注意到,圖3中的PDMA-g-PNIPAM熱譜圖清楚地表明沒有未反應的PNIPAM移植物。如果是這樣的話,游離的PNIPAM大單體將在較低的溫度下相分離,從而導致在接枝的PNIPAM之前的第一個明顯峰(約35°C)(約40°C)。至於逆拓撲,由於側鏈不具有熱響應性,因此不能使用此參數。然而,只要保持50:50的重量比,未接枝的(游離)親水鏈不會影響PNIPAM骨架的熱締合行為。

  轉變以上的相態

  通過以D2O為溶劑的小角中子散射,研究了由PNIPAM在局部尺度上熱相分離引起的共聚物配方的形貌,以增強兩相之間的散射對比度。先前已經證實,PNIPAM在D2O中的行為與H2O中的行為基本相同,轉變溫度發生了1-2°C的變化。圖4顯示了測得的散射的對數圖 D2O中兩種共聚物在不同溫度下的強度I作為散射矢量q的函數。通常,在給定的長度範圍內,即一定的q範圍內的濃度波動,導致散射強度增強。如均質聚合物溶液所預期的,兩種共聚物溶液在20°C下幾乎不會引起散射。

  

  圖4. D2O中8 wt%(A)PDMA-g-PNIPAM和(B)PNIPAM-g-PDMA的散射強度隨溫度的變化。實線標記為I ∝ q–4。

  非線性機械性能(大變形)

  共聚物拓撲的作用

  圖7A比較了在400μm厚的水凝膠層上以100μm·s–1的恆定剝離速率(對應於0.25 s–1的名義應變率)在400 µm厚的水凝膠層上進行探針粘結實驗時的名義應力-應變曲線。插圖放大了應力平穩區域。相應的粘附能在圖7B中給出。兩條曲線在小應變(ε<1)時大體相似:隨著層均勻變形,名義應力會增加一個峰值,就像在密閉拉伸試驗中一樣。PNIPAM-g-PDMA水凝膠的應力尖峰較高,這是從動態模量得出的。

  

  圖7.(A)在ε?= 0.25 s-1時,在400μm厚的水凝膠層(50°C,10分鐘後)上進行探針粘結實驗的標稱應力-應變曲線。插圖中受壓的高原被放大了。(B)標準偏差的相應粘附能(Wadh)報告為誤差線。

  然後,通過形成纖維狀結構將兩種水凝膠拉伸至大變形,如在剝離過程中在圖8A,B的側視圖中所看到的。實際上,廣泛的原纖化是在受限的不可壓縮層的剝離過程中獲得此類應變(高達1000%)的前提。然而,應力-應變曲線的形狀揭示了非線性機械特性的內在差異。拉伸後,PDMA-g-PNIPAM水凝膠的細絲不斷軟化,如名義應力的穩定下降(圖7A中藍色箭頭所示)所示。然而,利用逆拓撲,應力最初在原纖維形成期間經歷平臺,然後在拉伸至大變形期間再次升高(由圖7A的插圖中的紅色箭頭標記)。這表明細絲可能發生應變硬化。

  

  圖8.(A)PDMA-g-PNIPAM和(B)PNIPAM-g-PDMA脫膠過程中的原纖化。在這兩種情況下,故障都是內聚的:在(A)中,故障開始於與探針的界面附近,從外圍向中心移動,而在(B)中,故障發生在最終變形後的細絲內。(C,D)剛剝離後的層圖像。

  聚合物濃度在探針釘中的作用

  圖9A,B分別繪製了在分別含有4、8和16 wt%PDMA-g-PNIPAM和PNIPAM-g-PDMA的凝膠上進行探針粘結實驗的名義應力-應變曲線。實驗條件與前面部分中有關8 wt%水凝膠的條件相同(見圖7),限制水平也是如此(r / h0 = 25)。在圖9C中比較了作為聚合物濃度的函數的粘合能。為了補充分析,圖9D中顯示了所有層的失效後圖像。無論採用哪種拓撲結構,峰值應力均會隨著聚合物濃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加,這是由儲能模量的平行趨勢所預期的。換句話說,在濃度較低的水凝膠中,較低的應力水平會出現指法不穩定性。

  

  圖9.在含有4、8和16 wt%(A)PDMA的水凝膠上,探針粘結實驗(50°C,10分鐘後,h0 = 400μm,ε?= 0.25 s-1)的標稱應力-應變曲線-g-PNIPAM和(B)PNIPAM-g-PDMA。插圖放大了高原區域。(C)相應的粘附能(瓦德)。(D)分離後立即剝離的層的圖像。顏色代碼已被一致地應用。

  壓力增長

  圖10A繪製了在流變儀中以0.25 s–1的恆定剪切速率剪切直至破壞後的8 wt%水凝膠的應力-應變曲線。圖10B,C分別顯示了來自流變儀板的PDMA-g-PNIPAM和PNIPAM-g-PDMA的失效後圖像。不出所料,從這些曲線的初始斜率(評估為低於20%應變)獲得的模量值分別為0.37和1.40 kPa,與從線性流變實驗獲得的儲能模量非常吻合。

  

  圖10.(A)在50°C下於8 wt%的PDMA-g-PNIPAM和PNIPAM-g-PDMA水凝膠上以0.25 s-1的恆定速率進行的應力增長實驗產生的剪切應力與剪切應變。插圖放大了PDMA-g-PNIPAM的曲線。(B,C)水凝膠的失效後圖像。(B)中的樣品在虛線圓之間的空間中,因為中心部分已用圓錐體移除。

  納米結構-性能關係

  為了解釋這兩種水凝膠的拓撲特定的非線性行為,作者提出了圖11所示的納米結構。在PDMA-g-PNIPAM的情況下,短的熱響應性接枝可能會自締合成離散的集中簇(含約28 vol% 含水量)。PNIPAM關聯之間的PDMA鏈將充當彈性活動橋。在這種情況下,過渡的逐步進行和凝膠化的延遲(4-5°C)可能是由於這些結合的成核和生長機制,與早期的作為核的結合相關,通過結合更多的NIPAM側鏈,其尺寸逐漸增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溫度升高)。這與對類似化學水凝膠的觀察結果一致。

  

  圖11.在50°C下為(A)PDMA-g-PNIPAM和(B)PNIPAM-g-PDMA水凝膠提出的示意性納米結構。中間的卡通代表各個探針粘性實驗的原纖化階段。用疏水性納米支架進行的應變硬化導致穩定的原纖維和整個層的變形。離散的疏水簇的應變軟化導致不穩定的原纖維,僅使層的最頂部變形。

  參考文獻:

  doi.org/10.1021/acs.macromol.0c01826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Science Advances》可注射光敏水凝膠,遞送神經保護蛋白
    先前,香港科技大學Bojing Jiang,Chao Yang和南方科技大學Xiaotian Liu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簡單的方法,用於通過His6標籤蛋白的金屬定向組裝來創建可注射的光響應水凝膠。B12依賴的感光蛋白CarHC可以通過氨基末端His6-tag與過渡金屬離子絡合,添加AdoB12後可以進一步經歷溶膠-凝膠轉變,從而形成具有明顯可注射性和光降解性的水凝膠。可誘導的相變進一步使得細胞和蛋白質的容易包封和釋放成為可能。將注射有白血病抑制因子修飾的Zn2+配位的凝膠注射到受傷的小鼠視神經中,導致延長的細胞信號傳導和增強的軸突再生。這項研究說明了設計可注射生物材料的有效策略。
  • 3D列印可注射水凝膠複合材料可用於各種生物醫學應用
    去年夏天,曼尼託巴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導電的3D列印自我修復水凝膠材料的新方法,使其具有機械穩定性,同時有物理和化學性。使用雙筒注射器的可注射「A + B」水凝膠的示意圖,其在注射期間或之後通過共價鍵交聯。3D水凝膠是通過化學共價鍵,物理相互作用或兩者的組合交聯的親水性聚合物網絡。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可注射水凝膠及其於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水凝膠已經成為最有前途的可注射生物材料之一。水凝膠可以滿足多種臨床需求,例如藥物與細胞的遞送、組織修復與再生、生物黏附和免疫調節。由於水凝膠通常是通過前體溶液的交聯來實現「溶膠-凝膠」轉變,因此可以將其設計為可注射的生物材料,而不損害其原本的功能。
  • ...大學孫飛《Sci.Adv》:可注射的光響應水凝膠顯著促進體內軸突再生
    基於此,香港科技大學孫飛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通過金屬定向組裝His6標記的蛋白質來構建可注射的光響應水凝膠。B 12依賴的光受體蛋白CarH C可以通過氨基末端的His6-tag與過渡金屬離子絡合,在加入輔助因子AdoB 12後進一步進行溶膠-凝膠轉變,從而形成具有明顯可注射性和可光降解性的水凝膠。這種可誘導的相變使細胞和蛋白質易於包裹和釋放。將修飾有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Zn 2+配位凝膠注射到損傷的小鼠視神經中,可延長細胞信號轉導時間,並促進軸突再生。
  • 《大分子快訊》混一混硫醇-炔酮動態共價雙交聯可注射自愈水凝膠
    【背景介紹】當前,有兩種通用方法可在水凝膠纖維或聚合物鏈之間產生動態相互作用以構建可可注射自愈水凝膠:非共價鍵(例如,氫鍵,離子鍵,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動態共價鍵(例如硼酸酯,席夫鹼和二硫鍵)。到目前為止,只有幾種類型的動態共價鍵(DCB)化學能滿足構建可注射自愈水凝膠的要求。一方面,某些DCB僅在惡劣條件下才可逆,從而阻礙了它們在水凝膠中的應用。例如,Diels–Alder反應通常僅在高溫下可逆,腙形成和交換需要在酸性環境。另一方面,儘管某些DCB可用於自愈水凝膠,但前體或預聚物的合成步驟過於複雜,可能會限制其應用。
  • 章飛一絕美膚分享知識丨水凝膠在美容領域的貢獻
    水凝膠作為一種親水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細胞間粘性。其中,可注射型水凝膠因其優異的可操作性,可以與不規則傷口完美匹配等特性,備受生物材料和醫學、美容行業研究者的關注。章飛一絕美膚在本文會從水凝膠的歷史和原理機制出發,和大家講解這項技術在皮膚護理修復領域的卓越貢獻。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智能水凝膠可以響應環境中的刺激(例如,熱,pH,光和超聲),以此實現原位凝膠化或drug delivery,這對於提高drug輸送的便利性和效率有顯著效果。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教授團隊總結了用於cancer therapy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南京大學團隊總結了用於癌症治療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相關綜述「Hydrogel-Base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for Cancer Treatment: AReview「於今年發表於 ACS Mol. Pharmaceutics.
  • 東北林業大學於海鵬、馬裡蘭大學胡良兵/陳朝吉《Matter》:拓撲...
    在聚合物材料的設計中,拓撲網絡結構是決定材料的性質和功能的重要參數。例如,通過改變化學基團或金屬配位絡合物以促進動態非共價交聯,可使共軛聚合物具有非凡的可拉伸或自修復性能。但是,大多數設計的聚合物材料僅具有單一的拓撲結構或較差的可逆性,其性能或功能不可調節。所以,目前仍然需要設計具有豐富工作狀態和可逆特性的材料。
  • 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
    【2】Science子刊:新型水凝膠可阻止和治療傷口感染doi:10.1126/scitranslmed.aax660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於身體天然肽防禦的新型水凝膠。它經證實可阻止和治療傷口感染。
  • 東京大學《自然·通訊》納米片和水組成可重構網絡機械適應水凝膠
    他們開發了一種由無機納米片(14%(重量))和水(86%(重量))組成的水凝膠,該凝膠經歷了熱誘導的內部結構和機械彈性的可逆和突變(23倍)。在室溫下,水中的納米片彼此靜電排斥並自組裝成具有相互限制的遷移率的長周期層狀結構,從而形成物理水凝膠。在加熱至55 度以上時,通過競爭範德華吸引力來克服靜電排斥,納米片重新排列成另一個水凝膠的互連3D網絡。
  • 韋恩州立大學曹智強:注射生物降解乳霜凝膠用於有效預防術後粘連
    最近,韋恩州立大學曹智強教授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報告了Biodegradable Zwitterionic Cream Gel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dhesion可生物降解的兩性離子乳霜凝膠的開發,該凝膠具有一系列理想抗粘連材料的特性
  • Nat Biotechnol:可注射的海綿狀凝膠促進T細胞再生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注射的海綿狀凝膠,可增強骨髓移植後的T細胞產生,從而增加了免疫系統中的這些關鍵組分的數量和多樣性。這種生物工程支架(即海綿狀凝膠)可在骨髓移植的同時注射到皮膚下,從而有助於在接受移植後恢復免疫系統。
  •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DOI:10.1016/j.mtcomm.2020.101149具有理化功能的可注射自組裝凝膠已廣泛用於遞送化學治療劑,以增強抗腫瘤作用。然而,對生理功能性凝膠遞送系統的探索相對較少。
  • 《自然》小鼠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異物反應改變肽微/水凝膠功能
    具有特殊性質的生物材料已被併入可植入的神經假體中,這些假體在臨床上用於記錄神經元活動並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迴路。另外,可注射生物材料水凝膠被廣泛用作實驗工具,以提供生長因子的局部遞送,例如,吸引受傷的和再生的軸突在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中生長,並為共懸浮的神經祖細胞提供分子和物理支持在移植到CNS時提高生存率並調節分化。
  • 類皮膚水凝膠創傷敷料找到
    類皮膚水凝膠創傷敷料找到 2018-09-03 科技日報 史俊斌 【字體:大、耐壓縮的多功能抗菌可注射水凝膠敷料,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生物材料》上。
  • 浙江大學吳子良/鄭強NIR光調節梯度結構和可編程機械性能的水凝膠
    Engler和他的同事通過光刻聚合製備了條紋圖案的水凝膠,以調節細胞在較硬區域的粘附和遷移。儘管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在設計具有複雜機械梯度的水凝膠時,仍然需要解決一些問題:(i)梯度的產生依賴於特定位置的化學反應或形成牢固的締合(ii)整個或部分水凝膠故意弱化以表現出機械梯度,從而限制了其在承重條件下的應用。
  • 水凝膠助力CAR-T療法 治療眼癌療效顯著
    文丨黎元來源丨醫藥魔方Pro10月12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Lineberger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學者在Nature Cancer發表了一篇新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靶向神經節苷脂GD2的CAR-T細胞在結合IL-15的局部釋放和可注射水凝膠使用時,可以成功消除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且不會損傷小鼠的視力。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首先,在以貽貝為靈感的構建基塊中,基於鄰苯二酚的動態鍵很容易斷裂,從而有效地耗散了能量,從而可以設計出具有出色韌性和可拉伸性的水凝膠。而且,動態鍵在損壞時可以可逆地構建,從而賦予水凝膠以快速的自愈能力。第二,與僅存在特定且單一相互作用的常規材料相反,貽貝啟發性構建基塊具有多種相互作用。這種獨特的功能為開發適應複雜外部環境的新型水凝膠提供了新的維度。
  • 密西根大學《生物大分子》治療口腔感染消融的可注射光交聯抗菌...
    最近,可注射的水凝膠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作為一種有針對性的微創平臺,可用於個性化治療的局部遞送。美國密西根大學牙醫學院Marco C.為此,已將CIP或其β-環糊精(β-CD)-包合物(CIP/β-CD-IC)摻入到聚合物電紡纖維中,然後將其切成短的納米纖維,然後包埋在GelMA中以獲得可注射的混合抗菌水凝膠。由於通過β-CD-IC增強了CIP的溶解度以及GelMA的可調節降解特性,水凝膠可促進局部持續且有效的細胞友好型抗生素劑量,這是通過一系列證明減少細菌毒性的細菌測定法測得的革蘭氏陽性腸球菌的生長。